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像一隻鳥掠過地球
陳李娟

    導語——在約翰內斯堡的可持續發展大會上,討論的是健康、食物、水、氣候、生態等方面的威脅。《時代週刊》為此所做的“綠色世紀”專題封面是一幅“葉狀心型”的照片,説明是:“愛這土地。”拍攝這幅照片的法國攝影師Yann Arthus-Bertrand正在全球各地展出他為地球拍的“肖像”……

    “我把視線集中于一點,只是想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一隻鳥和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有多麼不同,恐怕就要飛到空中才會明白。法國人Yann Arthus-Bertrand乘坐直升機“這樣一件非凡的工作工具和令人驚奇的玩具”,鳥一樣飛在空中,“就像是面對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他把這張大地圖拍了下來。

    這一百多幅照片目前正在英國倫敦、法國里昂、美國芝加哥、加拿大蒙特利爾、德國柏林、黎巴嫩首都貝特魯等14個重要城市的露天進行免費展覽,在此之前已經在紐約、巴黎、米蘭、東京、日內瓦等地向人們展示過,並預計于2003年到達中國的上海和台灣。對這次展覽的形容是:“一次戶外的、免費的展覽,一次對我們的星球和它的居住者的反省,一次創造性的嘗試和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介紹。”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援使這些照片有了全球性的意義。這種開放式的展覽基本在城市中心的街道上進行,在黎巴嫩它被放在國會的附近,在華沙皇室花園的欄杆上圍了一圈,在摩洛哥吉爾林蔭道上沿途擺放,在巴黎的盧森堡公園和紐約的公共圖書館展出,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相關書籍也乘機熱賣,因為對地球的認識總是人類永遠的話題。展覽內容大致有四個部分,一是藍色星球,是鳥瞰海洋、湖泊等的照片;二是綠色生命,關於森林、草原等寶貴的綠色;三是山川、山脈等,還有就是人類的足跡,人類對這個星球的改造。

    Yann Arthus-Bertrand1946年出生在法國,一直是一個自然保護組織的頭腦人物。30歲的時候,他和妻子搬到了肯亞,到那裏去研究獅子。就是在非洲,他從熱氣球上注意到從天空看這個星球的特殊的美麗。回到法國之後,他成了一名攝影記者,漸漸在《生活》、《國家地理雜誌》等知名刊物上刊登照片,成為著名的攝影師。1995年,他開始了這項名為“鳥瞰地球”的攝影活動,從空中拍攝了一百多張照片以此作為對新世紀的賀禮。他聲稱,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地理目錄,更是一份關於人類和生態的宣言。

    整個過程歷時五年,非常複雜,在大多數國家看來,空中攝影只是一種間諜活動並且在嚴格的管理之下,通常是被斷然拒絕,這使他很傷腦筋,因此在某些國家獲得允許後就一陣猛拍,導致照片有些重復,不過幸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支援,使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接著是要良好的氣候條件,從極高的地方往下拍,乾淨的空氣非常重要,有時候甚至要花一整天的時間在空中等待按下快門的時機,而直升機一個小時的價格就是5000法郎。在拍攝中,除了飛機、直升機,甚至會用到超輕型飛機或者滑翔傘。雖然他在採訪中聲稱並不在乎金錢,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商家贊助的錢在這次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團隊為這次活動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尋找有攝影價值的地區,並且採用了GPRS鎖定,以便以後的人能繼續拍攝,對比其中的變化,但是70%的照片依然是意外所得,地球的千變萬化在一瞬間被定格,因此他們拍下來很多幾乎從來沒有人見過的照片。這正是這些照片最大的吸引力所在。還有一點,以前的航拍都是在飛機上進行,距離非常遠,也比較零星。而他這次的拍攝因為採用了良好的飛行設備,距離卻非常自由,從5米到2000米,可以尋找最好的角度。他在美國上空拍到一個小孩子在操場上的美國五彩地圖上踢球的樣子,不降到一定高度根本沒有辦法完成。

    他幾乎飛過了整個地球,從非洲、南美洲到亞洲,從馬達加斯加種在火山斜坡上的農田到蘇聯中亞細亞地區的鹹水湖,從阿根廷充滿大馬哈魚和鮭魚的利昂那河流到毛里塔尼亞首都附近的駱駝商隊,他從鳥的高度拍下了馬達加斯加著名的猴麵包、阿根廷的越出海面的鯨魚、摩洛哥的像水墨畫的小山村……但遺憾的是,卻沒有一張是從中國上空拍攝的,也就使我們、使世界失去了一次從空中系統感受中國的地理和細節的機會。

    美麗是絕對的。任何一個對地球依然存著好奇的人都會被從空中對地球的窺視所吸引,並且驚嘆和感動。在很多人越來越對遙遠的事物充滿興趣的時候,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在遙遠的某處存在的奇異景色。因為視角的變化,原來普通的東西顯得興趣盎然:原來北馬爾地夫的一個湖泊看上去像藍色的眼睛,而沙漠的駱駝商隊看上去只是幾隻黑色的螞蟻,農民們把農田耕作得像個圓形的指紋,而有些田裏的樹竟然像一副副綠色的眼鏡,還有那些散在一大片綠色農田中的五顏六色的小村莊……每片景色都顯示出與以前不同的一面。這其實不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攝影展,或許應該稱為地球自己的畫展。它展示地球的顏色、形狀和神奇。地球艷麗的藍、綠、紅、黃等色彩和奇特的形狀幾乎不用攝影師費什麼心思,總有些唾手可得的嫌疑。所以作者再三強調的並不是這些。他是想把我們帶到空中,來看人類讓地球變成了什麼樣子。人的渺小和偉大,建設和破壞,才是真正的主題所在。那個躺在白色棉花上休息的黑人,走在一大片地毯中的婦女,還有沙漠中的駱駝商隊,構成了畫面中的重要的亮點。而即使是冰河、火山、大海也都摻雜著人類留下的痕跡,但是卻因為缺少鮮活的人而略顯呆板,有個別的甚至顯得毫無必要。不過你可別奢望在飛機上能看到同樣的畫面,因為這些照片是經過長時間曝光和一定的後期電腦製作才有如此美麗,跟我們平時在飛機上看到的景色並不完全一樣。

    作為攝影作品,過多的利用説明是失敗的象徵,但是對於此類作品來説,地理知識和相關的生態知識的説明卻顯得非常必要。作者拍下馬達加斯加大片的農田,如果沒有説明根本不知道那是在安基薩貝附近的火山斜坡上耕作,來自非洲(大陸)和印度尼西亞的馬達加斯加的首批居民,2000年前在連續不斷的移民潮中登上這個島,名叫“塔維”的傳統的砍伐和焚燒式的耕作已對自然環境造成毀滅性結果;而在肯亞國家公園拍攝的大片火烈鳥從空中看來似乎生機昂然,但是在説明中我們知道,它們的數目正因為人口和水面的下降而急劇減低;不看説明我們也不會明白,在沙漠地區,仍有一些富含營養元素的沖積土壤由於缺乏肥水灌溉而貧瘠;而佔了美國1/4的鄉村面積的耕地常常反映出精耕的“極致”:乾裂、腐蝕、土壤枯竭……照片的美麗和説明中關於環境的困境構成了鮮明的對比,而有些照片除了説明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援並不是因為他的攝影,而是因為他攝影中所展示的地理和環境的問題,以及對世界各地經濟文化的介紹。説到底,這是一次披著攝影的美麗外衣進行的地球知識的普及活動,所以這些照片的展覽在全球各大城市展出也就有了其超出攝影作品本身的意義。

    《三聯生活週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