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誕生記
何少牧

德國偉大的作家歌德的成名作《少年維特之煩惱》(以下簡稱《維特》)是全世界讀者十分熟悉的小説。小説的素材主要來自歌德在古城威茨拉的一段戀情。

奔騰湍急的狄爾溪穿過威斯登山脈的茂密森林,注入寧靜清澈的拉恩河。威茨拉就位於這兩條河的匯集處。古城呈圓形,直徑不到一公里,但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全城沒有一條筆直的大路,只有迷宮般高高低低、曲曲彎彎的石街和小巷,古典的都繹式房屋,使得這個小鎮保持著純樸的中世紀風貌。雖然一個鐘頭內便可把全城的大街小巷逛遍,但是我在到達的第二天還是一再迷路。所有居民都以自己的城市是世界上最感人的愛情小説的背景而自豪,男女老幼都能給你講上一大籮筐歌德博士當年的風流韻事。在這裡,外貌普普通通的一幢房子、一間酒吧、一條街道,甚至一棵古樹或一眼泉水,都可能隱藏著一段迷人的情話。

威茨拉從1693年起便是神聖羅馬帝國最高法院的所在地。1772年春,23歲的歌德剛從大學畢業便奉父命來這裡當見習律師。當時全城只有千余居民,全部直接或間接與最高法院的工作有關。歌德剛到達這座小城,便感覺到一股壓抑的氣氛。那時正是歐洲大陸資産階級革命的前夜,法國的啟蒙運動在盧梭、伏爾泰的領導下正如火如荼,但威茨拉卻如一潭死水,守舊勢力強大,等級制度森嚴。低層的僱員滿腔怨氣無從發泄,拼命借飲酒和胡鬧來打發時光。歌德雖然出身於顯赫的貴族家庭,但他反叛的性格和豁達的思想使他很快便和這些平民知識分子打得火熱。他蔑視帝國法院,根本不去上班。每天早上,他腋下夾著一冊荷馬或賀拉斯的詩集,跨過拉恩河上的古橋走到鄉下,躺在樹叢或草地裏沉浸于古希臘的世界。晚上,那些滿腹牢騷的青年秘書和律師們聚集在小酒館中傾聽歌德的高論。他有一種講故事的天才,能把本來十分平常的事物加入他的想像和分析,用詩一般的語言娓娓動聽地描述出來。

不久,歌德住在威茨拉城外的表姨母籌辦舞會,邀請城內許多紳士淑女參加。她讓歌德去接一個名叫夏洛蒂·布夫的小姐。姨母告訴歌德,這位布夫小姐是全城最漂亮的姑娘,舞也跳得最好,但是已經訂婚了。年輕的歌德聽得進的只有前兩句。他立即穿上時髦的長外套、窄腿褲和長靴,戴上有花邊的白領巾,興衝衝地趕到布夫家。

呈現在歌德面前的便是後來被他原樣搬進《維特》的那一幕:一個穿著白衣長裙、胸前打著粉紅色蝴蝶結的苗條清秀的姑娘,站在一群活潑可愛的弟妹中間分發麵包。後世不知有多少畫家按照他們各自的理解再現了這一場面。歌德看呆了,半天才醒過神來。在舞會上歌德才知道,夏洛蒂的未婚夫便是自己的同事加斯尼,但這絲毫阻止不了他追求夏洛蒂的決心。

從舞會結束起,歌德每天都泡在夏洛蒂家,幫她做家務,照顧弟妹。有一次他還特地駕著馬車走了10公里路去送一個桃子給夏洛蒂病中的女友。在這些普通的生活行為中歌德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每當夜晚到來,弟妹睡覺之後,夏洛蒂便和歌德在院子裏納涼、聊天。加斯尼仍然忙於工作,要很晚才會來。每次他來到夏洛蒂家,總是看到歌德和他心愛的未婚妻親昵然而大方地在一起。但加斯尼為人善良忠厚,他寬容地接受歌德作為他們的夥伴。他甚至對夏洛蒂提出願意犧牲自己成全她和歌德的感情。但夏洛蒂是個實際的女子。她的父親是法官,工作十分繁忙,母親才去世不久,遺下16個子女,家境不寬裕,作為次女,她必須擔負起撫養弟妹的責任。所以她告訴加斯尼那是不可能的,像歌德那樣光芒四射的天才不可能是一個好丈夫。

隨著和夏洛蒂交往的深入,歌德越來越不能自製,有一次他在衝動中擁吻了她。夏洛蒂嚴肅地告訴歌德:我愛的是加斯尼,請不要越軌。歌德失望極了。他在遠方的好友邁克爾(即《維特》裏“親愛的維爾海姆”)應邀來威茨拉,見到了夏洛蒂,也承認她很迷人。但旁觀者清,他力勸歌德擺脫這種不可能有結果的單戀。歌德無奈中暗暗下了出走的決心。

8月28日是歌德和加斯尼共同的生日。那天晚上他們三個照例在院子裏聚會。他們談到了來生,約定死後在天國見面。歌德顯得十分激動,握著夏洛蒂的手一邊親吻一邊流著淚説:“我們一定會再見……”夏洛蒂想抽回手來,但歌德死抓著不放,加斯尼十分尷尬,只好裝作沒看見。夜很深了他們才分手。歌德靜悄悄地站在屋外路邊呆望著夏洛蒂臥室的窗戶,直到燈光熄了才怏怏地離去。

第二天一早,歌德給他們兩人留下一封信後不辭而別。他沿著拉恩河步行到萊茵河,一個月後才回到法蘭克福。他把自己關在書房裏,試圖將這段經歷寫成一首牧歌。但是還沒動筆他就知道自己是白費工夫:沒有一個讀者會喜歡這麼平凡的作品。歌德陷入苦惱之中。

這年冬天,加斯尼寫信給歌德,告訴他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共同的朋友耶路撒冷,藉口外出旅行向加斯尼借來手槍,半夜在寓所自殺了。歌德在震驚之餘看到了他蘊釀中的作品出現了一線曙光:他故事中的男主角應該自殺才會感動讀者。他立即動身到威茨拉去,仔細觀察了耶路撒冷自殺的現場並作了詳細的筆記。此時加斯尼和夏洛蒂已經結婚,過著平靜幸福的生活。

回到法蘭克福寫了開頭幾章後,歌德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無法把自己與加斯尼夫婦之間的深情交往和男主角自殺聯繫起來,他理解不了耶路撒冷自殺前的心情。歌德簡直髮瘋了。為了解悶,他又陷入了另一場感情糾紛之中。他的一個遠房表妹叫瑪姬,只有16歲,是一個商人的繼室。她的丈夫因忙於業務很少在家。瑪姬和夏洛蒂不同,她從不做家務,只沉迷于讀愛情小説和幻想。歌德陪瑪姬讀書、騎馬、溜冰,整日呆在她身邊。但瑪姬的丈夫可不是加斯尼,他絕不容許歌德這些分過親密的行為,毫不客氣地請他滾蛋。歌德和瑪姬私下淒別後依依不捨地回家去。路上他停下來望著邁恩河滔滔的流水,尋思自殺,永遠告別這個處處和他作對的世界。他想,只要縱身一跳,或是像耶路撒冷那樣扣動扳機……

耶路撒冷!歌德胸中的血突然凝固了,他發現自己已經觸摸到了那個憂鬱青年的思想脈搏,他的靈魂與耶路撒冷融為一體成為維特。故事的人物和脈絡也水到渠成:夏洛蒂和瑪姬加在一起就是洛蒂,善良的加斯尼揉合了自私的商人成為阿爾伯特。《維特》在一剎那間誕生了!歌德扭頭拔腿狂奔,回到家中伏案疾書。四個星期後,人類歷史上最動人的愛情小説誕生了。

小説一齣版就轟動了整個歐洲。癡情的讀者捧著《維特》哭泣,維特和洛蒂的服飾成了最時髦的打扮,成百上千的失戀青年男女自殺殉情。一場以社會平等和個性解放為中心的資産階級文化革命——狂飚突進運動席捲了德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這個軟弱的反叛者維特竟然把堅強而且守紀律的德意志民族帶上了現代化的不歸路。兩年後,26歲的歌德應奧古斯都大公的聘請出任國務大臣,他擔任這個職務達60年之久。

今天的威茨拉依然保持著歌德時期的風貌。夏洛蒂故居紀念館的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親自帶我到各個房間參觀並講解。夏洛蒂的遺物,包括她的一束頭髮、眼鏡、手袋等陳列于玻璃櫃中。樓下的客廳陳列著《維特》幾十種文字的版本,包括1773年的第一版。關於這版書,也有著有趣的故事。

心急的歌德未等到新書出版,便從印刷廠裏拿了兩本寄給已經移居漢諾威的加斯尼夫婦,希望他們對小説提意見。誰知加斯尼看到以他為模特兒的阿爾伯特被寫成一個自私的人物,破壞了維特和洛蒂的愛情,不禁非常生氣。他寫信責備歌德,以致兩人的親密友誼從此中斷。但夏洛蒂卻收到弟弟的來信,説是全家都十分喜歡這本書,包括父親(他在書中被描寫成循規蹈矩、不近人情)。他們家設法弄到了一本,大家都想看,只好把書拆散了,一頁一頁地在五個人手裏輪流看。

由於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晚年的歌德威望如日中天。四面八方的歌德崇拜者都來魏瑪朝聖。1816年9月中旬,一個多風的上午,市政廣場旁的旅館住進來一位年過六旬的女士和她豆蔻年華的女兒。當接待員從她們填寫的住宿登記表中得知站在自己對面的這位一頭白髮、滿面皺紋的老太太,便是40多年前那位傾倒了眾生的洛蒂的生活原型時,差點沒昏過去。幾天后,歌德大臣在他的官邸接見了她們母女。44年的歲月改變了他們的外貌,也洗刷了他們的內心。談話極其枯燥無味,除了稱讚也叫夏洛蒂的女兒長得真像當年的母親之外,沒有一句話涉及威茨拉。歌德詳細詢問了加斯尼去世後遺下的11個子女的情況,慷慨地答應資助他們讀書。

頑固的威茨拉人異口同聲地堅持説,那天夏洛蒂老太太穿著歌德第一次見到她時穿的白衣長裙,胸前打著粉紅色的蝴蝶結。可是這似乎沒有激起歌德大臣的半點反應,至少是外表上沒有反應。正如法國著名傳記作家莫羅西評論這次會面時説的:“其實歌德博士早就死了,最愛跳舞和日光下散步的夏洛蒂·布夫小姐也不在了。這個故事的一切人物之中,只有可憐的維特還活著。”

《世界博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