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文學五代人
王泉根

    考察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作家隊伍,我認為可以分為五代。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出發,關心我們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長,獻身兒童文學事業,熱愛兒童,熱愛兒童文學,充滿激情燃燒的童心愛心,這是他們的共性。但他們各自的兒童文學主張、美學興趣、藝術追求等又不盡相同。

    第一代 開局大手筆

    第一代作家,主要活躍在“五四”前後與二三十年代,代表人物有葉聖陶、謝冰心、茅盾、鄭振鐸、趙景深等。這一代作家的重要貢獻和特殊成就體現在開創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局面:引入新的觀念,比如兒童本位論;創造新的文體,比如藝術童話、兒童小説、兒童詩;尤其重要的是貢獻出了就整個20世紀來説都是比較經典性的文學作品,同時開闢了“直面人生”、幫助兒童“認識人生”的中國兒童文學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其成就集中體現在20年代文學研究會作家群的“兒童文學運動”,比較經典的作品有以葉聖陶《稻草人》為代表的童話創作,以冰心《寄小讀者》為代表的散文創作,並且在兒童詩、小説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多的探索和實踐,有些作品一直影響到21世紀。他們的創作傾向與興趣在於關心現實人生、關心人性的問題、關心社會的問題。第一代作家主要是開創之功,從整體上説,中國20世紀兒童文學的開局就是大手筆;同時這批作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和創造者之一。

    第二代 關注民族生存

     第二代作家,生活在三四十年代這樣一個動蕩、戰爭的環境中,經歷了三四十年代的革命與救亡,他們的創作一直延續到1949年以後,代表人物有張天翼、陳伯吹、嚴文井、金近、賀宜、郭風等。這一代作家一方面繼承了第一代作家所開闢的現實主義的兒童文學道路,另一方面又直接切入了當時中國的社會形態和革命救亡等時代問題,他們的創作把現實主義更深化了。假如説第一代作家還是比較多地關注人類共同性的人生人性問題的話,那麼第二代則是具體關注中華民族的生存現狀以及時代所提出的當下性的重要課題,如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郭沫若的《一隻手》、應修人的《金寶塔銀寶塔》等政治童話,都與中國社會向何處去、與當時的階級對抗階級鬥爭以及革命潮汐聯繫在一起。三四十年代是個戰爭的年代、離亂的年代,既有國內戰爭,又有外敵入侵,在這種背景下,更需要能夠直接反映現實問題、直接激起廣大少年兒童關心民族存亡問題的文體,因而兒童戲劇、報告文學和小説創作得到較大發展,而童話、散文等浪漫性、抒情性文體的創作相對來説比較薄弱,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的文體建設也是與我們民族的前途和社會的問題聯繫在一起的。

    第三代 探索詩藝

    第三代作家的主要創作時段是在五六十年代以及“文革”以後,這代作家現在已經步入老年。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家有葉君健、魯兵、洪汛濤、任大星、任大霖、任溶溶、葛翠琳、柯岩、黃慶雲、劉真、聖野、田地、蕭平、邱勳、胡景芳、劉厚明、金波、孫幼軍等。後二位是60年代成長起來的,現在依然創作活躍。這一代作家的情況比較複雜。他們的創作題材大多受制于當時具體的成人社會所開展的各項中心運動的影響,如合作化、大躍進、人民公社、大辦農業、階級鬥爭為綱等。有的作家過分地與之密切接觸,自覺不自覺地把文學創作與中心運動捆綁在一起;也有的作家有自己比較獨特的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如葉君健小説的異國題材,任大星、任大霖小説的浙東鄉土風情,葛翠琳童話的民間抒情,柯岩兒童詩的童心童趣,尤其是金波與孫幼軍,他們在童話、兒童詩的美學品格和詩藝形式方面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已為當代兒童文學的藝術自覺提供了新鮮經驗。這一代作家的創作的另一個特點是對民族形式的繼承和加工,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洪汛濤的童話《神筆馬良》,人們可以感受到民間童話的傳統與影響。當然這篇作品和20年代上海作家米星如的《仙筆王良》有著一定的關係,但那是一個地道的民間童話。此外,如魯兵、劉饒民、張繼樓的兒童詩創作,借鑒民間童謠的形式也比較多。

    第四代 回歸兒童

     第四代就是80年代成長起來的那批作家。他們的生活經歷比較特殊——經過“文革”,當過知青,下過鄉,再回到城裏讀書工作,因此他們的創作從一開始就有反思社會、反思人生、反思文學這樣一個情結在裏面。這一代作家是讀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作家作品長大的,但卻對他們的作品有某種不滿意和不滿足,尤其是對“教育兒童的文學”這樣的觀念、對説教的做法更不滿意,因而這批作家一齣場就要求兒童文學回歸“五四”傳統、回歸文學、回歸真實,最後回歸兒童、回歸作家創作的藝術個性。這批作家現在正是四五十歲的年紀,正當中國兒童文學承前啟後的中堅。代表作家大家都比較熟悉,如曹文軒、秦文君、張之路、班馬、沈石溪、董宏猷、孫雲曉、高洪波、彭懿、劉健屏、趙冰波、金曾豪、常新港、周銳、劉海棲、鄭淵潔、鄭春華等。80年代還有一批出生於三四十年代,其經歷雖不同於前者但同樣有著堅執的人生追求與文學理想的作家,他們與前者一起組成了新時期最為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方陣,如羅辰生、夏有志、劉先平、陳麗、吳然、喬傳藻、莊之明、李鳳傑、李建樹、谷應、饒遠、葛冰、王宜振、韓輝光、詹岱爾、金本等。

    第四代作家是今天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主力,他們在反思與成熟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觀念與變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這是他們的重要特點,因而觀念多、口號多、打出的旗號也多——如大幻想文學、幽默兒童文學、大自然文學、少年環境文學、生存狀態文學、熱鬧型童話、成長小説、動物小説等等。自然這與媒體的“炒作”也有一定關係,但主要還是這一代作家敢於探索、勇於實踐的結果。他們的創作實踐曾經歷了“三個回歸”:第一個階段是回歸文學,這實際上是對“教育兒童的文學”的不滿意(“教育兒童的文學”脫離了文學的本質,把文學當成教育兒童的工具)。曹文軒就強調兒童文學要“回歸藝術的正道”;第二個回歸是回歸兒童、回歸兒童本位。這一代作家的創作興奮點比較集中于關心兒童的現實,關心文學作品如何參與少年兒童精神生命的成長,所以他們的作品提出的基本上都是關於兒童自身世界的問題,兒童今天的生存現狀、兒童的發展、兒童的成長等。第三個回歸就是回歸作家的藝術個性。當回歸作家的藝術個性之時,實際上也就是我們的兒童文學真正趨向文體自覺的成熟之日。

    關於第三個回歸有幾位較典型的作家,需要展開來作一探討。第一位是北京的曹文軒。曹文軒追求的是文學的永恒,反對咀嚼庸常的人生,反對平庸。他以優雅的文學姿態,優美的文學語言,憂鬱悲情的人文關懷來表現兒童世界,代表作是他的《草房子》、《紅瓦》、《根鳥》等成長小説三部曲。第二位是上海的秦文君。她的創作以《男生賈裏全傳》為代表。秦文君追求的是“感動當下”,感動我們今天的少年兒童,以直接表現當下少兒的生活為切入點。曹文軒的小説沒有刻意展現我們當下兒童生活,而是描寫已經遠離我們的那種童年景觀,所有的意境都有一種溫情的色彩,寄寓著作家的理想主義。而秦文君的小説更多的是展現了八九十年代少年兒童的生存狀態與價值觀、理想觀、審美觀,展現他們校園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內容,因而容易受到小讀者的認同。第三位是武漢的董宏猷。董宏猷的代表作《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實際上是跨文體寫作,他以小説為基調,引入詩化的語言、散文化的結構,甚至散文詩的意境、紀實文學報告文學的敘事風格。他的創作可以説是開創了兒童文學一種新的風格。第四位是廣州的班馬。班馬的創作也頗值得玩味,他的早期作品如《魚幻》,寫得比較感性、主觀主義,作家理念化的東西比較多。但他以後的小説,如《六年級大逃亡》、《玩水》等,在表現兒童情趣、兒童精神尤其是在“兒童性”方面,可以説是酣暢淋漓,地道純熟,無人可及。班馬是一位不倦探索、不斷行進的作家。第五位就是昆明的“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沈石溪的動物小説也在不斷求變。最初他追求動物與人的關係,通過動物世界來表現人生,後來演變為深入到動物世界的生存本質與叢林法則中去,力求寫出真正的“動物”小説。當然,他的創作也遇到了一定困難,比如動物説不説話。因為假如動物一開口説話,那就變成了童話。現代動物小説中的動物都是作家理解中的動物,都是作家賦予動物種種性格行為,或以第三人稱、或以第二人稱寫作,極少有第一人稱的作品,如果是第一人稱,也是動物的心理活動,因而動物至今還沒有開口説話。所以動物小説的創作還是有不少瓶頸。再一位是專攻幼兒文學的上海作家鄭春華。鄭春華是相當出色的幼兒文學作家,她創作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已經成了一個響噹噹的品牌。文學要創造一個品牌很不容易,兒童文學要創造一個品牌更不容易,而幼兒文學要創造一個品牌更是難上加難,但鄭春華做到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發行量在100萬冊以上,並被改編成電視劇長期在中央臺熱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鄭春華創造了一個幼兒文學的典型形象,她寫出了幼兒真正的天趣、童真,細膩地傳神地好玩地刻繪幼兒在現代家庭生活中的親情和溫情、成長與感動,同時還塑造了小頭爸爸、圍裙媽媽、隔壁大大叔等同樣可親可愛幽默快樂的成人形象。我個人認為,第四代作家中極有可能出現我們中國兒童文學的大家。由於他們本身的人生經歷充滿了憂患意識,所以在他們的創作中時時可見他們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反思、對人性的反思,尤其是對中國兒童生存狀態和未來命運的反思與期待,因而他們的新觀念很多,創新和變化也很多,同時有一種人文和歷史的厚重感。

    第五代 中國兒童文學的希望

    第五代作家是90年代出道的。我之所以把90年代的作家獨立出來,是因為儘管他們和第四代作家年齡相差不大,但他們均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他們的成長經歷和前一代已經截然不同,是在一個安定和開放的社會環境當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傳媒多樣化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們的成長歲月正是我們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因而他們對文學的理解,特別是對兒童文學的理解就會與前一代不一樣。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區別是,這一代作家是把文學作為自己的愛好,作為他們個人化、私人化的事情;而80年代出道的那一批作家則有著比較濃厚的社會責任意識,90年代的這批作家大概不可能再提出“塑造未來民族性格”這樣的口號了。這一代作家現在已經有較大影響的有楊紅櫻、湯素蘭、徐魯、祁智、保冬妮、玉清、彭學軍、薛濤、楊鵬、安武林、張潔、殷健靈、謝倩霓、葛競、鐘代華、羅英等,他們已經成長起來了,他們中間有希望出現比較優秀的作家,中國兒童文學的希望就在他們身上。但另一方面,由於他們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長大的,因而容易滑向市場化的寫作,容易浮躁,缺乏精雕細刻,因而和80年代那種具有使命感意識的寫作有一定距離。當然這一代作家有他們的優勢,特色(如網路寫作)。他們帶著更為青春、滋潤的靈氣,更富先鋒、張力的姿態,更加緊貼、把握新世紀少兒世界的行動,成為新世紀兒童文學創作新的生力軍。

    《中華讀書報》2003年7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