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拐賣:來自邊境的經驗(圖)

    17歲的傣家姑娘玉兒糯懷著夢想離開雲南省動海縣動遮鄉曼動養村,跨過邊境到緬甸的一家由武漢人開的小酒店做服務員。在那裏,她每天要工作12小時,沒有節假日、不能外出,稍不留神還會招來老闆或領班的辱罵,而工錢卻很少。不久,父母捎信讓她回家,説家鄉正在開展反拐項目,她一個女孩子家獨自在外打工,説不定會被欺騙、拐賣,不如回來。於是,玉兒糯在2002年2月回到家鄉。

    玉兒糯和她的父母,正屬於“湄公河次區(注:該區域包括寮國、越南、柬埔寨、中國雲南省)反對拐賣婦女兒童項目(簡稱TICW項目)”的目標人群。

    

    國際合作 源頭預防

    動海縣和江城縣與寮國、緬甸、越南三國接壤,無數條通道連接著兩國的村寨,邊境兩邊的居民語言相通,風俗接近,交往頻繁。然而,這特殊的地緣形勢,也為跨國拐賣的人販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説起打擊拐賣,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公安幹警圍追堵截人販子、將被拐婦女解救回鄉的種種“經典鏡頭”。但是,嚴厲的執法行動儘管既有打擊之力又有震懾之效,卻仍然不可能完全阻止人販子在貪慾驅使之下鋌而走險,而急於外出打工的農村女青年,正是他們最好的獵物。“亡羊補牢”雖未雲晚,但仍會留下遺憾,經過探索,人們認識到,“打預防針比建醫院容易得多”,打拐的重點之一應在源頭預防。

    2000年6月,全國婦聯與國際勞工組織簽署了TICW項目協議書,經過調查,項目將目標區鎖定在雲南省思茅地區的江城縣和西雙版納自治州的動海縣。這兩個縣既是貧困縣,跨國拐賣案也較多。2000年,動海縣備案的被拐賣總件數為51件,被拐賣人數81人,其中跨國拐賣6件12人,被拐賣者絕大多數是16至17歲的女孩,由於有一些家庭並未報案,實際數字應該更多。

    

    大家都有防拐意識

    提高防拐意識,也從娃娃抓起。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江城和動海兩縣教育局採用層疊式培訓方法,將防拐意識的宣傳擴展到中小學生。他們首先對中小學校長進行培訓,再由校長培訓教師、由教師培訓學生,最後由學生回家培訓家長並組成宣傳小分隊、利用節假日在社區裏搞宣傳活動。

    經過培訓,學生的意識明顯提高。一個女孩説:“過去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拐賣,學習後,和村裏人一起座談,才知道原來拐賣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江城縣曲水鄉初中一年級女生曉麗,成功地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姐姐返回了家鄉。曉麗的姐姐學習成績不好,父親讓她停學回家幹活。姐姐和父親吵架後於2000年跑到昆明一家餐館打工。一年後曉麗收到姐姐來信,説老闆經常騷擾她,想回家又怕父親打,新認識的一個男人要帶她去山西找工作。曉麗立即給姐姐寫信勸姐姐快些回家、不要上當,又勸説父親給姐姐打電話,最終使姐姐平安回到家中。

    據雲南省婦聯主席趙秀英介紹,省婦聯計劃對300名各級項目骨幹和5682個目標家庭進行性別平等培訓,並印製宣傳畫和宣傳冊在全省範圍內發放。項目還在12個項目村建立了“婦女之家”,使其成為防拐的資訊交流和宣傳中心。

    意識的提高顯然對預防拐賣起到了顯著作用。動海縣婦聯主席告訴記者,自項目實施以來,該縣沒有發生一起拐賣案。

    

    留下來 富起來

    2002年江城縣的試點鄉有56名女青年在親人的召喚下返回家鄉,可導致她們盲目外出和被拐賣的根源———貧困的陰影仍在。江城和動海兩縣均係山區,農民缺乏技術、産業單一,經濟來源匱乏。於是,TICW項目在兩縣實施了增加農業收入的干預措施。

    江城縣和動海縣農業局運用參與式方法確定最適宜當地的經濟作物或養殖種類,並編寫了教材在村子裏舉辦培訓。縣工商聯則編寫教材向女青年提供做小生意的基本知識培訓。縣婦聯和工商聯還一起組織女青年到思茅、景洪、昆明等地,參觀批發市場和民營企業,與成功的業主座談。所有這些行動的目的,都是教村民學會通過小型經濟改變生存條件。

    項目共在兩縣向女孩家庭發放23萬元小額貸款。18歲的何美家住江城縣寶藏鄉板河村,這位哈尼族姑娘用不太流暢的普通話告訴記者,2001年8月,她貸了2000塊錢,買了8頭崽豬,運用快速養豬法,不到半年生豬就出欄了,純收入2400元;她還用學到的蔬菜種植技術,與家人一起種了5畝南瓜和2畝青刀豆,一年純收入4200元。如今她家不僅看上了電視,還裝上了電話。

    統計指標則全面反映出干預措施的作用。今年江城縣目標村農戶的每人平均收入增加了80多元,江城縣目標村的女童入學率從2000年的92.2%提高到2002年的99.8%,動海縣女童入學率由2000年的96.7%提高到2002年的99.8%。

    

    讓外出不再盲目

    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是不可逆轉的大潮,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的陳燕輝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的項目經驗交流會分組討論中説,人口流動是堵不住的,政府應該重點考慮的是如何疏導。

    可喜的是,項目組在這方面做了初步嘗試。2002年3月,項目組與雲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合作拍攝了一部30分鐘的電視片,向目標人群介紹盲目外出找工作可能遇到的危險和勞動部門可提供的培訓與就業服務,電視片錄影帶被分送12個“婦女之家”播放。

    從2000年到2001年,江城縣婦女盲目外出減少了8.1%,試點鄉盲目外出減少了17.4%。據國際勞工組織的項目經理伯格先生介紹,江城、動海兩縣勞動就業服務局計劃對項目村18至30歲、有求職願望又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術的目標人群進行就業前培訓,並組織她們通過正規渠道在本地或向外省進行勞務輸出。

    

    持續的關鍵在政府

    在項目經驗交流會上,動海縣婦聯主席、農業局局長、教育局局長坐在主席臺上,受到了來自台下的強烈質疑:如果沒有外部資金援助,你們的項目還能進行下去嗎?而三人給出的答案幾乎是一致的:群眾防拐意識的普遍提高,參與意識的普遍增強,會保證這項工作進行下去。國際勞工組織人事局局長黃玉武也對此表示認同,因為項目始終堅持參與式的工作方法,確保了干預措施的適宜性和目標人群的主人翁意識,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它的持續。

    實際上,“參與式”幾乎是項目點使用最多的一個詞。職能部門幹部、婦聯幹部、村民和學生會在一起開會,要大家商議畫出一株“項目樹”,還要把每個人的想法都寫成小紙條貼到一張白板上,或者是小組選出發言人向大會陳述意見,———總之,每個人都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沒有誰説了算,也沒有現成的答案。

    但人們的疑慮並未被打消———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援,“婦女之家”就根本維持不下去,而持續則需要中國政府的充分重視。

    事實上,TICW項目不僅得到約37萬美元的外來援助,雲南省政府也出了不少力,據趙秀英介紹,雲南省政府對項目十分重視,專門成立了省項目指導委員會成員,而且各成員單位如省財政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都撥付了資金。(於懷清)

    

    《中國婦女報》 2002年11月7日


民警救助 被拐女返鄉
雲南反拐成效顯著
跨省千里救兒童 廣鐵公安處偵破拐賣嬰幼兒系列案
從貴陽販賣嬰兒案透視拐賣女嬰犯罪新動向
瘋拐婦女104名 廣西公開宣判罕見拐賣人口大案
父親將13歲幼女賣予他人為"妻" 眾法盲受追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