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2006山東文博會今天開幕17城市各放異彩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16 日 |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2006山東文博會今天開幕。17城市各放異彩。

在文博會展館採訪,記者發現,眾多城市對自己的“字號”做了精心包裝——用當地獨有的文化品牌修飾城市名字。

爭戴文化桂冠

“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這個展區肯定是棗莊。”

記者的一位朋友6月15日上午跟隨記者來到文博會主展館,在棗莊展廳前,他看見展廳內立體造型展板上“鐵道遊擊隊”幾個字,就馬上判斷出這個展廳是棗莊的。

打文化品牌成為眾多文博會參展城市的共同選擇。

山東省城濟南歷史悠久,有許多賣點,但該市最看重的還是泉文化。布展者把參展主題“文化濟南,魅力泉城”打在展廳最顯著的位置。不僅如此,展廳的設計也處處體現著“泉水文化”這一家喻戶曉的品牌。佇立在展廳四週的四根支撐柱,被設計成泉與荷葉的抽象形態。在三根支柱圈成的一個區域,設計製作了一個紅色的聯體牌坊,牌額上自南而北分別題寫著“趵突泉”、“大明湖”、“芙蓉街”和“縣西巷”。布展負責人説,這樣的設計就是想體現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文化韻味,從而使泉水成為濟南的文化象徵。

歷來就重視文化品牌包裝的青島,這次對城市的修飾可謂多姿多彩。其名下的尾碼竟有三個之多———帆船之都,音樂之都,影視之都。

煙臺去年剛剛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他們把這個不可多得的文化品牌及時而莊重地寫到城市名字的前面———“魅力家園,文明城市”。

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濟寧,更懂得文化的價值。借助孔子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大打孔子牌的同時,抓住京杭大運河發展的契機,叫響“孔孟故里,運河之都”。

以“沂蒙精神”叫響全國的臨沂人民,更是把“紅色文化”作為臨沂的第一文化品牌來塑造、維護。展廳正中位置擺放著群雕———《沂蒙母親》,雕塑背後的巨型展板上,則是以山水為底襯的《沂蒙山小調》曲譜。

走在17市文化資源及産業展區,處處都能看到用當地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修飾城市的字眼:

濰坊——世界風箏都;

威海——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菏澤——曹州牡丹甲天下;

日照——水上運動之都;

東營——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文化品牌的力量

各城市何以都給自己的“字號”戴上文化桂冠?

某市一位領導這樣回答:一切資源都會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打好運用好文化品牌,對一個企業或一個地區的發展産生的推動作用都是巨大的。

海爾“真誠到永遠”的企業文化,造就了一個世界名牌;濟南唱響泉水文化,使濟南旅遊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威海高舉“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大旗,引來上海、港澳和國外人士包機來威海購買住宅。

濟寧市展區負責同志介紹,近幾年,他們大打孔孟文化牌,所開發的特色文化旅遊産品、水滸文化系列産品、微山湖文化紀念品、嘉祥魯錦、漢碑、漢畫像石紀念品等,暢銷國內外,年銷售額達3億多元。孔孟文化品牌同時帶動了民辦文化産業的繁榮,目前,全市民辦文化企業已達3500余家,總投資近6億元,年增加值已佔到全市文化産業增加值的70%。

風箏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玩具,但濰坊人把它做成了世界聞名的文化品牌,讓它跨越國界,聯結了世界人民的友誼,打開了濰坊對外開放的大門,並成為濰坊市經濟騰飛的巨大杠桿。

在戰火中形成的一大批紅色文化品牌,今天也都紛紛轉變為沂蒙老區的經濟品牌。別具沂蒙紅色風情的“沂蒙小調”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老區”酒以及“擁軍布鞋”、“擁軍獨輪車”已經形成相當的生産規模和市場份額。目前,臨沂“紅色品牌”産品已達數百個。

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濱州市藝術館館長王春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想不到文化品牌對招商引資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他告訴記者,本市自成立文博會組委會以來,有多名北京等地的投資者主動聯繫投資開發孫子兵法相關産品。

青島市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文博會青島組委會招商以來,國內外資本紛紛向該市集聚,其中,計劃在青島投資過億的文化産業項目就有60多個。最終該市選擇了世界文化村、創意文化城、中加數字動漫基地、卡通樂園四大項目作為“青島軍團”的“排頭兵”亮相省文博會。這4大項目的計劃投資總額達60多億元,計劃融資26.4億元。

煙臺市先後3次報送了142個文化産業項目,其中,投資額40億元以上的招商項目2個,20億元以上的招商項目2個,1億元以上的招商項目20個,投資總額突破百億元。

濟寧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就申報文化産業項目130多個,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有28個,在5000萬元至1億元的有19個,所有項目總投資額達到273億多元。目前,17個文化産業項目已經簽訂合同或意向,其中合同簽約項目7個,投資總額10.17億元,融資額9.03億元;協議和意向簽約項目10個,投資總額10.85億元,融資額10.65億元。

淄博市文化産業重點項目招商經過緊張的調度,在原10大簽約項目21億元的基礎上,又有16個項目與各自的投資方達成了合作意向,總招商金額達43.8億元。

文博會以文化品牌又一次在齊魯大地上掀起一股招商引資熱潮

奇珍異寶引發“眼球大戰”

6月16日,備受矚目的2006山東(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在濟南舜耕山莊主展館隆重拉開帷幕。6月15日是布展的最後一天,各展區正在做最後的衝刺。記者在這裡發現,各展區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一場別開生面的“眼球大戰”悄悄展開。

倣古石琴奏出動聽的樂曲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悅耳的歌聲從棗莊展區傳出,立刻吸引了眾人駐足圍觀。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首歌是用石琴演奏的。棗莊市藝術劇院的鄭玲告訴記者,石琴由36塊響石構成,是藝人倣照棗莊出土的古代樂器製作的。記者發現,在其一側,還放置著另一倣古樂器——用25塊異形響石製作的四濱浮磬。這些響石只有在棗莊境內的一些山上才能採集到,但石琴和四濱浮磬也有很大區別,石琴按半音節排列,而四濱浮磬則似揚琴排列,所以石琴發出的聲音清脆簡潔,四濱浮磬發聲雄渾悠遠。

棗莊市文化局局長李建國解釋説。正當鄭玲向記者演示這支曲子時,文博會選出的棗莊市形象大使潘菲和東營市形象大使周瑤也聞聲趕來。潘菲樂滋滋地説:“用石琴演奏這支曲子既體現了歷史的厚重感,也融入了現代的表現手法,作為形象大使,我也要儘快學會彈奏,以更好地宣傳棗莊。”

楷雕珍品九龍如意

曲阜楷雕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而如意作為貢品很少在民間流傳。但在曲阜展區,您則可以一飽眼福,仔細欣賞一下號稱世界之最的“九龍如意”。

這尊如意統高2.6米,凈高1.8米,取材于九龍山,樹齡已達600年以上,由6名曲阜楷雕設計師、工藝師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才雕琢完成。圖案上的9條龍分別有9種不同姿態:坐龍、盤龍、升龍、降龍、行龍、跑龍、騰龍、團龍、飛龍。9條龍襯以祥雲,雲霞相應,雲霧繚繞,把中國傳説中象徵高貴、權勢的龍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孔子中國書畫院院長張錫洋告訴記者,這是我國目前取材最老、製作最精、規模最大、文化內涵最深、最富美好前景的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微縮景觀岱廟

走近泰安展區,巍峨的“泰山”聳立眼前,在它的前面是一座精緻的木質岱廟微縮景觀。展區負責人介紹説,微縮景觀創意和製作均出自民間老藝人宋紹章之手。

“把岱廟收藏起來是我兒時的夢想。”今年72歲的宋紹章精神矍鑠,他告訴記者,這座微縮景觀按照1:100的比例製作,長5米、寬2.25米,耗費名木近3噸,歷時6年才完成。岱廟裏的建築如天貺殿、角樓等,這裡都有;而像東華門、西華門兩座城樓和鼓樓等現已不復存在的建築,老人也把它們添了進去。為此,老人曾百餘次進岱廟,還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文獻,復原歷史上岱廟遭毀損的建築,以重現岱廟曾有的風采。一座神像、一座碑亭,一根窗欞,景觀的每一處都體現著老人的匠心獨運。

用壞了400多把刀片,把規模龐大的岱廟生動、精確、傳神地濃縮于11平方米之中,宋紹章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泰安展區負責人認為,巧奪天工的工藝體現了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

讓人震撼的《中華根》

當由殘疾人創作完成的纖維作品《中華根》呈現在眼前時,圍觀者連連發出感嘆。

在文博會主展館的二樓,布展人員還在清理會場,但這束巨大的“樹根”已深深地抓住了人們的心。長20米、高4米、厚1.5米,土黃色的根交錯著,遒勁有力,讓人震撼。而當有關人員介紹説,這座用掉了3噸生麻、5000米紅麻和100平方米大麻布的巨作,是由省特教中專28名聾啞學生經過46晝夜才完成的時候,人們無不感到震驚。這一宏偉的作品,展現出中華民族繁衍發展、生存抗爭、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生命力。

北京來的《孫子兵法》

15日下午,一卷用楷書、草書、行書、隸書和篆書5種字體書寫的《孫子兵法》出現在濱州展區。其作者是72歲的王迅一,聽説山東舉辦文博會,老人專門帶著書卷從北京趕來。

“這一書卷長6米,共2萬餘字,極具收藏價值。”王迅一的助手牟媛告訴記者,能到這兒來,還有一個故事。此前,牟媛在平陰書畫市場碰到了濟南市民李靜平。熱心的李靜平告訴她山東將舉辦文博會,牟媛立刻將這一消息告訴了王迅一。沒想到文博會這樣熱,今天上午,沒定上位的牟媛只好帶著書卷找到濱州展區,因為濱州是孫武的家鄉,在這裡展出更有意義,雙方一拍即合。牟媛還透露,如果這個書卷能拍賣的話,老人願意把拍賣所得用於公益事業。(李文明 張子揚)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