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花園"概念淡出 長三角城市關係有新變

向來被視為上海“後花園”的蘇州、杭州等一批長三角城市,近年出現規模擴張、産業提升和功能強化的新圖景,正在打破長三角地區數十年來上海“一城獨大”的格局。於是,這個被認為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城市群,日益凸現城際間你追我趕的競合態勢,“後花園”的概念逐漸淡出。

誰成了誰的“後花園”?

十多年前,蘇州、昆山有一個夢:成為“大上海後花園”。當時,蘇州的製造業還遠不成氣候,能令人目眩神迷的只有吳越的山水園林。蘇州、昆山要做上海後花園、休歇地,乃是地理意義上的天作之合。

事易時移,蘇州、昆山沒有沉醉在“後花園”的迷夢裏,而是千方百計地招商引資,將各自打造成長三角乃至世界知名的製造業基地。

每逢週末,大同電子(蘇州)公司的吳經理總要去上海溜達,到華亭伊勢丹購物,去新天地喝茶,到虹橋打高爾夫,或者待在衡山路泡吧。他所在的公司,每週至少要安排一輛大巴,送員工們到上海過雙休日。不知道有多少蘇南人像吳經理一樣,把上海當成了後花園、休閒地。一到節假日,大小車隊摩肩接踵地駛上滬寧高速公路,人們前往上海消費娛樂,卸去一週的疲憊。

另一番景像是,一百多年來,蘇州向是無數上海人的“人生後花園”——墓地所在。由於自身工業發展,蘇州市土地日顯金貴,無法再開山採石,修造墓地了。據悉,蘇州將出臺規定禁止“墓穴經濟”。這預示著蘇州作為上海“人生後花園”的歷史也行將終結。

誰成了誰的後花園?這問題也許沒有答案。至少蘇州、昆山對再談“後花園”已不感興趣。記者在江蘇採訪時感到,蘇南更多的是認同上海作為長三角“龍頭”的地位,在上海這棵“大樹底下種好自己的碧螺春”;至於要將自己當作豪門大宅的“後花園”,則未必不是妄自菲薄。在杭州,官員們總不忘一句警語:“再這樣下去,就真的要成為人家的‘後花園’了!”將成為“後花園”視作警醒,凸現的是相互爭鋒、不甘人後的發展進取心態。浙江的雄心是接軌上海,打造長三角的“金南翼”。有趣的是,從生活、服務、乃至醫療、教育的角度來看,上海倒不避諱“後花園”的地位。最近,上海在郊區的一城九鎮打造富於歐陸情調的新江南小鎮,想的就是國際資本在長三角腹地大規模佈局之後,上海郊區的花園式“西洋小鎮”能發揮“國際社區”功能,讓海內外投資者把這裡當成他們心中的家園。

“後花園”淡出長三角

循名責實,對“後花園”這一概念10年前後不同的看法,本質是城市實力對比關係的變化。

如今,長三角經濟早已不是上海“一枝獨秀”。而出現了一個龐大的經濟巨人群:包括上海,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南京等5個年國內生産總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巨人群”,以及紹興、南通、常州、嘉興、鎮江等5個年國內生産總值在500億元以上的“小巨人”。2002年,上海市的國內生産總值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而杭州、蘇州、無錫均名列前10位。最近,上海市政協所作的一份調研顯示,長三角各城市間發展水準已無懸殊落差。近年來,上海周邊地區接受國際輻射的力度在增強,而接受上海輻射的力度在削弱。上海與周邊城市間的産業梯度正在逐漸弱化。專家們據此認為,基於長三角各城市先發效應和後發效應的雙重作用,以往形成的發展水準的落差已明顯縮小,而各城市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態勢有所顯現。

實力決定身份,“後花園”的淡出是長三角城市發展的歷史進步。

“後花園”不過是個形象化的概念,用更經濟的語言來詮釋,它所揭示的發展路徑是:承接輻射,錯位競爭。在經濟領域,從來提倡為了雙贏或多贏的博弈,而不是純粹地為他人作嫁衣裳。

為人樂道的昆山,十多年來依託上海地緣創造了昆山奇跡,但它崛起的關鍵並非是當上了“上海後花園”,而是在於“借勢上海”的戰略,在於借力上海傳統製造業優勢來承接轉移,終成臺商雲集的製造業基地。分析人士認為,長三角需要的是在區域聯動中産生更多的昆山,而不是“後花園”。應該為長三角難覓“後花園”叫好,因為這裡不再是一枝獨秀,而是萬木爭榮。(記者 徐壽松 陳琪)

新華網2003-09-17


金陵論壇:“長三角”地區是臺商的機會
上海聯合16城市 長三角將建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長三角經濟互動又有大手筆 上海電氣接到50億訂單
海平面上升威脅長三角珠三角投資環境
長三角告別後花園 創業在蘇州生活在上海成潮流
外報關注長三角新型農民 稱能打破農民致富困局
珠三角、長三角、東北三大製造基地角逐世界加工業的轉移
長三角15市6項第一 湖州幹部政績考核淡化GDP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