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穩得住富得快 衡陽三峽移民安置享譽全國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發文推介他們的經驗

    “舊居環山繞小路攀險峰,新宅面平川賓士到小康”。12月22日,安置在衡南縣龍喚村龍眼組的三峽移民藍儒富心緒難平,揮筆寫下上述對聯,加上“艱苦奮鬥”的橫披,端端正正貼在自家的大門邊。

    藍儒富今年61歲,是重慶市忠縣新生鎮的三峽移民。一年多來,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扶持下,他靠600元起家,建成豬舍400平方米,出欄生豬167頭,種植紅薯、蔬菜3.1畝,獲純利2.7萬元。藍儒富老人只不過是衡陽市1158位三峽移民中的代表。最近,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下文,在全國推介衡陽的經驗,肯定他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移民管理教育、幫扶和發展生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種做法很好,值得推廣。”

    衡陽市地處湖南省南部,這裡土質肥沃,山川秀美。去年8月以來,衡陽市委、市政府接到黨中央、國務院安置三峽移民任務後,把移民安置工作當作全面落實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對移民實行市、縣、鄉三級負責的領導體制,市裏負責決策、指揮、督查,縣、鄉負責管理教育、資源調劑、生産開發,全市上下想移民之所慮,急移民之所難,謀移民之所求,把教育和服務作為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扎紮實實解決影響移民的種種問題。移民搬遷前,市、縣給每戶贈送了價值2000元的生活用品,讓移民“搬遷”勝似“回家”;移民入住後,市、縣、鄉、村領導逐戶專訪慰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螗鎮薄井安置點打了5口水井,花費1.2萬元,仍不見水。衡南縣領導了解情況後,在相隔50米處的低地打了一口明井,水出來了,化驗結果卻是“水質差,不能飲用”。縣領導又跑到市裏請地質專家進該組實地勘測,把選址範圍擴大到200米,終於,投資6萬元耗時半個月的120米深的水井打成了,使移民工喝上了純凈水。就這樣,衡陽市已妥善解決了移民近50處水井出現的混濁、浮沙和40 多處房屋漏水問題,並通過週密的安排,使254名移民子女就近入學,免交一年學雜費,移民深受感動。

    衡陽市在移民安置過程中,注重引導移民發展特色産業,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商”則“商”,儘快走進小康行列。一年多來,衡陽市根據移民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辦了43期雙季稻種植、瘦肉型豬飼養、雞病防治、大棚蔬菜技術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1200余份,使廣大移民“學一技,傳一技,會一技,專一技”。同時,縣鄉農業和畜牧水産部門對種、養大戶實行免費技術包乾,負責跟蹤服務、全程指導。衡陽縣的技術幹部深入到羅洪移民安置點,動員移民發展訂單農業,至今年11月,15戶移民已種上良種黑皮冬瓜10畝,蘆竹20畝,一串鈴南瓜10畝,花生8畝,僅此一項,該安置點人平增收200余元。

    衡陽市一些部門還對移民“高看一等、厚愛一層”。市、縣稅務部門對移民從事生産開發,按規定減免種、養、三産業的稅收,國土、工商等部門對移民辦證、辦照儘量免收費用,衡南縣政府出臺了《移民生産開發獎勵辦法》,對種、養副業大戶的貸款實行貼息,並視其規模、效益頒發獎金。良好的政策和技術服務激發移民“獻身第二故鄉”。據統計,目前,全市三峽移民種植經濟作物160畝,養豬10頭以上、養雞300羽以上、養鴨100羽以上的達38戶,從事商貿、修理、加工、運輸的專業戶達56戶。全市已有8位移民進入村組領導班子,5位移民被推選為鄉鎮黨代表或人大代表。

    中國網 2003年1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