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暴利時代”再見 山東尋呼臺頻頻“人間蒸發”  

    尋呼臺頻頻失蹤

    春節過後,濟南海華尋呼臺的用戶發現自己的尋呼機啞巴了。打電話到尋呼臺,也總是無人接聽。當地媒體記者趕到北京海華通訊公司濟南分公司駐地採訪,發現該公司一片狼藉,早已人去樓空。

      在濟南,尋呼臺突然“消失”尚屬首次。消息傳出,眾皆譁然。

    當地媒體説,數十名海華用戶氣憤難平,欲聯名將傳呼臺訴諸法庭。有律師認為,這起訴訟清晰明瞭,證據充分,打贏基本不成問題。

    而北京海華公司對外則稱,“這是公司內部的事”,並揚言要追究“哄搶財物”的濟南分公司員工的法律責任。原海華尋呼臺的員工卻説,他們已半年沒有拿到工資,又找不到負責人,只好把電腦等財物拿回家抵工資,也有人準備用法律的手段向海華追討工資。

    這樣的事情不僅發生在濟南。山東安丘市一位讀者致電本報,他于1998年4月從一家尋呼臺花750元買了尋呼機,當時承諾終身免費尋呼。可去年夏天突然停機了。此外,江蘇蘇州又傳來消息,當地萬聲尋呼臺在2月底也上演了一幕“人間蒸發”。在沒有通知用戶的情況下,該尋呼臺突然停止了服務。

    從起步發展到經歷鼎盛時期,而後日漸式微,尋呼業在中國走過的,不過短短10餘年時間。難道尋呼業真的窮途末路了嗎?

    跟“暴利時代”再見

    旅遊尋呼臺是山東省規模較大的一家。據悉,儘管該臺兼併了五六家尋呼臺,但目前45萬的用戶量與最多時的60萬相比仍下滑了25%。相形之下,旅遊尋呼臺也許不必過於悲觀,因為許多規模較小的尋呼臺用戶數量下滑更是呈雪崩態勢。

    山東通信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省尋呼用戶最多時為400多萬,去年只剩下一半。與用戶數量一同下滑的,還有利潤。以中文機為例,每年服務費一路下滑近半,而小尋呼臺則在價格戰中幾乎無利可言。尋呼臺難以為繼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業內人士認為,尋呼業日漸蕭條,與其整體市場萎縮分不開。而後者又與行動通訊的迅猛發展分不開。幾年前,手機價格、入網費、月租費、話費無一不高,尋呼業佔盡優勢。但短短幾年,手機就脫下了貴族外衣,手機降價、取消入網費、辦理親情卡、短資訊開通,手機用戶的每一個好消息都會波及到尋呼業。

    山東通信管理局有關人士認為,尋呼業的下滑有其必然性,其經歷可以説是電信産業發展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不光對尋呼業,對整個電信業來説都是如此。

    據了解,濟南最多時曾有31家尋呼臺,現在還剩20家。此間人士認為,這個數字肯定還要下降。據他個人預測,到今年下半年,濟南由五六家尋呼臺“瓜分天下”比較合理,至少正常運轉不成問題。

    不正當競爭自掘墳墓

    除受市場萎縮等客觀因素影響之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尋呼臺的路越走越窄,也與自身管理經營不善、無序競爭有關。

    近年來,不斷有尋呼臺推出買尋呼機送3至5年服務費甚至終身免服務費的政策。這種不正當競爭擾亂了尋呼市場,也為自己掘下了墳墓。

    據了解,海華在濟南率先打出了買尋呼機終身免費服務的承諾,此後有一些尋呼臺紛紛效倣,並因此紅火了一陣。

    濟南中鐵尋呼臺黃經理告訴記者,過去兩年中,中鐵先後兼併了5家尋呼臺,其中4家都有“終身服務”的現象。“從目前的情況看來,誰先帶頭搞價格戰,誰先推出終身免費服務的銷售政策,誰就離關門不遠了。尋呼臺是有限責任公司,卻承諾無限責任,這本身就是矛盾的,根本不可能實現。沒有利潤,企業怎麼生存?”

    山東省通信管理局的有關人士認為,現在有些用戶走入誤區,一味希望資費越低越好,但企業的運轉必須靠合理的利潤支撐。他提醒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多一些理性。

    尋呼業仍有生存空間

    儘管海華突然消失令人吃驚,很多業內人士卻認為,尋呼業並非走到了窮途末路。其雖然很難再現昔日風光,但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一家尋呼臺負責人説,比中國通信更發達的很多西方國家還有尋呼機。只是比較剛進入市場時的時髦品、奢侈品定位,尋呼消費層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仍有比較穩定的一個消費群體,那就是低收入者、學生和部分公職人員。“尋呼臺已到了‘挖潛’的時候了。”這位負責人説,尋呼臺剛開始主要承擔找人的功能,此後很多尋呼臺都在增加資訊功能方面下功夫。此外,“尋呼臺還是太多,尋呼業必須打破分而治之的局面,走聯合發展的路子”。(朱麗亞)

    《中國青年報》2002-03-12

    

    


河南禁止尋呼臺送考試資訊
一通訊公司擅改發送資訊內容被判違約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