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麥田——一個耶魯女孩的悲劇
  陳鴻

    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小説《麥田裏的守望者》,是年輕人必讀的文學聖經。自1952年出版以來,它所敘述的叛逆故事不知打動了多少代少男少女的心。塞林格因這本書而功成名就,其後不久,就宣稱“厭惡腐朽的成人世界”而躲進山中,隱居了起來。所有的媒體都得不到他的一點兒消息,甚至連一張新的照片都弄不到。自1965年之後,他就沒再發表過一行字,似乎是與世隔絕了。但他的隱居,又並不完全徹底,與外部世界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聯繫方式,有時介入得還很深。那種聯繫,是相當出人意料的,從某種角度上看甚至是殘酷的。因為它演繹的是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洛麗塔”故事。

    我們現在讀到的故事之一,是塞林格的“少女情人”喬依斯梅納德所寫的自傳,中譯本的書名叫《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梅納德,一個聰明的美國女孩,當年才18歲,正就讀耶魯大學,在文學寫作上似有無可限量的天賦。一次,她應《紐約時報》編輯之約寫稿,一鳴驚人。報紙在顯著位置上不僅登出了她的文章,還刊出了她故作玩世不恭的小照。對於這次意外的成功,她倒是沉得住氣,只是多買了幾份當天的報紙,同時還不忘再買上半磅烤花生嚼著玩兒。讓她始料不及的是,一週之後,信箱裏一下塞滿了幾百封讀者來信。更讓她感到驚訝的是,這其中有一封是大作家塞林格寫來的。那時節是1972年,塞林格對美國青年來説,早已是神話式的偶像人物。梅納德為之感到震驚,繼之陷入了狂喜。她完全想不到,一場將纏繞她一生的悲劇也隨之開始了。

    塞林格稱讚梅納德“天生就是一個作家”,又告誡她要低調不要張揚,對蜂擁而來的報刊編輯應保持警惕。梅納德很喜歡他的這種語調,完全被迷住了。她把信讀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倒背如流。接下來的事,就讓梅納德的所有親友們目瞪口呆了:她與塞林格的關係迅速升級,從通話、見面一直到同居。

    少女梅納德為愛情而放棄了耶魯,投入大作家的懷抱,走進了他的隱逸生活。那一年,塞林格已經53歲了。這很像是“洛麗塔”故事的另一版本:一個年紀足以做父親的男人得到了他的小“洛麗塔”。然而,故事並沒有就此終結。從同居的第一天起,兩人就不大和諧。最致命的是,孤僻的塞林格要求這個18歲女孩泯滅自己的天性,要節制飲食,要練瑜珈功,少跟外界來往,別再出書和發表文章。一句話,要求梅納德放棄自己的能力,放棄所有的世俗享樂。梅納德那時候還只是個孩子,對世界充滿渴望,她喜歡的是接見記者、參加舞會,夢想的是去好萊塢、百老彙演出,接受奧斯卡獎,而無法做到對塞林格遷就。兩人就這樣在不斷的齟齬中過了一年,塞林格的態度日見冷淡,終於認為梅是不可救藥的,把她趕出了家門。“這一切結束得太快了。”梅納德後來回憶道,“頭一天他還是我的世界中惟一的男人,可是第二天他就從這個世界中消失了。”這樣隱隱帶著血淚的文字,使我們在30年後仍能感受到當年那個少女被驅逐後痛不欲生的淒惶。

    那以後,梅納德用自己的稿費在塞林格的居所附近買了一幢農舍,閉門寫作。她仍然在讀塞林格的小説,癡情地認為無人能夠填補她離開後的空白。她夢想著,有朝一日塞林格會再次向她伸出手來。但這夢想終究是破碎了,塞林格那邊始終沒有任何反響。梅納德用了兩年的時間才從噩夢中走出,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嫁人、生孩子、離婚,並一直在做報刊的撰稿人。一切似乎都成了往事,只是塞林格當年激賞的“寫作天才”不見了,梅納德後來並未顯示出在寫作上有什麼過人之處。每每想起往昔,她對塞林格還是抱有一絲敬意的。

    又是很多年一晃而過,中年的梅納德有一次意外地發現,像她這樣命運的女人不止一個。塞林格曾經與數名少女有過親密關係,都是以文字之交開始,又都是始亂終棄。這是又一次的心靈巨痛,梅納德再度感到震驚。在塞林格的生活中,她究竟佔有過一個什麼樣的位置?這成了她心中揮之不去的謎團。為此,她在1997年11月重返新罕布希爾州那個隱居地,在塞林格的家門口向他提出質問。她當然得不到真實的答案。塞林格那時雖已是78歲的老人,但固執一如從前,仍然一味地指責她太熱愛世俗世界。兩人以惡語相向結束了最後的會面。至此,她不想再緘默了,決定把真相講出來,於是就有了這本充滿了哀怨的自傳。書出來後,塞林格沒有回應,公眾無法了解他那一面的説法。不過,塞林格對整個世界一向都是不在意的,“梅納德事件”對他來説,也許只是小事一樁,不值得費什麼口舌。

    梅納德很不幸,她遇到的是一個拒絕世俗的男人,並且是個取得了偉大成就的男人。而她自己,卻不過是個普通的小女人,脫離不了庸常。看她這本書的結尾一句,就可以想見她的為人:“義大利麵條就要下鍋了,罐子裏有自製的番茄大蒜調味醬。再過10分鐘就是我的生日。”這樣的女人是蘆葦,在和風中可以搖曳多姿;而在狂風暴雨中,就註定了要被摧折。她與塞林格相遇,充當悲劇人物的肯定是她。她自認為做了犧牲,人家卻不需要這樣的祭品。她滿懷歡樂的憧憬去栽種,收穫的卻是哀歌。她在18歲上的一次感情冒險造成了終生的挫折感。在這個世界上,會有無數的人記得塞林格和他的名作,卻不會有多少人知道有這樣一位普通的女子。也許,這就是命運?是柔弱者命中註定要遭遇的一切?

    《中華讀書報》2002年4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