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香港媒體大戰
朱沿華

     香港《東週刊》因為刊登一名女星多年前的裸照而引起軒然大波,連特首董建華也過問此事,存在已久的傳媒惡性競爭帶來的種種問題被全面引爆

    一向崇尚新聞自由的香港特區近日因媒體一“出位”行為引起全民公憤,特區行政長

    官董建華也于11月2日晚破天荒地公開表態,直指當事媒體“抵觸了香港社會的道德價值,引起社會人士的公憤”,並表示“我們高度關注這件事,而且會繼續跟進”。

    10月31日出版的《東週刊》以一女明星全裸照片為封面,經證實,這張照片是該女星12年前被人擄走後受虐時所拍下的。香港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警方高級助理處長周富祥、工商及科技局長唐英年已相繼表示,政府高度關注此事,警方已跟進事件展開調查並呼籲受害者協助警方將不法之徒繩之以法。

    在政府高層高調評論事件的同時,《東週刊》母公司英皇集團老闆楊受成發表聲明,《東週刊》即時停刊。雜誌三名高層人士亦表示會引咎辭職。

    以《東週刊》裸照風波為契機,存在已久的香港傳媒由惡性競爭派生出的報道劣質化及由此産生的公眾不滿、傳媒謀求商業利益與堅持職業操守的矛盾等問題被全面引爆。

    或許,香江彼岸同業的前車之鑒可為號稱自“高楓事件”正式步入“狗仔隊”時代的內地傳媒提供有益參考。

    每天都“死人”的香港媒體大戰

    香港是第一份現代中文報紙的誕生地,也是全球中文報紙按人口比例計算最多的地區。截止到2001年底,彈丸之地的香港就匯集了53份日報、數份電子報章和709份期刊、兩家提供免費電視服務的私營公司、五家收費電視服務持牌機構、12家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一個兼備廣播和電視部的政府電臺以及兩個商營電臺。

    狹小的市場空間釀成媒體間殊死的搏擊。隨著近幾年香港經濟出現結構性轉變,加上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放緩、失業上升、消費疲軟及樓市下滑,再逢美國9.11事件的衝擊,令香港媒體的經營舉步維艱,也令新聞大戰更加慘烈。

    “老兄,今天的新聞有沒有處理好啊?這可是會死人的!”位列全港銷量前三甲的《太陽報》副採訪主任陳先生對中國《新聞週刊》説,這句口頭禪是他的同事們每日工作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句話。由於各媒體經營者爭先採取“瘦身”策略——大幅裁減人員以縮減開支,如《太陽報》現實行一條龍追究責任的制度,只要工作中出現失誤,哪怕只是一個錯別字也會令每天平均工作11小時的記者、編輯、校對人員即刻被炒魷魚。

    陳先生表示,在所有失誤中又以漏報重大新聞為最重。每天,報社高層人物都會舉行比報會議,將前日自家報紙與全港主要報紙逐條新聞進行比較,凡是新聞標題、內容、圖片不如別家的地方都會被標注在每天張貼的公告中。若出現人有我無的新聞,報社高層更會標出顯著的“太無”二字。通告中涉及到的責任人將視情節嚴重程度接受嚴厲懲罰,“太無”人士則要結帳走人。

    緊張的生活節奏、巨大的生存壓力使得絕大多數香港讀者很少關注政治、經濟、文化等題材重大、較為嚴肅的新聞,而對搶劫、兇殺、強姦等刺激性強和揭露名人隱私的新聞情有獨衷。《蘋果日報》的娛樂版閱讀率高達86%,就是很好的佐證。

    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各種媒體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一個特殊的記者群落——“狗仔隊”也應運而生。

    當然,業內也有人認為媒體間的激烈競爭不是導致揭秘式報道氾濫的惟一原因。有10年電影製片經驗卻因電影行業不景氣而轉職為一份年輕人雜誌當電影記者的余姓先生就表示,近來娛樂版經常報道藝人的私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娛樂圈世道差。“10年前,娛樂圈每天都有記者招待會、新片上映或唱片上市,娛記不愁沒有新聞可報。但現在娛樂圈正在萎縮,大型宣傳活動寥寥可數。娛記只得連藝人的隱私也出賣。”他舉例説:“娛記揭露鄭伊健、梁咏琪這類著名藝人的私生活還有情可原。但試問誰又有興趣知道姜皓文(亞視藝員)與金慧英(姜之妻)的戀情發展?誰又會想了解魏俊傑(香港一電視演員)與誰同居?由於現在娛樂圈缺乏大新聞,娛記只好將‘碎料煲成猛料’,雞毛蒜皮的事也以大篇幅報道。”

    《蘋果》一齣“狗仔”大興

    1995年《蘋果日報》籌辦初期,老闆黎智英從其旗下的《壹週刊》(香港多年來發行量最大的雜誌)抽調有10多年採訪香港本地新聞經驗的葉一堅統領《蘋果》的娛樂版。由於港聞和娛樂新聞在採訪和編輯手法上大有分別,因此葉的加入形成了《蘋果》娛樂版的別具一格,對香港娛樂新聞造成極大衝擊。

    此前香港的娛樂記者大多被稱為“大圍記者”,即來自不同報社的記者採取所謂“夾料”方式,分別訪問藝人,然後互相交換資料,務求每位記者都有足夠的資料。

    《蘋果》創刊後,葉一堅強調新聞價值及真實性,要求記者應主動出擊獲取獨家素材,對藝人的負面報道更是不余遺力,“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比一般人少,他們當然不歡迎負面的新聞。但記者的責任是報道事實,不應待事情自動明朗化,而應以主動找出真相為己任”。

    以往報道藝人負面或具殺傷力的新聞時,娛樂記者都會預先知會受影響的藝人並透露將刊登的內容,有時更會與藝人商量,然後一起決定刊登的內容和形式,以維護藝人形象。《蘋果》的出現則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招來業內許多資深娛記的不滿。他們指責《蘋果》報道內容嘩眾取寵,報道手法更破壞了記者及藝人之間原有的關係。

    儘管《蘋果日報》娛樂報道遭到同行的一致譴責,但奇佳的市場效果使得其他媒體也不得不放下架子紛紛效尤,葉一堅在《蘋果》所倡導的積極深入調查的採訪方式同樣得到極大的推廣。有著20多年娛記生涯的查小欣表示,並不是有了《蘋果》才有狗仔隊,只是“這種積極接近消息來源的採訪方式被其發揚光大後才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

    為求促銷埋沒天良

    其實,媒體與藝人交惡在香港早已不是什麼新聞。1995年7月,由於不滿狗仔隊的報道方式,香港演藝人協會也曾發起“72小時封嘴行動”,全面“封殺”娛記三天。

    《東週刊》被罰停刊“極刑”(該刊200多名員工隨之加入失業大軍)之後,社會各界皆拍手稱快。香港記者協會副主席譚志強更稱讚,此事件“是創內地、港、臺的傳媒歷史,可能改變部分傳媒一直以來‘天天認錯,永不改過’的局面”。部分學者認為此次事件有助糾正媒體濫用新聞自由“搏出位”的歪風,並可産生阻嚇力,使日後其他媒體不敢過於離譜。

    但也有很多人士對此持保留態度。這些人士指出,傳媒競爭依然激烈、香港讀者口味未改,新聞報道劣質化的土壤沒有改變,因而今後很難避免此類事情不再發生,被停的《東週刊》歷史上的屢教不改就是最好的實證:《東週刊》于裸照發表一天前剛迎來創刊10週年的紀念日。10年中,其已多次因報道內容涉及誹謗及隱私官司,其中包括1994年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誹謗案、2000年刊登少女接頭照片引起的隱私訴訟。該刊于去年7月由東方報業集團轉到英皇名下後堅持將“官司進行到底”,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歌星張學友等皆因不滿該刊內容而尋求法律援助。

    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是正確的。就在《東週刊》宣佈停刊的同時,另一家名為《3週刊》的雜誌再次以“被虐裸照真相公開”的大字標題和三幅相關照片為封面,以“以正視聽”為理由繼續刊登裸照以博取更多“眼球”。

    由此可見,香港社會欲“凈化”媒體風氣絕非易事。

     《新聞週刊》 2002年11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