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美女之源”——婺源
鄧彬

     婺源,全國唯一的“生態文化旅遊示範縣”,因其迷人的山水風光、保護良好的生態、古樹名木、明清時代留下的徽派古建築、名人故居、磚石木雕等人文景觀而著名。而且當地女子的靈秀也是有名的,甚至有人説“婺源”就是“美女之源”的意思。

     在春天即將到來之際,如果久居都市的你想找一個人不太多、路不太遠、花銷不是很大、風景和人物又不是太俗的地方玩上幾天,那麼,你不妨考慮去婺源看看,還可以順便鑒定一下中國“美女之源”説的真假哦。

    婺源隸屬古徽州,東連浙江衢州、南通江西上饒、西接瓷都景德鎮、北臨安徽黃山。除了是耳熟能詳的朱熹、詹天佑的故鄉,婺源一代代徽商以其勤勞與沉著和濃烈的地域特徵而聞名四方;同時,以商養文,以文傳家,形成了儒、賈之間的良性迴圈和濃濃的文化底蘊。

    星江河游泳

    假如你去的時候是夏天,假如你在婺源投宿過夜的話,那你千萬不要在衛生間洗澡,星江河是最好的去處,水清可見底,河邊景色宜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婺源姑娘非常漂亮,典型的江南美女,小家碧玉,一個個身材纖巧,皮膚白晰,水靈靈的。在傍晚的河邊,婺源的女孩子都喜歡下河洗澡,三三兩兩的,那是婺源縣城的一大景觀。

    古民居

    去婺源不能不看古民居,婺源的古民居與皖南民居風格近似,比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延村等。例如,思溪古村的一個民居的8扇木格門總共刻了近百個壽字,確實比較少見。

    那些規模較大的村落更是有著江南風光田園詩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樹,曲曲彎彎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種國畫中的韻味。尤其在春天,從遠處眺望,這些白色山墻高高聳立的古屋,在一片黃燦燦菜花包圍中,透著股説不出的輝煌之氣。

    婺源古村落中的高門大宅大都傍河而建,門前小河潺潺,院內書聲朗朗,小河之上各種風格的小橋鱗次櫛比。如李坑、曉起、汪口等等村落,都有這般風景:河邊偶爾可以見到洗衣淘米的村女農婦,身旁時不時還有戲耍的孩童跑過,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農家風情在此得到了絕好的詮釋。

    廊橋

    打老遠來婺源的人,一半是為了看廊橋。廊橋是婺源的一大特色,散佈于各村各鎮的古廊橋建築年代不同,式樣各異,卻都很有自己的風格。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清華鎮上的彩虹橋(見題圖),橋長140米,寬7米,最初建於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年曆史。因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得名。彩虹橋由六亭五廊構成,為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有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廊,因此也叫廊亭橋。

    古樹與野渡

    婺源境內多有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古樟樹。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潘坑的兩棵樟樹,樹齡已有五六百年。村尾的一棵樹榦中空,宛如半壁江山,但依舊鬱鬱蔥蔥,充滿生機。而在村頭就是著名的潘溪奇樟,這株樹胸徑達1.5米,主幹彎曲如拱橋,剛好橫在繞村而過的小溪上面,像天然的樹橋,人們可以從樹榦上走。

    婺源山區的村落都依山傍水而建,村前多有古渡口。臨水而居的村落使得渡口幾乎與村落的歷史相同。古渡口或在翠竹掩映中,或在古樹的烘托下,加上石板鋪就的碼頭臺階,遠遠望去,儼然一幅歷經滄桑的模樣。

    水車與竹筏

    往彩虹橋下游看是一個現在已很難見到的外形古樸的老水車。清華人造水車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利用水車舂米、磨粉、進行糧食加工一直是清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裡,凝聚的是婺源先人的智慧,留給遊人的是一種田園生活的遐想和期待。

    在彩虹橋下寬廣的水域中乘竹筏漫遊也是婺源旅遊的一件快事。東岸是粉墻黛瓦、炊煙嫋嫋的古村落,身旁是時起時落的水鳥,水底是往來倏忽的遊魚,遊人至此經常會生出羨魚樂鳥、逃離城市的衝動。

    特産

    婺源的幾大名産俗稱紅、綠、黑、白。紅,便是荷包紅魚,清蒸紅燒都是美味。綠,指的是婺源的大鄣山綠茶,香高、湯碧、味厚、汁濃。黑,指的是婺源出産的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龍尾硯,因産于婺源龍尾山而得名。白,指的是婺源的江灣雪梨。成熟時果雪白,體大肉厚核小,且松脆香甜,汁多味美,入口消融,尤以“西降塢”梨為上品。

    和四大名産並駕齊驅的是婺源甲路地區生産的工藝傘。木竹為柄、皮紙為面、精描細繪的甲路工藝傘,如果拿在美麗的婺源女子手裏,走到哪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I時代》2003年2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