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普面面觀
鄭曉春

    英國是一個重視科技,重視積累的國家。這一點不僅體現在英國是牛頓、達爾文、霍金這些科學巨匠的故鄉,也不僅體現在英國産生了大英百科全書這樣的宏篇巨著,更重要的體現是在英國科學技術的整體實力上。英國只有不到6000萬人口,卻産生了7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資助了全球4.5%的科學研究,發表了全球8%的科技論文,科技論文的引用率達9%。英國在科學技術上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除了擁有一批獻身科技事業的開拓者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具備了適宜科技發展的肥沃土壤。這土壤不是別的,就是廣泛持久的大眾科普活動。

    在英國,科學普及又被稱為讓大眾理解科學。為了增強公眾的科技意識,英國政府對科普十分重視,每年都撥出專項資金支援和資助開展公共科普活動。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每年一度的科技周和科學節。這兩項活動都是英國政府資助的。英國科學促進會負責組織協調。科技週一般在每年3月舉行,為期10天。科技週期間,全國的許多科研機構都敞開大門與公眾一起開展各種以科技為背景的活動。這些活動通常以青少年為重點,內容涉及幾乎所有的科技領域,活動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專家會議、公共講座、開放實驗室、動手實驗、發現發明展、科技辯論會,還有以強化中小學科學課程為目的的各種活動。英國的廣播電視等媒體也圍繞科技周進行大量的宣傳報道,渲染出濃郁的科技氛圍。由於科技周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自1994年發起以來,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參與,已成為英國科技界的一大盛事。

    英國科學節實際上是英國科技促進會的年會,一般于9月份舉行。自英國科促會成立每年都舉辦一次年會。早期的年會主要是科學家相互交流的聚會。20世紀以來,隨著各類專業協會和大眾傳媒的興起,科學家已不必每年到科促會年會上發表學術觀點。於是,科促會年會便將重點轉向了介紹科技成果和普及科技知識方面,並以集中舉辦科技活動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公眾參與。

    英國的科普之所以能做得如此多姿多彩,除政府重視外,一些科技組織和科技團體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英國科技促進會、皇家科學研究與普及所和皇家學會等。英國科技促進會成立於1831年,是英國最古老的專業科普組織。該協會下設16個專業部門和1個學生組。他們每年除組織上面提到的科技周和科學節外,還重點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動。現在,該協會青少年部已成為科促會最大、最活躍的部門。他們組建的由上千個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構成的科普網路分佈在英國各地的學校、博物館、大學和青少年組織內,所有8-18歲的青少年都可以參加俱樂部組織的參觀訪問、科技講座和有獎競賽等活動,對普及科技知識,增強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皇家科學研究與普及所也是英國歷史悠久的科普機構。該所最具影響的科普活動是每年耶誕節期間在講演廳舉辦的聖誕科學講座。該講座由著名物理、化學家法拉第于1826年發起,目的是使少年兒童感受科學的無窮樂趣,喚起他們對科學的熱愛。每年聖誕期間,研究所都安排一名科學家就某一科學領域進行連續5天的講座。據稱,當初法拉第本人曾19次登臺演講。之後,英國許多科學家紛紛光臨該演講廳,他們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並配以大量圖片、例證、示範等,形象生動地向人們講述科學知識,受到公眾的普遍歡迎。

    皇家學會素有英國科學院的美譽。近年來,為了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公眾對科學的理解與支援,該學會圍繞一些科技上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做了大量普及工作。如針對一些人對轉基因作物、克隆人的憂慮,該學會組織科學家專門撰寫了面向公眾的科普材料,介紹有關技術的應用前景和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和看待科學發展中産生的有爭議的問題。此外,皇家學會每年還通過舉辦研討會、講座、展覽等形式,增進科學家與公眾間的相互交流。他們每年6月舉辦的科學新前沿展和一些專題系列講座、座談會,在英國科技界和公眾中都有廣泛影響。

    英國開展科普活動的另一重要場所是分佈于全國各地的科技博物館和科技中心。英國的科技類博物館種類繁多,有大型綜合性科技博物館,也有專業性科技博物館和許多新建的科技中心。它們集科普、休閒、娛樂於一體,成為英國日常科普活動的重要基地。在這些博物館中,位於倫敦的科學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最為有名的兩個大型綜合博物館。這兩家博物館離得很近,而且現已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每天博物館開門後,許多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慕名而來,一些英國中小學也組織學生專程到這裡參觀。科學博物館的展出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英國科技發展史上所有重要時期和重要的科技成果。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引發英國工業革命的瓦特蒸汽機,也可以看到最新的人類DNA測序機和培育克隆羊多莉時用來融合成年體細胞和去核卵細胞的融合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年英國科技博物館的展出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大量使用了現代聲光電技術,打破了傳統的文字、實物加圖片的展覽模式。人們參觀展覽不再是被動地觀看和接受,而是從各種互動式操作和遊戲中去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和探索科學的奧秘,從而使博物館的參與性和趣味性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準。如科學博物館新展廳即使用了大量電腦、模擬等互動式媒介。在該展廳的潛艇區,有一個以潛艇探險為主題的電腦,遊戲一開始,畫面上出現了一個光禿禿的潛艇主體和一組潛艇構件,有通信系統、螺旋槳推進器、魚尾式推進器和導航、聲納系統等。根據電腦提示,人們要為潛艇選擇4樣基本構件,如果選擇正確,潛艇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否則就會觸雷身亡。這個遊戲綜合了展覽介紹的有關知識,將枯燥的潛艇原理用遊戲的方式演繹出來,寓教于樂形象生動。英國新建的許多科普活動中心也使用了大量新技術。如英國謝菲爾德郡利用舊鋼廠建造的科普中心,以金、水、火、土4種元素為主題,通過電腦、音像、模擬、操作、遊戲等方式,生動地再現了這4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形態和用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英國還十分注重用圖書、電視和因特網等途徑開展科普,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科普類圖書十分發達,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系列叢書,也有印刷精美的科普畫冊和各種科技百科全書。這類圖書的銷售十分靈活,不僅局限于書店,在一些普通超市也有銷售。購物之餘,隨手翻翻圖文並茂的科普讀物,即使不買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每當此時,人們常常會對英國科普的普及和深入産生由衷的讚嘆。

    事實表明,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公眾的支援。近年來科學技術在為人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在健康、環境和倫理道德等方面帶來了許多問題。致使部分公眾對科學産生懷疑和恐懼心理。一些人甚至採取極端手段,摧毀動物實驗室和轉基因作物實驗田。針對這種狀況,去年5月,英國首相布萊爾在皇家學會的講話中強調指出了當前英國存在的反科學傾向,要求增進科學界與公眾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了解,為科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根據這一要求,現英國政府與科技界已經達成共識,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讓公眾理解科學。

    《科技日報》2003年7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