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死於2003
費邦人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輝煌,表現主義繪畫鉛華洗盡,風光不再。這個最接近人類本能的表現方式在今天是絕對落伍的遺産。表現主義者不同意在程式中尋找激情,也不讚賞文明的戰爭遊戲,所以,21世紀不是表現主義的時代。

    近日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行的名為“凱爾西納:表現主義與城市”的藝術展,讓人們得以重溫凱爾西納這位德國繪畫大師的藝術成就和表現主義當年的風光,但在將近百年後今天,它也許已經輝煌不再。

    表現主義始於20世紀的歐洲,波及文學、電影、音樂和戲劇,而在美術中則有鮮明的反映。1911年德國《狂飆》雜誌的編輯瓦爾登首次使用“表現主義”來稱呼柏林的前衛藝術家,不久被廣泛使用。其實,美術史中最早的表現主義社團從1905年就已經開始活動了。

    表現主義從印象主義演變而來,這是凡高往往被稱為“表現主義之父”的原因。表現主義在德國成為主流有其必然的原因,它繼承了中古以來德國藝術中著重情感、主觀表現的特點,在造型上追求強烈對比、扭曲和變化的美。

    表現主義畫家往往會成為具有大眾潛力的偶像人物。在這個流派誕生之日起,涉獵表現主義風格的最具號召力的畫家就有凡高、蒙克。

    他們的名字通過像《讀者文摘》一類雜誌在廣泛的領域流傳。歐文?斯通的傳記小説《渴望生活》是曾經風靡一時的暢銷書,全球銷售達幾千萬冊之多。凡高的故事被這位二流的小説家演繹得有聲有色,反覆糾纏于他的貧窮、瘋狂。

    他的知名度的提升還有暴富的日本人的功勞,他們掀起了搶購凡高作品的狂潮,拍賣價節節攀升,直到讓人望而卻步的程度。凡高就這樣被捧為盡人皆知的明星,但這一切與孤獨而死的畫家已經完全沒有關係。

    直接對表現主義這個概念産生影響的是挪威畫家蒙克。蒙克幼年喪母,姐姐妹妹罹患精神病,這對他一生的創作都有深刻的影響。早年蒙克赴法學習繪畫,受到凡高和高更的影響,開始在畫面上探討激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線條,以表達焦慮、恐懼、愛與恨等心靈狀態。他的一生都圍繞著“死亡”和“愛情”這兩個主題。1892年德國柏林美術家協會舉辦的蒙克畫展,對當時的德國青年畫家刺激很大,推動了德國表現主義的發展。

    凡高、蒙克乃至後來的德國表現主義畫家柯克希卡、貝克曼、凱爾西納等藝術家,他們的藝術和生活充斥著自殺、性感、頹廢、無政府和精神崩潰等瘋狂的因素。不可否認這些因素和他們的藝術相關,甚至是表現主義的根本所在。但現在看來,一個表現主義畫家凸現在紛繁而冷靜的當代藝術背景前,是多麼的不合時宜!

    當代藝術摒棄了表現主義的一元論思想,國際大展的開放性同時也帶來了低級自由主義的氾濫。藝術不再是原來高高在上的姿態,庸俗的、瞬間的、真實的、放棄意義的作品佔據國際藝術市場的主流。表現主義畫家痛苦的信仰和煉獄的生活是今天不值一提的舊事。在國際交流為前提的藝術舞臺,一個人痛苦而隱秘的個人經驗只是無人喝彩的獨幕劇。

    表現主義這個無限榮光的詞語日益演變成貶義的流行語:“那只是有點愛好的商人和家庭主婦打發時間的貨色。”

    表現主義緣何如此墮落?表現主義畫家只能在他幽暗的畫室裏驚呼:“這個世界怎麼了,我要用我的畫筆詛咒它!”

    《國際先驅導報》2003年7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