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集俄羅斯“名腦”的人腦研究所
楊汝生

    1924年1月21日,偉大革命領袖列寧與世長辭。自從列寧逝世之後,他的遺體一直安放在莫斯科紅場的水晶棺材裏,但很少有人知道,列寧的腦子在他逝世後不久就被取走進行研究,並且專門成立了一個實驗室,1928年又發展成為人腦研究所。該研究所的科學家不僅對列寧的腦子進行了研究,還對其他多個蘇聯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及文學家的腦子進行過研究。儘管蘇聯解體已有10多年時間,人腦研究所的檔案迄今沒有解密,它仍然是一個待開採的“金礦”。最近,歷史學家莫尼卡斯皮瓦克對這個研究所進行了調查,初步揭開這個研究所的某些面紗。

    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媒體曾對這個研究所進行過一些報道,並把它視為蘇聯科學發展的偉大成就,説這個研究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援,相信已經找到列寧這個“最大天才”的物質證明以及神經生理學和神經心理學的基礎,還説科學家的發現將為創造一代新人作出貢獻。後來,這個研究所的活動變成國家機密,關於它的報道也消失報端。但蘇聯領導人和著名人士逝世後的腦子仍源源不斷地向它提供。

    人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都是當時的優秀科技人才,不少人在法國或德國接受過培訓,都能講好幾種外語。研究所的設備當時也是最現代化的。人腦研究是根據德國神經生物學家奧斯卡沃格特的方法進行的,他自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與前蘇聯科學家合作。除了對“天才”和病理學進行研究外,他們同樣為繪製人腦、猴腦和犬腦構造圖做了大量工作。

    當時,人腦研究所集中了蘇聯各個領域“天才”的腦子,在黨領導人方面除列寧外,還有加裏寧、基洛夫、古比雪夫以及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在理論家方面有盧那察爾斯基;在文學家方面有高爾基、馬雅剋夫斯基;在科學家方面有齊奧爾科夫斯基、米丘林、巴甫洛夫等。這種收集“天才”腦子的工作一直延續到二戰之後。史達林逝世後,他的腦子也送到了這個研究所。後來,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朗道的腦子也被收集進來。當時,人們曾認真地研究過建造一座猶如“先賢祠“那樣的“天才腦子聖堂”的計劃。一直到現在,這個研究所的工作也沒有停止。諾貝爾物理獎薩哈羅夫1989年去世後,他的腦子也被送到那裏,這是根據他生前的遺囑才這樣做的。

    人腦研究所除了收集、保存、研究可以稱得上“天才”的那些人的腦子外,還收集整理了每個腦子主人的傳略,以便在研究時參考。至於科學家們如何進行研究的,歷史學家斯皮瓦克介紹説,科學家先將腦子進行仔細拍照,然後根據照片制一模型,再將腦子分成若干部分,同樣拍照和製作模型。只有在此之後,才用德國生産的顯微鏡檢查切片機將腦子切割成只有微米厚的切片,製成可供顯微鏡檢查的標本。這個過程既花費昂貴,又需很長時間,只有對那些有重大研究價值的腦子才進行這種處理。至於其他人的腦子,經過甲醛沖洗後,就被保存在石蠟內,小心地擺在擱班板上,等待日後進行研究。

    在30年代,人們曾決定通過腦子提供者的心理學描繪以完善人腦的研究,猜想在神經系統構造與人的行為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天真地相信能擬訂出來像機器説明書那樣的心理學圖像。但這種努力並沒有取得具體成果。

    科學家在研究詩人馬雅剋夫斯基的腦子時獲得有趣的發現,尤其是在其枕骨下的那一部分。人腦與猴腦最大的區別恰恰是在這一部分。他腦子的這一區域出奇地複雜,盤旋情況比一般人的要豐富得多,但仍然無法與列寧的腦子相比。1936年,蘇聯科學與教育委員會主席曾向黨中央和史達林報告,經過10多年的艱苦研究,對列寧腦子的研究已經結束。報告中説,列寧腦組織的多個細部證明,他的腦結構非常完美。尤其上額葉部分的盤旋程度比盧那察爾斯基、米丘林和馬雅剋夫斯基要多,這也許就是列寧為何那麼聰明的原因之所在。

    人民網2002年5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