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都江堰成功截流 下個月底將隆重放水

    13日上午10點半,15名川西漢子在傳統的勞動號子聲中,將4張巨大的篾笆(擋水用的竹蓆)從船上投入江中,以阻隔從岷江源源不斷流向內江的江水。近百名當地群眾在現場工作人員的統一指揮下,將事先準備好的黃黏土和卵石拋入江中壓住篾笆,20分鐘後都江堰內江順利截流。

    此前,十幾個榪槎矗立在江水中與竹籠裝著的3000多立方米的卵石,築成300多米長的堤壩迫使江水改道,只剩下三棟榪槎的寬度還在流水。昨日上午,這三個流水孔被完全封堵,截流成功。榪槎、竹籠、篾笆這些兩千年前就被使用的治水工具在21世紀的今天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據悉,在經過為期四十余天的內江河道清理整修工作後,將於12月25日重新放水,屆時,在都江堰將舉行隆重的放水儀式。

    “其實與都江堰有關的文化、典故還很多。這座世界上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已有2258年的歷史”,原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長鐘天康説。隨後他向記者講述了過“放水節”時都江堰的情景。古時,到了農曆九月截流內江,清理檢修河道,春節時完工,清明時放水。放水那天被稱做“放水節”,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由四川的總督、巡府擔任主祭官主持大典。放水前一天,主祭官從成都啟程,途中要到望叢祠祭拜古蜀國治水有功的望帝和叢帝。次日,先到伏龍觀祭李冰行二跪六叩禮,宣讀祭文。隨後主祭官一聲令下,砍斷內江攔河榪槎盤杠節點上的竹索。岷江水流入內江後,岸上的人會一邊用手執竹竿打流入內江的水頭,一邊告訴它不要衝壞良田。小孩拼命沿江疾跑將石頭投向流水前端,這叫打水腦殼。老人則爭舀“頭水”以求五穀豐登。這時主祭官員必須乘車或坐轎趕到水頭前到達成都。

    昨日9點,記者到達都江堰景區的截流現場。一百多米長的外江閘大壩上擠滿了觀看內江截流的遊客。一位70歲的當地老人告訴記者,他已經十幾年沒有見到都江堰內江截流的場面了,而在以前這種工程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另一位北方的遊客第一次看到都江堰截流的宏大場面,更是不由得連連讚嘆古代先民治水的聰明才智。

    在解釋為什麼都江堰內江河道的清理由每年一次變為10年一次時,都江堰管理局的彭述明局長説:“這是經過科學論證的。這樣做不但可以減輕農民負擔減少政府的支出,而且內江不斷流還可以為灌區及下游城市增加供水量。”據統計,單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約資金上百萬元,十年為灌區多引3億立方米的水量。

    內江截流後記者看到許多當地人下到河道中尋找東西。一位姓馮的老人對記者説:“我是在找岷江石,十年沒淘過的河裏肯定有不少好東西。”一些興奮的遊人也紛紛下到十年未斷流的河床上留影。(李晨)

      北京青年報 2002-11-1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