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廣州市委宣傳部部長黎元江腐敗墮落案偵破始末

廣東省紀委主辦的雜誌《黨風》日前披露了原廣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曾任廣州日報社社長的黎元江的腐敗墮落案件的偵破過程,再次敲響了黨風廉政建設的警鐘。

2001年秋,一封署名“老職工”的來信引起了省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廣東省紀委與廣州市紀委精英匯集的第一次聯手辦案,即“603專案”也因此悄然鋪開。黎元江,原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這位曾名噪一時的“傳媒大亨”、“中國報業改革第一人”,再度成為焦點人物。

有人反映,當時廣州日報社約有5000多萬元資金滯留境外-一廣州日報香港公司,而且這筆鉅款的去向僅限于報社的3人知道,即原社長黎元江、總編何向芹、廣告處處長陶建。這麼大一筆資金的存留使用情況,竟然避開了其他社委成員。

這家公司成立於1994年,其初衷似乎是為了攬接境外廣告。然而自從陶接任廣州日報集團廣告處處長後,該公司便漸漸成了他們3人的“小錢櫃”。經查證,該公司截留的鉅額資金及偷逃稅情況已嚴重違反了國家《會計法》和《外匯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而黎元江對此應負主要領導責任。

問題還遠遠不止這些。陶建幾年來多次從廣告處內部利潤提成中拿錢,以“年終獎”、“提成獎”等名目孝敬黎元江。也正是因為傍上了黎這棵大樹,他的膽子也就越來越大,幾乎是不擇手段地撈錢,並多次收受他人賄賂。攻破了陶建,等於攻克了第一座城池。2002年元月,報經領導批准,辦案人員決定對當時的廣州日報社總編輯何向芹實行兩規。黎元江頓時成了驚弓之鳥。他坐立不安,四處打聽消息,並找來大堆黨紀法規的理論書籍,研字析句,試圖從中撈取一根半根的"救命稻草"。轉移物證、訂立攻守同盟是罪犯的習慣做派,黎元江也不會例外。他找來幫他打理個人賬戶的“心腹”,反覆交代:“如果有人來查,這些存款,你就説是你的,你要想好這些錢的來源。”

黎元江還特別細心,他留意到另一知己經常服藥,便悄悄與之密謀:假如你被關進去了,我們就讓人給你送藥進去,將紙條塞在倒空了的藥丸膠羹中,你一定要與我保持聯繫。

高智商的黎元江,反偵察手段堪稱無懈可擊。難怪何向芹兩規後處變不驚,守口如瓶了整整4個月。辦案人員並不氣餒,他們一方面加大了週邊排查的力度,一方面開始將黎何身邊的關係人一個個召來辦案地點談話。在專案組長期反覆細緻的思想工作下,何向芹這座最重要的“關口”也被攻破了,在她生日當天交代了大量情況,並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線索。

廣東某貿易公司副經理L就是其中之一。這位黎元江的人民大學同窗現下海經營印刷紙生意。1995年底的一天,黎元江請L夫婦吃飯。席間此人向黎元江提出想代理廣州日報社進口新聞紙業務,黎滿口答應。L便從1996年下半年起至1999年和2001年,代理了廣州日報的進口新聞紙業務。自此L的生意便日新月異。有一回L積壓了20多噸無法推銷的紙張,心裏著急不已。情急之中,他想到了廣州日報社,於是急忙找到了黎。黎二話沒説,當即通知印務中心買了下來。

L被“請”來了。他開始很“義氣”,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也跟專案組的同志抗上了。經過整整一週的拉鋸戰,L終於投降了,他如實交代了向黎元江行賄的詳細過程。

黎元江做夢也沒想到,時隔多年的陳年老賬,都全被專案組的同志順藤摸瓜,一一查實,這正應了那句老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黎元江被“雙規”後,廣東省紀委、廣州市紀委多次召集專案組開會,最後決定集體坐鎮,輪番出擊。專案組的同志擬定了一個基本戰略,即打好兩副牌:政策牌與感情牌。黎元江終於徹底認輸。正如後來他在檢討書中寫的那樣:紀檢幹部以理服人,以柔克剛,最後舉手投降的還是我黎元江!

黎元江逐步交代了自己的錯誤事實,即:利用職務方便,收受他人送來的金錢數十萬元,收受下屬部門以各種名義送來的禮金和接受公款裝修、違規截留廣州日報境外廣告款5000多萬元港幣等;與多名女性長期保持不正當的兩性關係……總根子在於世界觀、人生觀出了問題,具體來説,是“三個不能正確對待”。即“不能正確對待個人與組織的關係,不能正確對待成績與法紀的關係,不能正確對待才能與品德的關係”……換言之,是極度膨脹的官慾、財慾、色慾,是監督不力的報社管理體制等主客觀原因才釀就了全國第一家報業集團發生腐敗窩案的慘痛悲劇。

悔不當初的黎元江,在表示願意接受組織上給予的任何處罰的同時,又提出了一個特別請求:由於其家庭具有癌症家族病史,父母兄長都因患癌動過手術或業已去世,他認定自己的時日也不會太多,“惟一能做的是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再做一點著述工作,我從本科到博士研究生攻讀的都是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這個專業目前在中國人才已不多了。我手頭正在做《社會主義400年》第三卷,這一卷內容比前兩卷更重要……希望給予從寬處理……”

新華網2003-10-23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