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政府工作報告  

    2002年1月29日在黑龍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省長 宋法棠

    各位代表:

    我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1年工作回顧

    2001年,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緊緊圍繞加快發展這一主題,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較好地完成了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五”計劃的良好開局。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運作品質提高。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56l億元,比上年增長9.3%。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8%、9.8%、8.8%。在遭受嚴重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産量達到265億公斤,比上年增加10億公斤。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增加值達到1767.8億元,增長9.5%。經濟效益指標由於受石油價格影響有所下降,但仍居全國前列。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3.6億元,增長12.8%。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勢産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業優質品種作物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綠色食品監控面積增長38%,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産品比上年末增長70.3%,綠色食品大省的形象初步形成。畜牧業發展勢頭喜人,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31.6%,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龍頭企業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工業加大了機械、石化、食品三大支柱産業和生物制藥、電子資訊、新材料三個新興産業的投資力度。旅遊業發展加快,總收入達到179億元,增長30.8%。

    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地方工業實現整體扭虧。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實施資産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均取得了新進展。中小企業産權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改制面達87.6%。扭虧增盈工作成效顯著,實現了全省地方工業整體扭虧的目標。開展資本運營機構的組建和國有資産授權經營工作,構建了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資本運營機構及權屬企業三個層次的國有資産監管和運營體系。

    非國有經濟繼續壯大,規模與品質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發展到4.7萬戶,增長15%。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註冊資金達到502億元,增加84.5億元,增長20%。民營經濟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鄉鎮企業實現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三資企業健康發展。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重點建設項目進展較快。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93.7億元,增長14.3%。重點建設“百項工程”取得進展,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快,糧食倉儲、農林水利、城鄉電網改造及省科技館等項目建設速度加快。

    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外經外貿穩定增長。全省進出口總額實現33.8億美元,增長了13.3%,結束了7年的恢復性增長,創歷史新高。全省外商投資實際完成8.6億美元,增長3.6%。建立了黑龍江中俄科技合作及産業化中心,對俄科技合作取得新進展。積極開展國內經濟技術合作,引進省外到位資金72.5億元,項目資金到位率49%,提高26.5個百分點。

    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對小煤礦進行專項整頓,煤炭生産經營秩序和安全明顯好轉。開展了以食品、藥品、農資、建材、建築市場、文化製品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假冒偽劣商品,搗毀了制售窩點及犯罪團夥。下大力氣治亂減負,取消了一批不合理收費項目。

    積極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城鄉人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下崗職工按時足額領取了基本生活費,基本實現了“兩個確保”。擴大了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覆蓋面。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40.8%。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加快。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現2280元,增長6.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26元,增長10.4%。在當年基本不欠發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的基礎上,補發了40個縣(市)多年陳欠的基本工資。

    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各項社會事業繼續發展。科技進步取得明顯成效,“産、學、研、金(融)、政(府)”結合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産業有了較快增長,哈爾濱、大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發展加快。基礎教育得到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推進,高等教育穩步發展。我省運動員在九運會和世界大賽上取得好成績。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衛生、醫藥和計劃生育事業健康發展。哈爾濱等大中城市建設步伐繼續加快。中直各部門加大了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力度。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邊防、人防、民兵預備役、防震減災、雙擁、優撫和殘疾人等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穩定。開展“新世紀黑龍江人形象”教育活動,促進了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事業更加繁榮。推進依法治省和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各項監督制約機制逐步完善。社會治安明顯好轉,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成效顯著。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省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明顯提高,兩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特別是經濟發展加快,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個百分點,是近四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地方工業結束了連續9年整體虧損的局面;外貿進出口創歷史最高水準。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省上下團結奮鬥、紮實工作的結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幹部群眾、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中央駐龍江各單位、所有關心和支援龍江建設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國有企業改革還不到位,創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資金緊張問題比較嚴重。城鎮就業矛盾突出,農業基礎脆弱,農民收入增長不快。政府職能轉變還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經濟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優化。腐敗現象嚴重,群眾深惡痛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2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02年,全省經濟面臨的形勢複雜多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給我省帶來的挑戰嚴峻。世界經濟下滑,石油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我省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對於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估計。在新的一年裏,全省人民要振奮精神,開拓進取,趨利避害,團結奮鬥,確保完成各項任務,促進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今年全省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著眼于應對入世挑戰,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主旋律,在提高品質和效益的前提下,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堅持“兩手抓”的方針,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以“二次創業”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

    全省主要經濟預期指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9%,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4%、9.2%和10.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9%,外商直接投資增長5%,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為實現上述目標,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構築農業發展新優勢

    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要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目標,充分發揮我省的比較優勢,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發展優勢産業,不斷提高農業競爭力。

    進一步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品質效益型農業。優化種植結構,調整糧、經、飼比重,在建設穩定的商品糧基地的基礎上,適度壓縮糧食種植面積,增加優質糧生産,加快主要農産品優質化、專用化進程。擴大具有比較優勢的經濟作物和雜糧面積,努力把飼草飼料發展成為大産業。積極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繼續“打綠色牌,走特色路”,梯次開發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加大展銷和宣傳力度,完善銷售體系,發展連鎖經營,千方百計鞏固已有市場,積極開拓新的國內外市場;依法規範市場行為,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加強對生産、加工和銷售環節的監控、檢測和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維護來之不易的綠色食品大省形象和信譽。大力發展畜牧業,實施“奶業振興計劃”,儘快把畜牧業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産業。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增強農産品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良種化工程,培育和引進相結合,推進種子産業化。充分發揮農業資訊網的作用,拓寬技術推廣、資訊傳遞和農産品交易渠道。改革農業科研推廣體系,普及農業實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和完善農産品品質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提高機械化水準,加快農科教結合,提高農民素質。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産業化水準。大力扶持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培育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強龍頭與基地的聯結,發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提高龍頭企業的國際化水準。積極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夯實農業基礎,增強抗災能力。推進耕作制度改革,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和節水灌溉設施建設,解決我省少數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加快發展非農産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在穩定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土地使用流轉機制,引導農民發展非農産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拓寬增收領域和渠道。加快城鎮化步伐,完善小城鎮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

    重視林區的改革和發展,加大改革脫困力度,推廣和完善承包經營責任制,支援森工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搞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積極穩妥地化解農村不良債務。建立健全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的資訊、銷售、金融等服務體系。做好救災扶貧工作,搞好扶貧開發。

    (二)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步伐,提高工業經濟增長品質

    工業經濟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結構,扶優限劣,提高效益,加快發展,增強競爭力。

    強化大集團建設,發展壯大優勢企業。圍繞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積極推進企業重組,加大國有企業改革改組力度,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援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強化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求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有重點地支援企業分離辦社會、分流富餘人員、處置不良資産,減輕企業負擔,增強競爭力。

    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強化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儘快完善融資擔保、技術支援、資訊諮詢、市場開拓、人才培育等服務功能。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聯合,提高為大企業配套的能力,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深化企業改革,促進體制創新與機制創新。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責權統一、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授權經營,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産經營責任制。通過互相參股、吸引民間資本入股、中外合資、境內外上市等多種途徑,加快産權主體多元化。深化企業內部改革,積極探索有利於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分配製度。改革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的管理方式,強化經營業績的全面考核,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經營者選拔、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深化和規範中小企業産權制度改革。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快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步伐。

    繼續推進企業資訊化建設,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進一步推廣斯達經驗,擴大企業資訊化試點範圍,以資訊化促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建立投資體制和經營管理科學決策制度,提高企業管理的科學化水準。加強重點行業經濟運作監控,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和擴大扭虧增盈工作成果。

    (三)突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産業。

    加快旅遊産業發展,儘快完成全省旅遊發展規劃。以精品為龍頭,搞好大項目的推進,建設完善一批精品線路。加快以道路交通、景區設施和環境保護為重點的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加大旅遊産品的開發和宣傳促銷力度,塑造黑龍江旅遊的整體形象,擴大市場覆蓋面和佔有率。規範和整頓旅遊市場,深化旅遊企業改革,加強管理,強化旅遊人才培訓,建設一支素質較高的旅遊從業隊伍,提高管理服務水準。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重點發展物資配送、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商貿企業要加快改革,增強自身素質,提高競爭力。擴大城鄉電話、行動通訊、有線電視和國際網際網路規模。加強社區建設,推進社區服務産業化。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擴大住房信貸規模,積極發展房地産業。進一步發展和規範律師、審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和諮詢服務業等仲介組織,形成與國際接軌的仲介服務體系。

    (四)適應新形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住入世的新機遇,將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世界大的跨國公司上,推出一批我省資源開發、存量資産重組、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等方面的大項目,採取多種形式,搞好招商引資。鼓勵經營好的外資企業增資擴股,支援優勢企業在境外上市。

    鞏固和開拓國外市場,不斷擴大出口規模。鞏固和擴大俄羅斯、歐美、東南亞等傳統市場,積極開拓非洲、南亞、中東、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市場。支援我省優勢産品特別是機電産品積極擴大出口規模,辦好互市貿易區,吸引外省企業來區開展加工貿易。做好國際工程承包項目投標、招標的組織工作,擴大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規模。落實出口退稅政策,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支援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辦廠,開展加工貿易,帶動原材料和設備出口。採取有效措施,擴大縣域經濟的外向度。

    抓住機遇,大力推進對俄經貿和科技合作。用足用好國家各項政策,加大開拓俄羅斯市場的力度,提高對俄經貿和科技合作的層次。以機電産品、石油和天然氣、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礦産資源、輕紡、農副産品等為重點,加強大項目合作,鼓勵更多大企業進入俄羅斯市場開展經貿活動。進一步整頓對俄經貿秩序,提高企業和商品信譽度,樹立良好形象。辦好中俄科技合作及産業化中心,抓緊建設哈爾濱國際科技城。加強口岸建設,增強過貨能力,提高通關服務水準。

    (五)積極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努力拉動經濟增長

    突出抓好以大項目為主的重點建設。努力做好公路、支線機場、水利基礎設施、國防重點工程、哈爾濱輕軌交通、黑河黑龍江大橋等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尼爾基水利樞紐、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大慶60萬噸乙烯擴建等重大項目力爭開工建設。利用好國家給予大興安嶺地區西部大開發的有關政策,抓好加格達奇至漠河公路等項目的建設。對新建、續建的大項目,要安排好配套資金,全面加強管理,抓緊施工,保證工期,保證品質。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用市場化運作的方法,多方籌措建設資金。進一步強化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充分發揮投資主體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逐步形成政府投資、引進外資、民間融資共同增長的新格局。

    積極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拓寬消費領域,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水準。培育住房、旅遊、教育、汽車、資訊等新的消費增長點。鼓勵個人信貸消費,簡化手續,改進服務。

    (六)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壯大民營經濟

    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按照支援發展、維護權益、加強引導、搞好服務的原則,完善民營經濟發展推進機制和服務機制。進一步加強民營經濟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制定相應法規維護民營企業的權益。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引導和幫助民營企業加速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切實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項目、資金、培訓、資訊、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抓好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落實,為其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和服務環境。

    (七)努力做好財稅、金融工作

    認真貫徹“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證法定支出和重點支出,特別要千方百計保證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障資金。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等項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支援經濟結構調整。抓好縣級財源建設,逐步解決基層財政困難問題。加強稅收徵管,依法治稅,保護納稅人的權益,打擊偷、逃、騙稅行為。

    加強銀企溝通與合作,改善金融環境,逐步建立信用體系,努力創建金融安全區。金融部門要深化改革,強化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地方政府和企業都要強化信用意識,與金融部門共同努力,降低不良貸款比率,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外資銀行和其他股份制銀行在我省設立分行或辦事機構。積極支援哈爾濱市商業銀行等地方銀行發展壯大,推進農村小額信貸,優化信貸結構,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和資金支援。

    (八)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

    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加快發展資訊産業。加快政務、農業、企業、電子商務、社會保障、教育、社會治安、旅遊等重點資訊化工程建設,資訊化建設與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和現代化。搞好資訊化工程實施規劃,防止低水準重復建設。加強資訊技術知識的普及教育和人才培養。以發展軟體産業為突破口,帶動資訊産業的發展。要通過加大資訊産業資金投入、組織技術攻關、爭取上市融資等方式,支援對全省經濟具有拉動作用的大項目,做大做強我省電子資訊産業。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以哈爾濱開發區和大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為龍頭,以對俄科技合作為重點和突破口,以民營科技示範區、“留學歸國人員科技園、國家大學科技園、軟體園、國際科技城等為基地,充分調動大企業、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積極性,大力推進“産、學、研、金(融)、政(府)”結合,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圍繞以生物晶片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産業,以軟體為代表的電子資訊産業,以大豆、玉米精深加工為重點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以光機電一體化為標誌的先進製造産業以及新材料産業、制藥産業、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産業、綠色食品産業等,推進一批重點技術儘快實現産業化。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好“兩基”的鞏固與提高,落實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擴大高等教育規模,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結構,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大力發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辦學,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調動現有人才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鼓勵和支援“人才共用”,多渠道、多方式吸引人才。對我省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實行用人新政策、新機制。為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儘快吸引和培養一批熟悉國際經貿規則、法律法規的人才。舉辦留學人員創業洽談會,吸引更多的海內外留學人員來黑龍江創業。

    (九)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保持社會穩定

    千方百計實現“兩個確保”。通過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提高基金徵繳率、追繳企業欠費、財政補助等辦法多方籌集基本養老資金。繼續堅持“三三制”原則籌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強化參保繳費意識,依法對有能力繳費而不繳者採取強制措施。

    加強保險體系建設。儘快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基金個人帳戶,積極推進養老金社會化發放進程。完善養老保險地市級統籌和省級調劑制度。抓好失業保險擴面工作,順利實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加強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建設,繼續完善醫、保、患三方制約機制。鼓勵發展各類商業保險。

    做好城市困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明確保障範圍,按條件做好接納工作,要把中直、省屬企業,包括遠離城鎮的軍工、礦山等企業的特困職工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所需低保資金的支出和使用。

    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支援和發展産品有市場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貫徹落實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強再就業培訓,完善管理制度,大力開闢社區服務、勞務輸出以及非正規就業渠道。發動社會力量堅持不懈地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引導、扶持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自主立業或再就業。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為求職人員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妥善處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出中心的有關問題。

    繼續做好社會穩定工作。深入開展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鬥爭,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堅持司法公正,保持社會政治安定。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動員社會各個方面,實行群防群治,搞好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努力做好信訪工作,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增強基層單位就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減少集體越級陳情。做好安全生産工作,嚴防惡性事故發生。

     (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緊緊圍繞穩定低生育水準、提高人口素質的總要求,突出抓好綜合治理。認真宣傳貫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做好流動人口等特殊群體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嚴格控制早非婚生育。探索依託社區開展計劃生育工作的路子。做好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重視人口老齡化和殘疾人工作。

    進一步加強衛生醫藥工作,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準。做好嚴重傳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依法實施衛生和藥品監督。高度重視農村衛生和婦幼保健工作,儘早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

    全面實施《黑龍江省生態建設綱要》,推進生態省建設。抓好重點區域、流域及城市的環境保護和治理。全面啟動退耕還林、還草、還濕計劃,加大草原、濕地保護和防沙治沙力度。搞好大江大河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四期”防護林工程及生態補償基金項目建設。繼續推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推行清潔生産,控制城市水、空氣、噪聲和垃圾污染。大力發展環保産業。

    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儘快編制我省土地和礦産資源總體利用規劃,強化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推行節水措施,加快土地、礦業權市場體系建設,對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堅持實行耕地保護制度。

     (十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搞好各項社會事業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貫徹江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進行“新世紀黑龍江人新形象”教育,進一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搞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加強社會科學研究,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塑造我省整體文明形象。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精品工程”和“先進文化陣地工程”建設,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邊疆文化大省步伐。整頓文化市場秩序,加強對網吧等青少年活動場所的管理,營造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加強文物保護和檔案管理工作。進一步繁榮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事業。大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全面啟動全民健身計劃第二期工程,開好第十屆全省運動會,認真籌備第十屆全國冬運會。積極做好哈爾濱市申辦2010年冬奧會工作。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搞好招商引資。貫徹執行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民族宗教事務的管理。深入普及國防教育,抓好邊防建設,加強邊境管理。做好外事、僑務、邊防、人防、防震減災、民兵預備役、雙擁等工作。

    三、積極應對入世挑戰,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政府組成人員、職能部門和全體公務員,要轉變思想觀念,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儘快適應新形勢的新要求。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各級政府機關、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憂患意識,增強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和加快發展的緊迫感;樹立市場經濟意識,徹底改變長期計劃經濟遺留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方式,用市場經濟的觀念想問題、辦事情、抓工作;樹立機遇意識,善於在形勢的發展變化中捕捉機遇,在政策的調整中把握機遇,只要有利於我省發展的,就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千方百計地幹好;樹立創新意識,克服因循守舊思想,堅持與時俱進,敢闖敢試;樹立開放意識,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方位開放中加快發展。

    學習掌握世貿組織規則,認真做好入世的應對工作。各級政府領導和工作人員都要了解和掌握世貿組織規則、我國政府作出的承諾和相關知識,認真分析入世對我省各行業、各類産品帶來的衝擊,研究我省相關産業的開放和保護措施,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

    轉變政府職能,創造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理順政府、企業、市場的關係,實行政企、政事分開。把下級政府能辦的事項,主動放下去;應由企業自主決定的投資決策、生産經營等事項,堅決還權于企業;把社會可以承擔的事項,交給社會仲介組織;屬於競爭領域的資源配置,由市場機制去調節。把政府職能轉到宏觀調控、對經濟社會依法監督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為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的管理環境。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下放行政審批許可權,對確需保留的審批事項,要嚴格規範審批的依據、程式和時限,應當公開的必須公開,不宜公開的要有防止“暗箱操作”的規定,為經濟發展創造透明的政務環境。大力加強政府機關效能建設,推行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和“一站式”服務制,倡導馬上就辦、急事急辦,為經濟發展創造優良的服務環境。深入、持久地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堅決治理“三亂”,為經濟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當前要特別重視對食品市場的整頓,加強監督管理,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衛生安全。在全社會進行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教育,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準。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認真聽取人大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密切政府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團體的聯繫,促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加快地方法規、規章和政策的清理、修改和廢止工作,嚴格規範政府行為,堅持依法治省、依法行政,提高按國際通行規則辦事的能力。繼續開展“四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轉變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今年是轉變作風年,各級政府機關和領導幹部要認真貫徹落實六中全會《決定》精神,堅決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堅決反對和克服滿嘴空話套話假話、只説不做的不良作風,堅決擺脫文山會海和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總結新鮮經驗。大力倡導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工作要有緊迫感、高效率、快節奏,要狠抓落實,注重實效。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幫助群眾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加強廉政建設,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委關於反腐倡廉的各項規定,進一步加強機關廉政建設,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搞好宣傳教育,增強自律意識,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機制。加大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力度,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事關大局,至關重要。我們要在省委的領導下,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勇於進取,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以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

    中國網 2002-03-03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