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GDP將增長10%左右 煤電油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社科院發佈《2005年中國首都發展報告》

昨天,中國社科院聯合北京社科院發佈的北京藍皮書《2005年中國首都發展報告》在北京出版。根據藍皮書分析,今年北京市GDP將增長10%左右,煤炭、電價、成品油、交通運輸等能源的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經濟

今年GDP將漲10%左右

藍皮書預計,今年北京市GDP將增長10%左右,比去年下降2個百分點。三大原因拉動北京經濟增長,一是奧運場館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全面實施期,奧運經濟帶動效應進一步體現;二是賓士汽車、中芯國際、彩色液晶螢幕件項目等一批重點産業和重大産業項目的實施將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三是世貿和CEPA兩大協定推動北京服務業升級。根據入世承諾,今明兩年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將對外商全面開放,CEPA第二階段協議也放寬了律師、銀行、醫療、證券等11個服務貿易行業,開放了資訊技術、職業介紹、專利代理等8個服務領域,這將成為本市服務業發展的“助推劑”。

藍皮書預計2008年之前,在奧運項目建設及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支援下,北京經濟增長將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位運作。奧運會之後,特別是在奧運會效應消失後,北京經濟增長將會出現一個波谷。直到目前為止,舉辦過奧運會的世界城市都沒能完全避免這种經濟下滑。

■消費品

成品油價格將繼續上漲

藍皮書預測,北京市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將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預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103%左右。煤炭、電價、成品油、交通運輸等能源的供需矛盾在今年不會得到緩解,價格將進一步上漲,與之相關的公用事業和服務行業的價格也將上升。

預計今年夏收前北京糧食價格將在目前水準上保持穩定,由於糧食價格上漲導致飼料價格上漲,2004年雞鴨等肉禽及其製品的價格都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今年這種趨勢尚未結束,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另外,今年北京市奧運場館建設全面開工將拉動建材價格上漲。

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和技術進步的影響,汽車、家用電器、通訊産品等目前居民熱銷的商品價格仍將有所下降。

■住宅

中低檔住宅供應量增加

藍皮書指出,目前北京市房地産市場尚未飽和,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間。據測算,到2010年,北京市城鎮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將達到25平方米,北京市需新增房屋面積7000萬平方米以上,考慮到房屋拆遷、危改、城市人口增加等因素,住房需求還將擴大。此外隨著奧運經濟啟動、CEPA的落實生效,港澳臺、境外及外省市居民對北京居住及商業用房的需求也將大幅增長。

隨著奧運會建設項目的啟動,2008年前,北京市將投資1800億元用於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一些遠離市中心或交通幹道的區域,例如四環路、五環路、城鐵八通線等區域將成為房地産開發的熱點地區。

藍皮書同時指出,北京市目前房地産投資也存在比重過高、增長基礎不穩固的問題。去年1到11月份,本市完成房地産投資1000多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的56.9%。今年政府將繼續通過土地、金融等的調控措施,合理控制房地産開發的投資規模,房地産投資比重將會降低。住宅投資結構也將調整,公寓、別墅等高檔住宅項目投資將受到控制,中低檔住宅的供應量將會增加。

■農民工

近3成沒有勞動合同

藍皮書指出,目前北京市常住農民工已超過200萬,主要集中在建築業、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製造業和居民服務業五大行業。據調查,農民工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動協議的比例在73%左右,這説明還有不到30%的農民工沒有勞動合同。而在遠郊區縣,簽定勞動合同的農民工人數比例只有30%。

在對北京的認同上,一半多的被調查者認為北京是個“寬容的城市,能容納不同的人群和文化”,61%的人認為“戶口身份”是造成其與北京人有差異的主要原因。36.6%的人認為“城市太大,不了解”是造成其在北京生活沒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近一半的農民工表示如果在北京發展得好就留在北京,與最早的打工者掙夠錢就回家的目標大不一樣。

■打工子弟

進公立校門檻仍很高

藍皮書公佈了對本市部分區縣打工子弟受教育情況的調查,雖然公立學校的收費對流動兒童和本市兒童一視同仁,對符合條件的流動兒童免收借讀費,但打工子弟學校的生員並未因公立學校費用下調而受到明顯影響。其主要原因是:公立學校的隱形費用高。流動兒童的教育費用除了教育部門規定的課本費及雜費外,還有贊助費、午餐費、服裝費、保險費、春遊、上網、班費、興趣小組等其他費用。

此外,根據北京市出臺的實施細則,借讀生父母必須出示“三證”(家長暫住證、務工就業證、戶籍所在地出具無監護人證明)才能得到街道辦理的暫住證明。大部分校長都承認,如果嚴格要求三證齊全,事實上存在一定難度。特別是流動人口中的弱勢與貧困人群,由於三證不全,使得其子女只能進入打工子弟學校,對公立學校望而止步。

相反,雖然用城市人的眼光與標準,人們都認為打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差”、“不安全”、“不規範”、“教學品質差”,但是流動兒童與家長依然選擇這裡。因為這裡有與他們處境一樣的同學和老師,在這裡上學沒有壓力,不會受到歧視。(劉薇)

《京華時報》(2005年1月3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