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首頁
焦點新聞
地方快訊
政策法規
大千世界
民風民俗
地方掠影
專題總匯
明星企業
寧夏10年將生態移民10萬人

    繼內蒙古實施生態移民工程之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日前決定,從今年10月份開始,逐步將南部山區因人與林草爭地,造成生態破壞,生存條件惡劣的農村人口,移居到新開發的黃河灌區。

    據了解,這次移民被納入了國家異地扶貧寧夏試點項目,計劃用10年時間,安置移民10萬人。今年計劃移民2500戶,12500人。搬遷對象主要是水源涵養林區、水庫庫區、封沙育林育草區農戶,並適當安排山區缺乏基本生産生活條件的邊遠地區特困農戶,實行聯片搬遷,集中安置。安置地主要是寧夏“黃河扶貧開發工程”內的紅寺堡灌區、鹽池縣城西灘灌區以及彭陽縣長城垣灌區。

    據了解,生態移民是工程性移民,開發性移民後,一種新的移民方式。目前,寧夏還有30多萬人居住在嚴重缺水的乾旱或荒漠化地區,這些貧困人口,繼續重復著為了溫飽,不惜破壞生態的惡性迴圈,加劇著環境的惡化,也很難從根本上擺貧。如果進行生態移民和異地扶貧,才能為實現在遷入地區富起來,遷出地區綠起來創造條件。

    記者從內蒙古扶貧開發辦公室了解到:在今後的10年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將實施生態移民,計劃搬遷20萬人。這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生態移民。

    根據日前通過的《實施生態移民和異地扶貧移民試點工程的意見》,內蒙古要以政策引導,群眾自願的原則,在2010年前組織移民20萬人,使遷出地的生態環境得以休養生息,使參與搬遷的農牧民脫貧致富。

    據了解,除了因為大型工程實施的工程性移民和經濟開發組織的建設性移民,這種以維護自然生態為目的的移民在我國尚屬首次。

    據介紹,從1993年以來,內蒙古解決了270萬農生活牧民的溫飽問題,但是目前仍有80多萬人處於貧困狀態,其中20多萬人生活在乾旱缺水,風沙肆虐,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偏遠山區和荒漠化地區。他們為了生存,再次竭力開發本已十分脆弱的自然資源,導致生活貧困和生態惡化的惡性迴圈。如果再繼續採取輸血的扶貧方式,將無濟於事。這些地區沙化日趨嚴重,成為沙塵暴的新塵源區。據了解,內蒙古已經成為我國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中央電視臺 2001年10月25日

為保護野生動物 三峽巫山將移民十萬
從移民史的角度看三峽移民
南嶽衡山進行生態移民
三峽移民基本結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