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陪著“記者”這個職業慢慢變老?
高暉

      在聽到總編這句話之前,我還從來沒有將記者這個職業和吃青春飯畫上等號。三個月前的一次員工大會上,他不經意地説了一句:“做記者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職業,它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和技能,很容易進入的。”我明白,老總這句話的本意是為了激勵我們這些“老人兒”不要懈怠,可是聽到我的耳朵裏,怎麼聽怎麼覺得別有一番深意,讓我産生了深深的懷疑:30歲的我,做記者是不是有些老了?

    其實這個答案不需要去人事部門查檔案。環顧周圍,報社百十來號員工中,有一多半都是30歲以下的。報社每年至少招聘兩次,每次少則進幾個人,多則二十幾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在變老,我心裏總覺得新進報社的人越來越年輕。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我們部門內部,因為我來得最早,經常會被別人稱為“老師”,有時他們還會叫我“老高”。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得三年前,剛剛加盟這家頗為有名的經濟類報紙的時候,在第一堂培訓課上的一幕。當時一位副總編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畫:一群人騎著自行車在進行比賽。他對這幅畫的解釋是:新來的、年輕的員工因為剛進入比賽,自然會體力好,衝勁大,前進速度也快,這樣一來就迫使原來的選手加快速度,不停向前衝。更讓我不能忘記的是他最後強調的那句話:這就是我們報社為什麼能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如果你們稍不努力,就很快會被後來者超越。報社合同一年一簽,每年都會有一批人被淘汰。

    我把這話當成對自己的鼓勵,幹勁十足。不到三個月,發稿量已經是年輕人裏最高的。要知道,在上大學時,我就是校報和廣播站的學生記者,畢業時曾分在一家大型國企做外貿業務,但我怎麼也忘不了在學校時的記者生涯。我喜歡自由自在,而且我的特長就是表達能力強,喜歡和人交朋友。最重要的是記者這個職業在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光環的。於是我在國企呆了兩年後,義無返顧地辭職。

    三年的時間很快就在我不停息地登車輪中過去了。這幾年,我幹得還算不錯,對每一個接手的選題,都有到位的判斷和把握。部門主任也很信任我,有什麼重要報道都會交給我。

    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的內心深處總是隱隱感到不安,一次接一次的跑動之後,一個又一個版面按部就班完成之後,我自己總會有點失落,好像有點找不著自己了。

    一個星期前,和我一起來報社的阿偉向報社遞了辭職書,他是我們這批人中第八個離開報社的。他的離開其實並不出乎我的意料。他的目標很明確:“二十三四歲時剛畢業,需要建立社會關係,做記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做財經記者,那就更好了,一兩年下來,你至少會在某幾個行業裏將其中的重要人物一網打盡。”阿偉離開後,我聽説他拿到了一筆投資自己做公司去了。

    研究生小何是我們這批人裏第一個辭職的,她只呆了半年多。走的時候告訴我:“現在的媒體和以前不一樣了,人員流動性很大。而且我做記者總覺得有勁使不出來。”

    “説到底,我們還是沒有技能呀!難道我四十多歲的時候,還要去採訪那些年輕有為的精英嗎?”這是小胡的看法。去年9月份,小胡離開報社回到學校去讀研究生了。

    同伴一個個離去,他們的一些話似乎也表達了我的心中所想。我知道,假如我能夠對自己有所把握,也會不為所動,但我自己的定位又在哪兒呢?

    我原來是有雄心壯志要做最好的財經記者的。但這麼多年後發現,儘管你幹了很長時間,而且也有人評價報道有深度,但你還會覺得自己涉獵膚淺。那些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那些劃分越來越細的經濟門類,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才能把握。也許我自己有弱點,就是不喜歡研究枯燥的報表數據,讓我對自己能不能往下走産生深刻懷疑。

    況且,真正能夠做到“術業有專攻”的記者能有多少呢?算下來國內優秀的財經記者不會超過20人吧,簡直讓人覺得可望不可即。

    另外,目前國內媒體發展尚不規範,不論是發展前景還是內部競爭機制,還遠不成熟。我能在這一行走多遠呢?

    要不要離開?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猶豫,因為畢竟做了幾年,已經有了一定積累。一位成功人士的行銷專家説過,要想獲得成就,最重要的是你熱愛自己的職業,就算你是挖地溝的又有什麼關係?只要自己喜歡,並且堅持下去,就能成功。我也曾問過一個有30年工作經驗的老編輯,記者是不是青春飯呢?他毫不猶豫地説:不是!像紐約時報這樣的大報,他們的重要崗位都是有幾十年經驗的老記者和編輯,但在中國可能是因為媒體還沒進入相當成熟的階段,所以流動性大,而且記者們遇到的誘惑也太多……

    面對不同的觀點,我自己也糊塗了。我究竟是該陪著這個職業慢慢變老,還是該安靜地走開?

    《中國青年報》2002年10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