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黑名單萬人上榜 北京成房貸風險防控首發地

房貸市場風頭最勁的北京即將成為風險防控的首發地帶。北京銀行業協會表示,由北京16家銀行聯手搭建的房貸黑名單將在今年年底正式出臺,首批上榜的“風險客戶”將多達萬人。

“黑名單”以個人客戶為主,並非只盯準那些已出現違約的客戶,而是將未來有可能造成呆、壞賬的“危險客戶”也納入了監控範圍。

某商業銀行個人金融部負責人表示:“因為經營性、投資性用房貸款的壞賬率比重較大,所以一些貸款購買鋪面房、第二套住房的客戶也會被列入名單中。”

“想吃熱豆腐,又怕燙了嘴”,這句話最能形容今年各商業銀行在房貸市場的心態。一邊是央行121號文件的風險警告,另一邊是國務院18號文件對房地産開發的鼓勵。缺乏信用體系護航的銀行,在房貸市場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房地産市場的巨大利潤,吸引著地産商們趨之若鶩;商業銀行為了搶佔市場份額,也都鋌而走險。某商業銀行有關負責人説;“房貸不良資産中的絕大部分是因房地産商騙貸造成的,具體方式有超值抵押、重復抵押、售後再抵、抵後再售等。”而個人房貸的壞賬率則主要集中在“經營性、投資性用房上,和提供虛假證明等問題上,真正因收入水準下降造成的還不起住房貸款的情況很少”。

“一些銀行對開發商的貸款仍然要求很松。”業內人士透露,儘管121文件強調,“多層住宅需建至結構封頂、高層住宅需建至2/3以上,金融機構才可發放住房貸款,但有的依然是樓未起,就開賣了。”

某銀行房貸部經理説:“在中國,地産融資渠道單一,銀行資金佔據了房地産資金鏈的70%。銀行銀根稍緊,房地産商就吃不消。”也正是因為房地産對銀行資金的過度依賴,一些專家才會大聲疾呼“警惕房地産泡沫繼續膨脹可能對金融系統和經濟的衝擊。”另外,在房貸風險的防控上,信用體系缺失無疑是最大的障礙。“在國外,銀行可以向仲介購買貸款人的資信報告,來決定貸款;並可以根據貸款對象的信用狀況,實行不同的貸款利率。可在國內,這些都不存在。銀行只有靠自己逐筆考核,在資訊不全、缺乏對證的情況下,風險防控能力自然大打折扣。”(袁滿)

北京晨報2003年12月0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