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19 日 | 文章來源:寧夏日報

——2006年2月8日在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馬啟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關於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各級政府和全區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拼搏創新,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奮鬥目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99.4億元,增長10.3%,每人平均突破1200美元;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達到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7.7億元,增長27.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44.7億元,增長16.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增長12.1%;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508.9元,增長8.1%。這些成就的取得,標誌著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主要表現在:

“三化”戰略深入推進。工業化勢頭強勁。我們努力擺脫傳統工業化模式的羈絆,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大力調整工業結構,培育壯大優勢骨幹企業,形成了煤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機械、輕紡、新材料、生物制藥等具有現代化水準和區域特色的産業新格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02.3億元,增長18.5%,實現利潤26.7億元,增長31.3%,完成技改投資57.5億元,增長22.4%,基本實現了“三個增長20%”的目標。特別是自治區“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啟動快、起點高、前景好,標誌著我區工業化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城市化水準全面提升。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不斷強化産業支撐,加強市政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豐富文化內涵,營造和諧環境,基本形成了以銀川市為中心、四個地級市為骨幹、縣城和中心集鎮為基礎,特色鮮明、規模合理、功能互補、環境趨美的城鎮體系,全區城市化率達到42%。旅遊業快速發展,房地産、商貿流通、公共交通、餐飲娛樂、金融保險、資訊諮詢等傳統和現代服務業日趨繁榮。城鎮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更加順暢,百姓生活更加方便。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了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勞動力向二三産業轉移,推進了城鄉互促,産業聯動,協調發展。農業産業化穩步推進。面對嚴重旱情、動物疫情多發、農資價格漲幅較大等嚴峻形勢,實施並完善了“五補一免”政策,自治區財政對農民的各種補貼達1.4億元,免征農業稅及其附加7000萬元。實施了“581”等一批農林水重點工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綜合生産能力明顯提高,大旱之年全區糧食總産量仍達299.8萬噸,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産年。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四大戰略性主導産業和六大區域性優勢特色産業規模和效益穩定提高,一批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實現農業總産值138億元,增長6.1%,養殖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36.2%。

縣域經濟蓬勃發展。自治區科學決策、分類指導、強力推進,縣域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支撐我區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進一步增強,驅動城鄉協調發展的基礎正在夯實,2005年實現經濟總量佔全區的57.9%。各市縣堅持把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以項目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力度,實現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上繳稅金佔全部工業的30%以上。工業園區已成為我區特色産業的聚集區、招商引資的主平臺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堅持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的主體,放寬政策、依法保護、加強服務、創新機制,促其上規模、上檔次、上水準。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增加值佔全區工業增加值的42%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在擴大就業、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生力軍作用。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大力實施“整村推進”工程,不斷創新和完善扶貧投入機制,改善山區基礎設施和生産生活條件,提高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山區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具有區域特色的草畜、馬鈴薯、勞務經濟、旅遊等優勢主導産業正在形成和壯大。山區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687元,增長13.4%。

投資規模適度增長。在國家對部分行業加大宏觀調控的形勢下,我們緊緊盯住固定資産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不放鬆,千方百計促進投資合理增長,能源、交通、水利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全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92.8萬千瓦,煤炭産量達到2590萬噸。我區已被國家確定為4個“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和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繼續實施城鄉電網改造項目,自然村全部通電,城鄉同網同價。全區高速公路主幹路網基本建成,農村公路通達通暢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實現了所有市縣1小時內上高速路、所有鄉鎮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標,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70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3萬公里。河東機場改擴建正在加緊進行。建成了沙坡頭水利樞紐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全區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45.6萬畝,解決了19.3萬人的飲水困難。水權轉換試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我區被國務院確定為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加快推進生態建設重點工程,鞏固禁牧封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湖泊濕地保護與建設,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0.5%,缺林少綠的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農村改革不斷深化。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免征了農業稅及其附加。糧食、農墾、林業、供銷社體制改革有序進行。引黃灌區農村水費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分離辦社會職能順利推進。國有資産監管體制的框架基本建立。在全區範圍內推行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鄉財縣管”改革試點進展順利,“三獎一補”政策得到落實。對社會投資項目實施了核準制、備案制改革。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試點工作開始啟動。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取得進展。資本市場和保險業穩步發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縣鄉超編人員分流工作有序進行,全區行政機關編制和人員實行了實名制管理。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深化。

對內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9.67億美元,其中出口6.87億美元,增長6.3%。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舉辦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資活動,共引進實施項目674個,實際到位資金153.6億元。利用外資1.38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6712萬美元。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集團來我區合作開發勢頭良好。

和諧社會建設得到加強。一年來,我們在改善人民生活、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採取政策引導、資金支援、技能培訓、目標考核等多項措施,努力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農村勞務輸出72.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0億元。“兩個確保”得到鞏固,再次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區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達到67.5萬人、64.5萬人、37萬人、23.5萬人、21萬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健全和規範了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全年發放救災救濟資金1.04億元,有21.3萬城鎮居民享受了城市低保,享受農村特困災民最低生活救助和農村低保的農民分別達到19.7萬人和3.1萬人。社會福利和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加強。啟動實施了“塞上農民新居”、南部山區危窯危房改造、煤礦沉陷區居民搬遷以及農墾系統職工住房改造工程。經濟適用住房竣工面積44.5萬平方米。在中部乾旱帶實施水源工程建設,採取多種措施,努力緩解大旱之年人畜飲水困難。認真做好建築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初步建立了應急突發事件和防災減災體系,加強安全生産監督管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深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整頓規範市場秩序。消費市場日趨活躍,消費品零售總額174.3億元,增長13.6%。依法開展土地和礦産資源專項整治,土地市場和礦産資源開發秩序明顯好轉。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整體環境品質有所提高。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加快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已建成國家和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企業技術中心20個,省部共建和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7個。“8613”農業科技工程和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深入推進,農業新技術覆蓋率超過75%。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36項,申請專利516項。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産品。農村義務教育繼續加強,全區有54萬貧困家庭學生享受了“兩免一補”政策,有16個縣市區完成了“兩基”攻堅目標,南部山區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歷史性任務,普九人口覆蓋率(以縣為單位)達到7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均達到99%以上。實施了十大基礎教育重點工程,擴大優質教育規模,基礎教育有了長足發展。高中課改順利實施。民族教育不斷加強。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完成了高等教育聯合辦學體制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9%以上,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各級各類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不斷增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不斷發展。“四館三中心”等五十大慶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一批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建成使用,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準有所提高。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寧夏文化藝術節。繼續實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廣播電視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電話。制定實施了加強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基層衛生設施得到改善,城鄉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基本建成了區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重大疫情資訊網路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擴大到11個縣市區,參合率達70%。初步建立了農村貧困戶醫療救助制度。我區被衛生部列為農村和社區衛生建設聯繫點。進一步完善了“少生快富”扶貧工程長效機制,被國家列入“十一五”規劃加以推廣。建立了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98‰以內。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和引導全體公民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21件、政協委員提案434件。充分發揮群眾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堅持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保障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廣泛開展“四五”普法活動,依法治區深入推進。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政府職能不斷轉變,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年提請自治區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議案8件,制定政府規章11件。在全區各級行政機關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集中開展了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政風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監察和審計專門監督,廉政建設取得了新成績。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犯罪,建立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努力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保持了社會穩定。加強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維護了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

總結去年,回顧“十五”,這五年是我區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經濟社會管理方式不斷創新的五年,是迎接挑戰、戰勝困難、與時俱進的五年,也是我區歷史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群眾得到實惠最多、面貌煥然一新的時期。五年間,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9%;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1.2%和18%;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22.6%;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5%;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8%。“十五”計劃的全面完成,不僅為“十一五”的跨越式發展和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積累了一些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和啟示。主要是:(一)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和自治區黨委的重大部署,與時俱進,務實苦幹,不斷開創了我區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二)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針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更加重視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加重視"三農"問題的解決,更加重視山區的開發建設,努力使我區經濟社會步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三)認真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斷增強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本領,推進觀念創新、機制創新和制度創新,加快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運作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四)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緊緊圍繞改革的難點、發展的重點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人民群眾的可承受程度有機結合起來,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使我區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繁榮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景象。(五)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不懈地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讓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鬥、無私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全區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寧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中央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援寧夏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在好的形勢下,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化、體制的轉軌和利益格局的調整,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步凸顯,我們應對的物質條件和措施仍然不夠;經濟增長的方式還比較粗放,品質和效益還不高;改革攻堅面臨的困難較多,體制機制性障礙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政府職能轉變相對滯後;驅動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動力還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收入分配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艱巨而繁重,等等。對此,我們一定要本著改革、創新、開拓的精神,不斷探索,勇於實踐,認真加以解決。

二、關於“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簡要説明及2006年主要任務

“十一五”,是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迎接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的關鍵時期,也是努力縮小差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乘風揚帆正當時,淩峰闊步展宏圖。我們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精心謀劃,沉著應對,把握得當,千方百計推動我區經濟社會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力爭在新的起點上有更大的作為。

“十一五”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加快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加快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著力推進城市化,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更加重視社會事業進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努力實現又快又好發展。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每人平均達到2000美元;萬元生産總值能耗降低1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3300億元—3500億元,年均增長14%—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5億元,年均增長12%;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100元,年均增長6.5%;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3250元,年均增長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9‰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到“十一五”末,全區經濟總量邁上一個新臺階,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取得顯著進展;基本解決山區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城鄉居民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普遍提高,達到寬裕小康;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知名品牌、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基礎設施更加完備,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受教育水準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和諧寧夏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實現上述奮鬥目標,必須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

一是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對我區這樣一個欠發達地區,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快發展。發展是永恒的主題。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緩解就業的巨大壓力和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必須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分析各種條件,《綱要(草案)》提出“十一五”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個目標是積極穩妥的,也是必須要實現的。同時,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做到速度、結構、效益相統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正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的變化,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妥善解決好可能妨礙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各種問題。

二是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要實現新階段的發展任務,把寧夏的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大限度地調動民智民力,建立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綱要(草案)》提出,在抓好財稅、金融、投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的同時,要全面推進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和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建立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我們要充分認識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複雜性,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氣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要緊緊抓住國內外産業快速轉移,資本和技術加速流動的難得機遇,全面提高招商引資的品質和水準,使我區經濟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融入國際國內大迴圈。

三是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準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對我區來講尤為重要。我們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實施科教興寧和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人才,切實創新發展模式,攻克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努力提高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

四是必須保持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的適度增長。就目前而言,我區仍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經濟增長依賴投資拉動的特徵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列入《綱要(草案)》重點項目庫的主要建設項目有282個,計劃投資25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要達到34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與“十五”相比,增速雖然降低了,總量卻翻了一番。今後五年的重點項目建設,既有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有能源、化工、電力等基礎産業項目,還有加工業、現代服務業、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發展項目。我們要千方百計確保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

五是必須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市和農村、川區和山區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山區。我們要從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在加快城市發展的同時,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加快川區發展的同時,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建立健全協調互動的合作幫扶機制,推動城鄉、山川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六是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加快推進和諧寧夏建設。《綱要(草案)》提出,要努力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加快發展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強公共安全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經過五年的努力,使我區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滿和諧。

各位代表!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70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11億元,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1億元,可比增長12%;進出口總額10.8億美元,增長12%,其中出口7.7億美元,增長12%;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長7%;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630元,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3‰以下;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萬元生産總值能耗降低3%。基本任務是:

(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在新階段提出的一個歷史性任務,也是關係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我們要以“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和要求統領“三農”工作,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搞好規劃,扎紮實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一是繼續加大政策支農力度。按照加大、規範、整合、提高的要求,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今年區市縣三級財政支農資金增量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去年。繼續對農民實行“五補”,糧食直補標準一律提高到每畝15元。今後,凡涉及農民的補貼資金都要通過“一卡通”發放。要加強流通環節監管,嚴格控制農資價格上漲,防止優惠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好處被抵消。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設用地原則上不佔用水澆地。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00萬畝,糧食産量穩定在290萬噸以上。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安排專項資金扶持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帶動農業戰略性主導産業、區域性優勢特色産業和産品,實現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産,促進農産品加工轉化增值,爭取在規模、效益、品牌等方面有大的突破。繼續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加強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

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從今年起,逐步實施生態與現代農業省域示範區等36個農林水重點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抓緊六盤山水系綜合開發和黃河大柳樹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建設唐徠渠西幹渠合併、西夏渠、紅墩子揚水工程,抓好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農業綜合開發水保二期等項目。繼續實施“581工程”,新增水澆地2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35萬畝,新修旱作基本農田35萬畝。加快大六盤生態經濟圈建設步伐。繼續推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荒漠化土地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搞好灌區農田林網建設和環村莊綠化。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確保森林草原植被有效恢復。

四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整合各類建設資金,重點實施農村“六大工程”,努力改變農村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今年,川區土坯房改造、山區危窯危房農民遷居、全區飲水安全問題和中部乾旱帶百姓的飲水困難、行政村通油路、農村收看8套電視節目、農村沼氣入戶率、山區太陽能入戶率,都要按年度要求完成任務。部分縣級衛生醫療機構達到部頒標準、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深化農村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點工作,對鄉鎮臟亂差的狀況進行重點治理,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加強農墾系統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是農民。要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培訓的力度,培養和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文明的新農村建設者。

(二)全面提升工業化水準

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這條主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力爭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技改投資分別增長15%以上。

一是加快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産業。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大力發展煤炭、電力、石化、冶金、輕紡等五大支柱産業,增強工業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依託我區新材料産業帶,做大做強鉭鈮鈹稀有金屬、鎂及鎂合金、電解鋁及鋁材加工、碳基材料及加工、多晶硅等産業,努力把我區建成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産業基地。積極培育發展數控機床、自動化儀錶、生物制藥、農産品加工、清真食品等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發展潛力較大的産業,力爭經濟規模或産品市場佔有率有較大幅度提高。

二是堅持抓大促小。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實施一批重大技改項目,不斷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重點支援30戶國有骨幹企業和30戶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力爭培育神華寧煤集團等6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東方有色金屬集團等10戶年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各市縣也要依託優勢特色資源,培育扶持一批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要把發展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作為重點,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發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資源加工型、專業配套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吸納就業的主體、民間投資的主體。

三是提高工業園區建設水準。工業園區要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整體水準,在基礎設施、産業佈局、招商引資、服務效率、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重點培育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個産業聚集、特色鮮明、規模較大的樣板工業園區,使其成為經濟發展的帶動區、特色産業的培育區、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城市發展的新區。進一步加強礦産資源勘查工作,整頓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加大對環保産業的扶持力度,積極推行清潔生産,節約能源資源,建立發展迴圈經濟的機制和框架,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三)更加注重區域、城鄉、産業協調發展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我區山川差別較大,川區是我區的精華地帶,要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儘早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寬裕型小康目標。經過努力,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發展勢頭好、增長後勁足的經濟強縣,爭取有更多的市縣進入“西部百強”。山區是我區的半壁河山,要在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努力解決溫飽的基礎上,加快向培育主導産業、壯大縣域經濟整體實力轉變;在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基礎上,加快向統籌城鄉、推進二三産業的協調發展轉變;在加強生態建設與産業開發相結合的基礎上,加快向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轉變。要堅持不懈地發展勞務産業,加大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輸出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寧夏特色的勞務輸出品牌。積極鼓勵和支援大中型企業和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依託山區資源,興辦煤電一體化、農産品加工、旅遊開發等項目,帶動山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繼續落實對口幫扶政策,加大幫扶力度,努力實現山川共同繁榮進步。

大力推進城市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沿黃城市群”的建設與發展,推動全區城市化進程。銀川市要圍繞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力爭建成西北地區最適宜創業和人居的城市。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市要在做強産業、做大規模、做優功能、做美環境上有一個新的突破。積極推進公共服務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的市場化進程。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努力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推動産業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實現三次産業協調發展。消費需求作為最終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為直接有效、穩定持久。要適應消費結構整體升級和多樣性變化趨勢,清理修訂抑制消費的不合理政策和規定,引導適度消費,培育和擴大住房、通信、旅遊、教育、交通、文體、保健等消費熱點,更多依靠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持續增長。支援城市流通企業經營網路向農村延伸,擴大農村消費。實施郵政村村配送市場工程。積極發展金融、保險、資訊、諮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資訊技術改造提升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和市政服務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激活規範房地産業。加快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水準和檔次。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引進先進經營管理理念,突出特色景區建設,構建“一帶二區六線”的區域旅遊總體格局,把我區建成西部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四)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

要正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緊緊圍繞國家鼓勵和重點支援的基礎産業,千方百計上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繼續發揮固定資産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加快推進重大産業項目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今年將進入投資建設高峰期,一批重大基礎産業項目進入建設的關鍵階段,要舉全區之力加以推進,努力實現小省區也能辦大工業的夙願。年內要實現羊場灣、棗泉煤礦建成投産,馬蓮臺、靈州電廠2號機組、石嘴山電廠技改工程全部並網發電,25萬噸甲醇項目基本竣工,西部聚氯乙烯公司熱電工程投入使用;加快梅花井、清水營、任家莊、石槽村煤礦,靈武電廠,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烴等項目建設進度;抓緊開工建設神華寧煤集團52萬噸合成氨、92萬噸尿素,紅柳、麥垛山煤礦,西夏熱電廠、賀蘭山風電場四期、紅寺堡、長山頭風電場,寧東熱電項目等。加快寧東和銀川城市電網建設,配合國家電網公司努力實現寧東至蘭州東750KV交流輸電和寧東至華北±500KV直流輸電工程的核準和建設。加快煤炭間接液化、六盤山煤電一體化等項目前期工作。

繼續保持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強度,搞好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太中銀鐵路建設,做好神朔鐵路延伸至寧東的前期工作。抓好高速公路固原至沿川子段、銀川繞城西北段、中寧至孟家灣段建設,開工建設鹽池至中寧、孟家灣至營盤水高速公路。加快河東機場擴建工程,做好固原六盤山、中衛沙坡頭支線機場前期工作。繼續實施城市道路、防洪、供排水、集中供熱、污水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等項目,使市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加快“四館三中心”五十大慶重點項目及寧夏大學、寧夏醫學院、固原師專新校區、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分院、寧夏理工學院、寧夏育才學校等建設進度,新建擴建一批醫療衛生重點項目,著力改善社會事業發展的硬體設施。

(五)不斷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要把改革的重點放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努力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全面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重點是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糧食行政管理、儲備管理和購銷市場體系。積極培育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繼續推進灌區供水體制和水費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農墾、林業和供銷社改革步伐。完成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繼續推進國有經濟結構和佈局的戰略性調整,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繼續推進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積極培育後備上市資源。完成國有企業清産核資,規範企業改制重組工作。積極穩妥解決好國企改革中的遺留問題。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制,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建立和完善金融資産、非經營性資産、自然資源資産等監管體制和辦法。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推進財政和金融管理體制改革。圍繞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總目標,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收支兩條線”等各項制度改革。完善國有及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和政府採購制度。全面推行鄉財縣管和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改革,逐步化解鄉村債務。不斷規範各項稅費政策,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投資核準制和備案制,健全政府投資項目公示制和決策責任制。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確保安全。加強銀企、銀地合作,支援金融業穩健發展,努力實現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

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繼續發展土地、技術、資本、勞動力、資訊等要素市場,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商品及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深入實施名牌戰略。以健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産品品質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打造“信用寧夏”。

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準。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強對外科技文化交流。抓住國內外産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加強東西合作,繼續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加快引進技術水準高、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和大項目,推進我區産業升級。堅決制止低水準、高污染項目向我區轉移。加強招商隊伍建設,認真組織好重大招商引資活動。注重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確保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投産率。今年要確保航空口岸開放。

(六)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是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是利用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産力躍升的重大選擇。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勢頭,必須把科技教育真正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強化創新意識,培育創新人才,夯實創新基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把提高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人民福利水準的中心環節,制定完善“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創新政策環境,加大投入力度,深化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提升科技貢獻率。繼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進轉企院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非營利科研機構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建立一批自治區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科技仲介服務機構,建立具有我區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科研院所與高校的聯合攻關,建立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産業技術開發項目、自治區重點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項目,篩選一批關鍵領域重點技術和制約我區優勢特色産業發展的共性、瓶頸技術,組織科技攻關與示範,推進産學研相結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提升我區經濟競爭力。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應當成為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主體,發揮領軍作用。

努力夯實教育基礎。科技創新,教育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堅持教育的先導地位,加強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積極推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從今年起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雜費。打好山區“兩基”攻堅戰,到明年全面實現“兩基”目標。大力推進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3133”等重點教育工程,開展教育強縣、強鄉(鎮)創建活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步伐。大力發展民族教育,構建民族教育優質辦學體系。職業教育要調整結構,擴大規模,突出特色,培養大批社會急需的實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著力提高品質和效益,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大力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服務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專業人才。圍繞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建立有效的培養獎勵機制,開發人力資源,推進創新團隊建設,努力培養和壯大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七)努力構建和諧寧夏

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認真解決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社保、醫療、環保、安全等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要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在繼續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重組改制關閉破産企業職工安置問題的同時,重點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提高各類企業的參保率。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蓋面。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適時調整離退休人員待遇和最低工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及各類優撫對象的相關待遇。要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解決他們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認真做好救濟、救災工作,解決城鄉特困群眾住房、醫療、生活等問題。關心支援殘疾人事業。維護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準。辦好第十二屆全區運動會。積極申辦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

高度重視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區鄉鎮衛生院的改造工作,並實行全額撥款。每個行政村建成一個規範的衛生室,適當提高村醫的補貼標準。鄉村醫療機構用藥實行零利潤。從今年起,對山區鄉鎮醫務人員實行定向招生培養。本屆政府任期內,全區所有社區要按照統一標準和要求,建立規範化的衛生服務中心(站)。抓好平羅、隆德農村公共衛生綜合改革試點。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整頓藥品生産流通秩序,逐步推行藥品招標、配送、價格三統一。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規範醫院、醫生的醫療和用藥行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擴大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覆蓋面,繼續推進“少生快富”扶貧工程,開展川、山“三無”、“一無”鄉(鎮)創建活動。積極推行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從完善體制、落實責任、健全制度、增加投入、技術改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重點做好礦山、道路交通、危險化學製品、特種設備、易燃易爆物品等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管工作,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加強氣象和各種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強化對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等市場監管。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加強環境安全管理,努力使人民群眾喝上乾淨水,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産生活。

(八)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各級政府要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及時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支援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城市社區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快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條例,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進步。積極培養、使用回族等少數民族幹部。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事務條例,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大力減輕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負擔,引導信教群眾把更多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勞動致富、提高生活品質上來。

深入推進“平安寧夏”建設。正確處理新時期社會矛盾,認真落實涉及群眾利益的各項政策,重視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化解矛盾。重視信訪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加強基礎工作,不斷增強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加強涉外國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全面實施依法治區規劃,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做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搞好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工作,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落實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進一步鞏固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改進大學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三、加強政府行政能力建設

在新的起點實現新的跨越,把寧夏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是全區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總要求,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準,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提高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節經濟、管理社會的能力,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完善行政管理決策機制,健全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決策的協商和協調機制,健全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決策的專家論證、技術諮詢、決策評估制度,健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決策的公示、聽證制度,發揮好政府參事、文史館員的參謀作用,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進行政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對行政管理權力的監督機制。

提高行政執法水準。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總目標,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法和自治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五年規劃,依法規範行政執法主體,界定執法責任,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推進綜合執法,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的行政執法體制,保證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和過錯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制約機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大力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廣大公務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強政風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公務員考核評價制度,做到獎罰分明。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暢通與群眾的聯繫渠道,切實改進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堅決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力戒空談和浮誇。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業不正之風。堅持清正廉潔,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葆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

今年,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將以公務員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駕馭全局、促進發展的本領,提高攻堅克難、推動改革的本領,提高善於學習、依法辦事的本領,提高關注民生、服務群眾的本領,提高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的本領,努力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公務員隊伍,確保完成各項奮鬥目標。

各位代表!

我區各族人民正滿懷信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闊步前進。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團結和帶領全區各族人民,牢記使命,不負重托,發奮圖強,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寧夏美好未來而不懈奮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