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新疆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8 日 | 文章來源:新疆自治區政府網站

--2006年1月17日在新疆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司馬義·鐵力瓦爾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5年工作回顧

2005年是“十五”時期的最後一年,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週年。一年來,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六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紮實工作,開拓創新,努力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政治大局保持穩定。預計全年生産總值268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産業增長6.5%,第二産業增長15.2%,第三産業增長8.5%。2005年取得的成績為我們做好2006年的工作,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千方百計促進農牧民增收。我們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以農田水利、科技推廣和節水灌溉為重點,加強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糧食、棉花、特色林果業、畜牧業基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棉生産均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産量876萬噸,增長5.7%,實現了自治區確保糧食安全“兩年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棉花總産量189萬噸,增長7.8%。林果業規模繼續擴大,新增林果面積100萬畝。現代畜牧業穩步發展,肉類産量141萬噸,牛奶産量152萬噸,分別增長10.2%和14.3%。農業産業化迅速發展,全區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超過1000家,農業産業化經營帶動了全區60%以上農戶增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確保了鄉鎮機構和村組織的正常運轉。狠抓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達到5.19億元,增加了2.4億元。全年農牧民參與勞務創收120萬人次,每人平均勞務增收60元以上。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475元,比上年增加230元。

二、堅持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把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建設的主攻方向,進一步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抓好石油石化、煤電煤化工、礦産資源開發、紡織、特色農副産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等重點産業,加快建設我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煤電煤化工基地和重要礦産資源戰略接替基地,實現了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品質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預計工業增加值完成1010億元,增長16.5%,超過預期目標5.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90億元,增長72.3%。其中石油開採實現利潤380億元以上,增長97.4%。紡織行業扭虧為盈。加大技改投入,改造和提升了傳統工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具有競爭優勢和區域特色的企業和企業集團。工業增長對生産總值的拉動高達5個百分點。

三、優化政策環境,推動第三産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我們堅持把旅遊、社區服務、現代商貿流通作為重點加快發展,大力提升第三産業發展水準。預計接待國內遊客1465萬人次,增長18%,實現旅遊收入130億元,增長19.3%。接待入境遊客33萬人次,增長4.1%,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億美元,增長9.8%。新型流通業態蓬勃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8億元,增長13.2%。連鎖經營網點達3000個,銷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房地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批發和零售、餐飲業規模繼續擴大。金融、保險、資訊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取得新進展,加快了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清理和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有力地推動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年末,個體工商戶達47.71萬戶,註冊資金92.32億元,從業人員75.89萬人,分別增長2.3%、6.3%和2.3%;私營企業達5.17萬戶,註冊資金795.39億元,從業人員67.09萬人,分別增長20%、23.7%和17.2%。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經濟實力、優化經濟結構、吸納社會就業、繁榮城鄉市場、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我們狠抓了固定資産投資工作,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352億元,增長16.4%。建成了一批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有深遠影響的重大項目。完成重點項目投資442億元,增長42.6%。奎—賽高等級公路、314國道和碩—庫爾勒段、中哈原油管道國內阿拉山口—獨山子段等15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産;“十五”優質棉基地建設、節水灌溉工程、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等13個重點項目實現單投和部分投産。下坂地水利樞紐、沙漠公路阿拉爾—和田段、喀納斯機場、新疆非油氣重點資源勘查、獨山子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阿拉山口供水與生態建設等30個項目開工建設,新開工項目創歷年之最。西水東引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正抓緊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繼續加強,塔裏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天然林保護、“三北”四期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退牧還草2000萬畝,退耕還林185萬畝,局部地區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繼續得到改善。

五、發揮地緣優勢,努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我們堅持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圍繞把新疆建成我國陸上重要的資源和商貿大通道,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完成進出口總額79.4億美元,增長40.9%,其中出口50.4億美元,進口29億美元,分別增長65.5%和12.1%。邊境小額貿易出口38.6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76.6%。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了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建立各類園區,吸引了一批內地企業來我區投資開發,推動了面向中亞、西亞、南亞、東歐和俄羅斯市場出口加工基地和國際商貿中心建設,提升了我區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能力。以“推進中西亞區域經濟合作”為主題,成功舉辦了第14屆烏洽會。實際利用外資2.32億美元,增長12.3%。完成對外承包工程額9124萬美元,新簽境外投資項目23個,中方協議投資額5280萬美元。招商引資410多億元,增長9.8%。

打破條塊分割和行政區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樹立兵地、城鄉協調發展的觀念,推動了融合經濟發展。烏昌經濟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實現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對推動天山北坡經濟帶加快發展,輻射帶動全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增強財政調控能力,確保金融平穩運作。我們完善了財政支援經濟發展的思路,制定了財政支援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措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落實財稅收支責任制,強化財政收支運作監督,對重點地區、重點稅源加大稅收監控,嚴格稅收減免政策管理,大力清繳欠稅,強化稅收徵管措施,確保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預計全口徑財政收入397億元,增長22.8%,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0億元,增長18.5%。預計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16億元,增長19.4%。優化了財政支出結構,確保了基本建設、社會保障、農業、教育和為群眾辦實事等重點支出。金融機構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支援特色優勢産業、重點企業、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了對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業務,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強化了農村金融服務。預計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比年初增加41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13億元。

七、實施科教興新戰略,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我們堅持實施面向優勢資源轉換的科技創新戰略,圍繞支柱産業的發展,重點實施了一批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造項目,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兩基”攻堅、中小學危房改造、民漢合校、“雙語”教學、中小學佈局調整、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等工作紮實推進。2004年國家確定的12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全部開工建設,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和重點學科建設繼續加強。公共醫療事業穩步發展,7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6所緊急救援中心建成使用。84個傳染病醫院(區)建設項目,大部分建成使用。文化廣播影視事業全面發展,“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申報第三批“世界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獲得成功,18個縣級“兩館”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新疆民族歌舞學校和240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全面啟動,“西新工程”第三階段第二期任務基本完成,全區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2.9%和92.5%,鞏固了新疆廣播電視節目在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落地播出的成果。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10.8‰。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在全國“十運會”上,我區體育健兒積極拼搏,取得了2枚金牌、3枚銀牌和7枚銅牌的好成績。城市空氣品質繼續改善,城市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計劃指標之內,生態環境總體穩定,城市環境進一步好轉。

與此同時,司法、審計、統計、檔案、語言文字、新聞出版、外事僑務、品質監督、藥品監督、氣象水文、地震監測、文物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老齡事業等各項事業都實現了新發展、取得了新成就。

八、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我們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入手大辦實事好事,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全面取消農牧業稅,免征稅額4.5億元。投資1.21億元解決了38.86萬人和112.67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問題。安排抗震安居工程補助資金4.3億元,新建改建抗震安居房41.1萬戶,188萬群眾喜遷新居,解決了南疆四地州農村2.9萬特困戶、13.1萬貧困戶住房。投資15.2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9100公里,改善了60個鄉鎮、300個行政村、60萬農牧民的交通出行條件。安排財政資金2.76億元,把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範圍擴大到84個縣、228萬人。擴大了內地新疆高中班、區內初中班規模,招生人數分別達3075人和3000人。新增40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縣市,使試點縣市達到53個,覆蓋了720萬農民,平均參合率86.1%。新建93個鄉鎮衛生院,投資3億元啟動了30個縣級醫院、15個縣級中醫民族醫院、20個縣級婦幼保健醫院和205個鄉鎮衛生院建設。落實3536萬元專項補助資金,完成了1951個“村村通工程”的建設任務。全區行政村通電話率96.8%。加大了對村級組織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解決了南疆三地州及其他地州貧困縣鄉鎮因農村稅費改革造成的5292萬元財政資金缺口。財政撥付3000萬元專項資金,提高了農村6.1萬多名“三老”人員生活待遇。

我們始終把關心困難群眾和加快扶貧開發作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大事來抓,實現了3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35萬人就業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3.7%。順利實現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制度並軌,繼續鞏固“兩個確保”,搞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擴大了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增長8%。

九、加強民主法制,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我們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加強了基層民主建設,健全了村民自治、社區居民自治和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各級政府自覺接受同級人大監督,執行人大決議,加強與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和人民團體的聯繫。全年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議案4件,制定發佈政府行政規章7件,辦理全國和自治區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941件、政協委員提案956件。認真開展行風評議活動,加大了查辦腐敗案件力度,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我們堅持不懈地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鞏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高度重視維護穩定工作,嚴厲打擊“三股勢力”以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和其他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十、兵團經濟快速發展,維穩戍邊能力明顯增強。生産建設兵團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發揮優勢,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優勢資源轉換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預計兵團生産總值340億元,增長11.5%。固定資産投資130億元,增長1%。進出口總額30億美元,增長52.1%。在崗職工年均工資1.2萬元,增長6%。兵團事業的發展為維護自治區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5年,我區大事多、喜事多,特別是隆重舉行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週年慶祝活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共安排23.5億元資金用於我區抗震安居、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建設,以羅幹同志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帶著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來我區參加慰問及慶祝活動,各族幹部群眾深受鼓舞。大慶期間,我們組織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全面展示了半個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和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新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新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的大好形勢,展示了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産黨,建設美好新疆的精神風貌,進一步激發了各族人民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大熱情。同時,成功承辦了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黃河經濟協作區省區負責人第十八次會議,進一步宣傳了新疆,增強了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各位代表,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中央各部委和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統領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社會各界人士,向駐疆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向生産建設兵團、中央駐疆單位廣大幹部職工和援疆幹部以及所有關心、支援新疆建設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任務艱巨;農牧民增收難度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工業化、城鎮化水準不高;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就業再就業形勢嚴峻;一些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亟待解決;安全生産形勢不容樂觀;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6年工作部署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2006年工作的意義重大。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黨委六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加快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解決好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産總值增長9%,力爭達到兩位數增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進出口總額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6.5%以上;城鎮實現就業再就業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圍繞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從實際出發,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切實抓好新農村建設示範試點工作。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方針,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公共財政覆蓋農村步伐,大力增加公共財政對農村、農業的投入,投資重點由城市向農村轉移,重點支援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事業。積極引導農牧民投工投勞建設新農村。結合抗震安居、扶貧開發、防病改水等工程和小城鎮建設,加快改善農牧民居住環境,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棉花、糧食、特色林果業和畜牧業四大基地建設。按照“全區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穩定糧食面積,優化品種結構和生産佈局,重點支援主産區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和加工轉化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小麥麵積穩定在1100萬畝左右,産量穩定在410萬噸左右。完善糧食價外直補政策,以現行直補方式限量收購小麥。繼續鞏固棉花産業優勢地位,加快建設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穩定面積,主攻單産,優化品質,種植面積保持在1700萬畝左右,總産量190萬噸左右。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

狠抓特色林果業發展,重點建設環塔裏木盆地特色林果産品産業帶和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伊犁河谷特色林果基地。進一步提高林果基地建設、貯藏保鮮、加工轉化、市場開拓和科技支撐等能力,新增林果面積100萬畝。圍繞優質牛羊肉、牛奶、細羊毛三大産業帶建設,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力爭肉類總産量達到156萬噸,牛奶總産量達到170萬噸。突出抓好動物疫病防疫體系建設,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

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加快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吸引各類企業、資本、技術參與優勢特色農産品深度開發。推進農産品加工業整合,培植發展大公司大集團。實施品牌名牌戰略,創新以企農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強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大規模開展農民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努力形成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高度關注、農牧民積極參與的有效培訓機制和培訓網路。著力培訓農牧民在發展特色林果業、現代畜牧業以及從事二三産業方面的技能,提高農牧民創業能力和致富本領。結合農牧民技能培訓,繼續抓好勞務創收,改善農牧民就業環境,對進城登記求職的農民工開展免費職業介紹和實行一次性職業培訓補貼,依法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大力發展非農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增強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支援農牧民參與當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力爭農牧民外出務工130萬人次,全區農牧民每人平均勞務增收60元以上。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著力抓好鄉鎮機構改革,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探索化解村級債務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推進地方國有農牧場管理體制改革。

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加快石油石化基地建設,大力支援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業大集團,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實現油氣勘探投資、油氣當量增長超過10%,原油加工量增長超過15%。抓好獨山子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克拉瑪依20萬噸甲醇、美克公司天然綜合化工、聯合化工4萬噸聚甲醛、中泰化學12萬噸聚氯乙烯10萬噸燒鹼、天業40萬噸聚氯乙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強煤電煤化工基地建設,重點支援神華、魯能、國投等大企業大集團參與煤炭勘探開發和煤電煤化工項目建設,加快哈密大南湖等煤電基地和瑪納斯電廠三期等電源項目建設。堅持電源電網並舉,加快實施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全疆電網聯網工程和“西電東送”前期工作。利用豐富的煤炭、原鹽、石灰石等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鹽化工産業。加快礦産資源勘探開發,重點圍繞鋼鐵、有色金屬、鉀鹽、石材、膨潤土等礦産資源深加工,儘快形成一批礦産資源勘探、開發、冶煉、加工産業集群。圍繞優勢特色農産品,大力發展農副産品精深加工業。著力抓好烏—昌、石河子、奎屯、庫—尉、阿克蘇等紡織工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快輕工、食品、紡織工業發展。

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産業,推進重大科研成果的引進、吸收和轉化,大力發展生物制藥、保健食品、新能源和資訊等新興産業。著力抓好風力發電、太陽能單晶矽片等項目建設。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動産業升級。繼續實施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促進産學研結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中小企業發展,放寬中小企業經營準入領域,實施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勢群體。

加快石油天然氣化工園區、對口援疆省市工業園區和地方特色資源工業園區建設。加大獨山子—奎屯石化工業園區以及米東、庫車等工業園區建設力度。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商會通過招商引資等自主創辦園區。加快園區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和物流、研發、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改善園區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打造産業聚集度高、專業分工配套、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強的産業集群,增強園區示範和帶動作用。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壯大非公有制經濟

充分發揮我區特色旅遊資源優勢,進一步擴大旅遊對外開放,積極鼓勵支援區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我區旅遊資源開發和整合,努力打造以喀納斯、那拉提為代表的世界級旅遊精品。不斷加強與西北五省區旅遊合作,聯合開發“絲綢之路”世界旅遊精品。繼續辦好新疆風情萬里行、新疆國際旅遊節、吐魯番葡萄節等大型旅遊活動。開發冰雪風情旅遊,儘快開展邊境旅遊。抓好重點旅遊景區景點規劃,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力爭接待國內遊客1650萬人次,旅遊收入148億元,分別增長12.6%和13%;接待入境遊客35萬人次,創匯1.2億美元,分別增長6%和20%。

繼續發展交通運輸、倉儲、零售等流通業,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物流業態。緊密依託鐵路、民航、口岸和物流園區,通過引進外資、股份合作經營,加快轉机物流集散地建設。建立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快速反應機制。大力發展社區服務,重點發展家政服務、社區醫療、體育健身、養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務和廢舊物品回收等勞動密集型服務項目。積極培育資訊、法律、金融、仲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完善農村流通體系,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工作。

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重點整治食品、藥品、建材、農資等行業。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以生産要素和資源型産品價格改革為重點,健全和完善土地、水、電、煤、服務等價格形成機制。大力培育和規範産權、勞動力、土地、礦業、水資源等要素市場。

認真貫徹落實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在投融資、土地、稅收、市場準入、對外貿易等方面,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平等競爭環境。扶持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信譽好、吸納就業多的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競爭力。積極支援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加快非公有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四、擴大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建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農村社會事業的投資力度,繼續支援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草原圍欄等“六小”工程建設。加快優勢資源的勘探開發利用。初步安排自治區重點項目110個,投資480億元。認真抓好塔裏木河流域綜合治理、下坂地水利樞紐、伊犁河南岸幹渠及灌區工程、精—伊—霍鐵路、沙漠公路阿拉爾—和田、312國道哈密—吐魯番、喀納斯機場、“固邊富民”工程、昌吉熱電廠二期擴建等52個在建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喀臘塑克水利樞紐、伊犁河攔河水利樞紐及北岸幹渠、南疆鐵路吐魯番—庫爾勒復線、北疆鐵路烏魯木齊—精河復線、奎屯—北屯鐵路、217國道那拉提—庫車、烏魯木齊西部門戶樞紐機場8萬平方米候機樓擴建等22個重點新開工項目建設;抓好西水東引、艾比湖生態調水工程、大石峽水利樞紐等36個預備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增加項目前期投入,切實抓好重點項目儲備,確保“十一五”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接替、良性迴圈。同時,著力抓好和田天然氣一期、喀什熱電聯産、葉爾羌河中游水利樞紐、阿圖什市管道天然氣、塔城市集中供熱二期等工程建設。

五、以向西開放為重點,繼續實施全方位開放戰略

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加快西部國際商貿中心建設。積極支援機電、高新技術和優勢農産品出口,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提高口岸通關能力,完成進出口總額94億美元。加強與中亞、西亞、南亞國家及俄羅斯的經濟技術合作,拓寬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實施空間。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到周邊國家投資辦廠、承包工程,聯合開發當地資源,帶動技術、設備、材料和勞務出口。支援內地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新疆出口加工區和邊境貿易區建設,吸引和承接內地資本、技術和人才向我區轉移,積極建設面向中亞、南亞、東歐國家和地區出口加工基地、轉机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大力推進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加快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

圍繞特色優勢資源開發,廣泛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來我區投資開發石油化工、重化工、紡織、建材、農副産品加工、礦産資源、現代物流和高新技術等産業,不斷壯大我區優勢産業。加快招商引資環境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氛圍。繼續辦好烏洽會,大力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貿合作會展洽談平臺,積極組織參加廣交會、投洽會等各類會展活動,不斷提高簽約項目履約率。

六、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鼓勵企業迴圈式生産,推動産業迴圈式組合,加強對各類廢物的迴圈利用,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産生。在重點行業、領域、産業園區和城市積極開展迴圈經濟試點。節約利用水土資源,大力推行節能省地型建設。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大面積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發展節水高效農業,每年新增高新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以上。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抓好工業和城市節水。大力推廣節能降耗技術,抓緊啟動節約和替代石油、熱電聯産、餘熱利用、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節能工程,重點加強鋼鐵、有色、電力、石油、化工、建材、印染等行業對能源、原材料、水資源消耗的管理。按照國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標,力爭我區從2006年起每年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4個百分點。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堅決關閉3萬噸以下小煤礦,重點建設大型化、規模化煤礦,確保採出率不低於65%。建設大容量發電機組,促進能源和資源高效利用。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工程,積極開發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推進工業廢物、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等資源的綜合利用。加大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力度,繼續搞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快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荒漠化防治步伐,加強對生態環境脆弱區、重要水源保護地、重要濕地等區域的生態防護與修復。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改善人居環境。

七、切實加強財稅工作,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

做大做強支柱財源,積極培育新財源,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徵管,嚴格稅收減免,清理到期稅收優惠政策,確保應收盡收。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各地增收節支積極性。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重點項目、“三農”以及社會保障、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的財政保障力度,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集中採購等各項改革。試行“鄉財縣管鄉用”、“村財鄉管村用”管理方式改革,採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精簡機構和人員等綜合措施,努力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加強對預算執行的審計監督,強化部門財務監管,確保財政資金規範、安全、有效使用。

加強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與金融部門的聯繫和溝通,落實好自治區與國家有關金融機構合作協議。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展信用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切實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力度,進一步強化農村金融服務。加強資本市場建設,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抓好企業上市工作,積極支援我區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金融機構引進工作。

八、認真解決群眾生活困難問題,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繼續實施城鄉抗震安居工程,完成45萬戶抗震安居房建設任務。繼續落實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4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縣鄉道路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500公里、客運站90個。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完成5萬戶“一池三改”沼氣建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把內地新疆高中班、區內初中班招生規模擴大到3990人和5000人。完成205個鄉鎮衛生院和65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鞏固完善提高53個縣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成果,落實好對參合農牧民的財政資金補助。建立和完善濟困醫院、濟困病房制度。抓好400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啟動無電區域送電工程,完成1萬戶送電任務。繼續加強“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建設。從2006年起每年安排3000萬元,解決村級基層組織的辦公用房。

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重點解決好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建立促進就業與社會保障的聯動機制,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有組織的勞務派遣和勞務輸出,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大力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城市職工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培訓165萬人的目標。

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規範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失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統籌研究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進城務工人員參加大病統籌、工傷保險以及困難企業職工社會保障問題。強化社會保險基金徵繳力度,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制度和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穩步開展農村“低保”試點。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

繼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和企業工資分配調控體系,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切實抓好工資支付和最低工資標準的落實工作,探索建立工資支付監控保障制度。強化勞動監察,嚴肅查處違反勞動合同規定、隨意延長工時、拖欠社會保險、剋扣工資行為。繼續做好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和政府拖欠工程款工作,確保不發生新的拖欠。

九、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的作用,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堅持技術引進和技術創新相結合,著力提高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優先發展面向優勢資源轉換的科學技術,以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支撐産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産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培育技術市場,做好技術諮詢、技術轉讓等科技仲介服務。組織好科普活動,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落實各項人才政策,培育創新人才,努力建設一支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人才隊伍。

積極推進“兩基”攻堅,重點加強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繼續抓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和農村遠端教育工程,認真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確保義務教育經費穩定增長。全面啟動實施“新疆‘雙語’教育工程”,加強“雙語”師資隊伍建設。加快建設職業技術教育實訓基地,加強縣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大力推進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依法規範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快學科建設和專業調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品質,增強高校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大力倡導公民道德規範。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加快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成“中國絲綢之路文物搶救工程”第一階段任務。積極開拓國內外文化市場。推進“廣電網路整合工程”和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啟動“東風工程”。深入開展誠信教育,推進“誠信新疆”建設。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深入開展擁軍優屬、軍民共建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健全縣鄉衛生服務網路,抓好疾病防控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積極防治各類職業病、地方病、傳染病。高度重視艾滋病防治,採取斷然措施,在全社會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堅決遏制艾滋病的傳播。切實加強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防治和監控,嚴防向人群傳播和蔓延。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購銷秩序,全面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落實對實行計劃生育農牧民的獎勵政策。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體育進社區,切實辦好在烏魯木齊舉行的自治區第十一屆運動會,積極備戰奧運會和第十一屆全運會。重視老齡工作,支援關心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

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産的領導,認真吸取教訓,努力從健全法制、完善體制、增加投入、技術改造、落實責任、嚴格管理等方面,建立安全生産長效機制,狠抓薄弱環節,採取有效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重點做好預防煤礦安全事故工作,堅決取締和關閉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産條件的煤礦、礦井。切實加強對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交通、公共場所、重大基礎設施等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産專項整治。進一步做好各種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努力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減少災害損失。

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努力建設平安新疆

繼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大力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和先進個人,強化“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增強各民族大團結,增強各族幹部群眾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自覺性,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認真貫徹實施《宗教事務條例》,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事務工作,保證正常宗教活動有序進行。堅決制止非法宗教活動,切實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犯罪活動。

堅決貫徹中央關於維護新疆穩定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堅持“主動出擊、露頭就打、先發制敵”方針,始終對“三股勢力”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嚴密防範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利用非政府組織、“維權”活動、網際網路、民族宗教等進行滲透破壞活動,牢牢掌握反分裂鬥爭的主動權,始終做到思想不麻痹,決策不猶豫,行動不滯後,打擊不手軟。

繼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深入開展禁毒宣傳和禁毒專項治理,嚴厲打擊毒品犯罪,加大禁吸戒毒力度,堅決剷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確保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和社會利益協調機制。

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緩解和疏導社會矛盾,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加大對突出信訪問題的督辦力度,特別是處理好群體性陳情事件,依法及時合理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問題。積極推進平安縣市建設,努力構建平安新疆。

十一、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服務水準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管理創新,在繼續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堅持量力而行,勤儉辦事原則,壓縮會議開支,從嚴控制黨政機關人員出國考察,堅決杜絕公款吃喝,切實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努力建設節約型政府。加快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不斷增強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強化決策責任,規範決策程式,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建立健全決策後評估機制、決策失誤責任追究機制和糾錯改正機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牢固樹立依法治區、依法行政觀念,繼續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增強運用法律手段調節、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範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強化執法監督。切實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的現象。

加強廉政建設,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廉政承諾。加大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力度。解決好徵用土地、城鎮房屋拆遷、企業違法排污、企業改制重組和破産中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大《公務員法》宣傳執行力度,強化公務員隊伍培訓、教育和管理,提高整體素質,完善公務員業績考核機制,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十二、加快兵團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提高職工生活水準

生産建設兵團要保證糧食生産,大力發展棉花、畜牧業和果蔬園藝業,做大做強優勢産業,積極參與油、氣、煤炭等優勢資源開發,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依託城市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著力提升服務業整體水準和實力。繼續深化團場體制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力度,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依託當地公共服務設施,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做好養老保險兵團級統籌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預期生産總值增長10%,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額增長13.3%,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在崗職工每人平均工資增長6.7%。

關於“十一五”規劃

我們在圓滿完成“十五”計劃的基礎上,進入了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新時期。回顧“十五”,我們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十五”是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五年,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個五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和非典、禽流感疫情等各種災害,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困難,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和依靠各族幹部群眾,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我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發展品質和速度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十五”期間,全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翻一番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累計5035億元,年均增長17.2%,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5%,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9%。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棉花、糧食、特色林果業、畜牧業基地建設水準顯著提高,優勢特色産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産量分別居全國第3、第2位。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鉀鹽等優勢資源開發力度不斷加大。非公有制經濟和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發展後勁顯著增強。以烏昌經濟一體化為龍頭,天山北坡經濟帶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大,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洲內部生態環境趨於穩定。各項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取消了農牧業稅和農林特産稅,糧棉流通全面放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就業再就業機制、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分配製度基本確立,實現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並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中西亞區域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十五”是自治區歷史上發展與穩定最好的時期,也是各族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過去的五年,我們的實踐生動而豐富,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認真總結這些基本經驗,對於做好今後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新疆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實現“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的戰略目標。二是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為目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大力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三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把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實實在在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各族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四是必須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團結穩定,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嚴密防範、嚴厲打擊境內外“三股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改革和發展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五是必須堅持抓好政府自身建設,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節約型、服務型、法治型政府,切實優化服務環境,提高執政能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是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環境有利於我區發展的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開創我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六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堅定不移地落實好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新疆改革發展穩定的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優勢資源轉換,推進農業産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穩疆興疆、富民固邊,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力爭實現兩位數增長,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超過16%,固定資産投資力爭突破10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城鎮化率提高到42%。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8%,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5%。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完成上述目標任務,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將投資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圍繞增加農牧民收入,著力建設四大基地,突出棉花優勢,確保糧食安全,重點發展特色林果業和現代畜牧業,做強做大區域性特色産業。加快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鄉鎮企業和非農産業。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建立農業防災減災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和氣象服務水準。大力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化糧棉流通體制改革,健全農産品現代流通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強化農牧民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農牧民素質。扎紮實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以整村推進、産業化扶貧和勞動力轉移為重點,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繼續開展定點扶貧和社會幫困扶貧,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積極探索對特殊困難群體實行扶貧救助制度。

二、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支援區內外企業參與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産業,共同開發石油石化下游産品。集中力量建設好獨山子—克拉瑪依、烏魯木齊、吐哈、南疆四大石化基地。以發展大乙烯、大芳烴及其下游産品、大化肥及甲醇等為主的天然氣化工産品和精細化工系列産品為主線,建設大型石油煉製、大型乙烯、大型甲醇加工等十大工程。以天山北坡經濟帶和南疆石油化工産業帶為平臺,打造石油石化産業集群。加快發展煤電煤化工産業,實施煤—電—鋁、煤—電—銅、煤—電—鐵合金、煤變油等上下游一體化項目。加快重要礦種、重點成礦帶的勘查力度,實現鐵礦、銅礦等非能源礦産找礦新突破。加快與周邊國家礦産資源領域的合作開發。利用高新技術、資訊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改造輕工、紡織建材、化工、機電、冶金等傳統産業,提升整體水準,促進加快發展。大力實施品牌名牌戰略。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工業園區建設。

三、做大做強第三産業,積極支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大旅遊資源開發整合力度,充分發揮烏魯木齊中心城市的旅遊集散功能,以“五區三線”為重點,建設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旅遊景區景點。加強與內地省區市及周邊國家的旅遊合作。積極發展冰雪旅遊、商務旅遊、特種旅遊、會展旅遊、淡季旅遊。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保護好旅遊景區資源。堅持走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構建佈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城鎮化體系。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和引進一批現代物流企業,提升物流業發展水準。利用內地製造業的優勢,依託口岸,形成以區域中心城市為物流港,以鐵路公路為主幹,聯動城鄉、聯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放寬非公有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拓寬非公有制企業融資渠道,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幫助有條件的企業做大做強。非公有制企業要依法經營,照章納稅,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四、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加快重點河流重大控制性水利樞紐和跨流域調水工程建設,優先解決天山北坡經濟帶、吐哈盆地、庫爾勒—庫車—阿克蘇石油天然氣化工帶等重點區域水資源供給。抓好下坂地水利樞紐和引塔濟裕調水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布爾津河“西水東引”一期工程、艾比湖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和大石峽水利樞紐、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布侖口—公格爾等骨幹水利工程。完成塔裏木河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加快肯茨瓦特水利樞紐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交通樞紐以及幹線網路建設,抓好貫通南北疆中部阿勒泰—獨山子—庫車快速幹線、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至和田的第二條沙漠公路等工程建設。力爭北京—烏魯木齊國家高速公路三北大通道儘快開工建設。抓好精—伊—霍鐵路、烏魯木齊—精河鐵路復線、奎屯—北屯鐵路、吐魯番—庫爾勒鐵路復線、蘭新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等重點鐵路項目建設,做好喀什—和田鐵路前期工作。完善烏魯木齊西部門戶樞紐機場功能,建成那拉提、喀納斯等機場,抓好喀什機場改擴建,重點開闢與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及內地大中城市航線。加快電力建設,重點抓好以哈密大南湖等煤電基地為主的火電建設,以伊犁河、開都河等為主的水電建設,以達坂城等主要風區為主的風電建設,以烏魯木齊和地州中心城市為重點的熱電聯産項目建設,以無電區域送電工程等為主的綠色電力建設。加強電網主網架建設,實現全疆聯網,加快“西電東送”建設步伐。加強基礎傳輸網、通信業務網、廣播電視網、電腦網路建設,推進資訊資源開發和利用。健全資訊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五、繼續深化改革,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繼續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推動城市商業銀行聯合重組。搞好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積極開展農村政策性保險業務。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積極推進政府行政管理和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扎紮實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堅持“東聯西出、西來東去”方針,加強與周邊國家以資源互補為主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安全大通道。主動承接內地資本、先進技術和産業轉移,支援內地企業參與新疆出口加工區、開發區建設,充分發揮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作用。

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促進資源迴圈式利用,鼓勵企業迴圈式生産,推動産業迴圈式組合,倡導社會迴圈式消費。大力節約使用水資源,積極發展節水農業、節水工業,深入開展城市節水活動。嚴格控制耕地非農佔用。大力推廣節能降耗技術,加強重點行業、企業對能源、原材料、水資源的消耗管理。加快發展低耗能、高新技術産業,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加強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促進廢棄物資源化,有效保護和利用礦産資源,大幅度提高礦産資源採出率。加大關閉小煤礦力度,力爭到“十一五”末,徹底關閉9萬噸以下小煤礦。

七、實施科教興新和人才強區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常規技術與高新技術並重,大力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用高新技術裝備現代工業。加大高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産業化力度。高度重視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大力推進“兩基”攻堅。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和現代遠端教育。實施“漢語教學推進工程”,加快民漢合校完全中學建設。重點實施學前“雙語”教育和中小學骨幹“雙語”教師培訓工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繼續加強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著力培養高素質企業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婦女人才的培養。完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邊遠艱苦地區和非公有制單位流動。繼續把擴大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紮實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繁榮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發展體育事業。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切實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八、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政治大局穩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全面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高度重視宗教工作,按照“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方針,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主動出擊、露頭就打、先發制敵”方針,堅決打擊“三股勢力”、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努力凈化社會環境。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後備力量建設,積極支援國防和軍隊建設,促進軍政軍民團結,增強全民國防觀念。

九、發展壯大兵團事業,增強維穩戍邊能力。圍繞“發展壯大兵團、致富職工群眾”的工作目標,努力調高調優農業、做大做強工業、拓寬搞活服務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提高維穩戍邊實力和職工群眾生活水準,更好地發揮兵團建設、保衛、穩定新疆的特殊作用。

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牢記“兩個務必”,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大力提倡奮發有為、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優良作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盡心盡力把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辦好。堅持實事求是,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不提脫離實際的高指標,不喊嘩眾取寵的空口號,不搞勞民傷財的假政績,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務實為民,埋頭苦幹,勤奮工作。堅持廉潔勤政,克己奉公,嚴守黨紀國法,追求高尚情操,使我們的工作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各位代表:

新的時期,充滿新的機遇,面臨新的挑戰,孕育新的希望。新疆未來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光榮而艱巨,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讓我們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六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依靠全疆各族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為全面完成2006年各項工作任務,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把我區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