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異軍突起的消費新潮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市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市委書記賈慶林提出:“在擴大一般性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同時,針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生活品質提高的需要,促進教育、醫療、住房、旅遊、文化、體育等新興消費。”從上週一起,本報觀點版推出“促進新興消費大家談”系列專題,請各界人士到本報編輯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從現在起到明年二月,消費市場將有十一、元旦、春節三個黃金周。一個又一個的黃金周,將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促進新興消費的有力實證和寶貴機遇。

    

    文化消費 萌芽還需耐心培育

    

    ■從國內的現狀來看尚處在萌芽階段的文化消費前景大好,我們要有耐心,抓緊時間打造品牌。

    

    ■文化消費存在一個潛在的、比較大的市場需求,但是潛在的需求和實際的消費又存在較大的差距。

    

    王昱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副館長

    

    王昱東:歌華是中國文化産業龍頭企業,中華世紀壇自開放以來,展覽消費始終呈上升趨勢。今年舉辦的幾次大型展覽,如畢加索藝術展、江蘇文化展都大獲觀眾好評,現在正在舉辦的達利藝術展實踐了“把達利帶回家”的舉措,第一次在中國出售大師的原作,這就是市場化運作的結果。

    

    與一般企業不同,我們雖然要依靠市場才能生存,但作為藝術展館擺在第一位的還應該是為群眾服務,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亦是如此。在既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援又要保證對觀眾的服務品質的情況下,我們的服務只能是有償的。

    

    世紀壇今年中小型的展覽已經舉辦了30個,雖然並不是每一個都能盈利,但總的來講還能夠維持我們的經營。這和國內文化消費尚處在萌芽階段、動力不足但前景光明的現狀也是相符的。我們要有耐心,抓緊時間打造自己的品牌。

    

    劉曉濤:中華世紀壇藝術館推廣部

    

    劉曉濤:以前我們提到文化消費就是去看電影,後來發展成聽歌劇、泡酒吧,我們的藝術展覽應該是文化消費的一支新軍。文化消費存在一個潛在的、比較大的市場需求,但是潛在的需求和實際的消費又有可能存在較大的差距。比如説達利畫展一張票50元,有的人就會想花這麼多錢又看不懂,值不值得去?所以文化消費的興起離不開商業運作,但培養自己的目標受眾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這次舉辦達利展就利用了各種形式來達到培養受眾的目的。比如推出家庭套票,只要是兩個大人一個孩子,不論這個孩子有多大,甚至在讀大學,父母中的一人帶著孩子來看展出,孩子免費;父母兩人一起帶孩子來,不但孩子免費,父母還可以享受八折優惠。展覽時允許孩子對作品進行現場臨摹並舉辦各種免費講座,從而吸引了大量觀眾。從這次舉辦達利展的統計來看,觀眾的年齡呈現低齡化趨勢,平均只有22歲左右,而文化程度則表現得偏高,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海燕:過客酒吧經理

    

    海燕:這幾年比較火爆的自助遊也是一種新興的文化消費,其旅遊的味道越來越淡,文化的味道越來越濃,很多自助遊的參加者的第一訴求不是旅遊,而是追求文化的享受。

    

    王昱東:作為文化消費的組成部分,現在中國的藝術消費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但是相比之下還是不成熟、不完善的,這個市場還需要慢慢去培養。在發達國家,文化藝術消費對人們來説是生活必需品,但對中國的老百姓這還屬於奢侈品。把藝術推進普通家庭,是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又必須完成的事情。

    

    陳虹菁:音樂堂演出部

    

    陳虹菁:同意剛才的説法,在發達國家並不富裕的家庭,照樣要買一幅畫挂在墻上,聽音樂也是一樣。當然這裡面還是有一個消費比例問題。比如在日本,演出的門票如果賣到人民幣800元,也許只是他們平均月收入的1/50,但在中國可能就是半個月的工資。如果按照城市居民的月薪為1500元來算,除以50等於30元。30元就是一個坎,在音樂堂,普通的音樂會,30元以下的票就比較好賣。中山音樂堂推出“打開音樂之門”的低票價系列演出已經八個年頭了,一是為了吸引觀眾,二是為了培養觀眾。這幾年以來票房還不錯。現在國內觀眾對國際音樂形式的了解也相對滯後,現在歐洲當紅的演奏家、歌唱家到了中國沒人知道。觀眾最認可的常常是一些已經過時了的音樂家,比如帕瓦羅蒂,他現在在歐洲的演出已經非常之少了。培養觀眾的藝術習慣,提高欣賞藝術水準,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假日經濟 文化消費亮點閃爍

    

    ■培育市場、倡導文化精神,使人們想到把去藝術館消費作為度假的一項計劃。

    

    ■孩子就是我們現在和未來的觀眾,從這幾年暑期的票房收入一直持上升趨勢來看,文化消費已經成為未來市場上不容忽視的一項。

    

    王昱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是全年不閉館的相比較之下長假時藝術館要比平時更熱鬧不但北京的觀眾有時間還有很多從外地來旅遊的人也會來參觀。今年“五一”的時候正是江蘇文化展。那幾天每天的客流都達到1萬人以上,觀眾多得超出了展廳2000多平方米的容量。為了保護觀眾和展品的安全,也是為了保證參觀品質,我們不得不組織觀眾排隊入場,一次只允許進200人,一批一批地放觀眾。“十一”長假將是我們的下一個重點關注的黃金時間。

    

    劉曉濤:前面説到目前的盈利只能維持場館日常運轉,我們之所以還是要做就是認準了未來的市場,我們的家庭套票的形式,就是旨在倡導藝術的精神,希望樹立起家庭藝術消費的觀念,孩子就是我們現在和未來的觀眾。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形式,目的就是為了倡導一種文化精神,這樣在人們遇到“五一”、“十一”長假時就能想到把去藝術館消費作為度假的一項計劃,這也是為什麼遇到長假時我們的展館比平時熱鬧的重要原因;當然,世紀壇本身作為一個旅遊景點,這種地理位置的優越無形中也帶動了展館的熱鬧。

    

    陳虹菁:這個暑假,中山音樂堂專門為放假的大中小學生推出了長達一個月的“打開音樂之門”系列音樂會,票價從10元到60元不等,為的就是在學習不太忙碌的暑假期間讓更多的學生們走進音樂堂。最後的效果令人滿意,很多場演出的票都是提前很多天就訂光了。人雖然多,票價也比平時要低廉得多,多賺不了多少錢,但從這幾年暑期的票房收入一直持上升趨勢來看,文化消費已經成為未來市場特別是假日市場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

    

    “傻瓜”技術 造就無數百姓攝影家

    

    ■科技帶來的民用消費浪潮的涌動,必然會促進專業文化的消費。

    

    ■數位技術把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人們使用起來越來越方便了,這種“傻瓜”技術對於人們的專業文化消費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李徵:“李徵製造”攝影學校校長

    

    李徵:到各種各樣的文化專門學校進修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攝影學校也由此應運而生。攝影是一種娛樂性與技術性兼具的行業。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它的娛樂性大大高於專業性。比方説當年影樓市場的崛起,在帶動整個攝影市場的同時也攪亂了這個市場。在我們小的時候,一家人去照相是一件很鄭重的事,那時候彩色照片還很希奇的,隨著攝影技術的推廣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這項技術,因為它的操作越來越“傻瓜”了,攝影也變成了一件很普通的事,同時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攝影器材的進步。上個世紀90年代初影樓市場的發展就掀起了國內攝影消費的第一次高潮,但由於過於普及,技術含量就不太高了,攪渾了整個市場。科技帶來民用消費浪潮的涌動,必然會促進專業文化的消費。

    

    海燕:我們的酒吧其實是自助遊圈子的一個聚會場地,自助遊作為人們一種新興的文化生活方式,它提倡的不是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用別具一格的視角欣賞到與眾不同的風景。要保證旅行的安全就需要足夠好的設備,這無形之中也帶動了很多相關産業的發展,比如自助遊的相關裝備,而且大多數自助遊者都是從旅行開始最後發展成攝影愛好者,對攝影專業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

    

    李徵:攝影消費的第二次高潮,是以大約兩三年前數位産品走進人們生活為開端的,數位相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可以説數位給攝影帶來的變化很大,雖然專業的攝影還是有很高的要求,但數位相機本身技術的發展,對於普通消費者在技術方面的要求越來越低、越來越容易掌握了,並且在價格上的變化也促進了數位相機的消費。最初的數位相機只有數字而不能顯示圖像就賣幾千甚至上萬元,現在最便宜的數位相機只要幾百塊就可以買到了,當然專業要求高的相機價錢也還是很高的,但有一個事實是數位技術的推廣對於促進攝影消費實在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與金融攜手 文化消費將涌大潮

    

    ■把展覽當做一個産品來經營,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文化消費是需要彼此溝通的消費,還要假以時日去培養,需要信用制度支援。

    

    王昱東:在發達國家由於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成熟,人們不光在買房買車時向銀行貸款,即使是購買達利這樣一種藝術品時也會採用貸款消費,甚至小到買一本書都可以向銀行貸款。目前在中國,還沒有文化藝術品消費的貸款,一個原因是因為國內外消費觀念的不同,在國外文化藝術品消費是生活必需的消費,就如房子和車一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中國,文化藝術品消費還屬於奢侈品的消費,是有錢人的愛好,所以在這些方面並沒有貸款消費的概念。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由於信用制度還未建立和完善,文化消費貸款這個市場本身又不成熟,所以金融方面並沒有支援文化藝術消費的貸款。

    

    再加上現在中國消費者在文化藝術品消費上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限量發行的藝術複製品”從世界的範圍來看都是文化藝術品消費的大潮流,但在中國卻受到質疑。像上一次畢加索的版畫複製品,就是我們在畢加索版權委員會的授權下加工製作的,並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複製的,這次達利展我們的口號就是“把達利帶回家”。

    

    劉曉濤:我們也一直都在有意識地培育市場,比如我們經常在西單圖書大廈請專家做各種免費講座,和藝術館的展覽相結合。展覽中的很多作品我們都附有詳盡的解釋,使大家能夠更順利地理解大師和大師的作品,我們的講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是一個長線服務。我們不光在向現在的觀眾解釋,同時也是在培養未來的觀眾。

    

    陳虹菁:文化消費還要假以時日去培養,其實在國外藝術講解也是很重要的。一些高雅音樂的演出,比如交響樂在演出之前都會有人進行背景資料的介紹和音樂內涵的解釋,雖然説音樂是不可能完全用文字來解釋的,這樣一個解釋主要是幫助觀眾去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他創作作品的初衷,有助於欣賞音樂作品,畢竟你不能要求普通聽眾具有專家的水準。專家和普通觀眾他們在面對一個音樂作品時所關心的點是完全不一樣的,普通人就是聽一個整體的感覺,而專家可能就是從細節入手,聽得更仔細了。

    

    我們在音樂堂的演出中也已經開始採用部分演出帶講解的辦法了,文化消費是需要彼此溝通的消費,很多家長在買票的時候就要求帶講解,這樣可以從小就培養孩子對音樂的好感,也許在很多年以後他又會成為促進音樂發展的力量。就像金字塔的結構一樣,越是高大的金字塔對於基礎的要求就越高,只有打好厚實的基礎才能建造出高大的金字塔。在中國這方面的培養越來越好,但還是遠遠不夠。我們今天一切的努力都是在為未來的發展培養觀眾。

    

     《北京現代商報》 2002年9月0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