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造就領袖?

     “只有當浪潮消退時,你才可以看到誰在赤裸著身體游泳。”沃倫巴菲特的質樸觀念從未像今天這樣耐人尋味。在dot-com風潮破産及華爾街醜聞之後,那些在90年代令人興奮的理論與暢銷管理書與未來學家們像股票市場一樣過度貶值。但對於沃倫本尼斯(Warren Bennis)而言,這是一個檢驗他的領導學理論的一個絕佳時期,“適應性能力”是領導人的關鍵品質,這位被《金融時報》稱作“最頂級的領導專家”的有著黝黑皮膚與燦爛笑容的77歲的加州學者,或許也可憑藉自己剛剛出版的《Geek&Geezer:How Era, Value, and Defining Moments ShapeLeaders》而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商業思想家,而非隨波逐流者。

    這本與哈佛商學院教授羅伯特托馬斯(Robert J.Thomas)合著的作品,延續了本尼斯最成功的特色,在43位著名與非著名的領導者的採訪基礎上(他們中的一半超過70歲,被稱為Geezer,剩下的低於35歲,是Geek),尋找領導者共同的特質,這與年齡,性別、種族都無關。

    “一個可以不斷取得成功的領導者的天才之處在與能感知環境的變化。”本尼斯列舉了類似納爾遜曼德拉這樣的例證,當他面對牢獄之災時,他調整自己心態,以避免被困境摧毀,而當成為總統時,他又從一位異議分子轉化成一位穩健的建設者。“如果我沒有監獄生涯,我將無法完成生命中最艱難的任務,它改變了我自己。”曼德拉在2001年時説。同樣,很多傑出領袖在某一段或許傑出異常,但當語境轉化時,他們就失語了,他們未能做好面對環境調整自己的準備,二戰後的丘吉爾,解放後的毛澤東皆是如此,他們未能把握新的時代風尚。

    於是,本尼斯再次響應了那個流行的論調:“偉大的領導者都是偉大的學習者”,在接受採訪時他説道:“學習必須像呼吸一樣自然。”此外,領導者還需要從比年長的一代與年輕的一代身上學習不同的經驗。除了“適應性能力”,本尼斯還提到了樂觀,堅韌與自信,它們都是不斷取得(而非一次)成功的必備條件。而對那些低於35歲領導者的研究,本尼斯還發現了他們的一個重要共性:朝氣。他們都有著孩子般的好奇心、遊戲感、渴望、無畏、熱情和能量。在他們眼中,世界總是新奇的,等待著去被發現。

    沃倫本尼斯從未將興趣僅僅局限于商業領域,他是幾任總統的顧問,他的興趣廣泛觸及個領域,因為領導人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直到1997年,他仍説:“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我72歲時,我還想為大家揭示出更多的東西。”

    本尼斯是人文主義的傳人,他相信教育的功效,因為他認為領導是天生的,後天的教育更能塑造人的特性,比如那些“嚴峻的考驗”,它是成功領導人的前提,而“最糟糕的莫過於成功過早,因為它失去了在逆境和困境中學習的機會”。本尼斯相信偉大的領導者與他的集體是一種共生關係,他們彼此塑造,而領導者必須學會讓追隨者分享自己的遠見與成果。這也決定了一個成功的組織,必須由兩種領袖構成,分別是提出遠見的領袖,與這些遠見的保護者與執行者,前者形象光輝,後者則沉默不語。而那些所謂的無堅不摧的領袖的觀點已經過時。

    英雄CEO的神話已經褪色,曾經的英雄正在變成惡棍的代名詞,他們只知道追逐權力與財富。沃倫本尼斯並未理喻這些,像他在過去40年中所做的一樣,他繼續樂觀地、滿懷希望地向我們重申一些人類最基礎的品質,它原本是一位健康心態的人所必須的品質,而現在這些常識卻變成了領導人的要素。我們在為此感慨時,也應同樣意識到,我們的確可能正在進入一個重識領導人的時代,領導人決不意味著一個機構中的最高負責人,就像本尼斯所説,任何能夠清楚地説明自己的目標,並讓他人信服的人,都是領導者。在這個愈發易變與不確定性的年代,每個人都儘量充當領導者,的確是我們應對急速轉化的一個有效手段。

    《新週刊》2002年12月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