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努力解決好婦女就業問題

    全國婦聯和中國婦女研究會舉辦的中國婦女就業論壇的主題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中央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探討如何促進婦女就業,完善性別平等的勞動力市場政策。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對於廣大婦女來説,就業是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是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提高社會地位、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當前婦女就業存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大家高度重視,集思廣益,尋求對策,大力推動。

    

    一、經濟發展為婦女創造了更多的參與機會

    黨和政府一貫重視婦女就業問題。20多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初步形成,拓寬了就業渠道,改變了就業方式,就業結構有所改善。黨和政府採取了不少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結構調整對婦女就業的衝擊。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00年全國從業人員中女性比例為45.3%,比1982年提高1.7個百分點;在各類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中,女性所佔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女企業家群體迅速成長。2000年企業、事業單位女性負責人佔總數的16.4%,比1982年提高了7.5個百分點。

    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許多女性正在從傳統産業向新興産業、從第一、二産業向第三産業轉移。數據顯示,在電子、保險、郵電通訊、金融、旅遊、資訊諮詢服務部門,婦女從業的比例接近甚至超過了城鎮女性在就業總量中所佔的38%的比例。大量農村婦女特別是青年婦女向非農産業轉移。截止到2000年,城鎮各類非公有制單位共計吸納了853萬女性勞動力,佔全部城鎮單位女性從業人員的29%。

    隨著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的初步建立,婦女就業觀念、就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已逐步轉向求職應聘、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等多種途徑。很多有膽有識的城鄉婦女抓住機遇、開拓進取,通過人才流動、自主創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促進婦女就業和再就業的過程中,各級婦聯組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關注婦女就業問題,特別是全國婦聯本屆領導班子,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把保障婦女勞動權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開展“巾幗創業行動”、“巾幗社區服務工程”,採取多種形式幫助下崗失業女性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廣大婦聯幹部竭誠為婦女服務,幫助婦女轉變就業觀念,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及時提供勞動力市場資訊,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創造性地利用城市小額信貸幫助下崗女工再就業,並運用“婦女創業中心”、“婦女創業輔導中心”等形式,熱忱扶助女性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1998年至2002年,全國婦聯繫統共培訓各類婦女500萬人次,直接幫助200萬人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僅2002年一年就幫助40萬下崗失業女性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在許多成功女性的背後,凝聚著各級婦聯組織和幹部的心血和汗水。

    

    二、充分認識當前婦女就業存在的困難和障礙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性矛盾並存,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速度加快同時出現,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相互交織。在這樣的背景下,婦女就業問題顯得更加複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婦女的就業來説,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下崗女工比重較大,婦女就業和再就業困難

    據第二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2000年末,城鎮18—49歲婦女在業率(指調查前一週內從事有報酬的工作或勞動)比1990年下降了16.2個百分點。下崗女工佔下崗職工的半數以上,有下崗經歷的女工再就業的僅為39%,比男性低24.9個百分點。女大學生就業也難。女性失業率高於男性已成為我國失業人口特點之一。有專家預言,婦女正成為中國就業壓力最大的人群。

    2、女性職業結構出現新的變化,男女兩性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

    越來越多的女性從正規就業轉向非正規就業,集中于較低層次的職業,造成男女兩性的收入比較懸殊。據調查顯示,1999年城鎮在業女性的年均收入為男性的70.1%,兩性差距比10年前擴大了7.4個百分點。

    3、女職工特別是非正規就業和流動就業的女性勞動權益受損害的情況比較突出

    部分企業存在對女工任意解雇,拖欠、剋扣、壓低工資,讓女工超時勞動,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甚至進行人身傷害和性騷擾等現象。不少女工為了保住“飯碗”,不敢有任何反抗。

    4、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村女性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相對滯後

    2000年全國女性從事農林牧副漁的比例為69%,比男性高8.3個百分點。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受産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調整的影響。大規模經濟結構調整,導致大批富餘勞動力被剝離出來,女性首當其衝。而全國尚未形成平等競爭、規範有序、服務完善、調控有力的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難以通過市場導向緩解就業的壓力。

    二是現行法律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保障婦女勞動權益的法律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社會保障水準在地區間、行業間、所有制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難以支援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生育保險進展遲緩,更增加了女性就業的難度。

    三是性別歧視增加了婦女就業的阻力。用人單位往往不願聘用女性,人為提高條件,設置障礙。對勞動力市場的性別歧視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有些人往往主張讓婦女回家,以此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

    四是婦女在勞動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導致許多婦女佔有發展資源較少,文化技術素質偏低,而社會還缺乏完善的培訓機制來增強婦女的能力建設。部分女性受傳統觀念影響,缺乏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淡薄。這都使婦女在勞動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

    我們分析婦女就業困難的原因,既要放到大的經濟背景下去審視,又要剖析女性遇到的特殊阻力,這樣才能做出清醒的判斷,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努力解決好婦女就業問題

    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我們要在國家總體政策框架下來考慮婦女的就業問題,同時要堅持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平等的原則,在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認真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反對性別歧視;二是堅持發展的原則,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只有加快發展,深化改革,不斷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策與法律,才能保障婦女的勞動權益。為了積極促進婦女就業,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l、全社會都應充分重視婦女就業問題,積極促進婦女就業

    “婦女是一支偉大的人力資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她們理應成為發展先進生産力的參與者與受益者。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如果大批婦女勞動力脫離、甚至長期脫離社會生産,不僅嚴重侵害了婦女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也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既不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不利於家庭穩定和社會穩定。鋻於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比較普遍地存在性別限制和性別歧視現象,希望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婦女就業問題,制定與實施有利於婦女就業的經濟和社會政策,積極開發和有效配置婦女人力資源。還要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援婦女就業和再就業。

    在解決婦女平等就業問題上,不少國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有益經驗。如歐盟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之後重新制定的《阿姆斯特丹》條約,在法律上更加強調婦女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參與程度,要求減少婦女失業、提高婦女的職業層次和社會地位。為此,歐盟建立了婦女就業指導、培訓、諮詢體系及研究中心和數據庫,一些國家政府還提出,“保持性別平等狀態是一種領導責任,必須把它置於企業組織最重要的任務之列”,從而提高了全社會對婦女就業的認識。不少國家還專門制定了反對性別歧視的就業機會均等法。

    2、加大婦女職業培訓力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

    目前,年齡偏大、文化水準偏低、技術單一的城鎮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難。政府多次強調要充分重視職業培訓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各地進一步完善就業培訓和服務體系,加大婦女職業培訓的力度,著力提高婦女的就業技能。要特別注意分析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不同層次女性求職的意願,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加強職業指導,努力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

    3、廣開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

    中央指出,要立足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擴大就業的主要方向是,大力發展各種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要發揮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增加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倡和推廣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社區服務業潛力很大,要把充分開發社區服務業的就業崗位作為婦女就業的一個重點。全國婦聯對重慶、武漢等大城市進行的調查也表明,社區已吸納25%的下崗女工再就業。組織下崗女工到社區就業,可以促進社區建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方便居民生活,還可以和跨地區勞務協作、勞務輸出結合起來,前景是廣闊的。應該看到,在未來20年中,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業和第三産業必定會發生深刻變化,人們在衣食住行、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環境保護、電信、旅遊等方面,必定會産生出新的多層次需求,要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這將為婦女就業開闢新的空間。我們要關注社會需求和市場變化,開闊思路,開發和培育新的就業崗位,不斷提升婦女職業層次,幫助她們創造新業績和新生活。前幾年普通高校擴大招生,明年畢業生數量將大幅度增加。要高度重視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4、積極鼓勵女性自主創業

    要把下崗失業婦女當做一支可開發的人力資源,以滿腔熱忱在觀念、技術、資訊及資金等方面切實幫助扶持她們,盡力解決她們的困難,激活她們的潛能,鼓勵她們自主創業,著力培養一批巾幗創業帶頭人,使她們建功成才,幫助更多姐妹就業。天津市婦聯把企業孵化器概念引入再就業領域,成立了婦女創業中心,培養和造就了幾十位女性中小企業家。她們的經驗值得推廣。要大力宣傳成功女性的業績,樹立女性自主創業的榜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5、採取切實的措施,促進農村婦女發展

    目前,農村婦女已成為我國農業生産的重要人力資源。為了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在科技培訓、市場資訊交流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婦女的扶持,儘快提高她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産技能,運用農業專業協會等多種形式,提高她們的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引導女性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鎮合理有序流動。要積極促進農村婦女參與基層社會事務的管理和決策,充分發揮她們在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6、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婦女勞動權益

    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維護婦女勞動權益是維權工作的重點,對經濟參與權利、勞動報酬、職業安全、勞動保護、職業培訓等方面都要特別關注,其中包括進入城鎮就業的農村婦女。一方面要在制定有關政策法律的過程中,充分反映婦女的意見和要求,督促有關部門認真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以便從源頭上維護婦女的勞動權益。建議及早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增加相關條款,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針對各種歧視的“就業機會平等法”。在倡導靈活多樣的非正規就業的同時,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保障她們的勞動權益;進一步完善有關女職工勞動保護的立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將生育社會保險納入基本社會保險範圍。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對勞動權益受損害的女性進行法律援助。婦聯也要積極發揮作用,充分運用現行法律法規,與一切歧視婦女和侵害婦女權益的現象作鬥爭。

    7、婦聯要從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出發,把幫助婦女就業和再就業當成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出實效

    各級婦聯要發揮密切聯繫婦女群眾的優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中央有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的情況,體察婦女群眾的疾苦,傾聽她們的呼聲,積極向黨和政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要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的聯絡,為婦女就業和再就業爭取政策、資金、資訊、技術等方面的支援,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會化的婦女就業服務體系。要深入實施巾幗社區服務工程,積極探索採取城市小額信貸、建立婦女創業中心等形式,幫助婦女實現就業和再就業。要通過廣泛宣傳、典型激勵及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引導廣大婦女轉變就業觀念,積極自主擇業和創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中國婦女研究會會長 彭珮雲)

    

    《中國婦女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