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被美《新聞週刊》選為全球"最富創意八大城市"之一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最新一期美國《新聞週刊》選出全球八大最富創意城市,她們不是紐約、巴黎、倫敦等超級大城市,而是多個極具活力的新興文化及創意城市,其中,中國北京的中關村因近年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脫穎而出

    據報道,美國《新聞週刊》選出的全球八大最富創意城市包括——

    美國奧斯汀:音樂視覺工業城

    位於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以音樂聞名,是逾一千五百套音樂劇的發源地,由音樂工業造就的一萬四千個就業職位,為當地經濟帶來巨大收益。

    但音樂並非市內唯一的創意行業。開放的氣氛孕育出一片大無畏實驗精神,令不少創意企業在八十至九十年代紛紛遷到這裡。戴爾電腦的總部便是開設於此,同時還有不少其他電腦晶片製造商、以至網頁設計師。而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則進一步帶動了對本地音樂和視覺藝術的需求。

    墨西哥蒂華納:新興藝術之都

    蒂華納在過去數年成功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和現代化高科技發展,成為新興的藝術之都,吸引了來自東京、紐約等大城市的電視製作人、以至藝術館館長的注視。

    蒂華納的藝術多由科技啟發,近數年更吸引了多個高科技藝術節在當地舉行,並將會與洛杉磯和紐約等地進行藝術交流。美國最大西班牙語廣播網路Univision亦正洽談與一間專門拍攝社會題材短片的電影公司合作。這一代的蒂華納人都已拋開上一代的自卑心理,為自己的獨有文化自豪。

    南非開普敦:電影製作的天堂

    一九九四年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令結合多元文化、怡人天氣和優美大自然風景的開普敦真正成為全球電影製作人、廣告人和時裝模特兒的天堂。咖啡店和網吧內的大學生為城市添上幾分學術氣息,全國最頂尖的hip-hop歌手和雕塑家均雲集市內。

    其中電影業是開普敦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低成本、高技術、加上幾乎可模倣任何地區風景的天然地理環境,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製片家涌至。電影和時裝業更為開普敦引入大批髮型師、攝影師和製作人等潮流人士。廣告業亦正急速發展。大批頂尖創作人準備就緒為來自全球各地的國際客戶服務,但收費卻比其他國家相宜得多。

    北京中關村:矽谷革命發祥地

    中關村可算北京市內、甚至全國國內科技革命最狂熱的地方,致力培育未來的“比爾蓋茨”,她將帶領中國進入資訊時代。

    在全國頂尖學府環抱下,中關村是中國國內最多學生和富翁匯集之地。廉價的高教育勞工,吸引全球逾四千間企業開設商店,包括IBM、諾基亞、摩托羅拉、以至中國本身的成功企業聯想和北大方正等。根據官方數據,去年外國企業遷入此地的速度達到平均每天一家。

    中關村的發展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民間開始實驗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學生以至大學教授紛紛以廉價宿舍或空置課室作基地,成立小型高科技公司,繼而吸引其他企業遷入,兜售各式辦公室用具以至電腦組件。

    近年中關村已被列為特別發展區,提供稅務、租務優惠和特快批核商業登記,且築橋鋪路和進行地區重建。雖然有擔心發展過急會對缺乏資金的年輕創業家構成壓力,但他們大部分仍表示會繼續留在中關村,因為這裡才是他們的理想所在。

    比利時安特衛普:帶動超時裝潮流

    安特衛普在時裝界那一時無兩的風頭,始於八十年代末。可喜的是這個現象正擴散至其他行業。斯海爾德河旁邊的餐廳,變成了一眾製片商、攝影師及平面設計師的集散地,他們都在這裡洽談最新的發展大計。

    安特衛普的搖滾樂隊Deus主音歌手湯姆貝爾曼正拍攝一齣每個角色都是穿著某比利時設計師的服裝的電影。大批新潮酒吧在曾經是人煙渺渺的北部碼頭住宅區開業,音樂人將一個大貨倉改建成為週末演奏的場地,就連法蘭德斯皇家芭蕾舞學院亦遷址到該處。

    英國蓋茨黑德:由煤礦到文化之都

    蓋茨黑德今天擁有的一切,源於英國藝術家安東尼.戈姆利1998年設計的那座巨型“北方天使”雕像,它引起國家上下對這個已經凋零的煤礦及造船首府的注意。

    奇妙的是,“北方天使”吸引了連串當地人望能將這個貧瘠地區轉化成為歐洲藝術中心——繼而起動經濟的活動。蓋茨黑德千禧大橋、最新型的BALTIC畫廊及SageGateshead音樂中心擬定於明年開幕。

    阿富汗喀布爾:後塔利班的巴黎

    “阿富汗人對音樂的渴求就如他們必須飲水一樣。”在塔利班政權倒臺後,首都喀布爾回復了生氣。自三月以來,本來已移居別國的近150萬阿富汗人,把他們尋求庇護的地方——巴基斯坦、伊朗、歐洲及美國的文化影響陸續帶返家鄉。

    外來文化的流入觸發起活躍的意念交流,其情況與二十年代的巴黎無異。導演、畫家和小説作家每天都到阿富汗藝術家協會一聚,嘆下茶、切磋一下。有的雙方已經幾年沒有見過面。

    自塔利班下臺以來最成功的藝術事業,莫過於幽默雜誌“Zanbel-e-Gham”能夠在非政府組織協助下重見天日一例。該出版社編輯慨嘆地説:“在往日,連笑也受到政府管制。”

    法國馬賽:借助嘻哈音樂復興

    曾幾何時,馬賽是個古老的繁盛港口城市。然而踏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馬賽察覺到制止大量居民選擇移居別處(每年約一萬人)及減低高至20%的失業率的急切性。結果,馬賽人竟然在多元化的音樂中找到動力。

    馬賽如今證明是美國海軍和水兵在八十年代引進的快板嘻哈音樂(hip-hop)的盛産地。就在15年後,馬賽便培育出一班能夠重建該城形象的法國著名嘻哈歌手和藝術家,例如名導演路比桑。

    一個大規模的聯邦復興計劃,透過建設氣勢磅礡的博物館及重建碼頭,正把這個城市轉化成為一個經濟和文化的聖地。

    中國新聞網 2002-08-2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