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來越好怨言越來越多 東北農民的盼與怨

    生活越來越好怨言越來越多 東北農民的盼與怨

    “現在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怨言卻越來越多了。”吉林省梨樹縣蔡家鎮農民傅德明用樸素的語言道出東北許多農民的一種心態。

    記者在東北農村入戶採訪時發現,像傅德明所説的這種心態在農戶中普遍存在。據調查,目前東北很多農民存在怨幹部、少信仰、多牢騷的心態,精神狀況令人擔憂。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認為,農民們在當前新形勢下産生的這種心態,從精神層面上暴露出當前農村存在的主要矛盾,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幹部離我們一尺,我們就離幹部一丈”

    記者在走村入戶調查中,很多時候感到壓抑。許多農民談起鄉村幹部怨言頗多。部分農民反映,這麼多年幹部很少關心他們,農民也不知道幹部在幹什麼。他們抱怨説,種地時幹部們一群一群地下來走走過場,平時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再就是到收錢時幹部們又來了。

    説起鄉村幹部,一些農民表現出又怨又怕的情緒。記者在吉林省梨樹縣蔡家鎮新村村遇見四位在田裏幹活的婦女,她們反映,這個村的農民每人只有一畝六分責任田,而村裏一些有“能耐”的人可以隨便搶地去種,上邊下來調查時,經常是不了了之。她們還反映,國家修公路給村裏的佔地費,老百姓一分也沒拿到,也不知道這錢幹啥花了。記者問她們的姓名,她們躲得老遠,只是説,讓村幹部知道了,還不得被收拾死?一位婦女説:“我們惹不起當官的,離他們越遠越好,幹部離我們一尺,我們就離幹部一丈。”

    在黑龍江省延壽縣延壽鎮永安村,記者被十多位村民圍住,反映村裏的種種不規範行為。他們説,“三講”到村時,永安村也沒徵求過老百姓的意見,就這麼過去了;上級政府要求村務公開,這裡從沒公開過。村裏的一戶農民家中失火,村幹部挨家挨戶收了900多塊錢,這個失火的人家也沒收到錢,不知道錢給誰了。村民們氣憤地説,村幹部什麼錢都敢花,這樣下去老百姓誰還願意往他們跟前湊合,都離他們遠遠的。

    在本次入戶調查中,有73%的被訪者認為,現在的幹部只顧“發展”自己,很少有人幫農民研究如何致富奔小康。農民們對某些幹部失去信心,普遍存在“種好自家地,你不管我,我也不找你”的心態。而這種心態的直接後果是:農民從幹部身上看不到什麼希望,於是更顧及自己的既得利益。

    “除了錢什麼也不信”

    一次,記者來到遼寧省北寧市廖屯鎮羅屯村,村委會的二層小樓空空蕩蕩。第二天一大早,記者二次來到這裡,見到一位74歲的杜鳳州老人在看門,記者希望他能領路走訪走訪農戶。這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卻不時地叨叨:“這本不關我的事,我領你們也沒人給工錢;昨天村幹部安排各小組長領你們,人家誰也不去。都什麼年代了,不給錢誰愛扯別的。”

    這位老人的想法很有代表性。記者在黑龍江省採訪時,一些鄉村幹部認為,現在農民的小農意識越來越強,光考慮自己那點利益,很少有人為集體著想。想搞點公益事業修修路、種花草、栽樹苗,有很多村民見不到工錢就不肯出力。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許多農民不管是衡量當地幹部,還是上邊來的扶貧幹部,其好壞的標準就一條:能不能讓他們得到實惠。哪怕你能出錢幫他種上地,或者幫助拿到貸款,過年時再給點錢物,老百姓就説這樣的幹部好。一旦老百姓的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就可能罵娘。

    在黑龍江省五常市歡勝鄉多歡村、吉林省農安縣巴吉壘鎮四合村、吉林省梨樹縣蔡家鎮、遼寧省鳳城市雞冠鎮,記者多次遇到採訪的尷尬。“你調查啥呀?有啥用呀?能當錢花呀。”有的農民則説得更直接一些,“孩子上不起學,你們管不管?給不給拿點錢?”“治病的錢能不能給報銷一點。”

    農民有“三不滿”

    記者聽農民發牢騷主要體現在“三不滿”上:一是對城鄉待遇差別“不滿”。許多農民反映他們在種地交稅的同時,卻沒享受過什麼待遇。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心鄉村民王殿臣説:“我們農民種國家的地,也按政策向國家交足了稅,卻沒有像城裏人一樣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裏的教師退休還能掙1000多塊錢,我們只要不幹活就沒錢養老”,同村的72歲老人劉漢榮説,現在每天都得堅持去放牛,啥時幹不動再説,別人不管就自己想招。他們慨嘆:我們也是公民,不是沒有“娘”的孩子。

    二是對好政策得不到落實“不滿”。有些農戶通過媒體了解了很多與他們相關的政策、法規,發起牢騷似乎更“有的放矢”。吉林省梨樹縣蔡家鎮新村村傅德明對記者説,現在為什麼生活越來越好,而牢騷越來越多?老百姓也天天看電視、看報紙,總覺得中央的好政策到下邊就變了味。中央對“三農”問題這麼重視,但對農村也是鞭長莫及。中國這麼大,中央管不過來。下邊的幹部把政策給整歪了。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中央政策就像一碗大米飯,到了農村就是米湯,有的幹部還往湯里加點水,等農民喝到了就是稀湯了。”

    三是農民對種糧收入“不滿”。黑、吉兩省的種糧食的農戶對種糧不掙錢的牢騷最多。由於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田,所以一旦收入低了他們就很不滿。黑龍江省延壽縣延河鎮柳河村張貴友説,去年農業是“兩頭堵”,一邊是國家要取消糧食保護價,另一邊是糧食品質上不去,也賣不上好價錢,這兩頭一找都找到農民身上了,誰也受不了這個。五常市紅旗鄉賈淑雲也抱怨,去年苞米打了5000多公斤,堆挺大、不值錢,一畝地能掙100多塊錢就不錯了,真是“指兒不養老,指地不掙錢”呀。(邢路續 葛素紅)

    新華網 2003-07-03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