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歷史:瀾滄江峽谷的詩
南方

“誰如果只知道一種宗教,他對宗教就一無所知。”在《水乳大地》的扉頁上,作家范穩引用了馬克斯·繆勒的話,為這部描寫宗教多元化的小説奠定了一種沉穩而悠長的調子。接著,一長段有關雪山和大河的白描,讓讀者立刻沉入了歷史與神話的深邃意境中。

小説書寫的是西藏與雲南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下瀾滄江峽谷裏整整一個世紀的故事。在這裡,生存條件極度艱苦,是藏文化、漢文化、東巴文化等民族文化交匯的地區,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使該地區的各民族居民滋生並創造了各種意識形態和自然神性。

到20世紀初,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面臨著一群從遙遠國度來的“洋神父”,以及他們帶來的天主教,這裡又成為藏傳佛教、天主教和地方少數民族宗教、巫術都在傳播並相互影響的地區。故事由此開始,這幾個“白人喇嘛”用堅強的傳教意志和一點陰謀,撬開了沉睡的峽谷,他們要用“新神”取代“舊神”,然而,他們卻沒有想過其代價是鮮血和災難。《水乳大地》正是從天主教傳教士進入西藏開始,從此掀開了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正是在這種宗教和現實交錯、多種民族混居、多種文化相互衝撞與融合的氛圍裏,上演了一系列慘烈而有光彩的故事,也開始了幾種不同宗教文化的不斷衝突與融合。

正如小説中野貢土司對兩位傳教士説的話:“……可是當初你來的時候,送給我的卻是槍。”不同宗教文化的接觸與融合,總是伴隨著不斷的衝突。西方傳教士漸漸地能説西藏話了,也開始有了第一個受禮者,然而,這種外來宗教的存在,對本土的信仰是一種潛在的挑戰,事實上也在孕育著衝突的到來。然而,也正是在不斷的衝突之中,藏傳佛教、納西人東巴教以及天主教最終在這個地區共存,宗教走向了溝通與融合之路。整部小説的故事裏展現出來的人性、神性以及文化碰撞産生的巨大力量讓人有沉甸甸的感覺。

人民文學出版社認為,雲南青年作家范穩的長篇小説《水乳大地》是一部足以與阿來的《塵埃落定》相媲美的作品。儘管宗教是《水乳大地》一個大的文化背景,但作者的著力點還在於更深的人性,使得宗教走向融合的也正是人性的愛,比如,扎西尼瑪與納西姑娘阿美、澤仁達娃與木芳的愛情,就是那樣充滿詩意而動人。

作者通過幾個特殊的部族,寫出了許多特殊的人群:藏傳佛教的喇嘛、活佛,納西族的祭司,天主教的神父,紅漢人的幹部,不懼天地鬼神的康巴漢子,西藏土著宗教苯教鼻祖的魂靈等等。這些性格突出、生動可見的人物形象背後,是一個個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説,僅就不同宗教信仰中的人們的生活態度與世界觀,如果作者沒有足夠的相關知識積累,就很可能缺乏足夠的掌控力而使小説出現偏離,而作家范穩用了近兩年的時間來進行實地採訪與積累,使得《水乳大地》成為一部分量十足的作品。

作家阿來讀過該書之後給范穩打電話説:按眼下的注水寫作,這本書可以撐成三本書。阿來這話,被印在了《水乳大地》一書的封底。(《水乳大地》范穩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月)

《青年參考》 2004年2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