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社會
文/James譯/詹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一個基本綱領,第一次出現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20年前,在那個大多數中國人還不能達到溫飽狀態的年代裏,"小康"一詞第一次被提出,而今天,小康已經是越來越多中國人生活狀態(至少我所有的中國朋友都是這樣)。與昨相比,DOUBLEQUOTATION小康"這個詞語,如今正蘊涵著更多的意味。

    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曾是個軍人,退伍轉業後他搞起了廣告;另外有個朋友,原來是個一心只為藝術的畫家(他夢想成為中國的佛洛伊德),後來做了家居設計;還有個"祖傳"做媒體的朋友,他們3個就是過著典型小康生活的中國人,而我這個外國記者,今天也成了個十足?quot;洋小康"。

    在中國,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他們已經過上了"小康"的生活,或者是不願意承認他們就是"小康"一族,"小資"、"白領"或是"雅皮",才是他們更喜歡被稱作的階層。"小康",這個典型的中國稱謂,顯然還沒有在社會上風行開來。既然"小康"如此,那麼新生詞"中間階層"也更是指代不明,概念模糊了。中國的"中間階層"正經歷這一場前所未有的"認證危機"。

    階級之惑

    10年前,當我第一次以留學生的身份來到北京的時候,我就曾經問過我的室友,他屬於什麼社會階層。問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當時的我,不過是個對中國一無所知又不會説漢語的外國遊客,一時之間沒有其他話題可以選擇。但我還是對他會怎樣回答有心理上的準備。首先,他把每個外國遊客都應該知道的中國社會階層啟蒙知識教給了我: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只有3個階級,那就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其中後者又被歸入工人階級,所以,實際上,在中國只有兩個階級,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因為農民是生活在鄉村,而我們是住在城市裏的,所以,我的室友最後回答了我的問題:"好像應當是工人階級。"

    很久以來,他用極其隨便的口吻説的這個"好像",都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裏。那次,聽著我用結結巴巴的中文,毫無平仄地向他問出這個問題,他一下子就忍不住笑著對我説,"現在還有誰會問這種愚蠢的問題啊?"然後,他想了一陣子(也許是回想他每週至少一節的馬克思主義課上的內容),突然之間,就想到了"工人階級"這個詞,然後便輕率而不屑地告訴了我。他的媽媽是北京一家棉紡廠的值班員,爸爸是一家國企的下崗工人,當然他並不需要為此而羞愧,但顯然這也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

    不僅如此,對於未來,他也並沒有雄心勃勃,充滿自豪。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某所職業高中去教英語(或者是日語),和他的父母一樣,他也開始了這樣辛苦勞作的生活:他一個月的工資可能還不如一個賓館服務員為外國人擦一小時背所得的收入;他所攢下的錢可能還不如那些在北京一些賓館裏打工的四川、安徽外來人員,而這些人在政府的定義裏,根本就是沒有階級可言的。而對更廣大的人民群眾而言,市場經濟和物質條件,拉大了不同人群之間的貧富差距,在毛澤東時期曾經非常重要的"家庭出身"已經越來越失去了它的意義。"工人"或是"農民"的單單一個詞語,似乎再也不能引發出一連串諸如終生權利,或是生存權利的東西了。3年以後,我的那個朋友終於辭去了那份工作;那份也許讓他父母榮耀和滿足的工作,但對他來説,這卻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

    身份之憂

    階級之説逐漸失去了意義,最終也許只演變成了市民們飯桌上的談資。在生意圈裏,沒有階級成了一項優勢;在"下海"的年代裏,階級空白似乎是人們更願意承擔的角色;在這個充滿機遇的年代裏,誰還顧得上了解你和你父母在文革中所做的事呢?現在,如果你想看上去更像個上層社會人的話,你大可不必將階級身份別在襯衫上,只要穿上一件正式而體面的西裝,你勝出的機會也許就大了許多。

    儘管都穿著西裝,但中國的企業家們、行業新秀們或者乾脆是雇傭勞動力們,卻各有各的難處。有些人為戶口或執照的問題而發愁,有些為拿不到貸款和股份而擔憂,而那些被雇傭的流動人口,大部分都在社會中不屬於任何階級,他們的福利和醫療補助甚至都得不到正常的保證,當然他們也因此而可以名正言順地偷稅漏稅,走私行賄、買通官員,甚至是乾脆任憑自己意願冒充別人。政府立法者的速度完全跟不上他們的腳步,國家的經濟政策時松時緊,如果中國的市場經濟真的被一?quot;無形的大手"操縱著的話,那麼這些人一定脫不了關係。但是,根據一項調查的預估,私營企業的年産值佔了中國GDP的50%到70%;沒有了這些企業,中國經濟根本就不可能發展。

    階層之變

    幾天前,江澤民在十六大的工作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人民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標準,"但他同時也補充道,"但這種小康生活的水準還非常低,貧富差距仍然存在,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種小康生活。"根據一些境外調查數據,目前中國80%的財富只掌握在20%人的手中。江主席又説:"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建設一個全方位、高水準、服務於13億中國人民的小康社會。"

    然後,他分別列出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實現這個目標所依靠的主體人群,包括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經理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辦事人員階層、産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等。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社科院2002年頗受爭議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該報告的第一版已全部脫銷),上述所列出的各大階層同中國"中間階層"所包括的人群基本符合。

    報告中提到,中國目前至少有10個階層,(一個如今似乎已只有政治意味的單詞)。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人買來這本書只是為了找到自己的社會階層位置,因為他們也許對此從來都不清楚。書中的照片、章節和一些數據統計,讓他們看到了關於自己生活現狀的一些真實寫照。他們中的一些,在該報告的"間接"號召下,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加入中國共産黨。但我想知道的只是,他們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江澤民的報告中看清楚自己到底屬於什麼階層?(作者為某國際通訊社記者)

    《新週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