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混亂,還是很時尚?你誤會漢字了
何樹青

    任何一個暢銷書作家的作品在《新華字典》面前都是小巫見大巫:它的發行量超過4億冊。但是,這本60多萬字的書不是那麼好讀的。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測試,即便是中國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生也很少有人能全部認識《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裏的7000字。

    當漢字走上簡化字的道路,這種被香港安子介先生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古老象形文字就一分為二,變成了兩種漢字:繁體漢字和簡體漢字。在抵抗了以拼音取代漢字的潮流後,保全下來的漢字經過"一簡"方案和"二簡"方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折騰,再經過"二簡"方案的廢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已經成為了一種"事故率"頗高的文字了。而規範漢字的工作也從未停止。

    在另一方面,漢字隨著中國國勢的強大而向世界普及,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人在學習漢語,而漢字也在異國被打上了時尚的標簽。

    漢字到底是很混亂,還是很時尚?無論你選擇哪種答案,你都誤會漢字了。相信它吧,漢字有自我凈化能力,它有時將錯就錯,有時似是而非,但基本上既有人情味,又能與時俱進。

    將錯就錯:動蕩搖擺的漢字應用陷阱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漢字的規範也不是一天能到位的。在規範方案的試行,公眾使用漢字的犯錯,民間積習以及規範方案的修改過程中,漢字顯現出動蕩搖擺的姿態,而規範的漢字方案最終也是在修修補補中完成。

    漢字有很多因為"妥協"而將錯就錯的故事,有些簡直就是無厘頭。

    按原義,返璞歸真是正確的寫法,但樸素的"樸"放在其中也能通情達意,於是又有了返樸歸真的正確寫法。

    本來是"前仆後繼","仆"是倒下去死掉的意思,但毛澤東曾經以"前赴後繼"形容過革命者,革命者自然是"永遠不死"的,於是"前赴後繼"成了正確寫法,"赴",代表革命者勇往直前。

    本來"蕭與肖"、"閻與閆"、"傅與付"都是同姓,只是一個繁與簡的問題,但現在為了尊重這些姓氏的名人,于?quot;蕭、肖、閻、閆、傅、付"成了不同的6種姓氏。

    在"瞭望"統一簡化為"了望"時,曾擔任過漢字改革負責人的胡喬木尊重新華社的《瞭望》週刊已經使用了"瞭望"二字,於是網開一面,除此之外的"瞭望"一律改成"了望"。

    以往的"咀"字在簡體字中一律必須寫作"嘴",只有香港的"尖沙咀"除外,這是為了尊重香港地名。

    "鹼"字本來一直寫做"鹼",但中國化學委員會特別召開過一次會議,把"鹼"字確定寫為"鹼"字之後,得到國家語委採納,於是全國通行寫"鹼"。

    蕁(qian)麻的正確讀法,到了由蕁麻引起的蕁麻疹這個詞上,"蕁"就被醫生和病人們錯讀成了(xun)。國家語委考慮到這種錯讀的群眾基礎很深,於是將錯就錯,把"蕁"字變成了多音字,蕁(qian)麻與蕁(xun)麻疹。

    美國的得克薩斯州,被台灣地區簡稱為德州,中國內地簡稱為得州。為什麼不一樣?因為中國山東有個德州,怕弄混了。

    南美洲有一條亞馬孫河,被台灣地區譯寫成亞馬遜河,中國內地的規範寫法是亞馬孫河。但也有一個例外,"亞馬遜網站"--之所以在中國內地這樣寫也可以,是因為這個網站太有名了。

    香港回歸前,香港人一直把"身份"寫成"身份",而中國內地用的則是"身分"。為了向祖國統一文字,於是照著中國公安部門的寫法印發了"香港居民身分證"。哪知回歸後的一段時間裏,內地公安部門又統一了"身份證"的用法。結果……

    而"的""地""得"這三個字,某些省份的學生被語文老師教育説已經可以統一使用,而事實上仍然要區別使用,於是這些被誤教的學生即便大學文科畢業好多年都還在為"的""地""得"的錯誤用法付出代價。

    此外,你的"品味"不對喲,應該是"品位";"桔子"的寫法是錯的,"橘子"才是對的;"想像"的寫法在幾年前是錯的,必須寫成"想像",但現在"想像"又"恢復名譽"了,成了正確寫法……在你的自信心崩潰之前,趕快拿起《新華字典》來啃吧,不過要拿最新版最新印次的,因為有些不被民間接受的規範漢字可能又在新版中悄悄地改過來了。

    貌合神離:流行異國的漢字消費

    2002年4月9日晚,走進越南芽莊市的一間網吧。知道我是中國人時,立馬就有兩個人對我炫耀起他們僅有的漢字。首先是鄰座一個穿了鼻環的黑人靚仔,他掀起恤衫,只見黝黑的腹肌上用更深的墨色紋著"愛誼康"的3個繁體字。我告訴他這是love、friend、health的意思,他眉飛色舞;然後是網吧老闆小心地捧出一道金紙包著的符讓我解,那個符上只有一個漢字:祿。我告訴他是too much money的意思,他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外國人眼中,漢字從何時成了一道神符呢?也許,他們對漢字更多?葉公好龍"的心態,圖其形而不會其意。

    在南韓漢城,同年4月上映了一部南韓影片,其海報上的片名是三個漢字《夢中人》,另有影片名稱分別為漢字"時越愛""戀風戀歌"等;某移動通訊公司答謝顧客的活動名稱也稱做"下班後愛";三星建設大樓,起名為"來美安";極東建設大樓取名"美羅住";樂天建設大樓則稱"樂天臺"。南韓20-30歲的年輕人對漢字最疏遠,針對他們的廣告和文化商品之所以爭先用大塊漢字,是旨在"是漢字,但其發音近似西洋語"而選用的。正如漢城女人身穿印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文字的T恤,被南韓傳媒認為?quot;從宏觀上看,這種現象也源於西歐文化的影響"。如同美國搖滾組合"Machine Head",把該組合用漢字命名為"機械頭"一樣,是西洋人對東洋文化的好奇心被倒流的結果。

    "日本漢字能力鑒定協會"在日本主要負責實施漢字知識測試;自1995年以來,它還每年負責徵集和選定日本的"年度象徵漢字"。在2001年的徵集活動中,承辦方共收到了3.6萬封信件,"戰"字因得票數最多,最終當選日本2001年的"象徵漢字"。為什麼是"戰"字?因為2001年有"911"襲擊事件、阿富汗戰爭、日本公司裁員、瘋牛病等事件使民眾"戰戰兢兢"--一個名為"戰"的漢字總結了日本在新世紀第一年的社會現狀,也反映了日本民眾的普遍心理。

    不知道2002年日本的"年度象徵漢字"會是哪個漢字。但總體而言,流行于中國之外的漢字時尚現象與其説是對一種語言的學習和應用,毋寧説是對一種中國文化的消費,漢字在此更等同於東方藝術。

    萬國朝宗: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級漢語標準化考試

    你考過英語"託福",卻不一定聽説過漢語"託福"。

    漢語"託福"指的是漢語水準考試(HSK),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中國國內少數民族人員)的漢語水準而設立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

    以HSK高等考試為例,詞彙範圍是8822個,漢字範圍共計2905個。一個母語非漢語的外國人能初步掌握2900多個漢字,那水準就相當不低了。據統計,《毛澤東選集》1969年版一至四卷,包括正文、標題、寫作日期、題解(註釋除外)總字數是660273個,而使用不同漢字共計才2981個。

    截止到2001年底,已有來自120多個國家的38萬人參加了中國漢語水準考試HSK。

    HSK與世界各國的漢語教學的發展相輔相成,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級漢語標準化考試。而2002年8月在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獲得的資訊,全世界有85個國家的2100所大學在教授中文。目前,學習中文的人數已達到2500萬人,來華留學人數也已達到6萬餘人。

    我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們不需要考HSK,我們得不到由中國國家漢語水準考試委員會頒發的"漢語水準證書"。但是,有空翻開字典來看看,看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誤會了漢字,這應當是一種好習慣。

    《新週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