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在歐洲體驗不方便的“方便”

    在我到過的國家中,美國和日本“方便”最方便。

    美國的廁所都不收費,而且無論是繁華的大都會還是深山僻壤,都備有手紙、洗手處。衛生狀況一般也可以,只是有些廁所塗鴉滿目,令人不快。

    與美國相比,日本的廁所更高一籌。1989年,我第一次去日本時,還偶然見到過“有料”(收費)廁所,以後幾次就沒有見過。日本的廁所不僅分佈廣——一般車站、地鐵站都有,標記明顯,而且清潔。有些山裏或鄉村旅遊點的廁所設施很舊,但都收拾得很乾淨。高級的廁所鋪著地毯,擺著鮮花,放著音樂,噴著香水,真是美奐美侖,完全可以作為休息場所。有的廁所已成為旅遊景點的一部分,我去小豆島看紅葉時,就聽到導遊小姐向遊客介紹,山頂的廁所是花了1億日元建成的。此言一齣,遊客們無論是否想“方便”,都跑去見識這1億身價的廁所了。

    所以在美國或日本旅行,完全不必擔心“方便”問題。在另一些國家也是如此,不過有的我停留時間太短,有的印象不深,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在歐洲旅行,“方便”往往不那麼方便,有時簡直成了大問題。

    我第一次感到“方便”不方便是在德國。1990年8月的一天深夜,我在西柏林動物園車站下火車。本以為車站上總有廁所,所以沒有在火車上“方便”。廁所自然是有的,每個馬桶間的門卻都鎖著,除非往孔中塞一個馬克。糟糕的是當時我還沒有換德國錢,更沒有硬幣,而車站上的兌換處已經關門。與機器是商量不通的,只得找人商量,向一位美國大學生換了幾個硬幣應了急。第二天在西柏林參觀,免不了又光顧了幾個廁所,發現大便處一律得以錢開門,小便處倒也有免費的。穿過柏林墻後,見東柏林的廁所也是如此,但價格便宜多了,大概不到西柏林的四分之一,以致一位國人高呼:“還是社會主義好。”不過此君大概沒有調查過,東柏林的工資水準是西柏林的幾分之一。德國統一以後,廁所收費想必早已統一,估計總是從高不從低吧。

    德國還可以找到不收費的小便處,巴黎就無機可趁了。當地朋友告訴我,真找不到廁所,或想省錢,可以到兩個地方去———警察局和大賓館。但我從來沒有去過,因為不會法語,萬一警察盤問,用英語解釋不清怎麼辦?而去大賓館,説不定會看人白眼。所以口袋裏隨時準備幾個法郎,一時找不到廁所就學會忍耐。購票參觀的博物館裏都有免費廁所,如盧浮宮、奧賽博物館等。但也有例外,在蠟像博物館中的廁所照樣收費,儘管門票也不便宜。

    巴黎馬路上的活動廁所的門也得塞入兩個法郎才會打開,裏面只能容納一人,等下一個人再要進去,就又得付錢了。可是設計者百密一疏,沒有想到只要門不關上,就不能限制多人輪流使用。我不知這發明權是否屬於國人,但親見一批同胞只花兩個法郎就實現了大家“方便”。辦法很簡單,第一個人進去後,第二個人用腳抵住門,不讓它關上,以此類推,直到最後一位用畢。也見過更簡單的對付辦法:一位青年大概未帶零錢,又內急難熬,他拉不開門後猛地踢了一腳,見門還踢不開,乾脆對著門上撒了一泡尿。

    今夏我初到康橋,見地圖上標著廁所的位置,城內的街上挂著醒目的指引牌,城中心和車站的廁所都不收費,以為英國與歐洲大陸不同,不存在“方便”問題。只是有時早晚經過時,廁所都鎖了門,告示牌上寫著是為了防止無家可歸者當作棲身場所。也有人説,是怕恐怖分子利用廁所無人時放炸彈。

    但一到倫敦才發現,這是鄉下人的經驗,完全不適用於大城市。那天乘長途汽車進倫敦城,車上倒是有廁所的,但我不願從前排跑到後排,以為下車後車站總有廁所。在維多利亞汽車站找到廁所,卻見門前裝著付費機,塞入20便士(相當人民幣2元8角)後才能推鐵柵而入。當時我還以為是個特例,到維多利亞火車站一看,才知道倫敦普遍如此。

    倫敦街上也有活動廁所,開門費同樣是20便士。據説,為了提高效率,還有定時裝置,使用滿10分鐘後門自動打開,無論你“方便”是否結束。這是聽朋友説的,我自己沒有經歷過,也沒有親眼看到別人的窘相。或許英國人大便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或許知道這規矩的人無論如何也會在10分鐘內完畢,所以根本不會有我擔心的問題。

    我遇到最不方便的一次是去愛丁堡。為了節省時間和錢,我從倫敦往返愛丁堡都乘通宵長途汽車。我以為英國的長途車像美國的灰狗車和日本的夜行車一樣,但上車後發現,車上的座位根本不能放下睡覺,連廁所也沒有,只能在半夜2點停車時“方便”。於是只能量出為入,控制飲水,維持到清晨6點到達愛丁堡。下車後,見車站的廁所尚未開門,問就近何處有不關門的廁所,車站職員卻無可奉告。此時天剛亮,又下著小雨,路上行人稀少,好不容易問到前面購物中心有廁所,但步行10分鐘找到後,也是鐵將軍把門。等它開門不是辦法,只得繼續努力,最後還是一位清潔工人出了主意:“上火車站去,那裏的廁所24小時都開。”於是下臺階,過天橋,穿月臺,終於在火車站的廁所放下包袱,20便士當然是免不了的。晚上到購物中心用餐,見通往廁所的過道口寫著“只收10便士”,説明顧客能得到優待。

    當時我想,這家廁所的生意肯定不錯,即使不是顧客,方便一次可省10便士,總有人會衝價格優勢而光顧。但我太低估了管理者的精明,這在巴黎得到了證明。10月2日中午,我在巴黎北站對面一家麥當勞店用餐,付錢時我問收銀小姐餐廳內有沒有廁所,她回答有,接著報了一串數字和字母,好像是“0088AA”。我聽了摸不著頭腦,後面還等著一串顧客,就沒有再問。用完餐後來到位於地下層的廁所,見門緊閉,以為裏面正有人在使用,但等了一會兒不見動靜,後面倒有人來了。來人見我不進去,就問:“你不用嗎?”我説:“門關著。”那人問:“沒有告訴你密碼嗎?”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剛才收銀員報的是開廁所門的密碼。如數按門上密碼,果然立即打開。我懷疑,密碼會不時更改,要不,用過一次的顧客以後豈不是能長期免費使用嗎?

    由此看來,國人對廁所收費不應大驚小怪,因為完全符合國際慣例。“涉外廁外”每次收費一二元也相當公道,英國、法國遊客一定會稱讚價格便宜。我國機場內的廁所都免費,這倒是與國際接了軌,因為英法各國都是如此。只是在西北、西南各一處機場遇到過廁所收費,這兩個廁所的門都開在候機樓外側——以表明沒有違反國家民航局“機場內廁所不許收費”的規定。

    不過我還是希望中國和全世界的廁所都像美國和日本的一樣——不收費,讓大家都能方便地“方便”,使“方便”真正方便。這樣當然要花一些錢,但窮國不會因為收這些錢而富,富國更不會由於花這些錢而窮。生活品質提高,環境改善,外地來客稱便,由此而産生的效果或賺到的錢必定更好更多。

    (摘自《體驗歐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本文作者葛劍雄。)

    《中華讀書報》2002年11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