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8 日 | 文章來源:東北網

--在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省長張左己

2005年工作回顧和“十一五”規劃要點

“十五”時期,全省上下高舉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和衷共濟圖振興,全面完成了“十五”計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特別是2005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全省生産總值實現55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6%。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672.5億元,比上年增長9.2%;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29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86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達到1762美元,比上年增長17.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實現1794.2億元,比上年增長25.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7.4%。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2005年糧食總産720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綠色食品種植面積3490萬畝,比上年增長44.6%;糧牧“主輔換位”紮實推進,在糧食大幅度增産的情況下,畜牧業産值實現460億元,佔農業總産值的40.0%,進入全國畜牧業大省行列;勞務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轉移農村勞動力40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6%和21.6%。工業調整改造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1 66.3億元,利稅1467.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3%和35.9%;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開局良好,東部煤電化基地順利啟動;六大産業基地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5%以上。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8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0%,佔全省生産總值的33.0%,進出口額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5.2%,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42.0%。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以産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企改革取得重大進展,2005年又有92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重點企業剝離不良貸款308億元,省屬107所企辦中小學校移交工作基本結束,大中型企業的506個輔業單位與主體分離。農村稅費改革完成階段性任務。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糧食企業“三老”問題基本解決。對外開放水準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四個基地”建設全面啟動,形成了一城、兩園、五個中心、百家以上單位競相參與的科技合作大格局。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9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9%,其中,對俄進出口額5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5%,繼續保持全國對俄進出口第一大省地位。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0%;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31億元,比上年增長59.2%。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加快,2005年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6項,其中H5亞型禽流感疫苗獲一等獎。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實現1300億元,比上年增長26.7%。一批科技成果在國家重點工程中應用,有10家科研單位參與了“神舟六號”飛船的研製,並提供配套服務。在97.0%人口地區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城鄉勞動力培訓力度不斷加大,高等教育取得新的進展。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13個市(地)疾病防治控制體系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愛國衛生運動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紮實推進。文化、體育、人口、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哲學和社會科學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在第十屆全運會上,我省實現了金牌數、獎牌數和團體總分的歷史性跨越。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生態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食品藥品和品質技術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市場秩序不斷規範。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安全生産事故下降,群眾陳情案件減少,保持了全省社會穩定。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2005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221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273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2%和10.7%。群眾購買力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6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新增就業69.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42%,低於控制指標1.08個百分點。城鎮社會保障試點工作基本完成,172萬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向失業保險並軌。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戰略,532個貧困村改善了生産生活條件,28萬人實現脫貧,完成了1392個村屯、82萬人飲水解困任務。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經受住了諸多重大事件和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妥善處理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又快又好發展的新局面。這期間我們成功阻擊了“非典”的侵襲,確保了無一例感染的目標。在周邊地區疫情突發、威脅嚴重的情況下,有效防止了“禽流感”的發生。特別是面對松花江水體污染這一重大突發事件,我們果斷決策,沉著應對,連續組織了哈爾濱、佳木斯和撫遠三個戰役,取得了防控松花江水體污染的全面勝利,凝聚了人心,贏得了群眾,充分顯示了全省各級政府較強的應急管理能力,突出展現了全省人民在危急關頭,精誠團結、顧全大局、不畏艱險、勇於拼搏的優良品質和精神風貌。

我省“十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省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各級人大依法監督,積極支援的結果;是各級政協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結果;是外埠駐省單位和社會各界密切配合,鼎力相助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向所有社會主義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向駐我省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全省公安政法幹警,向關心和支援我省建設的港澳臺同胞、廣大僑胞及所有海內外朋友,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等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還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一是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一些國有企業改革不到位,經營管理機制不活,沒有完全擺脫困境。所有制結構和産業結構不夠合理,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偏低,高新技術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不快。科學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二是經濟運作中的制約因素較多。融資困難、運力緊張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一些企業管理粗放,單位消耗較高,部分工業行業、企業效益下滑。農用生産資料價格持續走高,農業生産成本增加,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三是社會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就業壓力大,保障能力弱。人民群眾看病難、子女上學難。亂收費現象依然存在。重大社會治安案件時有發生。安全生産基礎脆弱,特別是煤炭行業安全生産形勢還相當嚴峻。四是經濟發展環境還不夠優良。政府職能尚未根本轉變,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漠,辦事效率低下,官僚主義作風比較嚴重,以權謀私、弄權勒卡等腐敗現象還時有發生。企業和社會信用度不高。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我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各位代表,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已經開始實施,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在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十一五”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地位。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認真解決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突破發展的體制障礙和瓶頸制約,開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新局面,為後十年順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在“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科學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完善體制機制,增強發展動力,進一步加快發展;優化經濟結構,著力自主創新,保護資源環境,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按照這一總體要求,“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省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0%以上,到2010年力爭達到10000億元,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超過3000美元。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0%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準,經濟綜合競爭力明顯提高。社會全面進步,民生民計得到較大幅度改善。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比較健全,貧困人口明顯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産狀況進一步好轉,“和諧龍江”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一個統領”,突出“五個重點”:堅持“一個統領”,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最根本的指導思想。突出“五個重點”:一是創新發展思路,加快發展速度,這是我們執政為民的“第一要務”。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必須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做好“提速增效”這篇大文章,大力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努力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二是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産業升級,這是我們加快發展的一條主線。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和高新技術産業比重小,第三産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必須強化這些薄弱環節,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做大做強優勢産業,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三是堅持自主創新,轉變增長方式,這是我們加快發展的中心環節。我省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未從根本上改變,必須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整合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四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這是我們加快發展的重要動力。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體制性、機制性等深層次矛盾較多,經濟外向度較低,改革開放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各項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增強在擴大開放條件下促進發展的能力。五是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社會,這是我們加快發展的根本目的。我省城鄉居民收入水準不高,弱勢群體比重較大,必須堅持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真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使全省人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過上寬裕的小康生活。

實施“十一五”規劃,關鍵在開好局、起好步,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按照省委九屆七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06年我們要緊緊圍繞創新發展思路、深化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5.0%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8.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 3.0%,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6.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控制在3.0%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0%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0‰以內,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降低4.0%以上。在工作安排上,重點向建設新農村傾斜,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傾斜,向擴大投資和消費傾斜,向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傾斜,向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傾斜,向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人民生活傾斜。

落實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面貌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先行試點、分步實施,在不同類型、不同條件的地區,進行“百鄉千村”試點,中心城市郊區、旅遊外貿比較發達地區、農墾森工所在地區、地方林區、礦區等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要率先在建設新農村上取得重大進展。

深入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積極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種植業標準化達到1.2億畝。調整糧食品種和品質結構,實施優質糧食産業工程。積極打造寒地黑土品牌,鞏固和提高綠色食品大省地位。繼續推進糧牧“主輔換位”,大力實施奶業振興和肉牛發展計劃,加快建設濱州沿線奶牛帶、中部農區生豬帶和東部肉牛産業帶,規模化養殖業比重達到65.0%。大力扶持和發展飼料加工業,建立安全優質高效的飼料、飼草生産體系。著力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省建設,突出做好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確保畜産品品質和産業安全。今年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要達到42.0%以上。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産業化經營水準,規模以上龍頭企業要發展到1500個,帶動基地6000萬畝。加快發展糧食精深加工業,儘快改變我省大量原糧出省局面。繼續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崗前培訓、用工對接、權益保護三個關鍵環節,轉移勞動力450萬人,每人平均創收88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0%和24.0%。

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兩江一湖”幹流沿岸大型灌區工程,把三江平原建成全國優質高産高效水稻基地。突出抓好西部旱區水源、節水灌溉和東部地區除澇工程建設,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新增除澇面積50萬畝,完成中低産田改造33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萬畝。加強以增施有機肥為主的土壤肥力建設,全面提升地力。大力加強農機化建設,新組建標準化農機作業合作社200個。完成1萬公里通鄉、通村公路建設,使目前尚未通車的13個鄉、180個村屯當年通車,46個鄉、500個村屯實現瀝青、水泥路面連接。積極抓好農村飲水安全,使1600個村屯、80萬人喝上合格安全的自來水。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發展沼氣和秸稈氣化等清潔能源。繼續推進扶貧開發,力爭兩年內完成600個村的整村脫貧任務。積極開展生態村鎮建設試點,搞好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改善農村生産生活環境。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的覆蓋範圍。積極發展農村教育,全部完成農村中小學113萬平方米D級危房改造;實行“一費制”管理,在對貧困家庭的學生繼續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基礎上,兩年內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雜費;完成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二期工程,覆蓋2/3農村中小學;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素質;注重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育、教學品質。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建設鄉鎮文化站。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由14個縣擴大到33個縣,用兩年時間徹底改造鄉鎮衛生院危房。加大敬老院調整改造力度,提高“五保戶”供養水準。

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堅持走優勢産業立縣、工業經濟強縣、基礎産業穩縣、非公經濟活縣的發展路子。繼續實施抓兩頭帶中間戰略,支援強縣加快發展,確保十弱縣今年實現脫困目標。加強村鎮規劃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載體功能,促進産業集聚和人口集聚,加快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高度重視“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努力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

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搞好“三項改革”,完善“四項制度”。積極化解鄉村債務,建立健全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規範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和仲介機構等新型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今年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發展到4800個,輻射農戶15.0%以上。

認真搞好第二次農業普查,在工作機構、力量組織、經費投入上予以保障。

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改造傳統産業,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調整改造,提高産業層次。

大力提升技術創新水準。在財稅、金融、技術、人才、政府採購等方面,制訂系統配套的激勵政策,支援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使其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引導示範作用,積極推進“政産學研金介”結合,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的創新服務平臺,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和重點實驗室50家,加快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提高關鍵技術研發水準,增強核心競爭力。實施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國産化研製、年産600萬噸煤礦智慧化採掘設備開發等50個重大項目的科技攻關。

繼續推進六大産業基地建設。發揮産業、技術、資源優勢,以重大項目為依託,提升和優化工業整體素質,增強主導産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重點抓好一重集團主體改造、東北輕合金超大規格鋁板帶材等項目,提高裝備製造業的實力和競爭力。做大做強石化産業,積極推進大慶120萬噸乙烯、75萬噸聚丙烯擴建等項目,加大原油、天然氣勘探力度,加快天然氣工業化、本地化利用的研究與開發,實施以化補油、以氣補油戰略,發展接續産業和替代産業。切實加強能源基礎産業,科學開發利用資源,全面推進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抓好雙鴨山魯能煤電化一體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大力實施雙鴨山電廠三期、鶴崗電廠二期、七台河電廠二期等擴建項目,推進鶴——群——方等大型輸變電工程,儘快形成煤轉電、煤轉氣、煤轉油、煤轉化和綜合開發的産業格局。著力發展現代醫藥産業,繼續推進“北藥”開發,全力抓好哈藥集團生物工程藥品、禽流感疫苗産業化等項目的實施,培育一批優勢醫藥企業和名牌産品。努力振興食品工業,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由糧食大省、畜牧大省發展為食品工業大省,開工建設大慶日月星大豆高新技術園區,不斷擴大農墾九三油脂大豆深加工等産業規模。積極發展森林工業,推進林業管理體制改革,調整林業結構,積極發展林漿紙一體化和木材深加工,加快建設大興安嶺20萬噸高中密度板生産線等項目。力爭六大産業基地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800億元。

加快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按照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的要求,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15個啟動區基礎設施和190個項目建設,力爭新增增加值150億元,使其成為我省振興老工業基地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繼續完善規劃,創新區域協調、資源共用和政府服務機制,加大招商力度,引入戰略投資者;鼓勵並優先扶持區域內的各類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建立發展基金等多種形式,吸納社會資本,加快建設步伐。抓緊建設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帶,發揮其集聚效應和輻射作用。

努力提高優勢産業集聚和配套能力。積極承接有利於促進我省工業發展的國內外産業轉移,縱向延長産業鏈條,橫向密切産業聯繫,以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的航空、汽車零部件園區和機電工業園區為集聚平臺,繼續搞好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設備等配套協作體系建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重點抓好精深加工類、龍頭配套類、節約迴圈類等30個産業鏈的延伸和配套。

努力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繼續實施項目牽動戰略,加大對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能源開發、結構調整、社會發展、平安保障、生態環保等方面的投資力度,抓好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哈大客運專線、哈爾濱磨盤山供水工程、鶴崗鳥山煤礦、齊齊哈爾重型數控機床産業化、煤礦安全改造、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等200個大項目建設。爭取“十一五”規劃項目的國家投資,支援中央大型企業增加投資,擴大省內企業的技改投資,通過招商引資利用外資和民資。項目建設堅持與國家産業政策相對接,與市場需求相吻合,與企業實力相適應,避免低水準重復建設,確保投資品質和效益。

以旅遊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努力擴大第三産業輻射帶動能力。

不斷壯大旅遊支柱産業。積極培育獨具特色的旅遊産業,擴大旅遊經濟規模。結合籌辦2009年世界大冬會,改造亞布力等大型滑雪場,將其建成國際滑雪勝地。增加冰雪節、滑雪節的藝術性和娛樂性,努力在創新上實現新突破。積極發展冬季旅遊服裝、運動雪具、造雪機械等旅遊裝備産業,鞏固和提高我省冰雪旅遊大省的地位。加強民族風情旅遊、紅色旅遊、産業旅遊等特色旅遊産品的開發。圍繞“中國俄羅斯年”等活動,積極做好宣傳推介工作,擴大出入境旅遊市場。圍繞構建夏季“清涼世界”,努力打造五大連池療養度假遊、興凱湖界湖遊、伊春森林遊、大慶溫泉遊等夏季旅遊精品,整合推出新的休閒避暑旅遊線路。全年接待入境旅遊者要達到90萬人次,創匯3.9億美元;國內旅遊者50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億元,外匯收入和國內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15.0%和20.0%以上。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和引進物流龍頭企業,重點推進哈爾濱、大慶等10個物流園區和15個專業物流中心建設,努力構建物流、商流、資訊流、資金流等一體化的服務體系。改造提高商貿連鎖、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和規範會計、法律等仲介服務業,加快發展資訊、金融、保險、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努力培育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社區服務業。運用國際先進理念和管理方式,辦好專業展會和其他不定期展會,做大做強會展經濟。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搞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1500家農家店。加大對農村消費的信貸支援,鼓勵農用機械、村民住房、家用電器等中高檔耐用消費品等大宗消費。落實有關消費政策,培育拓展經濟型轎車、商品房、文化、教育、旅遊、健身等消費熱點。

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步伐,構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金融支援力度,進一步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認真做好財稅工作。繼續推進財源建設,完善財政激勵政策,特別要加大“三獎一補”投入力度,增強財政實力,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加大對公共事業的保障力度。強化政府債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引導社會資金、金融資産、風險投資及其他資金支援項目建設。堅持依法治稅,加強稅收管理,嚴厲打擊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為。加強審計監督,規範財經秩序。

切實加強金融工作。進一步疏通銀企資訊渠道,加強銀企對接,形成新型銀企關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企業增信行動計劃”,嚴厲打擊惡意拖欠銀行貸款和各種金融犯罪,督促企業提高信用等級,兌現還貸承諾,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處置不良資産。切實用好管好國家開發性金融貸款,並借鑒其選項目建平臺的做法,努力擴大重點項目融資。進一步擴大政策性擔保規模,全省擔保公司擔保金由目前的10億元增加到25億元。努力增加中小企業貸款,扭轉貸款低速增長局面。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支援其進行二次增資擴股,爭取利用三到五年時間,把多數縣的農村信用社建成縣級統一法人社和農村合作銀行。抓住郵政儲蓄制度改革之機,引導資金支援新農村建設。擴大農村保險試點。支援地方商業銀行做大做強,逐步擴展服務範圍。發展多種形式的金融機構,積極吸引外埠、外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到我省開展業務。加快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拓寬融資渠道,擴大民間融資。建立金融機構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和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對業績好的給予獎勵。

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

繼續加大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深入貫徹“兩個毫不動搖”方針,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堅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則,落實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為其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全面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特別要注重引導和鼓勵各金融機構開發適宜非公有制企業特點的金融産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和集體企業改革,形成一批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培育非公有制大型龍頭企業。依託專業園區、優勢資源,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企業,促進非公有制企業集群化發展。今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要達到21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企業由130戶增加到200戶。

不斷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資産重組步伐,力爭培育一批技術先進、結構合理、機制靈活、競爭力強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完成既定的三年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造任務,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和産權多元化。大力推進政策性破産工作,確保完成20戶,力爭達到50戶。全部完成省屬企業的輔業改制和分離辦社會工作。實施哈爾濱市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建設,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充分發揮企業在改革中的主體作用。

大力推進投資體制和財稅體制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規範政府投資行為,突出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特別是鼓勵和擴大民間投資,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辦法,建立退出轉移支付範圍的獎勵機制,逐步實施全省縣(市)財政由省直接管理的辦法,擴大省級非稅收入收繳制度改革試點範圍。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改革。

全面啟動事業單位改革。堅持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類推進、確保穩定的原則,積極推進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投入機制、人事制度、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規範、搞活,發展事業單位,提高事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公益服務品質,逐步構建基礎優先、服務公平、區域均衡、門類齊全的公益服務體系。特別是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抓好科研事業單位改革。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大對俄經貿科技合作力度,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準。

加快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積極推進對俄66個能源原材料投資合作項目建設,爭取年內10個以上項目正式開工。加快赤塔60萬噸紙漿項目的建設。加大對俄經貿科技合作“四個基地”建設力度,力爭儘快建成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經貿實體,大幅度增加地産品出口比重。繼續爭取配額指標,保證對俄合作中的木材、礦産、石油等能源原材料的回運,努力把我省建成對俄資源進口大省。承辦好“中國俄羅斯年”相關活動。繼續完善口岸基礎設施,拓展綏--波、東--波互市貿易區功能,爭取儘早開工建設黑河黑龍江大橋、洛古河大橋、東北東部地區鐵路黑龍江段。充分發揮口岸城市作用,全力打造沿邊經濟帶。

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鞏固擴大日、韓、東南亞和香港等傳統市場,加強與東盟的經貿聯繫,開拓歐美、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構建多元化的經貿格局。加快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優化貿易結構,努力打造品牌,擴大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支援哈航集團、哈電站集團等企業跨國採購合作。鼓勵外資和民營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電子資訊、航空交通、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加工貿易,發展一批實力較強的外貿加工企業。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開展工程承包,合理利用境外資源,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和行銷網路,帶動優勢産品出口和勞務輸出。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哈大齊工業走廊、六大産業基地、東部煤電化基地、對俄經貿科技合作基地等實施産業招商、行業招商和品牌招商,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和品質。辦好第17屆哈洽會等重大展會。注重引進和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組織好以企業為主體的赴美國、歐盟及香港等地的招商活動,吸引境外知名企業投資我省重點産業。繼續加大國內招商引資力度,深入開展省際間區域合作。抓好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對市縣招商引資的獎勵資金由5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

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原則,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搞好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完善和推行行業節能、節水、節材、節地標準,切實抓好降低消耗工作。重點組織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餘熱利用和熱電聯産等一批節能工程,城市集中供熱率提高到42.0%,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能源消耗下降5.0%,公共建築和新建城鎮住宅全部執行節能50.0%的標準。發展農業節水灌溉,鼓勵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礦産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回收率。

積極發展迴圈經濟。採取積極的價格、稅收和財政政策,抓好節約降耗、減量排放和資源再生利用。加強工業園區産業鏈建設,圍繞核心資源發展相關産業。切實搞好大慶石化資源、七台河煤炭資源、伊春林木資源迴圈開發利用試點,抓好牡丹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迴圈經濟産業園區試點。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大力發展接續産業和替代産業。謀劃和建設七台河寶泰隆煤電化一體、鶴崗煤層氣、粉煤灰和煤矸石開發利用等重點項目。

加大污染綜合治理力度。突出抓好松花江水體污染後續影響及治理的評估和論證,加快消除污染並啟動松花江流域的綜合治理。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大氣污染和廢水排放治理工程,工業廢水、粉塵、煙塵排放達標率分別實現95.0%、90.0%、95.0%。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積極執行國家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加快大中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率。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進一步加快生態省建設,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濕地、草原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和治理,搞好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快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和草原豐育步伐,繼續搞好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抓緊鹽鹼地和黑土地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重點控制土壤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強環境狀況預測、監測和預報系統建設。嚴厲打擊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不法行為。

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把各項社會事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出成效。

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繼續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集中力量組織好先進製造與資訊化、新能源與節能技術、新材料與精細化工、農産品優質高産與精深加工、生物技術與醫藥、環境保護與公共安全技術等6大專項規劃的實施,啟動30個重大科技自主創新項目。以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依託,通過技術指導、創業孵化和基地示範,吸引有實力的科技企業落戶。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要增長26.0%以上。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依法維護創新主體的權益。強化科技隊伍建設,建立穩定、吸引人才的激勵機制,努力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特別要加強高級管理人才、高端研發人才、高層創新人才和實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市場建設,營造人才聚集與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兩基”鞏固提高、“雙高普九”進程。穩步發展高中教育,加強省級示範性高中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縣職教中心建設,在重點專業領域建設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加大適用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培養中級技能型人才8萬人、高級專門人才4萬人。抓好高等教育品質建設,積極實施“1115”工程。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創建衛生城市和衛生鄉村力度。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服務,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醫院管理,切實規範醫療、用藥行為,嚴厲打擊收“紅包”、吃“回扣”、“開單提成”,以及非法行醫、非法採供血等行為。認真研究、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做好婦幼衛生保健和人口計劃生育工作。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努力構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繁榮和規範文化市場。大力繁榮發展哲學和社會科學,積極發展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事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發展水準。以冰雪體育長廊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壯大獨具特色的冰雪體育。積極培育體育産業。努力辦好2006年全國特奧會和第十一屆全省運動會,積極做好承辦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準備工作。

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大力開展“誠信龍江”建設活動,塑造黑龍江人的新形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對封建迷信和腐朽沒落思想,提高城鄉人民的思想道德水準。

統籌發展各項事業。完善統計制度,充分發揮統計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實關心支援殘疾人事業,加強婦女兒童和老齡工作。進一步做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人防、氣象、史志、檔案、防震減災、國家安全、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等各項工作。

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做好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項工作。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再就業。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扶持政策,積極開展就業服務以及再就業援助行動,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就業的穩定性。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工作。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努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今年要新增就業6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5萬人。切實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鞏固城鎮社保試點成果,強化社會保險關係接續和並軌人員後續服務,繼續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將城鎮低保對象月每人平均補差標準由目前的65元提高到70元。總結綏化市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試點經驗,下半年在全省推開。抓好城鎮養老、醫療、工傷保險擴面工作,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3.0%、10.0%、14.0%,確保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穩中有升。加強和改善社會救助工作,廣泛開展社會捐助活動,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和救災解困措施。

深入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創建“平安龍江”為主線,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機制,加大對薄弱環節和重點部位的治安排查和綜合整治力度,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加強社會管理工作,紮實推進農村和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發揮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加快構建公共應急體系,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安全生産責任制。重點做好煤礦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國有煤礦安全技術改造投入,堅決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發生。認真做好道路交通、城鄉消防、危化産品、煙花爆竹等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防止各類事故發生。嚴格安全執法,加強監督檢查,嚴厲懲治安全生産領域的腐敗現象,嚴肅查處事故責任者。加大安全生産教育、培訓力度,普遍提高勞動者安全生産素質。

認真抓好信訪工作。貫徹和落實《信訪條例》,加快建立信訪工作的長效機制。認真對待群眾來信來訪,綜合治理陳情秩序,依法、及時、就地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繼續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切實抓好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哄抬物價等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大力整頓食品藥品生産流通秩序,建設和完善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整頓農用生産資料市場,切實保證産品品質,有效遏制價格上漲。

努力改善城鎮居民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完善大中城市功能,加快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供水排水、交通通訊、供熱供氣、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面積,大力推廣廉租房,有條件的地方積極興建農民工公寓。認真抓好舊城改造,從今年開始,用兩年時間消滅城市棚戶區、城中村。繼續強化煤城沉陷區治理,改善群眾生産生活環境。適當提高部分企業軍轉幹部的補貼和補助標準,提高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經濟補助和義務兵家屬優待標準。設立高校貧困生助學貸款貼息資金。落實國家關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改革的各項政策。加大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全部兌現縣(市)、鄉(鎮)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津貼補貼。引導和督促各類生産經營企業不斷提高從業者的工資水準。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改革攻堅和加快發展的繁重任務,對各級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振奮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潔,真抓實幹,努力建設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

一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按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明確規範政府職能定位,切實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仲介組織分開,今年要做好省直29個部門、195戶企業的脫鉤轉制工作。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組織機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責分工,推進電子政務,降低行政成本。不斷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

二要增強科學民主決策能力。健全決策機制,規範決策程式,拓寬決策思路,優化決策方式。特別是在涉及群眾利益、公共安全等問題的決策方面,要由政府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請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一起調研論證,提出若干方案和政策建議,然後由政府選擇、審核和批准,改變政府及其部門自己調研論證,自己提出方案政策,自己審批,自己執行的傳統做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人民建議徵集、重大事項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和專家諮詢等制度,提高決策透明度。積極落實人大的各項決議和決定,認真採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暢通民主渠道,自覺接受監督。

三要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從基層和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嚴格依照《黑龍江省政府資訊公開規定》所確定的內容、程式、方式,及時、全面、準確、真實地向社會公佈政府資訊,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凡是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部門和單位,都要實行辦事公開制度。大力推行“陽光政務”,在土地使用、工程承包、政府採購、産權交易等方面按規定實行公開招投標制。

四要提高行政執法水準。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積極推行與完善集中許可制度,進一步規範行政許可審批行為。加強行政執法層級監督,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大力推行城市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執法,解決行政執法職責交叉、多頭執法的問題。進一步清理和調整行政執法主體,大幅度減少行政機關委託事業單位執法行為,逐步消除行政職能體外迴圈現象。

五要加強勤政廉政建設。認真實施《公務員法》,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各級領導幹部要忠於職守,勤勉盡責,埋頭苦幹,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繼續解決好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認真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嚴肅黨紀政紀。

六要繼續改善發展環境。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強化大局意識,堅決消除“部門主義”。要強化服務意識,堅決克服“衙門作風”。要強化誠信意識,堅決反對“言而無信”。認真解決好上下梗阻、左右掣肘、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等問題,切實把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要認真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要把審批、執法、檢查等重要崗位作為監督的重點,對那些刁難設卡、以權謀私的違法違紀行為嚴懲不貸。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起步之年,任務光榮而艱巨,責任神聖而重大。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紮實工作,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開創我省“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