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1月17日在山東省第十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省長:韓寓群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在中共山東省委正確領導下,在歷屆省領導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全省各級政府同各族人民一道,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等一系列方針政策,認真落實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社會主義新山東的宏偉事業繼續闊步前進。

——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預計全省生産總值達到15000億元左右,比上年增長15%左右,其中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6.9%、19%和11.6%。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按現行匯率計算達到1928美元。

——經濟運作品質效益明顯改善。預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突破2萬億元、利稅2230億元、利潤1340億元,分別增長40%、41%和47%;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達到180,提高20個百分點。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483.4億元,增長13.9%。全省境內財政總收入達到2675.6億元,增加522.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28.4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8.9%。財政總收入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17.8%,提高0.9個百分點。

——外經外貿跨上新臺階。全年進出口總值607.8億美元,增長36.1%,其中出口358.7億美元,增長35%;外貿順差為109.6億美元,增長29.1%。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50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106.6億美元,增長38.3%。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13家先後在我省投資興辦企業262家。

 ——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全省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7589.3 億元,增長37 .7%。建成投産過億元項目411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58個;在建過億元項目2513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256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大型工業企業我省有263家,佔13.5%,增加81家。科技開發投入達到118億元,增長13.6%。

——基礎設施支撐能力繼續加強。全年新增電力裝機容量150萬千瓦,原油生産能力260萬噸,沿海港口吞吐能力500萬噸,二級以上公路通車里程1009公里;投産重點煤炭礦井5對;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濟平幹渠工程已完成總投資的75%,韓莊運河段工程已正式開工,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巨野煤田開發、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煙大鐵路輪渡、濟南國際機場航站區擴建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原煤産量、發電量、貨物週轉量分別增長0.2%、21.1%和20%;港口吞吐量突破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標準箱,分別增長19.3%和21.4%。

——城鄉面貌發生新的變化。全年城市基礎設施和村鎮建設投資均突破400億元。新增城市道路面積780萬平方米、園林綠地面積3000公頃、日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垃圾處理能力2000噸,城市主幹道、出入口、旅遊景點和住宅小區、背街小巷面貌明顯改觀。生態省建設開局良好。全省17市城區空氣品質良好率達89.6%,提高3.7個百分點。威海和青島、煙臺3市分別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獎。

——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3萬人,下崗再就業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437.8元,增長12.4%。預計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500元,增長11%,為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餘額7929.9億元,比年初增加910.4億元。

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平安山東”建設成效顯著,全省和諧穩定,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各項社會事業都有較大發展。

經過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重要目標提前一年勝利實現。這是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形勢來之不易。按照省委的工作思路和決策部署,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加強宏觀調控政策,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正確處理加強宏觀調控與加快發展的關係,把加強宏觀調控作為又一次重大機遇,切實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結構調整、深化改革、轉變增長方式上,著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加大對農業、水利、能源、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投入,支援“三個亮點”和製造業加快發展;制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嚴格控制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領域的投資。穩妥化解經濟運作中不健康、不穩定因素,認真規範土地市場秩序,清理整頓開發區,加強煤電油運協調調度,宏觀調控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集中力量抓好“重中之重”,解決“三農”問題取得顯著成效。

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兩個一號文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全年糧食總産量3516.7萬噸,增長2.4%,棉花、油料、蔬菜、林果和畜牧、水産業全面增長,林牧漁業佔農業總産值比重達到43.3%,預計農産品出口增長22%。各種農村經濟協會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發展。加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投入力度,全省用於“三農”的投入增長48.5%;農業貸款增加235億元,增長20.3%;直補糧農資金7.36億元;減免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38億元。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30萬人。

(三)加大“三個亮點”、“三個一批”培植力度,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

加快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外經外貿跨上兩個新臺階,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500億美元,當年進出口總值超過600億美元。成功承辦了亞洲合作對話第三次外長會議、東北亞經濟合作論壇等重要涉外活動。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成效顯著,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21.9%,提高2.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5.6%,佔生産總值比重提高到45.1%,出口增長68.4%;個體私營經濟提供稅收增長31.4%。支柱産業發展迅速,大企業集團快速成長,全省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235個,增加73個,其中過100億元的13個。有61個産品獲得中國名牌産品稱號,海爾進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招商成效顯著,承接日韓産業轉移步伐加快。旅遊業實現突破性發展,接待國內遊客1.17億人次、入境遊客119.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14.7億元,分別增長31.8%、53.9%和42.1%。去年,我省又有2個城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全省累計已有18個城市獲此稱號。

(四)實施促強扶弱戰略和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統籌區域發展邁出新步伐。

堅持分類指導,實施“三個突破”:東部突破煙臺、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在五年大變樣的基礎上,濟南市高起點完成了新一輪城市建設規劃,一年來城市面貌和經濟發展發生了顯著變化。煙臺市開放力度加大,發展步伐加快,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經濟增長速度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一位。對菏澤實行重點幫扶,組織實施了“百個項目進菏澤”、“西輸東接”等工程,落實了一批“東西聯動項目”,去年菏澤經濟增長速度1990年以來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準。進一步落實青島計劃單列城市經濟管理許可權,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一批骨幹企業、知名品牌越來越強,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準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項目落戶青島。山東半島城市群規劃體系編制已經完成,區域內部合作全面啟動,“8+2”無障礙旅遊區、膠東半島3市人才開發一體化工作機制開始建立。制定完善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對30個強縣和30個欠發達縣的激勵幫扶機制,加大對口扶持和幹部交流力度,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加大了對欠發達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全年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上年增長24.8%。

(五)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各項改革不斷深化。

紮實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農業稅稅率降低3個百分點,取消了除煙葉以外的全部農業特産稅。全面放開了糧食購銷市場。建立了省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機構,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初步形成。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省屬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加快。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金融改革步伐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行政審批制度和投資體制、財政體制、價格體制、戶籍制度等項改革穩步推進。集中開展食品、藥品、農資市場等專項整治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走私販私、非法促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改善。

(六)堅持為群眾辦實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加強就業培訓,開發就業崗位,不斷完善就業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人員保險金基本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城市“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社會救助體系初步形成。災民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試點全面展開。農村“五保”四級保障體系開始建立,全省22萬“五保”對象的生活有了保障。清欠歷年拖欠建築業農民工工資30.7億元、企業職工工資6.6億元、被徵地農民補償費9.5億元。安康居住工程開始啟動,經濟適用房施工面積達380萬平方米。社區基礎設施、組織制度、服務網路不斷完善。

各位代表!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為改善農民的生産生活條件,抓好“路水電醫學”五項工作,兩年來進展順利。到去年底,共投資130多億元,改造農村公路6.1萬公里,使2.8萬個行政村新通了油路,受益人口達到2300萬人,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通油路。兩年解困缺水人口124.6萬人,其中歷史性缺水人口62萬人、新增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人口62.6萬人,解決歷史性缺水人口飲水困難的目標基本實現。在全面完成鄉以下電網改造的基礎上,投資38億元,基本完成了縣城電網改造一期工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擴大,參合農民達到1371萬人。兩年投資10.9億元,完成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205萬平方米;向貧困地區中小學提供助學金、免費發放教材、減免學雜費,共資助貧困生10多萬人。

(七)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廣泛開展“雙學三創”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就。全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城區6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60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47個。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028項,其中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1項;專利授權9733件,均居全國前列。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基本確立,全面實施了義務教育“一費制”,“普九”成果得到鞏固。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加快。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達到94.6萬人,增長24.4%。加強了公共衛生“兩個體系”建設,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增強。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一批新聞、出版、影視、文藝作品獲全國性獎項。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更加普及,成功承辦了2004年亞洲盃足球賽濟南賽區的比賽,我省體育健兒在第28屆奧運會上獲4枚金牌、3枚銀牌、創5項世界紀錄,取得歷史性突破。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在鞏固中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1‰。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強化污染綜合治理,開展迴圈經濟試點,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民兵預備役建設、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工作富有成效,“雙擁”共建活動邁出新步伐,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依法加強對民族、宗教事務的管理。慈善事業起步發展。老齡、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得到加強,防災減災和檔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八)大力推進“平安山東”建設,保持了社會穩定。

堅持重心下移,抓基層,抓基礎,抓隊伍,“平安山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加強新形勢下的對敵鬥爭,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深入開展嚴打整治,全面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加強治安防範,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違法犯罪。積極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網路,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全省信訪總量下降6.8%。廣泛開展“安全生産落實年”,加強安全生産專項整治,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6%和12.8%。

(九)進一步加快職能轉變,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大力推進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建設,完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加強同人民政協的聯繫,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省市兩級政府建立了定期學法制度,認真學習《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各級政府機關有30多萬人參加了學習培訓;對現有行政許可事項、許可主體及許可收費進行了全面清理,確定了70個省級行政許可主體;26個省直部門、15個市、近百個縣(市區),實行了行政許可集中、聯合、統一辦理制度,“一個窗口”對外辦公,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方便了人民群眾。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各位代表!面對新的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全省上下堅持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不動搖,高揚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主旋律,呈現出人心思上、人心思穩、人心思幹的可喜局面,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鄉面貌不斷變化,發展環境不斷改善。這是全省各級堅決落實中央各項政策部署、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結果,是中共山東省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省人大有效監督、大力支援,省政協積極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鬥、辛勤勞動、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魯部隊、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和中央駐魯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援政府工作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援山東現代化建設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向在我省創業的境內外投資者、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深化,工作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很重,高新技術産業不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特別是服務業發展遠不適應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沒有完全消除,市場主體活力不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有待進一步加強,促進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縣鄉財政比較困難;對外開放總體水準不夠高,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後過渡期的到來和國際貿易摩擦的增多,政府工作在許多方面還不適應;社會保障能力不強,就業再就業任務很重;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長期性、深層次矛盾和經濟運作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仍然存在,土地、資金、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制約日趨嚴重。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有些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不強,履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意識淡薄,作風不紮實,工作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腐敗現象,侵害群眾民主權力和合法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我們一定要正視這些問題,下決心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面臨的形勢複雜多變,對我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是一場嚴峻考驗,對我們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是一場嚴峻考驗。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做好預防和化解的充分準備,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知難而進,開拓創新,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二、2005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2005年是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全面完成“十五”計劃併為實施“十一五”計劃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根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積極全面正確地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堅定不移地實施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努力實現“一個目標”、把握“三個關鍵”、落實“三個加大”、做到“三個增加”、抓好“五個突出”,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外貿進出口增長18%,其中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水準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左右;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和5%。實際工作中要力爭發展得更快更好。

做好今年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把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改革、發展、穩定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要更加注重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促進經濟加快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要更好地利用戰略機遇期,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要堅決貫徹執行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解決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綜合實力和發展後勁。要從實際出發,做好結合的文章,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二要更加注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加強農業基礎、提升加工製造業素質、加快服務業發展;著力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發展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著力加快科技進步,發揮各類人才作用;著力抓好財源建設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發展建立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發展迴圈經濟,節約能源和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三要更加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配置資源最優化的機制,建立健全在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資源約束條件下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管理體制,更多地用市場經濟和法律的手段解決影響全局的突出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健全有力的制度和機制保障。把建立市場機制和實施宏觀調控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配套,統籌協調,相互促進,使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和富有效率。

四要更加注重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增強國際競爭力。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調整,緊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努力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從全球化視野和融入世界經濟潮流出發,發揮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引進來”“走出去”,不斷拓寬發展空間,全方位高水準擴大對外開放。

五要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公共管理、社會服務職能,加快實施科教興魯、人才強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落實計劃生育、保護耕地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大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創造有利於創業發展和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六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努力營造風正氣順心齊、團結和諧穩定、改革發展創新的環境氛圍,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依靠法律和制度,保護全體社會成員的合法權益,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和完善保持社會長治久安的有效機制,鞏固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三、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重點

(一)千方百計促進糧食增産農民增收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産業。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一是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依法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繼續搞好糧食直補和優良品種補貼,確保糧食生産“三條底線”,放開放活糧食市場。啟動實施“沃土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二是全面提升農産品競爭力。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扶持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産業化、標準化、外向化進程。進一步完善農業、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動植物疫病防治和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三是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大力發展林牧漁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建設優質高效農業産業帶。制定實施新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積極發展海洋經濟。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商品流通網路。四是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深化農村稅費改革,今年農業稅稅率再降低2個百分點。認真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制定的各項惠農政策,切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省市財政預算安排支農支出都要有較大增長。五是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搞好規劃,集中佈局。以搞好“路水電醫學”建設為基礎,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産業轉移,力爭今年新轉移100萬人以上。大力發展農村迴圈經濟,搞好生態農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六是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産權制度多元化。大力推進鄉鎮配套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各類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培育農村金融市場。探索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新模式和新途徑,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培育農民自我發展和進入市場的能力。

(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是參與國際競爭、增強綜合實力的迫切需要。要圍繞建立現代産業體系,加大力度,重點突破。

積極推進製造業強省建設。以七大産業鏈和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建設為重點,發揮産業基礎和區位優勢,承接國際資本和産業轉移,拉長産業鏈條,培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儘快形成一批支柱産業、一批大型企業集團、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強化協作與分工,加大區域産業資源的協同整合。大力推進園區招商和建設,提高園區的投資強度和産出水準。集中精力推進半島製造業基地建設,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提高産品配套能力和水準,建設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和高技能員工隊伍,更好地適應企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大力繁榮發展服務業。進一步更新觀念,清除阻礙服務業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以旅遊業、金融業和現代物流業為重點,提升服務業層次和水準。整合開發旅遊資源,挖掘齊魯文化資源,抓好重點景區配套設施建設,豐富完善“山水聖人”和“黃金海岸”兩大旅遊體系,打造紅色旅遊、綠色旅遊、工農業旅遊和會展旅遊等新品牌,做大做強旅遊産業。統籌推進旅遊、文化、城建、商貿、餐飲業的建設與發展。完善金融體系,搞活金融市場,發展金融産業。支援地方金融機構重組整合,吸引國內外商業銀行來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拓寬金融服務領域,不斷增強服務能力。切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加快發展大型物流基地和物流産業群,培植一批物流名牌企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

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突破。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民營經濟融資擔保、信用評價、人才培訓、技術資訊、法律服務和行業協會六個服務體系,管好用好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援融資擔保、人才培訓體系建設、創業資助和市場開拓。全面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向主導産業,推動民營企業開展資本運營、參與國有企業重組改造和上市融資,支援優勢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吸引和支援外地民營資本來我省投資興業。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教育引導民營企業依法經營、嚴格自律。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圍繞電子資訊、生物工程和制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按照“項目、基地、人才”一體化模式,實施一批高新技術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促進産業升級。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成果轉換機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和風險投資為支撐的多元化高新技術産業投融資體系。

(三)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省市兩級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系,抓緊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分配製度和激勵約束機制,落實國有資産經營責任制,維護出資人和職工的合法權益。以産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資産重組。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繼續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穩妥推進資源枯竭礦山企業、資不抵債企業的破産,關閉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污染重的企業,加快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中小企業中退出。推進投資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市場引導、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仲介服務規範、遵守宏觀調控的新型投資體制。非政府投資項目,不再實行審批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必要的核準制或備案制。改進和規範政府投資管理方式,實施省預算內投資建設項目代建制和委託投資諮詢評估管理辦法。完善政府投資後評估制度,建立嚴格的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放寬投資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經營性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以強化規範財政管理為重點,深化預算編制改革,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制度,對政府組成部門全部實行集中支付。

積極探索和建立國有非經營性資産監管制度。堅持依法徵稅,完善徵管體制,強化稅基控管,加強稅務資訊化建設,建立相關部門協稅工作責任制。扶持發展有利於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優勢産業和項目,培植縣鄉財源,逐步解決縣鄉財政困難。

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政事職責分開、法人地位明確、單位自主運營、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建立單位自主用人、人員自主擇業的用人制度;建立重實績、重貢獻和生産要素參與分配的分配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快行政機關後勤改革。 

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嚴格控制劃撥用地供應範圍,逐步對經營性項目用地全面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繼續搞好電力和城市供水、供熱、燃氣、公交等市政公用行業的改革。

(四)全方位高水準推進對外開放

大力提高利用外資品質。把利用外資與調整經濟結構、建設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城市群結合起來,與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結合起來,與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結合起來。重點引進一批高新技術和大型基礎性、裝備性項目,積極穩妥擴大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城市公用設施利用外資,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大企業與世界500強合資合作。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鼓勵外資通過並購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大力承接國際製造業轉移和服務外包項目,發展現代加工貿易。積極吸引跨國公司把技術含量高、增值大的加工環節和研發、採購機構轉移到我省,支援龍頭企業和配套協作企業聯動發展。加快建立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仲介組織和專業隊伍為依託的招商新機制,建立和完善利用外資大項目推進機制。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軟環境,提高“大通關”服務水準,增強環境吸引力和競爭力。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深入實施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戰略,鼓勵企業獲得國際通行的産品品質、環境管理和安全標準等體系認證。建立激勵機制,支援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出口,培植一批知名出口品牌。搞好出口加工區建設,紮實推進青島區港聯動試點。加快出口市場多元化和外貿主體多元化,鼓勵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落實好出口退稅政策。改善進口商品結構,擴大重要物資、原材料和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口。完善外經貿預警機制,做好反傾銷、保障措施和技術貿易壁壘的應對工作,提高處理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推動企業“走出去”投資興業。支援和組織有實力的企業加大對外投資,聯合、聯片開發國外、省外戰略資源。繼續搞好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鼓勵企業積極承攬境外大型工程項目。切實保護在外人員的安全和利益。

(五)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強化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青島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進一步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促進青島臨港經濟、海洋經濟、旅遊經濟加快發展,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快速聚集,産業層次和國際化水準大幅提升,加快成為區域性國際貿易、金融、資訊、高新技術産業中心和北方航運中心。落實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推進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産業配置、市場體系一體化進程,統籌解決交通、能源、供水等問題,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促進大中小城市合理佈局、協調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

大力推進“三個突破”,促進東中西聯動發展。濟南要充分發揮省會優勢,發展省會經濟,高水準搞好城市建設和管理,大力培植主導産業和骨幹企業,著力構建區域性金融、科技、物流和人才中心,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力,加快建設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充滿現代化氣息、代表山東形象的省會城市和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煙臺市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切實抓好汽車、電子資訊等重要項目建設,增強配套能力,創造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全面落實扶持菏澤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繼續實施“三進兩齣”幫扶措施,加快推進“百個項目進菏澤”和“西輸東接”工程,加強對口支援,引導更多的項目和企業向菏澤轉移,促進菏澤加快發展。抓緊研究制定促進東中西聯動發展的協調機制和具體政策。在財政實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培育壯大縣域經濟。全面落實支援30個經濟強縣和幫扶30個欠發達縣發展的各項政策,落實兌現獎勵措施。

(六)加緊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

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嚴格實行義務教育“一費制”,鞏固提高“普九”水準。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大研究生培養工作力度,努力擴大高校招生規模。加快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引進培養知名教授,培植知名專業,提高高等教育品質和水準。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推廣“雙元制”辦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

強化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抓緊制定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以高等院校和重點科研機構為主體,重點支援12個省級以上高水準的重點實驗室建設。以企業為主體,重點扶持20個省級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高研發能力。推進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二次創業”,提升經濟園區自主創新能力。構建以行業技術中心、生産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增強自主智慧財産權創新能力,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

認真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以 “泰山學者”和省級學科帶頭人建設工程為重點,加快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積極引進海內外高級人才。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有效機制和良好環境。

(七)保持投資和消費穩定增長

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適度快速增長。突出搞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確保濟南機場擴建工程投入運營,搞好青島、日照等港口擴建,加快濟青南線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準備開工膠東調水、東調南下工程,開工建設一批煤炭、電力等能源項目。重點支援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大的産業、企業和項目建設。以城市道路、污水和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為重點,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投資和國債項目要向農業、生態保護、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傾斜,啟動一批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就業的建設項目。堅決制止新上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項目。

努力拓寬籌資渠道,健全擔保體系。積極擴大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儘快制定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發展戰略和具體實施意見。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健全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制定和完善繁榮城鄉貿易、拓寬農村市場、促進農村消費的政策,制定和完善發展文化、娛樂、健身、餐飲等健康文明消費的政策。規範整頓市場秩序,開展交通、食品、藥品、煙草、房地産等專項治理,嚴厲打擊走私販私和假冒偽劣、價格欺詐、強制消費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積極推廣信用消費,促進消費方式轉變。加強物價監督檢查和執法,努力保持價格總水準的基本穩定。

(八)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

全面落實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污染綜合治理和黃河三角洲、南四湖濕地生態保護,啟動實施“兩湖一河”碧水行動計劃。嚴格執行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建立嚴格規範的排污總量控制體系,突出抓好燃煤電廠脫硫和水泥粉塵治理。以“三荒、三沿、圍城”為重點,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抓好水土保持工作。強化海洋綜合管理和生態保護,實施近岸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建設用地審批管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制定土地集約利用考核指標體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準。

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系統推進迴圈經濟試點,擴大迴圈經濟示範企業、示範園區、示範城市建設。按照減量利用、迴圈使用、合理開發的原則,突出抓好節能、節水、節地、節約原材料、節約礦産資源工作。加強資源開發監督管理,適度控制礦權審批總量和開發總量,嚴格資源勘查開發準入,實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制度,遏制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強對工業廢物和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推廣沼氣工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和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利用體系,發展再生資源産業。

(九)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及時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積極支援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拓寬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城市社區建設。進一步增加公共支出,逐步解決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努力維護社會公平。

深入推進“平安山東”建設。繼續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抓基層、抓基礎、抓隊伍,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重點打擊各種嚴重暴力犯罪、帶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和各種形式的恐怖犯罪活動,進一步提高維護國家安全、駕馭社會治安局勢和處置突發事件的水準。努力提高新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重視和加強人民來信來訪工作,完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及時排查調處社會矛盾糾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強化安全生産工作,嚴防各類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

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紮實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加快建立包括政府、企業、仲介組織、個人在內的社會信用體系,推進誠信社會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規範文化市場, 積極發展文化産業。大力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事業。優化整合資源,加快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繁榮發展哲學和社會科學事業。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積極應對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提倡晚婚晚育,鼓勵育齡婦女避開生育高峰期,抓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穩定低生育水準。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力做好十運會的備戰參賽和十一屆全運會申辦工作。進一步做好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和檔案、史志、氣象、測繪、防震減災等項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對臺和僑務工作。切實搞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工作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轉業軍人和退役士兵轉退安置,更加紮實地開展雙擁共建活動。

(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

堅持不懈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政府承諾的做好關係群眾利益的八件事,經過各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要再接再厲,繼續抓好,取得更大進展。各級政府要把增加社會就業、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和水準作為重要任務來抓。今年力爭實現新增就業103萬人,進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水準,擴大農村低保試點。要更加重視和關心社會弱勢群體,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進一步強化措施,抓好農村“路水電醫學”建設。今年再投資60億元,改造農村公路2萬公里、建設大中型橋梁1500座,確保年底基本實現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標;啟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讓全省80%以上的村莊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投資38億元,改造農村電網設施;繼續擴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範圍,加強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加大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力度,繼續安排農村中小學助學金和免費發放教科書專項資金,建立學籍管理制度,把輟學率嚴格控制在2%以內。

在繼續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時,今年起還要集中力量再辦以下幾件事:一是搞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突出抓好舊住宅小區、背街小巷、城中村的整治及綠化美化,開工建設6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準,盡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潔凈的飲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和舒適的生活環境。二是加強村莊規劃建設。這是涉及農村發展的長遠大計。要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村莊適度集中進行舊村改造,促進土地集約利用。三是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抓緊完善公共衛生“兩個體系”,深化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産流通體制改革,控制醫藥價格和醫療服務收費。加大對重點傳染病的防治力度,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推進中醫藥現代化進程。四是加強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山東廣電中心、山東書城,做好省會體育公園、展覽館和檔案館等重要設施的規劃設計和選址工作,適時開工建設。

四、加強政府行政能力建設

2005年,各級政府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形勢,肩負著重大而艱巨的社會責任,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善於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各自實際緊密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抓住和用好發展的機遇;必須正確分析判斷形勢,全面把握社情民意,善於運用市場經濟和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調整各種社會關係和利益關係,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堅持科學民主決策。進一步完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健全群眾參與、專家諮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努力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準。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決策事項,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決策事項,要認真組織專家論證和決策評估;對涉及面廣、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事項,要積極推行公示、聽證等制度,虛心聽取群眾意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誰決策、誰負責,對超越許可權或違反法定程式造成重大損失的決策行為,嚴肅追究決策者的責任。要強化考核監督,做到獎罰分明。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法治社會首先是要建立法治政府。只有先治好官、治好權,才能切實維護社會公正,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要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建立健全行政許可配套實施制度,嚴格規範行政行為。認真執行《行政復議法》,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必須依法受理。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對因違法行政給群眾造成的損害,必須依法予以賠償;對因政策調整給群眾帶來的損失,必須依法予以補償。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加快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行政處罰權,推進綜合執法。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全面實施《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提高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改進管理經濟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按市場經濟規律管理經濟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按國際通行規則辦事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調節經濟運作的意識和能力。要按照建設陽光政府的要求,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搞好政府網站建設,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充分發揮其公開資訊、宣傳政策、引導輿論、維護穩定的作用。要按照建設服務政府的要求,進一步推行行政許可統一、聯合、集中辦理,方便人民群眾,提高辦事效率。

切實加強政風建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各級政府領導幹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努力做到一切工作都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一切工作都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去落實,一切工作的成果都體現在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上。堅持量力而行,勤儉辦事,堅決反對和制止鋪張浪費,切實降低行政成本。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説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堅決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反對弄虛作假、虛報浮誇,決不搞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嚴格執行《統計法》、《審計法》,推進統計改革和建設,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審計監督。大力加強廉政建設。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和紀律觀念,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行事,認真遵守黨的紀律,自覺接受紀律監察、行政監察,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社會監督。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委有關條例規定,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要求,健全廉政制度,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廉政承諾。以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重點,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繼續解決好徵收徵用土地、城鎮房屋拆遷、企業違法排污、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産中損害群眾利益,以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突出問題。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在政府機關深入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各級公務員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為民服務的意識,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

各位代表!我省現代化建設正處在關鍵時期。我們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責任重大而艱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山東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同心同德,務實苦幹,奮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社會主義新山東的征程上不斷取得新的更大勝利!

大眾網 2005年1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