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老了?
吳婧

     不久前,記者聽到一則傳聞:三里屯某家頗有名氣的酒吧請來智囊團,為其出謀劃策。智囊團的具體獻策不得而知,然而,這家酒吧老闆此番興師動眾,是否暗示三里屯酒吧街每況愈下、從此步態蹣跚?

    黃昏時分的三里屯北街很美。興許是因為人影稀疏,更添一種落寞的美。下午在街頭曬太陽、嘮家常的老頭老太太們正弓著背慢步回家。街邊的幾棟居民樓已有40多年的歷史,夕照下更顯陳舊。難怪有住戶説酒吧擾民要求政府拆除時,酒吧老闆們總能搬出“居民樓太破有礙市容”的説辭使其緘口。

    居民樓對面的28家酒吧是否也正在老化呢?

    南北酒吧街:

    最紅火的日子已成往事

    近幾年來在北街泡吧的人,或許都曾有過被酒吧服務生拉進家門的經歷。雖然三里屯派出所的民警們説治安狀況近來大有改觀,但大排檔一條街、歌廳一條街的感覺依然令人畏怯三分。用南街“芥茉坊”女老闆冰冰的話説,那就是“哪家都可以去,哪家都可以不去,除了數量多沒別的特色”。北街“男孩女孩”的老闆張力也承認,1998年酒吧街最火那時晚上8點半開始打碟直到淩晨4點歌聲掌聲不斷的日子找不回來了。

    外國人更多的南街,單純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上講,境況也不是太好。較為商業化一些的“明大”和“鄉謠”生意較好,其他“各色”一些的上座率低、流水少,基本上是靠熟人、朋友或是熟客在維持著。

    記者在與三里屯一位民警交談中發現,不時會有外地或境外旅行團來酒吧街觀光,中國台灣和歐美旅行團居多,僅今年春節黃金週期間每天就有六七個團光顧此地。本來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據“男孩女孩”一位劉姓負責人説,遊客大多只是在街上滿足好奇心而已,並不進門消費。康輝深圳旅行社一位導遊告訴記者,他們“北京五日雙飛”的第二天行程中,就有“融入北京人的夜生活中‘三里屯酒吧街’”一項,但因為行程安排緊湊而遊客喜好各異,在是否在酒吧消費上難以協調,所以上酒吧街基本等同於逛王府井一類的夜市活動。

    京城酒吧新格局:

    新銳勢力搶奪三里屯市場

    三里屯的老主顧分流到了哪?單就數量和密度來看,三里屯、朝陽公園附近和什剎海一帶眼下在京城三分天下。此外,北理工南門、北大南門周邊的學院派酒吧網羅了學生以及中關村白領消費群。燕莎酒仙橋一帶正在形成新的酒吧區,因其靠近使館區、燕莎商圈,將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三里屯的人氣。另外一些傍臨寫字樓、商務區的商務吧也日漸興起。

    酒吧本來就是年輕時尚的代名詞,這些風格迥異的新生酒吧帶轉移消費視線的作用當是意料中事。2001年聚攏人氣、南門熱力西門頹靡的朝陽公園酒吧帶、2002年夏天成氣候、以靜為本、人文懷舊的什剎海酒吧帶,自然以其不可替代的特色引來追逐風格品位的人們。據説新生酒吧區的老闆們很多都是當年三里屯酒吧街的大玩家,而今有的傍著三里屯沾光,有的遠離三里屯另起爐灶。只是,最初教給他們創業思路的三里屯已經年歲大了。

    三里屯改造:新天地將辟新的天地?

    上了年紀的街區,總難免出現一系列交通、民事紛爭等問題,三里屯酒吧街也因此正在改造之中。雖説前段時間風傳的“三里屯酒吧街近期將被拆遷”一事已被正式否認,然而這些臨時建築是否將被重新推上生死的表決臺上,誰也無法預知。記者了解到,今後幾年政府的規劃是:保留原有的絕大部分酒吧,但對內部設施進行升級如玻璃窗加厚、廚房面積加大,衛生間條件改善等。

    除此,北街的西北角正在建造“三里屯新天地”——一座集酒吧、餐飲、服裝、健身、文化、美容于一體的五層商廈。“三里屯新天地”銷售部的林小姐告訴記者,商廈今年4月中旬將正式開盤,8月有望封頂,10月完工,計劃明年營業。與京城其他商廈不同的是,“三里屯新天地”採取交納租金、自主經營的運作模式,引進一些特色店舖如某位大使夫人週游各國帶回的旅遊紀念品店,在營業時間上,夜裏12點停業的舉措也將創京城百貨之最,白天則與酒吧街夜晚的繁華互為補充。

    到目前短短兩個月時間裏,“三里屯新天地”招商已過半,商戶熱情高漲。據説新天地投資前做市場調研時發現,2002年酒吧街的營業收入與2001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減少。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令各方初衷不改、看好這片地區的發展態勢呢?

    三里屯酒吧街:人老心不老

    隸屬三里屯社區,該區位於朝陽區東二、三環之間,交通發達暢捷,與王府井、朝外、燕莎、CBD商圈距離均不超過5公里,在總面積2.9平方公里內坐落著北京第二使館區,77家各國駐華使館毗鄰相連,500多家規模不等的企事業單位、涉外賓館、外國商社、外交公寓散落其間……

    三里屯酒吧曾是北京夜晚經濟的代名詞之一,更是眾人皆知的北京文化人扎堆地,從這裡製造出的時尚,被追逐非主流的都市白領和新新人類廣為效倣。三里屯酒吧街的靈魂所在,三里屯的天時、地利與人和,正是各界人士呼籲“不能拆遷”的論據,也是新一輪投資看漲的理由。

    著名影視人葉錦添曾毫不客氣地評價説,“三里屯酒吧是很多東西加在一起的感覺”,缺乏原創力,“更像是臨時性的東西”,但他同時認為,北京乃至三里屯的酒吧,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圍,成為東西文化合璧的地方是最為理想的。

    也正因為這一點,儘管三里屯街區老化、酒吧吸引力不如從前,建築名人方為之也滿懷信心地投身參與“三里屯新天地”的工程規劃。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不只是一個有風格的空盒子,而是一個有性格、有活力的建築物”,“成為這個區域的焦點,連帶現有的功能加強這一區域的特色,産生一定的輻射作用,使已有的活動功能創造出明顯的文化資訊配套交流場所”。

    三里屯酒吧街大事記

    1、1958年政府開始在三里屯蓋起居民樓

    2、1970年興建周邊使館區

    3、1989年第一家酒吧在南街開設

    4、1992年北街動土修建“汽配一條街”

    5、1995年酒吧街形成規模,西方媒體首次在報道中出現“三里屯酒吧一條街”的説法

    6、1998年酒吧街最為火爆

    7、2001年北京市發放酒吧營業執照,此前所有酒吧以西餐廳、冷飲店名義經營

    深度點評

    老街不會就此沉淪

    登長城、吃烤鴨、逛三里屯。外國人來京不去三里屯看看,就好比外地人來京不去王府井一般“老土”。更不用説,三里屯最早的酒吧在很大程度上是為附近使館區的外國人開的。方圓數裏的三里屯商圈,是京城外國人最為集中的區域,這條南北總長不過500米的酒吧一條街更是成為外國人最密集的娛樂之地。而今,各種膚色的,説著各種語言的,無論先鋒派人物或是都市普通白領,都選擇這裡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地方,拆遷一事引來唏噓聲一片。上至人大代表、外國駐華使節、下至酒吧老闆、酒吧常客,都紛紛表示不解。當然,酒吧對面居民樓裏深受噪音之害的住戶、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住戶,絕對雙手贊成。可問題是,這些酒吧該遷到哪?不管遷往何處,人氣肯定都大不如前。來三里屯“情調”的,多多少少又都是戀舊的。熟悉了這裡的地理位置(比如對面是太平洋商場、往西是城市賓館、北邊是使館區)、某家酒吧的佈置、某張靠窗的座位、某種恰到好處的光線、甚至空氣中瀰漫的某種味道,卻被告知從此要與往事乾杯,與其追隨同名不同實的店家而去,不如重新發掘。

    那麼新開發要不要?新天地會不會真的開闢一片新的天地?開發商倒是滿懷信心,可許多旁觀者並不看好:老街區改造開發未能達到如期效果,在國內不乏其例。我們不能預計酒吧街的將來,但因為有了它的前世、今生,有了曾經熱戀它的人們,這條老街將不會就此沉淪。

    《北京現代商報》 2003年2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