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紙趣談
安德烈卡巴尼科夫

    應該説,世間萬物多半都有其來歷,就連人們天天用的手紙也不例外。可是,説起美國有個手紙歷史博物館,人們不免以為這是小題大做。這麼想也很自然:小小一卷手紙,不過有軟有硬、有顏色或無顏色、品質好或品質差之分,還值得辦個博物館?其實不然。美國手紙歷史博物館介紹了手紙的歷史和未來,的確使記者大開眼界。

    巨型手紙

    在展覽大廳中央,擺放著一卷高2米、直徑3米,創吉尼斯紀錄的巨型手紙。這是美國一家大型手紙生産企業生産的手紙,夠一個五口之家用17年。

    多種材料

    如廁進步大事記上説,許多東西都曾用作手紙,比如説,第一批美洲移民上廁所用的是玉米芯,西元前500年古羅馬人用的是木棍上長出的木耳,海盜用的是獸毛,中國皇帝竟然用一米見方的絲綢。

    如廁閱讀

    早在1893年,美國人就深知如廁時讀書的好處。也許這就是出版了《老農場主名人年鑒》的原因。印刷廠在書的左上角打了一個孔,為的是能把書挂在釘子上。

    立過戰功

    上個世紀中期一切都變了。1944年,美國政府因愛國行為向某公司頒獎,只因該公司向在二戰前線浴血拼搏的士兵提供了手紙。手紙竟然立過戰功——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士兵用手紙隱蔽了坦克。

    難以替代

    1999年,日本人發明瞭帶沖洗裝置的馬桶,並宣佈研究成功了不用手紙的廁所。一些興致極高的美國人立即著手這方面的研究,並宣稱手紙時代即將結束。結果希望徹底落空了。他們把幾十台機器賣給荒唐的百萬富翁,不過僅此而已。普通人還是感覺用優質手紙更舒適。

    手紙讀物

    人類總是不斷進步。常常是印在手紙上的競選對手的圖畫和照片排擠了廣告。廣告公司起初沒弄明白,如廁時的少量閱讀對廣告的的威脅有多大。它們在最近一次總統競選時才弄明白——就連廁所也成了競選宣傳場所,竟有62%的選民在這種地方可以看到競選宣傳畫。前不久,美國人紀念手紙閱讀書刊號。原來,有些美國人很少讀書,於是,如廁閱讀的意義就非同尋常。比如説,今年計劃出版50多種方便如廁者閱讀的小冊子。通常用的是電報語體、大號鉛字。瑞典人更有絕招。他們生産的看起來像小文傳機的裝置,預示著手紙有更離奇的發展前景。其實,這不過是手紙架,但它與因特網和電視相聯挂在廁所的墻上。從中抽取的手紙上印著新聞、金融市場最新行情和天氣預報,立刻就使人感到現代氣息撲面而來。今後,美國人坐在馬桶上就能得到最新資訊。研製這種手紙架的工程師不無自豪地説:“我們打算研究置於廁所墻上的新聞站。這不是給您如廁用的,而是一種輿論工具。”

    應當説,手紙趣聞展示的不單是手紙的歷史變遷,還關係到廁所革命。

    《參考消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