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遊埃及
喬永清

    我在祈禱聲中醒來

    從首都機場出發,我們一行7人踏上了去埃及的旅程。夜裏1時,我被同伴叫醒,急忙往窗外看,飛機已經降低了高度,感覺像坐在阿拉丁的飛毯上,正飄過開羅市區的上空。開羅夜晚的燈光很美,我還隱約看見了燈光照射下的金字塔。有著古老文明的埃及,使人自然會懷上一種朝聖的心理,隨著飛機的下降、滑行,我們轉眼便踏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

    淩晨,天還沒亮,窗外好像有擴音器傳出的歌聲,仔細一聽又不是,整個城區的上空,開始響徹的是咏誦經文的聲音……對於沒有過宗教體驗的人來説,這一時刻的感覺真是特別。同一個時間內,開羅城內幾百座清真寺沐浴在晨光中,整個城市都在聆聽如歌如訴的誦經聲,那是一種古文明的久遠與宗教的神秘混雜在一起的震撼感覺。

    開羅有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創建於1858年,1902年遷到現址,由法國人幫助設計,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時代至西元6世紀的文物近10萬件,歷史綿延4000多年。走進博物館,猶如步入時光隧道,歷史似可觸摸,每件展品都講述著古埃及的悠久——

    西元前3200年上下埃及統一,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至西元前1000年左右,在長達2200多年的“法老”時期,曾有過輝煌的古埃及文明。

    西元前30年至西元395年埃及被羅馬統治。西元640年,阿拉伯人遷入埃及,至9世紀中葉,埃及阿拉伯化的過程大體完成……

    白天,我們登上開羅塔,望盡開羅全城。尼羅河水緩緩地流過城區,給開羅城增添著靈氣。往遠處望,山頂的古城堡依稀可見,那是埃及蘇丹薩拉丁為抵禦十字軍的入侵,保護開羅城,于1183年建造的。近處是許多現代的樓房和縱橫交織的立交橋,到處都是穿行的車輛,停在路邊的轎車也很多,但很少看到自行車。開羅是非洲的第一大城市,人口有1400多萬。城區的邊緣,已經可以看出膨脹的痕跡,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加重著這座老城的負荷。

    夜晚的開羅,展現出她神秘嫵媚的一面,阿拉伯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們應邀登上“法老號”遊船,在入口處碰到了兩個扮作古埃及人模樣的武士。他們的服飾、扮相都非常逼真,黝黑的皮膚區別於所能看到的現代埃及人。隨行的人介紹,古埃及人就是這種膚色,現在的埃及早已阿拉伯化了,我們只能看“秀”出來的埃及人。泛舟尼羅河,品嘗著各種美味佳肴,觀賞著兩岸的迷人風光,從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吹來的陣陣晚風,撩撥著船上來自不同國家遊客的心。

    鑽進神秘的金字塔

    夢境中的金字塔矗立於沙漠的邊緣,站在它腳下,會感到令人目眩的視覺衝擊,無論什麼原因都會讓你陡然間變得卑微,産生莫名的敬畏。古埃及人不僅用這些高聳的巨大建築顯示了權力的威嚴,更用巨大的智慧讓自己的想像跨越了歷史的經緯,征服了時間。

    從和金字塔有關的數字你就能想像它們的規模: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建於西元前2690年前後,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近10米;原四週底邊各長230米;塔身由230萬塊方石砌成;每塊石頭重2.5噸;10萬人用30年的時間完成。所有關於金字塔如何建成的解釋在這些數字面前都顯得可疑,我身邊的老李就堅決表示,他基本上拒絕現有的所有説法。

    我們從金字塔正面進入墓穴,平滑如鏡面的巨石間相接如線,規整如初;筆直的甬道,還有伸展升揚的空間,宏偉如殿堂,讓人驚嘆金字塔作為一個整體,外觀如此雄渾壯闊、內部又這樣精巧細密,實在是窮盡我們凡人的幾何想像力而不得。

    讓人相信金字塔的周邊最早是有綠洲、河流的是我們真的看到了出土的太陽船,其位置是在胡夫金字塔的南側,原址上還建成了博物館。據介紹,胡夫的兒子當年就是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的。原址博物館內,還有與太陽船原型比例相等的複製品,建造得同樣精細。由這個模型我們可以看出,太陽船為木質結構,其外型特點是兩頭高高翹起。它是用黎巴嫩出産的雪杉木由繩索捆綁而成的。

    在不遠處,一場跨越世紀的演唱會曾經舉行。據説演唱會當晚,無數光柱投向金字塔,而以邁克爾傑克遜領銜的搖滾歌會以古老的金字塔為背景向全世界直播,讓更多人都能分享超越時空、跨越古今的奇妙。

    帝王谷裏的傳奇

    盧克索位於開羅以南700多公里,我們遺憾沒能乘船,像古埃及人一樣,用同樣的方式順著尼羅河水,進入這座埃及古王國時期的都城,探尋起源於河流的人類文明遺跡。事實上,我們僅坐了45分鐘的飛機,早上6點多就站在了它城中的街道上。

    盧克索是西元前3200年—西元前2270年古埃及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當時正是古埃及最輝煌最強盛的時期。據説那時盧克索人煙稠密、廣廈萬千,完全不似現在這般是座只有8萬人的“小城”。

    在城裏租一輛車很方便,我們決定先去尼羅河西岸的帝王谷。據説約有500座古墓散佈在盧克索地區,而僅在帝王谷就有64座。進入國王和王后墓分在的兩個山谷,感覺柏油路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黑亮,兩旁都是曬得發白的沙土地,由於氣候乾燥炎熱,地表風化,這裡幾乎寸草不生,而據説這恰好適宜在墓中安放木乃伊。在開放的陵墓中,我們重點看了帝王谷中最後被發現、也是惟一未被盜過的法老圖坦卡蒙的墓穴。

    迄今為止,帝王谷中已有60多個陵墓被發掘出來,其中最負盛名的圖坦卡蒙之墓在1923年對外開放時曾引起轟動,因為這裡發現的文物實在驚人:一口純金棺、金色王冠和面罩、珠寶、雕像、戰車、武器、飾物、繪圖———數量之多使得工作人員花了3年時間才把墓穴清理完畢。看到這位西元前1352年去世時大概只有18歲的年輕法老依然靜靜地躺在墓中的大理石棺裏,大概沒有人不會産生流光逆轉,時空穿梭的感覺。

    卡納克,人類想像的盡頭

    驅車趕回尼羅河東岸已是中午,為了節省時間,午餐吃“麥當勞”,透過快餐店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只一街之隔的盧克索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在盧克索城北,規模宏大,建於3000多年前的十七王朝,供奉的是太陽神阿蒙,在此後的1300多年裏不斷增修擴建。這裡最著名的是卡納克石柱大廳。該大廳佔地5000多平方米,廳內有直徑4米的石柱134根,最高的石柱距地面28.3米,足有9層樓房的高度,柱頂的面積據説足可以站上100人!當年拍攝《尼羅河上的慘案》時,那殺人兇手從令人恐怖的高度往下推巨石的地點正是這裡。置身於石柱之間,看著自己的身軀在那些千年石柱上投下一道幾乎看不到的小陰影,你真的不能不想起19世紀法國著名學者商博良的感嘆:“人類所有的想像力在這裡都會僵死和失落!”

    在神廟內塔門的一側,並排著兩座石雕像,我遠遠的就望見其中的一個基座上,竟然只殘留下一雙光腳,整個石像在腳腕以上齊刷刷斷裂消失了。那兩隻腳一先一後,原本像是要向前邁動,但從那一瞬間開始,一切都永遠地凝固了。而同樣來自古老文明的我們,卻是邁著雙腳匆匆地從它身邊走過,然後又要伴著古老去面對一個新的千年。

    《環球時報》2002年5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