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待著——訪台灣女作家龍應臺
吳亞明 柳曉森

    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臺不日將起程到大陸訪問,行前,在她的辦公室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話題自然還是首先從她的這次大陸之行開始。龍應臺説,月底將會先到南京訪問,其間將在東南大學作一個演講,但是內容是什麼,她還沒有成熟的想法。此外,她會將重心放在南京古跡的保存與城市規劃,了解地方誌的書寫方法及文獻保存,並與當地的同仁來相互交換看法。之後,會去北京訪問。在北京,同樣會有演講,在北京大學,但是主題尚未考慮好。此外,她會用心來考察北京的城市規劃及發展前景,會專門去了解名人故居的管理機制,還會參訪現代文學館,了解其做法。

    “每次到北京,我都會住在鼓樓附近,我覺得那裏最有古城的韻味,當我騎著單車回望天際線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原始,非常美麗。"龍應臺深情地述説著,"我想了解現在這個天際線是否依舊,我想知道現在的北京人如何看待過去,我也想了解2008年的奧運會將給北京留下怎樣的文化上的烙印。”

    多年前,一本《野火集》讓大陸讀者認識了這位觀察深刻、文筆犀利的台灣女作家。《人在歐洲》、《寫給台灣的信》、《美麗的權利》、《孩子你慢慢來》、《我的不安》、《百年思索》又給了大陸讀者更多了解她的機會。也因為她的這些傲人的成績,差不多3年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專程前往德國邀請龍應臺回台北市,擔任文化局長,主持文化推廣建設工作。

    從作家到官員,角色轉換很大。談起其間的感受,龍應臺説:“做比説要難,作家可以率性而為,指點江山。而做官卻不可放任個性,因為是在組織裏生活。你必須與上上下下的人溝通。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角色。”龍應臺告訴記者説:"當初許多人都認為以我這種個性,肯定幹不了幾天。但是現在我卻好好的。在台灣這種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我還能保持自我,是因為有一大批文化人在保護我。”

    “過去的時間裏,龍應臺在台北市作了許多基礎性的文化調查工作。比如掌握台北市260萬市民的年齡、學歷、收入、享用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的結構和狀況,調查台北市文化産業,比如出版、流行音樂、旅遊觀光、文學藝術等每一個環節的情況等等。在這個基礎上,繪就城市文化建設的藍圖。"未來,我們將建設1家1500席的音樂廳,3個兒童劇場,2個藝術電影院,1個露天電影院,這些設施,百分之百的市民都可以享用。”

    談到城市文化建設,龍應臺強調説:“關鍵是要有一個公共空間,讓每一個市民來參與討論,他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城市。決策者不能閉門造車,我行我素。”停頓了一下,她又補充道:“北京這樣的城市,傳統的東西很多很多,在城市的改造和發展的過程中,尤其需要這樣一個空間,來凝聚智慧和共識。因為一旦決策錯誤,那是根本沒辦法補救的。這一點,我到北京時會與同仁交流,我期待著。”

    

    人民網 2002年5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