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青春電影喚起成長記憶

一部名叫《色即是空》的南韓青春電影,口口相傳的熱鬧起來;前陣子美國招牌青春片《美國派3》熱映,兩部講述令成長中的青年難以啟齒的小秘密的影片,在漸漸涼爽的初秋時節,攪動起一種情愫——寬裕的像偷出來的時間、任性的傷心不起的感情、隱秘的無歸屬的不安……所有記憶都可以一一對位在這些記錄青春的電影中,或真誠熱烈、或懷疑躁動,

那時我們還年輕——就如同這8部青春片中的主人公。

包括中國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為中心的大中華區、近年新崛起的南韓、一直引導東方電影文化的日本以及掀起新電影風潮的伊朗。

內地

青春與成長是我們的導演最愛的題材之一,幾乎所有成名的年輕導演都是以此題材浮出水面的,比如賈樟柯、路學長、王小帥等等。一種激情的放任,對青春的恍惚和留戀,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都具有一種浪漫和橫衝直撞的特點。既是導演們對青春最好的緬懷,也是對自己電影前途的希翼。代表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導演:姜文

主演:夏雨、寧靜

劇情: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北京,從小生長在軍隊大院中的軍人之子馬小軍,厭倦了學校生活,和一群軍人子弟們一起逃學鬧事,他遇到了心儀的女孩子米蘭,當外面的世界被一場政治運動搞得天翻地覆時,他卻在自己的天地中享受著陽光燦爛的日子。

評點:這部根據王朔小説《動物兇猛》改編成的電影,用一種快速、衝擊力強的節奏進行著,一氣呵成讓人幾乎目不轉睛。恣肆昂揚的氛圍嘩啦啦地在幾分鐘內攏聚了所有年輕的元素和象徵,青春的懵懂,風風火火、排山倒海而來,看過一遍,你就再也不能忘懷,出生於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們,尤其是北京的孩子們對這部明亮、具有速度的電影,有著感同身受的親切。充滿激情振奮力度的年輕底色,能讓我們毫不猶豫的説,這是中國內陸最好的關於青春和成長的電影。推薦作品:《小武》、《十七歲的單車》、《站臺》、《長大成人》、《那年夏天》、《蘇州河》

台灣

台灣影片擅于談男孩在青春成長中所面臨的種種不為人知的憂鬱以及纖細的情感。普通的台灣電影總有一種柔和秀氣的情緒,而青春片在這個基調上,又添加了強硬和兇狠。有時,對成長中的無奈情緒的表現上,這種狠勁也用得不留餘地,比如《一一》。台灣青春電影多半以愛情為啟蒙,以死亡為成長的標記,本土底層文化的人文性敘述,也是他們所最擅長的。

代表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導演:楊德昌 

主演:張震楊靜怡

劇情:小四是一個好學生,是父母的希望。他的好朋友是喜歡唱洋歌的小貓王。小四喜歡上了女孩小明,卻發現自己的新朋友、公子哥小馬已經悄悄與小明相好,決心懲罰小馬以實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反抗。小明以自己真實的價值觀念向小四質疑,小四錯手殺死小明,被判入獄。小貓王去探視小四但不能見面,留下一盒磁帶,可這盒磁帶,連同裏面的歌曲,連同歌曲中本想描述的青春,都被監獄管理人員信手丟進垃圾桶。這就是青春最後的結局。

評點:這是台灣青春成長片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這群動蕩時代的青春身影,會讓你墜入深思。楊德昌用悲憫的眼光注視著無力掌握的青春歲月,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將青春走完,不是每個人都有本事實現自己艱難的初戀,實現父輩殷切的期待……滿眼望去,更多的是夭折的生命,夭折的理想,夭折的善意,夭折的單相思……然而,大家就是這麼長大的,還有人會這麼長大,人們似乎只會這麼長大。

推薦作品:《藍色大門》、《熱帶魚》、《童年往事》、《青少年哪吒》、《冬冬的假期》

香港

現代商業和科技的高度發達,帶給香港社會高度的冷漠以及不可控制和混亂,對物質世界的批判和嚮往,是一對矛盾的孿生兄弟,或者你死我活,或者相生相息,這成為香港影片一貫的主題,大概也是港人特有的幽默的源頭。港式青春片分為兩種,黑道青春輓歌和白領主流的搞笑青春。兩種影片中都含有香港人一直自豪和提倡的精神——努力掙脫束縛。

代表作:《香港製造》

導演:陳果

主演:李燦森

劇情:整部影片就是來自市井底層的主人公中秋的自述體日記。中秋是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問題少年,整日除了打球就是打架。但他收留了被人欺負的弱智少年阿龍,又愛上了患腎病的阿屏。最終,阿龍像一條狗一樣被人打死,十六歲的阿屏病死在中秋身邊,中秋則來到阿屏墓前,向自己扣動了扳機。

評點:在慣於吃文化快餐的香港,《香港製造》是個異數,是一部慘烈有力度的青春輓歌。陳果也是個異數,他向我們展示了成人的世界是多麼陰暗,整部片子滿是對人生的絕望,及青春與成人世界的對峙,死亡的陰影像鮮活的笑臉在骯髒的廉租屋裏艷麗的綻放著。四個年輕人面對現實生活的殘酷都做了堅決的反抗,但他們都失敗了,他們在這個現實的時空裏都找不到出路。陳果殘忍的暗示我們,只有生命的早謝才能保住純真年華,影片結尾的反諷“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正是這部青春片的真正主題。

推薦作品:《安娜·瑪蓮麗娜》、《逃學威龍》

南韓

情節充滿想像,笑料不時迭出,南韓電影人一齣手就新奇地了不得,儘管南韓電影水準參差不齊,但夠好看的影片中,皆顯示了他們獨特的創造力,同時看得出他們學會了使用美國式的煽情噱頭。大多成長電影中或多或少都牽涉到“性”這個敏感的字眼——樂而不淫,健康好看,作為電影,這就夠了。

代表作:《色即是空》

導演:尹濟均

主演:任昌丁、河智苑

劇情:恩植服完兵役後才開始他的大學生活。相比起其他同級同學,服了兩年兵役的恩植年齡明顯較大,但他仍受到校內“借力”興趣小組的會員的邀請加入。他看中了校內最受歡迎的女生恩浩,如何給自己的慾望找一個合適的泄口,成了他的大問題。

評點:以性喜劇包裝的愛情電影《色即是空》,以一種類似漫畫的手法破解了性的神秘感。大學生活中,濃墨重彩的重要一步,即是對性的好奇實踐。把這個題材作的喜聞樂見,相當不易,南韓人的方式有些誇張,但又不乏真實。

推薦作品:《夢精記》、《禮物》

日本

青春電影中,多見早熟過程中的自我挑戰。大和民族喜愛儀式化地展現一個未知的成人世界。這裡的憂傷多於幸福,灰暗多於光亮。“頹廢與死之美感”是他們的致勝武器,他們也喜歡在青春片中注入幽默,這種幽默往往建立在無懼的基礎上。日式的少年大多孤獨不快樂,要去倉促面對現實壓力,又要隱忍宣揚日式美感。

代表作:《燕尾蝶》

導演:岩井俊二

主演:江口洋介

劇情:東京郊外的圓都,是一個日本非法移民的大本營。這裡有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他們中有江湖浪子,黑幫打手、賣笑妓女。這一群人為了一盒藏有各種騙取提款機現額資料的磁帶而你爭我奪……

評點:這是一群有國籍沒有身份的邊緣青年的成長故事,人人想要發財、想要一個公民身份,這裡生活的年輕人就像一隻蝴蝶,蟄居在昏暗的本不屬於他們的地方,日夜等待破殼而出,脆弱的尋找自己的家自己的歸屬。岩井俊二最終還是給了那個敘述者的年輕女子一個堅強的蛻變,幸好他沒那麼刻意的想拯救誰,只是平鋪直述的講了一個淒涼的故事。岩井還是沒敢放棄叫做希望的力量。推薦作品:《壞孩子的天空》、《四月物語》、《夢旅人》、《五個撲水少年》、《愛情故事》

伊朗

伊朗電影成為亞洲電影中一支別具韻味的力量。它大多以孩子的故事展開,使用非職業演員,用少年人簡單的劇情,一點一滴地發現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的差異,風格雋永,節奏緩慢,手法細膩,幾乎所有的成長故事都敘説著伊朗民族的特色主題——單純的執著。

代表作《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劇情:阿默德放學回到家中時,發現書包中多了穆罕默德的筆記簿,穆罕默德因為兩次把家庭作業寫在不合學校規定的筆記簿上,當天受到過老師的警告,如果再犯就要退學。所以阿默德悄悄地瞞過不準他出門的母親、問遍路上的老者和行人,匆匆又匆匆,慌張地四處去尋找他朋友的家……

評點:這部1987年的作品,讓導演阿巴斯開始受到國際影壇矚目,阿巴斯是一位寫實美學的導演,同時是伊朗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大師地位的導演。他的電影強調深沉意念的表達,而非影像形式的表現,尤其不強調劇本的張力,只用最真的鏡頭,去捕捉其中微妙的曲折,所以這部作品能觸動你最深的心弦。在阿巴斯的電影畫面中,小男孩們幾乎感受不到攝影機鏡頭的存在,於是給予了我們很真誠的説服力。

推薦作品:《生命的圓圈》、《小鞋子》、《誰能帶我回家》

歐美

電影,無論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還是一種商品,在歐美地區都相當的成熟。從所謂以法國為首的“新浪潮電影”運動開始,興起“場面調度”理論,打破了傳統敘事手法,更加重視寫實及技術的革新後,又經歷了很多藝術家的摸索和探求,歐洲電影不僅僅是用來娛樂的,而是激發人的思考和享受的。歐洲青春片大多有鮮明的導演本人的個性特點。而美國電影為首的北美電影緊隨其經濟的高速發展,運作到一個工業化製造的流水線上,其鼓動人心和調動情感的手法,已經可以總結出好萊塢的趣味,其成長類型的電影大多非常美國化,它的唯一貢獻是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提攜好本子、好導演的劣汰方法。

代表作:《四百下》

導演:特呂弗(法國)

演員:尚皮耶·李奧

劇情:十三歲少男安托萬由於父母,尤其是親生母親討厭他,也因對學校提不起興趣,和朋友雷內一起逃學了,他偷了打字機東窗事發,被送進了少年教養中心,男孩又從那個沒有人性的管理中心逃了出來,奔向海邊。結尾的時候一張少年的迷惘的面孔,帶著猶疑和困惑凝視著鏡頭。

評點:這是部名氣大得不得了的電影,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最有影響力的法國電影,而特呂弗本人也是電影史上頗有代表性的導演。本片忠實記錄著每個人都曾擁有過的青春期回憶:逃學、對老師的懷疑、對親情的反叛與排斥。主人公輾轉于學校、家庭、警察局與感化院之間,可以説是特呂弗自己成長的紀念,故事大部分都是他及其玩伴的真實故事。影片俯視青少年在成長中的出軌,將成長的青澀和學校的壓抑融入每一個鏡頭裏,那雙含淚的稚氣的雙眼,簡直就是你掙脫不出的心靈噩夢。

代表作:《美國往事》

導演:塞吉歐·萊昂內(義大利)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德

劇情:20年代紐約的猶太社區,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為了出人頭地而組成一個小黑幫,他們約定一起共用苦難榮華,其中一人在某次報復中殺人入獄。多年後,當他出獄歸隊,他的朋友們已經是一群成功的黑幫商人。40年中,四個夥伴選擇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評點:一部關於成長、關於友情的史詩,來評點它總覺得蒼白無力。愛與被愛、忠誠與背叛、希望與絕望、信仰的迷失與靈魂的救贖、成熟的人格……最好你找來看看吧。

推薦作品:《猜火車》(英國)、《死亡詩社》(美國)、《童年再見》(法國)、《青青校樹》(捷克)、《你媽媽也一樣》(墨西哥)、《狗臉歲月》(瑞典)、《沒有最後一課》(西班牙)、《天堂電影院》(義大利)

《精品購物指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