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s:無國界雜誌

      任何人打開Colors都會立即感受到它不同凡響的“無國界”理念。一如我們所尊敬的“無國界醫生”,若然我們相信除卻政治家,好多好多的東西能以“無國界”的方式存在且備受尊崇的話,“無國界雜誌”亦該名列其中,Colors便是其中的典範。

    在全球超過70個國家與地區以8種語言出版7個版本,Colors自稱是“一本向全球青年説話的雙月刊”,堅持以影像為最重要的媒介——以這種世界大同的語言方法觸及最多數量

    的人,並製造強而迅速的影響。Colors的背景亦有別於一般的商業雜誌,它不從屬於任何一個雜誌集團或報業集團,它是義大利著名服裝品牌貝納通(Benetton)的傳播研究中心——Fabrica的出版業務的其中一環。一脈相承,三者都是獨具調動全球文化創造能量之技。

    Colors現任創意總監Fernando Gutierrez(雜誌以此職務為核心)在第41期之後加盟,這位出生於1963年。畢業于倫敦美術專科學校圖像設計係的創作奇才,1995年便曾為Colors作改版創意指導,2000年底正式就任,他為Colors制訂了新的雜誌語言方式,以嶄新的圖片編排和報道方式,採用全新的設計風格,更重要的一步是,Gutierrez成功地讓Colors“將注意力轉移到在地球上居住的不同的‘社群’,並以照片及訪問去重述全人類擁有的簡單而直接的內在美。”

    於是,Colors探訪坦尚尼亞的一個被稱為Lukole的難民營(第41期)、探訪香港九龍的一個公屋村(第44期)、探訪俄羅斯莫斯科的宇航員基地Star City(第45期)、探訪的還有精神病院、監獄、學校……直到最新一期,Colors甚至只是找到阿根廷南部寒冷地帶的一個伐木工人(第52期),越是小範圍,越是普通,便越是震撼。

    當然,以大多挂印新奇的傳媒的眼光來看,Colors的工作實在是顯得平淡而缺乏“賣點”。確實如此,在如此需要爆炸資訊的時代,Colors的工作似乎顯得太“無效”,但是,他們的發掘力又遠遠超越“狗仔隊化”的大眾傳媒。

    在報道九龍屋村時,Colors運用了一張香港本地報紙報道觸目驚心鮮血淋漓的“短椿案”的頭版版面做巨幅配圖,這種最港味的狗仔隊新聞方式被用作配圖的元素,身臨其境得頓生慨嘆:香港這座城市的居住環境實在尷尬非常,這便是Colors式的關懷:浮于深刻之外而在意每一張影像的凝視滲透力,徘徊在紛繁事態之外而在意每一張面孔每一個物件細節的最簡單爆破力。

    Colors具備一種難得的氣質:體驗與演繹的互動,每期雜誌就像一部體驗主義的伊文思紀錄片一般,演繹一種體驗的閱讀快感。

    這種體驗架設在他們龐大的全球合作者資源上,33個聯絡通信者分佈在世界角落,每個聯絡者手下又有大批志趣相投的攝影師協助,另一方面,Colors總部只有了了12人。以12人調動全球力量,他們依賴的便是:影像大同、創造力大同和人文關懷之大同。

    這便是一種世界大同的雜誌語言,最樸素,最自然,最符合閱讀節奏心理、最超越國界、人種、語言的界限,如同,只有“色彩”大同於天下。這讓我想起那本無人不曉的《國家地理雜誌》,他們做的是世界大同的地理人文,而Colors做的是世界大同的人居人文。前者誕生於非盈利的地理委員會做著最賺錢的雜誌工業,後者誕生於純粹的商業品牌做著非盈利的雜誌手工業。其間的微妙遠非“商業化”三字能概括。

    Colors的編輯、攝影師在坦尚尼亞Lukole難民營呆了足足3個星期,呈現悽慘的生活和其中仍然保持的積極向上精神,Colors在報道最後説,在難民營裏每一張面孔都在無言訴説著一個關於尊嚴和美麗的故事。其實,這便是他們一直在尋找的故事,一直表達的語言。

    在我看來,這幾乎是一本可以不帶觀點地代表地球蕓蕓眾生的雜誌。

    《新週刊》2002/12/18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