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搖滾的伍德斯托克情結

    33年前,美國。一陣急促、躁動的敲擊在這個國家的某個地方響起,於是人們從四面八方聞聲而至。45萬人不顧滿身泥濘在一個牧場共同創造了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歷史瞬間。“伍德斯托克”遂成為一個文化現象的代名詞,它大、它多、它複雜、它縱情、它在瞬間讓人瞠目結舌……這些都是中國人喜歡的。

    現場是搖滾的生命,現場是搖滾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搞演出是推廣樂隊與搖滾樂的必要手段之一。中國人喜歡“大”,除了癌細胞,其他東西幾乎無不被巴望著無限“搞大”。“伍德斯托克”從最初被中國搖滾先知先覺者給別人上啟蒙課時作為嚇唬人的詞條和談資,逐漸變成一種可以被學習和模倣的東西,複製的衝動在一些好事者心裏暗暗涌動。

    1990年2月17、18日,被稱為“中國首屆搖滾音樂節”的“90現代音樂會”在首都體育館舉行。評論家是這樣描述的,“距演出場地首都體育館一里地之遠,不少青年佇立在雨雪交加的街頭,等待退票。黑市票漲到50元一張。”

    1993年7月18、19日兩天,在首都體育館舉行了“奧運——中國之夢”大型搖滾音樂會,這也是京城搖滾新生代的首次集體亮相。搖滾匯演依託主流主題再次集體展示。

    當然,這種形式的演出與“伍德斯托克”並不一定有必然的牽連,它作為中國大型搖滾匯演的起始,就足以讓全國各地處於模糊狀態的“愛搖分子”興奮了!許多人迅速意識並認可了北京作為搖滾核心的地位,以比當年尋覓少林寺還要高出百倍的熱情和規模打起包袱直奔首都。學琴、組隊,數以百計的搖滾樂隊短時間內迅速成立。

    可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北京偏偏沒有較大規模的演出,取而代之的是不定期的中小型搖滾PARTY。樂隊風格也在向多樣化發展,許多樂隊也開始返鄉創業,走上“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大型搖滾匯演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出現了。策劃、組織、發起人往往是地方上的搖滾鐵桿搖滾樂迷和神通廣大的“好事者”。他們鐵了心要為搖滾作貢獻,要為如饑似渴的家鄉搖滾樂迷締造經典時刻。這些活動在操辦過程中往往麻煩重重,有時也奇趣橫生。

    搖滾樂隊在鄉村與城市的道路上心甘情願地接受著“勞動改造”,總是“象徵性”的、微薄的演出報酬、胡亂的演出編排、苛刻的限制與惡毒的歧視常常使他們的憤怒和委屈在衝上臺去的剎那也達到了最頂點,於是叫罵、打砸,甚至裸奔……對一些樂迷來説,可以借這個機會一起放縱、一起發泄,於是他們用嘶啞的喝彩聲應和著臺上;在另一些樂迷的眼中,這些行為顯得有些做作,似乎在矯揉地向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山谷靠攏。不管是應和還是不屑,其中的尷尬又有多少局外的看客能夠體會?

    在我的印象中,中國搖滾從業人員往往憑著一股意氣行事,按照熱血涌動的激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慘痛”的演出,帶領看客完成一次次視覺旅行。搖滾並不是無序的代稱,只有熱情也是遠遠不夠的,規範的運作像手中的吉他和弦一樣容不得草率與虛假。只是出於一定的感情去理解搖滾樂,搖滾沒有按他們理想中的形象來建築環境。在不知不覺間,搖滾樂匯演漸漸失去了它龐大的支援群體,所以許多演出辦得仍然十分艱難。當國外的“伍德斯托克”已成為某類文化現象的代名詞時,中國的無數次搖滾匯演還只停留在“演習”的基礎上。“搞大”成了一個空洞的願望。

    中國搖滾還缺乏自己的精神主題,儘管它已擁有了通俗的平民化和簡潔的青春期衝動力量,學院化的技術傳播也初具聲勢,但這所有的一切沒有一個穩固的精神支架與攀升技能,最後會發現多年來的“引體向上”企圖只是地平線上苦孩子的一個悲涼的夢。

    《南方週末》2002年5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