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革發祥地安徽滁州首次嘗試補貼賣糧農民

    以“大包乾”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序幕的“小崗村”所在地安徽省滁州市開始嘗試通過糧食風險基金補貼售糧農民,以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的生産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長宋衛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滁州市去年對賣糧的農戶每斤糧補貼5分錢,使當地賣糧戶的糧食維持在每斤5毛錢的正常水準。這是中國首次對糧食主産區農民給予糧食補貼。

    上世紀70年代末,小崗村發起的“大包乾”式的家庭聯産承包經營為中國農村帶來革命性變化,從而使中國較快地解決了長期困擾的“吃飯難”問題。現在中國面臨的難題是糧食供過於求,農産品多了,價格上不去,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 

    為保護農民的利益,保證農民既增産又增收,中國在其糧食主産區實行過最低保護價格制度。但隨著糧食供求形勢發生變化,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糧食購銷市場化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宋衛平説,滁州是中國的糧食主産區,由於糧食市場供大於求,去年農戶的糧食賣不上價,平均只有4毛多一斤。於是,滁州市採取“計稅償産”的方式,通過計算農戶上繳農業稅的多少,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把補貼直接發放給農戶。 

    今年年初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著重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辦法,加大國家對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産區的扶持力度。 

    此間一位農業專家認為,糧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在目前的條件下還不能完全按市場化的方式簡單處理。給糧食主産區農民予以糧食補貼不僅可以增加農民收入,穩定糧食主産區糧食生産,而且有利於優化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村的長期穩定發展意義深遠。(吳黎明)

    新華網 2003年03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