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話題:中國的BOBO族是什麼樣?
曉妞

    初次聽到BOBO族,多少讓人摸不清來由。其實它是綜合Bohemian(波希米亞人,指那些不受傳統約束而過著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與Bourgeoisie(布爾喬亞人,指中産階級)而成的一個新詞。簡單地説,BOBO族代表著嬉雅皮,或是雅嬉皮。

    上個世紀70年代的嬉皮反抗權威、金錢與社會規範;80年代的雅皮對追逐金錢相當感興趣;而在資訊時代下産生的BOBO族,卻是綜合兩者的新中産階級,他們不時興繫領帶,討厭炫耀:他們可能穿著昂貴的喀什米爾毛衣,卻搭配一條牛仔褲;中午啃麥當勞,晚上卻出入昂貴的餐館,任何時候都充分追逐快樂……

    他們嚮往大自然,推廣有機類蔬菜、雜糧麵包,喜歡追求樂趣,有機會就挑戰極限運動。美國一名新聞記者大衛布魯克斯在他的《BoBos In Paradise》一書中,首先用“BOBO”一詞形容這類群體。他們倡導的新興生活方式是這樣的:“如果你一定要穿正式的西裝,就一定得搭配一件皺不拉嘰的襯衫。”

    “好看又中用”,是BOBO族的採購指南,諸如純手工打造的運動表,印有品牌Logo的蛙鞋、耳塞、會呼吸的鞋底、電影《超越巔峰》裏的酷炫護鏡、專業夾克等等,都有可能是BOBO族的囊中戰利品。

    對這群突然間致富的BOBO族來説,錢不是問題,但絕對要“聰明地”投資在奢侈品上,他們堅持細節,可以花幾個小時,就為了找到一把夢幻版的門把。如果能夠踩滑板車進辦公室,他們會認為更有趣。BOBO族的崛起讓不少商機浮現,只是廠家都還在試圖摸清楚:“這群新生代要的到底是什麼?”不管廠商是不是特意區分出BOBO族市場,但從實際數字上能看出這股趨勢的潛力。

    一個BOBO族的生活實錄

    文/先鋒

    形象地説,BOBO即:像資産階級一樣有錢,像藝術家一樣有閒;在佔有了資産階級式物質的同時,還融和了藝術家式的冒險和反叛精神。BOBO是21世紀的精英一族,追求心靈滿足是其工作的動力,他們善於把理想轉化成産品。他們並不相信永恒而推崇改變、創新,善於把握機會,他們不追求“終極”,真正享受的是“過程”。

    在某網站擔任銷售經理的ROMAN劉,是一個典型的“布波族”。大學裏修的是電腦,畢業後自然不愁沒工作。但做過幾家公司後ROMAN終於還是辭職了,理由是“希望能夠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為此,他毅然決然去了北京。

    剛開始那段時間,生活其實就是工作賺錢,人在沒有解決溫飽的情況下很難去追求所謂的生活品質。之後隨著職位和收入的改變,ROMAN的生活品質也開始發生變化。ROMAN認為,很多時候人的性格決定了其生活狀態,而他的觀點是金錢帶給人的應該是快樂,但快樂並不代表著無理性消費。

    ROMAN鍾愛名牌,在他的衣櫃裏,挂著四五套比較好的正裝(西裝),穿著率高、好搭配的襯衣也佔了相當的比例。他的每一雙鞋子都經過精挑細選,不但穿著舒適還適合搭配不同的服飾;在ROMAN眼中,錢夾是男人的重要標誌,因此他的錢夾一律都是名牌貨,墨鏡和手錶也是他身上的亮點。

    年輕人都會有自己狂放的一面,ROMAN説自己就特別喜歡銀質的手鍊和尾戒(小指戴的戒指),銀質飾物粗獷又不失含蓄,不過他對這些東西就不會去刻意追求名牌,只要獨一無二就好。地攤上百元一條的手鍊雖然不是價值連城,但絕對與眾不同。ROMAN認為,經過精心搭配的服裝再加上這些與眾不同的細節,比起周身名牌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個性和品位。

    作為e時代的新勢力,“布波族”中每個人幾乎都是精英,工作之餘也同樣講究生活享受。他們注重生活品質,追求有個性的極品生活,平時的愛好很多也很特別,家中往往會配備全套的高保真音響器材,偶爾玩玩ps遊戲機;運動當然也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休閒方式;泡吧更是被大多數年輕人所喜歡,在那種輕鬆的氛圍中身心都得到放鬆。還有,每到休假的時候,他們都會做一個詳盡的旅行計劃,遊山玩水,放鬆心情,體味自然,真正體現出一個人的生活情趣。

    對於目前的工作狀態,ROMAN認為現在的職業只是一個中間階段而不會是終點,人應該是永不滿足的,現在的年齡應該還處於一個調整期,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的機會,對自己的要求也會不斷地提高,生活隨時都處在一個變化的過程中,只能朝著前方不斷地努力。

    中國的BOBO怎麼樣?

    文/劉紅

    關於“BOBO”的更嚴肅的探討不是沒有:在一本叫《BOBO族:一個社會新階層的崛起》的書裏,作者在考察了今天美國新崛起的上層社會之後認為,今天美國社會中風頭最勁的一代人,正將老布爾喬亞追逐財富的理想和波希米亞自由、個性的理念結合起來,布爾喬亞庸俗的財富正成為追求不平凡的“波希米亞價值觀”的保證。

    理論界的“波希米亞”被約定俗成地用來指那些總是躍躍欲試地顛覆資産階級制度的哲學家、藝術家和詩人。自文藝復興以來,波希米亞們的“文化衝動”,就始終與布爾喬亞的商業文明格格不入。丹尼爾貝樂那本有名的《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説的也就是這些事兒。

    但到了我們中國,事情就變得簡單了————事實上,在我們看到《BOBO一族的天堂》之前,我們的“BOBO”一族已經對書中的結論作出了“中國氣派”的回答:“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小資情調。”布爾喬亞和波希米亞在我們這裡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對抗就喜孜孜地和平共處了。

    我們按照一本叫《格調》的書檢討自己的生活,把一本文化批判的通俗讀物看成白領生活的人間指南;然後又按照一本叫《惡俗》的書把自己再檢點一遍,而且一點沒覺得自己挨了罵,還認為這叫從善如流自覺進步。

    我們愛看張愛玲、杜拉斯、白先勇;我們愛看電影尤其是歐洲的,當然這麼冗長的片子要和朋友一起看才有味道;我們喝咖啡不加糖,只喝紅酒不喝啤酒;我們身上總有一沓卡,不管裏面有多少錢……

    只要我們與眾不同,管它BOBO不BOBO。

    名詞解釋

    何為BOBO族?

    文/松子

    BOBO這一新生詞,是《紐約時報》資深記者戴維布魯克斯在其大作《天堂裏的BOBO族————新社會精英的崛起》(BoBos in Paradise)中首度提出的,由Bourgeois(布爾喬亞)及Bohemian (波希米亞)兩詞合併而成。意思是指既贊成資本主義的布爾喬亞,又崇尚自由與解放的波希米亞;既擁有高學歷、豐厚收入又講究生活品位、注重心靈成長的一族。

    BOBO族的生活宣言是:追求自由,挑戰自我,實現心靈滿足。一個純粹的BOBO族,既懂得享受生活,又不鋪張奢靡;既特立獨行,又不標榜另類;既事業有成,又不追名逐利,只試圖在生活品質和靈魂自由中尋求到最為超然飄逸的態度。

    《南方日報》2002年12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