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歲修截流今日合龍

    12日上午10點30分,都江堰內江圍堰合龍,延續了2200多年的都江堰傳統歲修工藝,在中斷了10年後的今天又將繼續發揮功效。據了解,本次都江堰截流是10年來的首次歲修,而此次截流淘灘能否找到文物也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16支榪槎立於江中 岷江由此一分為二

    昨天,記者在都江堰內江截流現場看到,16支五六米高的榪槎穩穩地立於江中,把岷江一分為二。江水大部分流向了都江堰的外江,內江的水已經所剩不多,只有圍堰中間的幾個尚未填滿石料的榪槎下,留下了20米左右見寬的豁口,一小部分江水由此灌入內江。

    圍堰上四五十名當地的老百姓用人背肩扛的方式將一竹簍一竹簍的黃土填入江中,為合龍做著最後的準備。一位50歲左右姓李的工人告訴記者,他是本地人,最後一次參加都江堰斷流的歲修工程是在1992年,以前基本每年這個時候都江堰都要用這種傳統的方法清理一下河道,以保證來年江水灌溉下游農田的暢通。近年來由於河道裏沙石沉積量減少,當地已經10年沒有進行這樣的工程了,這門手藝對當地的一些年輕人來説都已經變得陌生了。他指指自己腳上穿的草鞋對記者説:“現在這種鞋許多年輕人都沒見過,可老祖宗就是穿它修的都江堰,而且在水裏走就是不打滑,比什麼鞋都好使。”

    根據水位調整間距榪槎投放要有技巧

    “榪槎、竹籠、羊圈、樁工都是治水的古老而又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楊昌成老人是此次都江堰古法截流的技術顧問,昨天他在都江堰管理局談起都江堰古老的傳統治水方法來顯得十分興奮。“不要看榪槎是用三根圓木綁起來的,這裡面的學問太多了。”他告訴記者,榪槎從捆綁到投入江中有許多要點,稍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在做榪槎前要首先摸清今年的水情,深淺緩急都要心中有數,然後根據水情決定榪槎的大小,此後在捆綁榪槎時不能亂綁,打花係活扣。

    “同樣,把榪槎投放到江中時也要有技巧,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危險。投放時榪槎的三隻腳中的前腳必須作為支撐腳,另外兩隻‘朝天’和‘底木’之間的面作為迎水面擋水。榪槎在河中排放要根據水流的深淺和流速,水急的時候間距就要小些,反之可大些,但不能小于一米。”楊老説。

    “以前江邊的許多人都會這門技術,現在真正了解全過程的沒剩幾個了。誰知道下次歲修時還能不能再用它。”楊老在談話中對這門經歷了2000多年的傳統治水技藝能否傳承下去有些擔心。

    擔心古老技術失傳今後歲修方法不變

    都江堰管理局的彭述明局長告訴記者,今年清理都江堰內江之所以繼續使用2000多年前的老工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怕將來長時間無人操作這門技藝使之失傳。他表示在以後的都江堰歲修中還將繼續用這門古老的技術。

    “都江堰之所以沒像與其同時期或更晚一些的水利工程那樣消失就是得益於歲修制度的延續。”79歲的李君柱老人説。從1932年到現在李老參與並主持了近40次的歲修工程,被當地人譽為“活都江堰”。他説,目前都江堰灌溉的農田面積為1009萬畝,是新中國成立初期282萬畝的3倍半。以前每年此時都要斷流對都江堰進行檢修,最近10年由於上游自然環境得到改善,水利措施得力,淤積的沙石逐年減少,不用年年進行淘灘,單此一項就為成都平原多供水30億立方米。“1932年都江堰截流時飛沙堰段淘出的沙石最多,新中國成立後飛沙堰攔水閘、外江閘建成後泥沙就逐年減少,如今10年才用淘上一次。”李君柱老人回憶説。

    而此次都江堰維護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清理10年以來淤積在河底的沙石,以保證今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

    古法截流僅用百萬現場引來大量遊客

    彭述明局長告訴記者,歲修是李冰時期就確立的制度,它包括歲修、大修、特修和搶修,在每年的維修中形成“深淘灘,低作堰”的六字格言。但也不能太深,以古時在河下鋪設的臥鐵為深度標準。“這次用古法截流僅花了100多萬元人民幣,而用大型機械作業就得用500萬元,而且還會造成污染環境。可以這樣説,沒有歲修就沒有現在的都江堰,沒有現在的都江堰就沒有如今的天府之國。”彭述明局長説。

    另據了解,截流期間都江堰一條1.5公里長的地下暗渠將會把岷江水引入川西平原,以保證都江堰灌區灌溉及下游城市的生活工業用水需要。

    在都江堰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幾十名遊客正駐足觀看。都江堰風景區管理局市場行銷處的王薛平副處長對記者説,今年10月以來遊客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許多遊客就是為了一睹2000多年前的傳統都江堰歲修工藝而來的。

    伏龍潭水不會抽幹希望找到萬斤鐵牛

     隨著都江堰截流的臨近,一些謎團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記者採訪了兩位都江堰的歷史專家——原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長鐘天康和原都江堰市廣電局的楊瑞文。

    對於伏龍潭內是否藏有寶物,鍾老告訴記者,1970年加固都江堰時曾將伏龍潭內的水抽幹過一回。那次連續抽了3天3夜,那是該潭惟一的一次向人們展示真面目。潭呈漏斗形,上粗下細20米深,潭壁上有孔。都江堰景區一位負責人表示,截流後將不會抽幹潭水。

    兩位專家還認為,截流後有希望找到一些文物。鐘天康説:“元代和明代立於魚嘴的鐵牛都已失去了蹤跡,這兩件文物在都江堰的歷史上都有記載,兩件文物非常有價值。以前淘灘時文物局也曾尋找過這兩件文物,但都沒找到。因兩件文物都在萬斤以上,所以估計不會被水衝遠,這次淘灘如果能夠找到將是都江堰考古曆史上的一大發現。”

    北京青年報 2002-11-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