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1月18日上海市第十二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韓正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上海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決策,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各級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市委八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全市生産總值預計達到74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5%,連續1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地方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24.5%。

——研發和環保投入繼續增加。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和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預計分別達到2.29%和3.03%。

——促進就業實現預期目標。新增就業崗位預計60.8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預計為4.5%,是近10年來的首次下降。

——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預計比上年上漲2.2%。

——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比上年增長12.2%和10.2%,其中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為1997年以來最高。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以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決策為主線,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把工作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宏觀調控決策和總體部署上來,結合上海實際,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決策,態度堅決,措施有力,成效明顯。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決策與調整經濟結構結合起來,著力提高經濟運作的品質和效益。制定了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綱要,第三産業快速回升,增幅預計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制定了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行動方案,推進産業基地和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全市工業增加值預計比上年增長16.1%,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全市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預計達到28.2%,工業企業利潤突破1000億元。認真貫徹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得到切實落實。積極應對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的挑戰,確保了城市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著力優化需求結構,促進投資、消費、出口共同拉動經濟增長。著眼于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採取控制動拆遷總量、加快中低價商品房建設、限制期房轉讓等措施,加大了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力度。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決策與加強制度創新結合起來,促進經濟持續增長與資源集約利用相協調。落實國家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加強規劃和土地管理,撤銷整合了一批開發區,探索建立“批項目、核土地”制度,制定實施土地儲備管理辦法。注重産業政策與能源政策相配套,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物耗的企業和産品。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決策與優化投資結構結合起來,保持投資規模與經濟增長相適應。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嚴格清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重點支援世博會項目、産業升級項目,以及能源、交通、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投資,投資規模適度增長,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積極配合國家金融調控和監管部門,加強信貸管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決策與加強市場監管結合起來,維護市場秩序,保持物價穩定。制定和落實確保糧食生産和供應的政策措施,完善與吉林、黑龍江等地的糧食産銷合作機制,確保糧食供應,保持糧價穩定。加強重要商品市場監測。以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為重點,加大了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力度。

以改革為動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貫徹落實《上海實施科教興市戰略行動綱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立足於完善科技創新環境,集中力量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開始發揮實效。啟動了首批重大産業科技攻關項目。完善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瞄準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結合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明確了“部市合作”的科技攻關領域。制定並實施了智慧財産權戰略綱要,加強了智慧財産權工作。以引進和培養緊缺人才為重點,努力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加快海外留學人才集聚。

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召開市教育工作會議為契機,深入調研,提出了上海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為重點,明確了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的任務和舉措。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採取措施努力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切實改善郊區公辦中小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了郊區基礎教育的品質。在抓緊高校佈局結構調整的同時,進一步推進高校重點學科建設,實施了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就業為導向,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基本完成了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工程。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事業發展,進一步繁榮文藝創作。成功舉辦了國際藝術節、F1中國站等一系列重要文化節慶和重大賽事。建成了一批科普館、博物館、社區文化設施和健身設施,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上海體育健兒在雅典奧運會和殘奧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大力開展“與文明同行,做可愛的上海人”主題實踐活動,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

大力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健康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市公共衛生中心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實驗樓建成並投入使用。加大了對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治的投入,提高了每人平均預防保健經費,實行了肺結核病人免費治療和外來人口兒童免費計劃免疫。切實加強基層和郊區醫療衛生服務,開展了新型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試點,完成了40所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採取嚴格措施有效防範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以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為重點,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加快推進,港區、東海大橋和臨港新城建設完成了節點目標。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軌道交通網、高速公路網、中環線、上海鐵路南站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加快建設。復興東路隧道建成通車。西氣東輸工程上海段和外高橋電廠二期工程相繼建成。資訊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不斷推進,功能性設施的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世博會籌備工作全面啟動。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式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織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完成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註冊報告》編制工作,確定了世博園區規劃控制區域,加快了世博園區規劃設計工作。進一步加強了黃浦江兩岸規劃管理和土地控制,重點地區開發加快推進。

以城市規劃管理、交通排堵保暢為重點,切實加強城市管理。認真落實市規劃工作會議精神,在中心城區積極推行“雙增雙減”,切實加強了對新建項目的規劃管理。高度重視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加強了交通設施建設、交通流量控制和交通管理,加大了排堵保暢力度。深化市容環衛行業市場化改革,市容市貌進一步改善。建成並啟用市應急聯動中心,城市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

全力推進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加強水環境污染治理,建設了竹園等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加強清潔能源替代和揚塵污染控制,大氣環境品質繼續改善。關停了一批污染嚴重的生産線和企業,吳淞、桃浦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成效。加強農業污染治理,關閉了一批禁養區內的畜禽牧場。進一步加快綠化建設,全市新建公共綠地約1240公頃。崇明東灘和浦東九段沙創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進展順利,通過了國家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積極穩妥地推動國資國企改革。順利實施了電氣、農工商、港務、上汽等國有控股公司和大企業集團改革重組,完成輕工集團抓大放小,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國資國企改革制度規範,完善國資監管方式,初步建立了新型國資監管體制框架。寶鋼和上汽集團躋身全球500強企業行列。鼓勵非公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和重組,非公經濟加快發展。有序啟動財稅體制改革,整合稅收徵管機構。積極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正式施行《上海市個人信用徵信管理試行辦法》,信用服務行業加快發展。

繼續支援浦東開發開放先行先試,加快功能性項目和政策的實施,一批中外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向浦東集聚。充分發揮上海口岸優勢,推進“區港聯動”試點,加快電子通關步伐,口岸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口岸進出口總額預計達到2825.8億美元,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455.4萬標準箱。落實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積極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全市外貿出口預計完成73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6%,高新技術産品和機電産品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重視加強服務,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利用外資領域,利用外資的品質和水準進一步提高。全年直接利用外資實際到位金額預計6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8%。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工程承包和兼併收購境外企業取得新進展。

進一步強化服務全國的大局意識,加強與兄弟省市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服務全國加強上海國內合作交流的若干意見》。積極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大了對口支援力度。深入開展滬港經貿合作。

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為出發點,進一步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了“萬人就業項目”,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約6.7萬人。加大對勞動者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職業技能培訓得到加強。積極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非農就業,新增非農就業崗位約15.3萬個。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勞動力市場進一步規範。

順利推出了工傷保險,完善了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增長機制,提高了生育保險待遇水準,包含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保險在內的城鎮社會保險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得到積極穩妥推進,參保人數約58.7萬人,成為深受郊區離土農民歡迎的一項基本社會保障制度。

加大了對生活困難群眾的救助和保障力度。對每月養老金低於75元的65歲以上農民實行了政府托底補貼,直接受益約30.3萬人。實施了醫保綜合減負和市民社區醫療互助幫困計劃,努力減輕市民的醫療費負擔。擴大了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基本做到應保盡保。調整了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部分退休勞模生活待遇。加強社會救助與促進就業的聯動,幫助部分困難家庭依靠勞動提高生活水準。擴大了廉租住房覆蓋面,受益家庭累計達到1.35萬戶。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提高了為老服務的水準。

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社區建設,“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體制進一步完善。雙擁工作紮實推進。重視和改進信訪工作,積極疏導和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社會穩定和諧。

各位代表,一年來各方面取得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凝聚著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支援和監督。在此,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全體上海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積極支援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和駐滬三軍、武警部隊,向關心和支援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前進道路上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科教興市主戰略在有些地區、有些領域還有待進一步貫徹落實,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土地資源約束逐步加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社會事業發展活力相對不足等,已經成為影響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全市房價漲幅雖然有所下降,但局部地區房價上漲仍然過快,房地産市場出現的一些新情況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關注,動拆遷工作需要進一步依法規範推進。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狀況雖然得到一定緩解,但路車矛盾仍然比較突出,根本解決交通問題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同時,政府機關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政風行風建設中還有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政府自身建設和政府職能轉變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這些矛盾和問題,不僅影響上海當前發展,如果不及時有效地解決,也會影響上海長遠發展。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5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也是世博會建設全面推進的重要一年。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科教興市主戰略,振奮精神,務實開拓,著力調整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突破體制機制瓶頸,著力加強薄弱環節,注重維護經濟安全,保持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産總值增長11%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幅略高於經濟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4.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分別達到2.4%、3%以上,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降到1.02噸標準煤以下,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8%左右,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為“十一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做好今年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科教興市主戰略推動各方面工作,深入貫徹“兩個第一”思想,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共識和合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工作推進中,要把握好六個關鍵:

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貫徹“兩個堅持”、“兩個優先”的産業發展方針,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擴大消費需求,保持投資、消費、出口協同增長,實現速度、結構、效益相統一。加大産業政策的聚焦力度,進一步發展優勢産業、穩定均勢産業、淘汰劣勢産業。高度重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倡導有利於資源節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積極發展迴圈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

注重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深化改革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治本之策。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失時機地推進各項改革,加強制度創新,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抓住我國入世後過渡期的機遇,積極發揮浦東開發開放先行先試效應,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提高城市國際化水準。

注重加強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將政策支援和財政保障向社會事業傾斜,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分類指導和配套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增強社會事業發展的活力。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整合社會資源,促進城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

注重做好加快自身發展與主動服務全國兩篇文章,為全國發展多作貢獻。在實現“兩個率先”的進程中,牢固樹立“兩個大局”思想,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到全國發展的大局中來思考和謀劃,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調發展的原則,推動區域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注重解決民生問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重視改善人民生活特別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更加重視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更加重視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努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使廣大人民群眾從改革和發展中獲得更多實惠。

注重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謀劃好“十一五”發展。把握“十一五”時期上海發展的戰略機遇和階段特徵,結合“十一五”規劃編制,深入研究事關上海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問題,為上海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我們要重點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迴圈經濟

圍繞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的品質和競爭力。實施《上海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綱要》,選擇若干領域進行試點,放寬市場準入,打破行業壟斷和部門分割,積極引進外資、民資,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支援貨幣、證券、期貨等全國性金融市場發展,支援金融創新,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加大金融風險防範力度,促進金融保險業健康發展。依託深水港、航空港、資訊港等功能性重大基礎設施和全國性要素市場,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資訊服務、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會展業、旅遊業以及文化産業、創意産業。實施《上海商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升發展商貿業。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聚焦,著力營造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堅持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實施《上海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行動方案》,堅持以資訊化帶動産業升級,依託大基地、大企業、大項目、大品牌,進一步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著眼于提高技術含量、發揮規模優勢,加快發展電子資訊、汽車、石化、精品鋼材等支柱工業。以電站成套設備和軌道交通設備等為重點,推動裝備産業升級。加強與中央在滬企業聯動發展,壯大船舶、航太、航空等戰略産業。著眼于增強産業發展後勁,加快培育光電子、軟體、現代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産業,促進資訊産業發展。同時,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積極發展迴圈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制定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的專項規劃,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節約和綜合利用。加快制定鼓勵節能降耗與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法規和標準,促進資源節約利用、能源綜合調控與産業政策相銜接,努力形成自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機制和社會氛圍。倡導清潔生産,探索資源利用迴圈化、資源消耗減量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積極爭取使上海成為國家發展迴圈經濟試點城市,選擇一批重點企業、領域和區域,開展多種形式的迴圈經濟試點。

(二)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推動城市資訊化

進一步落實《上海實施科教興市戰略行動綱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注重完善機制,發揮功能。制定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拓寬“部市合作”的領域和範圍,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和國家級實驗室、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加強基礎性、應用性科技研究,佔領高科技發展的制高點。進一步完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篩選、實施及後評估機制,已啟動項目要早出成效。進一步落實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政策,加快科研成果産業化進程。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産學研戰略聯盟,推動科研院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貫徹落實《上海市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行動綱要》,注重對各級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優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的環境,充分激發人才的活力。繼續加強智慧財産權工作,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繼續推進科普教育基地建設。

加強資訊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資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深入推進電子政務,促進各類政務資訊資源的開發、整合、共用和利用。拓展社保卡、市民郵箱的服務功能,推進公共服務領域資訊化。完善電子商務社會服務體系,促進企業資訊化,繼續推進銀行卡應用。進一步完善城市地理資訊系統基礎數據平臺,加快緊急處置、智慧交通、土地房屋管理等資訊系統建設,拓展空間地理資訊的綜合應用。加強資訊基礎設施規劃,推進資訊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進一步提升超級計算中心、網際網路絡交換中心等功能性設施的服務能力。實行資訊安全等級保護、資訊安全測評等監管制度,加快應急防範中心等資訊安全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資訊化政策、法規和標準,優化資訊化發展環境。

(三)著眼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落實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繼續深化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完善高校佈局結構調整,繼續加強重點學校和重點學科建設,加快研究生教育發展,注重提高培養品質,形成辦學特色,促進高校內涵發展。以復旦大學百年校慶為契機推動楊浦知識創新區發展,加快閔行紫竹科學園區發展。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就業市場、面向知識型技能人才培養,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建立更加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體系,充分利用現代資訊和網路技術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進一步擴大教育開放,加快國際合作辦學,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

落實市文化工作會議精神,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發展。實施市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和文化設施總體規劃,建設若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推進一批功能性文化設施項目建設。鼓勵文學藝術創作,積極開展群眾文化特色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規範有序的文化市場。以新聞出版業、影視傳媒業、網際網路內容服務業等為重點,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上海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公共衛生,全面完成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健康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市公共衛生中心的醫、教、研一體化基地功能。完善市、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運作機制,優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警監測、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區域衛生規劃,實行市級醫療機構管辦分離,強化對醫療的全行業管理。鼓勵多元辦醫,促進中外合資合作辦醫。推進群眾體育運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素質。加強競技體育,辦好第48屆世乒賽等重大體育賽事。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堅持總體規劃、分類指導、配套改革、穩妥推進的原則,根據事業單位的不同性質和功能,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逐步使行政執行類事業單位過渡為行政事務執行機構,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制改企,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激活運作機制。

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實施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為載體,豐富和實踐上海城市精神。廣泛深入地開展誠信教育、法制教育。繼續實施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文明創建長效機制,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四)全力推進世博會籌辦工作,加強城市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

認真做好世博會籌備工作。完成世博會法定註冊程式。堅持辦展與後續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繼續深化世博園區實施規劃,推動世博園區動拆遷等前期開發工作,加快推進世博會重大項目建設。繼續優化黃浦江兩岸重點地區岸線規劃,增加濱江公共活動空間,完成外灘風貌延伸段建築立面整治,加快推進黃浦江兩岸重點地區開發建設。

繼續加快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按期建成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和東海大橋工程並投入運營,完成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顯著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功能和能級。加快上海航空樞紐建設,建成浦東國際機場第二條跑道,推進第二座航廈建設。完善對外交通與市內交通的銜接,提高城市交通運輸整體效能。大力加強軌道交通基本網路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新開工一批軌道交通項目。基本建成市域高速公路網。加快推進一批黃浦江越江工程建設,建成翔殷路越江隧道。建設上海長江隧橋工程。加強內河航道規劃和建設,優化水系景觀,充分發揮內河水網在航運、生態、景觀建設中的作用。加快電力和液化天然氣項目建設,增強能源保障能力。

繼續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保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的調控原則,加大配套商品住房建設力度,擴大普通商品住房供應量,適應廣大市民的住房需求,努力實現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供應結構不斷優化。完善房地産市場調控措施,滿足消費,規範投資,抑制投機。積極發展房屋租賃市場,探索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賃新機制。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繼續實行公有住房低租金制度,擴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加快綜合“平改坡”及舊房成套化改造。保持合理的動拆遷規模,落實動遷房源,重點確保軌道交通、世博園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地塊的動拆遷。完善落實動拆遷的公示、信訪接待、承諾書、舉報和監管五項工作制度,確保動拆遷公開公正、透明規範,依法做好動拆遷工作。實施嚴格的保護制度,加強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努力保護上海歷史文化遺産。

(五)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準

全面完成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在全面推進中重治本、在綜合治理中重機制、在資金投入上重實效”的原則,突出重點項目、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進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整體提高上海生態環境品質。圍繞把上海建成生態型城市的目標,高標準、高起點編制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公交優先”交通發展戰略,堅持“遠近結合、建管並舉、標本兼治”原則,將交通發展長期戰略、中期目標和近期計劃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加強交通排堵保暢工作。繼續加大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設施建設力度,拓寬、疏通次幹道和支路,完善中心城區路網系統,推進交通換乘樞紐、停車場和公交專用道建設,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交通流量過快增長。加強交通文明的宣傳教育,整治亂停車、亂佔路、亂穿馬路等不文明行為,依法加大交通執法和違章處罰力度。

進一步加強規劃和土地管理。深入貫徹市規劃工作會議精神,嚴格執行“雙增雙減”要求,加強規劃重大問題的研究,加快各類規劃編制,加強規劃執法,充分發揮規劃對城市建設的指導作用。積極推進城市雕塑規劃和建設。加強地下空間利用規劃,有序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按照建立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強土地規劃和計劃管理,加大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力度,細化“批項目、核土地”制度,制定各行業用地標準和開發區項目準入標準,嚴格土地管理,促進集約節約用地。

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方針,提高城市管理水準。進一步推進市容環衛行業改革,促進市容環衛作業服務市場化,全面加強市容環境綜合建設和綜合治理,保持良好市容市貌。深化城市交通、水務領域改革,依法強化行業管理。完善安全生産監管體制和機制,切實加強安全生産工作。進一步完善災害事故緊急處置預案體系,增強重大突發事件和災害性天氣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城市災害綜合管理水準。

(六)不失時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著力突破體制機制瓶頸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按照多種模式、分類指導的原則,基本完成國有和國有控股公司股權多元化改造,培育和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加快中小企業改制重組。促進本地上市公司提高品質。建立健全科學的資産評估體系、公開的交易制度和規範的決策機制,充分發揮産權市場的作用,推動國有資産有序流動,進一步推進國有資本向優勢産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實施對國有資産的分類監管,完善國資監管的制度規範。探索完善國有企業分配機制。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平等待遇、開放領域、引導産業、調整結構、創新服務”的思路,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項目招標等方面逐步實現各種所有制一視同仁。鼓勵和支援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改造,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建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社會服務體系,營造鼓勵創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貫徹國務院投資體制改革決定,制定本市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改革項目審批制度,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加強政府投資管理。

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有序擴大“稅收屬地徵管、地方稅收分享”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實施區域,基本完成稅收徵管機構的調整和整合。實施預算外資金收繳分離,規範和強化預算管理,加強財稅監督。均衡公共保障,加大對財力薄弱區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堅持標本兼治,進一步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以拓展信用産品應用為重點,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在政府採購、項目招投標等領域,加快信用資訊歸集,建立完善信用産品使用制度。加強信用法規建設,積極探索建立失信懲戒機制,規範和發展徵信服務業。繼續加大對市場經濟秩序的整頓力度,突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點整治損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危害、給人民群眾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等三類問題。發揮消費者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七)深入推進浦東開發開放,進一步提高上海對外開放和服務全國的水準

浦東新區要繼續在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等方面走在前列。抓住國際産業特別是服務業加快轉移的機遇,強化重點功能區域的集聚輻射效應,努力把浦東新區建設成為上海“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繼續實施“聚焦張江”戰略,在産業功能升級、研發功能強化、孵化功能完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提高利用外資的品質和水準。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繼續把跨國公司作為吸引外資的重點,使上海成為跨國公司生産製造基地、地區總部、研發機構和採購中心的集聚地之一。擴大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加快引進國際服務業大公司和知名品牌。注重加強服務,努力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國資、外資、民資共同發展。同時,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比較優勢,積極開發利用國外資源和國際市場,培育我們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國際品牌。進一步辦好重要國際會議和重大涉外活動,推動國際經貿、科技和文化交流。

增強上海的口岸功能。發揮外高橋“區港聯動”的政策效應,深化“大通關”工程,推動電子口岸建設,整合口岸資源,理順地方口岸管理體制,進一步發揮上海的口岸優勢。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出口産品品質、檔次和附加值,擴大高新技術産品和機電産品出口,發揮出口加工區作用,開拓多元化市場。積極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建立健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工作機制,善於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發展和保護自己。

發揮上海綜合服務功能,更好地服務長江三角洲、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按照國家統籌區域發展的總體部署,加強與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的合作,與沿江省市共同推進長江“黃金水道”的功能開發,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探索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新機制。進一步做好對口支援工作,重點推進扶貧開發、加強經濟協作、支援社會事業發展。深化落實滬港經貿合作。

(八)促進中心城區與郊區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堅持實行分類指導、差別政策,加強區域統籌發展。進一步明確區縣功能定位,立足區縣各自優勢,加強對區縣産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政策引導。增強區縣整合區域資源的能力,充分發揮區縣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進“三個集中”。積極穩妥地推進宅基地置換試點,合理歸併農村自然村落和居民點,引導農民居住向城鎮集中。完善工業區發展政策和機制,加快工業向園區集中,把郊區建設成為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加強郊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郊區試點城鎮和小城鎮發展,發揮郊區城鎮在集聚人口和發展産業中的作用。

穩步提高農民收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探索建立農民長期利益保障機制,努力穩定農民經營性收入,增加農民非農就業收入,提高農民保障性收入,維護農民財産權益性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穩定糧食生産,大力發展都市農業,發揮都市農業的經濟、生態、服務功能,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

加快郊區社會事業發展。優化整合資源,加快郊區薄弱學校的改造建設,擴大對農村新增勞動力和離土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郊區農村文化設施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水準。

繼續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加強産業發展導向,充分發揮中心城各區的優勢,完善規劃,聚焦政策,加快建設若干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著眼于拓展就業渠道,鼓勵中心城區發展都市産業。增加公共空間和綠地,優化中心城區發展環境。

(九)積極推進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

按照社區建設實體化、社區管理網格化的要求,積極推進社區建設試點,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充分發揮“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體制的作用,實施管理重心下沉,提高管理效率,增強基層發展活力,讓人民群眾在社區發展中得到實惠。強化街道辦事處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發揮居委會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促進社區公共資源整合。加強社團管理。探索建立義工服務制度,推動志願者活動蓬勃開展。

進一步加強人口綜合調控。優化人口結構和佈局,引導中心城區人口向郊區疏解。完善居住證制度和房屋租賃管理制度,堅持重心下移,條塊結合,以塊為主,依託社區,加強外來人口屬地化管理。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穩定低生育率水準,進一步做好優生優育工作,大力提倡婚前體檢,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切實保障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促進女性平等就業,加強青少年保護。

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完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落實職能部門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制。運用多種方式化解矛盾,妥善處理、逐步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歷史遺留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十)切實關心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通過發展經濟來擴大就業,把産業政策與就業政策結合起來,將政府促進就業的重點轉到鼓勵創業、引導就業上來,形成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的良性機制。完善落實鼓勵創業的各項政策,培育和扶持創業帶頭人,在小額貸款擔保、創業培訓等方面給予更多的資助,為中小企業和微小型企業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發揮創業促就業的作用。繼續推進多層次的職業培訓,加快職業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著力提高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能力。繼續推進“萬人就業項目”,堅持以區縣為主、以服務類項目為主、以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為主,在操作實施上進一步把權、責下放到區縣,形成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規範企業裁員行為,控制崗位流失。加強勞動力市場監察,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覆蓋面,重點解決徵用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完善醫保購買服務和監督管理機制,規範基本醫療服務行為。進一步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改革試點,加快門診醫療服務重心下沉社區,切實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綜合服務功能。推進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結合醫療、醫保改革,努力降低虛高藥價。鞏固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準。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引導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通過積極就業改善生活。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進一步做好擁軍優撫安置工作,增強全民國防觀念。

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完善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設施的扶持政策,動員社會資源發展多樣化養老服務,改善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做好2007年特奧會籌備工作。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提高殘疾人保障水準,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創造條件。大力支援和促進社會慈善事業發展,在全社會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社會氛圍。

三、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

按照執政為民的要求,努力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是本屆政府致力追求的目標。兩年來,我們按照這一目標,突出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制度建設。在新的一年,要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第一,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要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在繼續完善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著眼于增強企業活力,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抓住當前矛盾比較突出的部門、群眾意見比較集中的領域,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進一步放開政府不該管、管不了的事情,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繼續簡化行政審批程式,改進行政審批方式,加強監管,不斷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著眼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全面提升要素市場能級,促進市場競爭和要素自由流動。按照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的原則,進一步推動仲介組織、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使行業協會真正成為企業自律組織。

著眼于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政府工作的重點、政策支援的重點、財力保障的重點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傾斜,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傾斜。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學會並善於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

嚴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這是規範政府行為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級政府必須認真執行。要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對一些長期沿襲的政府不該行使的職能、一些長期習慣的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的政府管理方式、一些長期存在的體制性障礙和瓶頸問題,實行根本性的改革。去年,我們按照實施行政許可法的要求,開展了相關清理工作,取消了本市設立的行政許可事項102項,佔總數的50%。同時,制定和落實調整措施,防止行政許可事項取消後出現管理“真空”。今年,要組織開展對行政許可法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評估,繼續清理與行政許可相關的收費項目,減少行政許可事項,落實行政許可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後續管理。

積極推進政府資訊公開。去年,我們制定並實施了《上海市政府資訊公開規定》,重點推進15家公權力大、公益性強、公眾關注程度高的部門依法向社會公開資訊,進一步增強行政透明度。今年,要拓寬政府資訊公開的範圍,加快建立監督、評議制度,完善便民利民的公開渠道,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新聞發言人制度,繼續推動政府資訊公開全面規範、健康有序地開展。認真做好經濟普查工作,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進一步完善綜合執法體制。以推進文化市場、城市管理、經濟領域的綜合執法為重點,建立完善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去年,我們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完善文化領域綜合執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加快推進城市管理領域綜合執法,從原來的10個區試點擴大到全市所有區縣。今年,要進一步完善綜合執法體制,推進市級層面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適當擴大文化和城市管理領域綜合執法範圍,探索建立覆蓋食品流通和消費環節的綜合性、專業化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整合執法資源,完善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行為。

第三,繼續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運作機制。政府運作既要規範,又要高效。要在嚴格按照科學程式辦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規範有序的執行機制、公正透明的監督機制,切實把政府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近兩年,我們作了一些積極探索,對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等,廣泛聽取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認真組織專家論證;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價格調整等,實行聽證制度。今年,要進一步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制度、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決策責任制度。所有重大決策,都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充分進行論證的基礎上,由集體討論決定。這要作為政府的一項基本工作制度,長期堅持下去。同時,要建立健全決策後評估機制,及時調整和完善有關決策,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準。

完善責任與權力相統一的執行機制。堅持權力必須與責任掛鉤,健全政府工作責任制,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須追究。堅持和完善政府內部分工負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政府各項工作。

完善全方位的監督機制。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必須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接受人民監督。我們要堅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會通報重要工作情況的制度,完善聯繫溝通機制,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及時向市政協通報重要工作,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重視人民群眾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法定渠道,對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同時,要注重加強政府內部監督,支援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圍繞政府重點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認真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

第四,加強政風建設和公務員隊伍建設。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執政為民、從嚴治政,當好人民公僕,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各項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經得起群眾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精簡會議,減少文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緊緊抓住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

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遵守憲法和法律,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依法行政水準。忠於職守,樂於奉獻,勤儉節約,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鬥的作風。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繼續保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不斷增強解難題、破瓶頸、辦實事的能力,通過一樁樁、一件件扎紮實實的工作,充滿感情、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援,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在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的偉大征程中,邁出新步伐!

《文匯報》2005年01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