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1月25日在黑龍江省第十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省長:張左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以振興老工業基地為契機,全面完成了2004年的工作任務

2004 年,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抓住機遇,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好于往年,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全省生産總值實現53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7%,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增幅,提前完成了“十五”計劃目標;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良好開端。

——全面落實惠農政策,農村經濟形勢喜人。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及時兌現“一免兩補”,農民生産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35.4萬公頃,糧豆薯總産量達313.5億公斤,創歷史最高水準。向京、津、滬等主銷區調糧220億公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綠標認證數量、市場佔有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糧牧“主輔換位”成效顯著,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38.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大力發展“打工經濟”,全年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57萬人,比上年增長45.7%;實現勞務收入106億元,增長63.1%。規模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050家,帶動農戶160萬戶。縣域經濟發展加快,十強縣經濟總量佔全省縣域經濟比重達到43.8%,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十弱縣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4.3%,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免征農業稅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完成既定的75戶國有大中型企業招商改制任務。樺林輪胎解危脫困,北鋼跨省重組實現恢復性增長,煤炭集團掛牌運營,哈藥引進國際資本重組增資,哈啤通過股權轉讓實現了做大做強。一批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企業順利退出市場。分離企業辦社會工作穩步實施,煤礦、鐵路、石油等系統的中小學已經或正在向地方移交。主輔分離在改制企業全面鋪開。銀行和資産管理公司的不良貸款和股權逐步得到處置。國有資産監管在探索中不斷規範,國有資産實現了保值增值。改革使國有企業煥發了生機,75戶改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5.9億元、利潤12.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6%和89%。

——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速度與效益同步增長。裝備、石化、能源、食品、醫藥、森林工業六大産業基地建設加快,結構調整效應進一步顯現。國內首臺F級燃氣輪機試製成功,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核電關鍵設備製造能力已經形成。乙烯改擴建項目建成投産,週邊油田、天然氣勘探取得可喜成果。一批電源電網建設項目開始啟動。雙城雀巢、九三油脂、大慶金鑼、完達山乳業等龍頭企業拉動作用強勁,産業集中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61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實現銷售收入3613.1億元,增長23.3%;實現利潤760.2億元,增長29.8%,其中地方工業實現利潤42.3億元,增長1倍。實施高新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實現1027億元,增長28%。

——積極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固定資産投資增勢明顯。重點推進200個大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99.5億元。哈航3型乘用車、綏化優質大豆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産。綏滿公路尚志至阿城段等4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通鄉公路已建成3100公里。尼爾基水利樞紐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四個煤城沉陷區治理工程全面啟動。“北電南送”戰略納入國家東北電力發展規劃,鶴崗電廠二期、雙鴨山電廠三期等4個電源項目及2條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515.3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其中地方投資增長29.8%,佔全部投資的81.4%。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開放呈現良好局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是來訪客商最多,取得成效最大的一年。第十五屆哈洽會簽約項目和簽約額均創歷史紀錄,會展水準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香港活動周取得了巨大成功,總簽約額52.3億美元。綏芬河互市貿易區建設等一批招商引資大項目相繼實施。“走出去”戰略初見成效,17項境外能源原材料投資合作項目紮實推進。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67.9億美元,增長27.4%,其中對俄進出口總額38.2億美元,增長29.4%,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6.3%。實際利用外資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2%。加強與沿海等發達省份的南聯合作,國內合作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45.1億元,增長36.8%。

——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第三産業穩定增長。一批非公有制骨幹企業發展壯大,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0戶,其中億元以上的100戶。210戶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盤活國有資産35億元。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佔全省生産總值的30.5%,佔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6.1%,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40.5%。全省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559.9億元,比上年增長9.3%。旅遊業保持旺盛增長勢頭。五大連池入選世界地質公園,鐵力市被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年接待國外、國內旅遊人數分別達73.3萬人次和400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0.3億元,增長12.6%。

——財政收支增長較快,金融運作平穩。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增幅創1994年實行分稅制以來的最高水準。一般預算支出697.5億元,增長18.4%。省級對下轉移支付25億元,增長85.2%,保證了農業、科技、教育等重點支出,增加了對産業開發、國企改革和社會保障的支出。政府採購制度逐步完善。加強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313億元,比年初增長10.4%;貸款餘額4038億元,增長5.3%,信貸資産品質提高,不良貸款比重下降。

——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順利實施,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重大進展。68.2萬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並軌,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領取了經濟補償金,其中再就業60.6萬人。實行了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提高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月每人平均增加30元。確保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省低保對象達159.4萬人,做到了應保盡保,月每人平均補差標準提高到60元。新增就業5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47%,比控制目標低1.23個百分點。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的就業工作也取得較好成效。以建築領域為重點,較好解決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3010元,比上年提高20%,是1997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解決了1474個村屯、82.3萬人的飲水困難。500個貧困村生活條件改善,96萬人實現脫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471元,增長11.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586億元,增長7.3%。城鄉消費市場活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555.4億元,增長13%。住房、汽車、通信等熱點消費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出現升溫勢頭,城鄉市場“一熱一冷”的局面有所改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3.8%,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在國家擬授科技獎項中,我省有21項入選,居全國第六位。哈工大牽頭研製的“實驗衛星1號”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小衛星技術研究取得突破。“兩基” 教育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政府辦學、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全面推行了“一費制”,高中毛入學率達到39.6%,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高等院校重點學科建設取得成效,競爭實力有所增強。各級各類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共培訓在崗和下崗職工450萬人次,培訓農民工250萬人次。加快建設邊疆文化大省,城鄉群眾文化生活日趨活躍,一批精品劇目、圖書等獲國家級大獎。哈爾濱市成功獲得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舉辦權。冰雪體育長廊建設初顯成效,我省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上獲得33枚金牌。省廣播電視中心落成並投入使用。建成79個疾病控制中心,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計劃生育工作紮實推進,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2‰。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省自然保護區已達163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8.7%。森林覆蓋率達43.6%,提高1.7個百分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加強。切實加強社會治安專項治理,刑事案件有所下降,治安案件明顯減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安全生産形勢穩定好轉,各類安全控制指標全面下降。整治了土地市場秩序。強化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信訪工作,較好解決了一些熱點問題,有效控制了群體性事件。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以“改善環境年”為契機,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著力解決投資者反映強烈的問題,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堅持依法行政,政府公務人員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貫徹《行政許可法》,取消了373項行政審批項目。在實行專家諮詢論證制度的基礎上,又實行了群眾聽證制度,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兩風”建設,嚴厲查處腐敗案件,黨風、政風明顯好轉。

各位代表,2004年是我們克服困難,凝聚人心,以“兩風”建設促進全面發展的一年;是我們開拓進取,奮力拼搏,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發展速度最快,品質效益最好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政策扶持的結果,是省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各條戰線同心同德、奮發進取的結果,是中直部門密切配合、大力支援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向所有社會主義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向駐省部隊、武警官兵及公安司法幹警,向關心和支援黑龍江省建設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廣大僑胞及所有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政協、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一些長期困擾我省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市場主體活力不足等問題還沒有根本改變。二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還沒有大的突破,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小,就業再就業壓力大,經濟發展外向度低,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投資增長幅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三是政府行政能力還不完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影響發展環境的一些問題在有的地方和部門還比較突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腐敗現象仍程度不同地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推進2005年經濟和社會發展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進一步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的關鍵一年。按照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定的指導思想,今年省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老工業基地振興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行政能力。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産總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20%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幅度控制在4%以內。

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全面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一是深入搞好農業結構調整。穩步發展優質糧食生産,重點放在適應市場、優化結構、增加單産、改善品質、提高效益上。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調整種植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飼草飼料作物。突出抓好糧食加工轉化,努力增強糧食的自我消化能力,提高糧食産業的附加值。堅持糧牧“主輔換位”戰略不動搖,推進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建設,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要達到40%以上。把發展“打工經濟”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來抓,搞好崗前培訓、資訊提供、用工對接、權益保護等服務,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40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5億元。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産業,堅持整合品牌,做大“龍頭”,擴大總量,開拓市場,加強監管,保持信譽,鞏固和提高綠色食品大省的地位。積極發展水産養殖和特色動物養殖。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農産品精深加工業,加大對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的支援力度,引導它們與基地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互惠雙贏。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擴大農産品出口。二是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大科研投入,發揮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龍頭作用,加快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堅持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推進良種化工程建設,提高農産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搞好先進農業技術綜合配套組裝,大力推廣模式化栽培。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標準化水準。實施農科教結合,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重點搞好“科技入戶工程”。積極應用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科技貢獻率。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搞好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加快農業資訊化建設步伐,及時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實施西部旱區治理和東部澇區治理兩大工程,加快中低産田改造。重點加強控制性水利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設,推廣節水技術,發展旱田節水灌溉,提高水田的水資源保障能力。繼續實施沃土工程,堅持抓好黑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積極推廣以深松為重點的耕作制度。加大資金投入,推進場縣共建,辦好農機股份合作社。發揮農墾示範、帶動作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四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繼續推進免征農業稅試點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農村公共財政體系,積極化解鄉村債務,減輕農民負擔。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培育多元化的糧食流通主體,加強與主銷區的購銷合作,拓展糧食銷售渠道。穩定土地承包制,引導農民加快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支援農民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創新農業經營組織形式,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二)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推進國有經濟佈局的戰略性調整。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加大産權改革和招商力度,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全面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積極引導和支援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實行跨國聯合重組。加快煤炭、煤機、造紙、糧油、旅遊、制藥、機床等行業的集團化改制、改組,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放開搞活國有中小型企業。加強企業內部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推進配套改革,除農墾和森工系統外,省管企業的社會職能全部移交地方。支援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工作。繼續抓好不良貸款處置,多渠道籌集改革成本。做好企業政策性破産工作。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經營者和職工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進一步推進政企、政資分開,建立健全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將經營性資産、金融類地方國有資産逐步納入監管範圍。加強工業經濟運作的綜合協調和企業管理,切實做好扭虧增盈工作。

(三)加快推進“六大基地”建設,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積極發展和提升現代裝備製造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加強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繼續推進調整改造。適應市場需求,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援,提高技術裝備水準,促進産品升級換代,切實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核心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抓好優勢産業“吃配”項目建設,延長産業鏈條,形成産業集群。實施名牌戰略,大力培育電站設備、石油化工、綠色食品等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圍繞六大基地建設,積極謀劃一批對全省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抓緊建設一批國家已批准的大項目,繼續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努力促成一批大項目,以大項目建設促進調整改造。重點支援哈電、哈航、哈藥、大慶石化、煤炭集團、九三油脂等骨幹企業調整改造項目建設。二是抓緊啟動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科學定位發展戰略,認真落實項目用地,充分整合産業資源,依託原有工業園區,堅持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的原則,以項目建設為支撐,靠招商引資搞開發,抓緊啟動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肇東、安達等用地規劃,集中培育裝備、石化、食品、醫藥和高新技術等支柱産業。三是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對發電設備、飛機等已接近世界先進水準的産業或産品,要瞄準國際跨國公司進行高端承接,重點提高自主開發能力,躋身於國際一流企業行列。對重型裝備、汽車、食品、石化等産業或産品,通過引進先進技術,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儘快佔據國內領先地位。對精細化工、林木産品、醫藥等産業或産品,利用資源和生産要素優勢,承接“南資北上”,努力做大做強。四是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大力發展接續産業和替代産業。加大大慶週邊油、氣田勘探力度,增加油氣可採儲量。繼續實施“以化補油”、“以氣補油”戰略,延長産業鏈條。在擴大煤炭生産的同時,推進煤炭焦化、液化、氣化工程建設,積極發展煤炭化工産業,重點建設大型坑口電站,推進“北電南送”。繼續抓好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林區要從木材生産為主,轉向森林生態建設為主,推進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擴大森林自然保護區。大力發展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態旅遊、綠色食品、北藥開發等特色産業。積極做好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的爭取工作。

(四)搞好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全面擴大對外開放。適應入世後過渡期的新形勢、新變化,進一步做好對外開放工作。一是全力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擴大與俄羅斯森林開發方面的合作,著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積極做好與俄、蒙礦産資源開發合作的前期工作,爭取獲得開發權。加快哈爾濱及綏芬河等邊境地區對俄進出口加工基地建設,發展機電産品,輕紡産品等、培育對俄進出口企業群。加快果菜、肉蛋奶等對俄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建設,打造黑龍江農産品品牌。積極爭得俄方品質認證,獲得市場準入資格,擴大對俄農産品出口。推動對俄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加強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在航太、航空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充分發揮哈爾濱國際科學城的作用,重點跟蹤100個以上科技項目,其中10%當年實現産業化。推動黑河黑龍江大橋、大興安嶺洛古河黑龍江大橋儘快開工建設。完善口岸設施,加快綏芬河鐵路擴能,推進江海聯運,積極開闢新的出海口。力爭對俄進出口總額、承包工程和勞務收入均比上年提高25%以上,投資額翻一番。二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重點,以園區為載體,進一步改進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領域。鼓勵外商參與我省産業結構調整、國企改革以及對俄經貿科技合作,特別要以大項目吸引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積極推動服務業等行業利用外資。辦好第十六屆哈洽會和第五十三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積極參與和組織好日本愛知世界博覽會等國內外一系列重大會展招商活動。進一步擴大南聯,加強與沿海及東北地區的經濟合作。抓好香港活動周等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的項目落實。適應外商需求,提高對外宣傳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三是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堅持科技興貿,以質取勝。以機電産品為重點,努力擴大優質産品、高附加值産品和農副産品出口。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鞏固和發展東北亞、東南亞等傳統市場,進一步開發中東、歐洲、北美等新興市場。扶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加強能源原材料開發合作,大力發展技術和勞務輸出,開展海外工程承包。

(五)堅定貫徹兩個“毫不動搖”方針,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加大扶持力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增加值要比上年增長20%,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33%以上。 一是優化環境,擴充經濟總量。認真落實國家和省裏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為非公有制企業創造與其他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競爭的發展環境。在資訊提供、行業自律、技術支援、人才培訓、創業輔導等方面,提供社會化服務。引導、鼓勵、扶持各類社會人員領辦和創辦非公有制企業;大力招商引資,積極引進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國企改制,轉成一批非公有制企業。迅速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總量,使其在相關領域和行業居於主體地位,發揮主導作用。二是扶持“龍頭”,壯大企業規模。引導和支援有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産權制度改革,迅速做大做強。選擇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實行重點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高新技術産業化資金、國債貼息等要向這些企業傾斜。積極引導産業關聯度強的非公有制企業,以資産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通過並購重組、聯營聯合、參股控股等方式,組建産權多元化的企業集團。支援非公有制企業上市融資。三是堅持創新,提高發展品質。大力發展科技型、外向型、就業型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實施民營科技企業巨星計劃,支援非公有制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支援非公有制企業採用國際標準,開展品質認證,打造經營品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向規範化企業組織形式轉變。提高民營企業家社會地位,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

(六)以旅遊業和物流業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是大力發展旅遊業。實施全省旅遊總體規劃,做大做強冰雪旅遊。繼續辦好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和黑龍江國際滑雪節,增加文化底蘊和科技內涵,提升檔次,擴大規模,鞏固和提高我省冰雪旅遊的龍頭地位。深度開發夏季旅遊産品,搞好興凱湖、鏡泊湖、鳳凰山、扎龍、伊春、北極村等景區、景點建設,大力發展生態遊、風光遊和跨國遊,努力打造龍江夏季旅遊避暑勝地。加快旅遊大項目建設,抓住五大連池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契機,儘快將其開發建設成世界級旅遊精品。進一步開發歷史文化、民族文化、黑土文化、外來文化,培育人文旅遊産品。進一步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引導企業開拓旅遊市場,重點吸引國內沿海、港澳臺,東南亞以及俄日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完善旅遊業管理體制,進一步改善旅遊環境。搞好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和隊伍建設,推進旅遊行業的規範化、標準化。結合承辦國際國內賽事,推動亞布力旅遊發展規劃的實施。二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充分發揮對俄區位優勢,構建以哈爾濱為中樞,各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為基礎的大物流平臺,把我省逐步建設成東北亞物流中心。積極發展資訊、運輸、倉儲、包裝等物流行業,完善各級物流配送體系。整合現有物流企業,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物流和零售大企業來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業務。三是努力發展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根據入世後過渡期服務領域開放擴大的趨勢,積極引進國內外金融保險業,支援城市商業銀行做大做強,搞好農業保險試點。培育上市資源,創新金融産品,發育證券市場,擴大融資渠道。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規範有序地發展律師、審計、會計、諮詢和策劃等仲介組織。

(七)加強財稅金融工作,增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援能力。以項目扶持為載體,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壯大縣鄉經濟實力。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實行“三獎一補”政策,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認真貫徹落實以增值稅轉型為主要內容的稅收政策,依法加強稅收徵管,堵塞各種漏洞,做到應收盡收。繼續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項改革,確保年內全省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啟動省級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和審計監督,規範財經秩序,防範財政風險。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深入開展增收節支活動。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建立和完善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信貸、擔保管理機制,增加信貸擔保資金,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加強信用環境建設,打擊金融詐騙、逃廢債務行為。積極推動金融機構以靈活方式化解不良債務,盤活存量資産。

(八)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保障。一是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整合。積極推行“政産學研金介”結合,搞好重大項目聯合攻關。活躍科技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重點支援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及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用,實施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工程。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繼續推進資訊化改造。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制定相關政策,引導、鼓勵、支援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利用增值稅轉型政策,引進高新技術設備,提高裝備水準。二是積極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加快農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完善政府辦學、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加快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搞好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提高入學率。加強重點學科和試驗室建設,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品質。推進素質教育,搞好遠端教育,發展民辦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投資效益。加大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力度,做好剝離企辦校的接收工作。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落實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穩住和用好現有人才,注重培養急需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有針對性地引進頂尖人才。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辦好博士後産業基地、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為高科技人才創業提供優質服務。繼續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

(九)加快推進社保體系建設,積極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就業這一民生之本,把完善社保體系和就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認真抓好社保試點工作。貫徹落實好社保試點工作各項法規政策,加大各級財政和企業籌資力度,確保試點匹配資金及時到位,年內全面完成並軌目標。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企業拖欠職工債務問題。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把做實個人賬戶規模再提高1個百分點。重點做好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工的參保工作,認真解決未參保集體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問題。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增強保障能力。進一步擴大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覆蓋面,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從業人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加強城鎮居民低保動態管理,努力實現應保盡保。關心弱勢群體,切實抓好農村低保試點和醫療救助工作,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二是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大力發展需求潛力大、就業容量多的新興行業和社區服務業。進一步落實各項再就業政策,重點落實小額貸款和主輔分離政策,建立創業培訓、信用社區和小額貸款聯動機制。制定和完善國企改制中資産轉換、勞動關係處理和扶持新辦企業等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積極探索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就業品質,增強就業穩定性。三是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加強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維權工作。科學把握企業關閉破産和改組改制的步驟和力度,嚴格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

(十)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牢固樹立民為邦本的思想,把親民、富民、安民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辦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各項事業。一是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抓好尼爾基水利樞紐、哈爾濱軌道交通、大頂子山航電樞紐、磨盤山水庫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加速通鄉公路建設,啟動通村公路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1000個村屯、50萬人的飲水解困任務。繼續實施小城鎮建設網路工程,抓好56個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完善301國道示範帶小城鎮規劃和綜合治理。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加強城市危房棚戶區改造,逐步建立廉租住房供應保障體系。努力解決城市供水難、供熱難問題。二是抓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認真落實生態省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加強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抓好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改善人居條件。抓好草原和天然濕地的保護恢復,搞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礦山沉陷區和松嫩平原“三化”草原等生態環境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萬公頃,加強森木生態環境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搞好天然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和“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建立和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實行資源有償使用,控制資源消耗,加快資源恢復。以沼氣為重點,加快農村能源建設。紮實推進全民環境教育,樹立集約發展理念,科學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大力發展迴圈經濟,逐步建立節約型社會。三是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點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經濟犯罪和境內外敵對勢力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正常秩序。加強國防動員和邊境管控,搞好軍事設施建設和保護。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打擊非法傳銷、走私販私、制假售假等不法經營活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建立和實行就地排查、就地解決、就地穩定的工作機制,著力解決涉法信訪、城市拆遷、企業改制、土地徵用及農村土地糾紛等熱點問題,開展法律援助活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四是做好安全生産工作。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産,完善機制,增加投入,落實責任,嚴格管理,建立事故災難應急救援體系和森林防火長效機制,全面實行安全生産獎懲制度。繼續深化安全生産專項治理,重點加強道路交通、煤礦、建築、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領域的治理整頓,及時消除各種隱患,預防和減少重大事故。五是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準。建立健全城鄉低收入困難群體社會救助體系,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子女上學、看病就醫、冬季取暖等問題。認真做好農村救災和救濟工作。完善“五保戶”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優撫對象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抓好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實施整村推進計劃,確保527個重點村實現每人平均收入1600元以上。在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的同時,逐步提高公務人員工資水準和離退休人員生活待遇。六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開展“誠信龍江”活動,形成誠實守諾的良好風氣。繼續紮實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四進社區”活動。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整頓和管理,保護文化設施,發展公益性文化和農村基層文化事業,培育壯大文化産業,加強金元文化和滿族文化的研究,加快建設邊疆文化大省。做好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工作,用先進文化佔領宣傳輿論陣地。繼續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國防教育,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強化政府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建立健全疾病資訊、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增強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加強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建設,適當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面。高度重視禽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深入開展城鄉愛國衛生運動,加大衛生城創建力度。繼續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準。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抓好競技體育發展,積極做好參加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和舉辦2009年世界大冬會的準備工作。

認真抓好經濟普查、“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的制定工作。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切實發揮其在經濟調控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大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力度。關心支援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做好老齡工作。繼續做好外事僑務、國家安全、防震減災、人防、氣象、檔案、地方誌等各項工作。

三、以提高行政能力為核心,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今年的任務繁重而艱巨。各級政府及其組成部門要按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的要求,堅持執政為民的宗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斷提高“五種能力”,切實做到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堅持解放思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工作,推動思想解放和開拓創新。認真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經驗,善於用創新的思維想問題、辦事情,用改革的辦法攻堅克難,靠市場機制解決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對看準了的事情、有利於發展的事情,要奮力開拓,敢擔風險,大膽突破。善於從實際出發,搶抓機遇,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的相關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發展規劃和工作思路,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堅持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

堅持轉變職能,努力創建良好的發展環境。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改進經濟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抓好機關效能建設和公務員隊伍建設,發展電子政務,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準。繼續推行“六制”,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真正把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綜合治理經濟發展環境,依法規範行政審批,放寬市場準入,切實為各類市場主體和投資者實施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創造優良環境。嚴肅處理為謀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而損害投資者利益、影響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堅持依法治省,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廣泛開展“四五”普法教育,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清理地方性法規,不斷增強政府公務人員的法制觀念,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運用法律手段調節、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加強社區自治建設,探索改制企業職代會發揮作用的途徑和辦法,鞏固和發展基層民主,依法落實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加強政府決策的諮詢論證和聽證,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進一步完善政府新聞發佈制度。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行政處罰權,提高執法效率。實行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依法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堅持求真務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各級領導幹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奮發圖強、勵精圖治。不搞形式主義和“政績工程”,真心實意為群眾幹實事、辦好事、解難事。認真總結行之有效的辦法,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落實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推進措施,嚴格監督檢查,切實解決梗阻掣肘、推諉扯皮、刁難設卡等問題。對事關全局的重點工作,要組成專門班子進行專項推進,一抓到底,堅決抓出成效。

堅持反腐倡廉,塑造人民公僕的良好形象。政府公務人員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恪守黨紀國法,做到清正廉潔。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認真搞好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吸取我省發生的腐敗案件的教訓,深入開展警示教育,進一步落實省委提出的“四承諾、三樹立、兩禁止”的要求,不斷健全和完善“兩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加強行政監察工作,大力推行“陽光政務”,在土地使用、工程承包、政府採購、産權交易等方面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堵塞滋生腐敗的漏洞。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強化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推行職務消費改革,用制度管錢管事。積極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三者並重的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建設。

各位代表,我省正處在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以嶄新的風貌、旺盛的鬥志、紮實的作風,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為圓滿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加速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而努力奮鬥!

東北網 2005年1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