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6 日 | 文章來源:四川日報

——2006年1月15日在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省長張中偉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特別是去年以來,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在省委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援下,省政府動員和組織全省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宏觀調控的要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奮力推進“三個轉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圓滿完成了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的主要指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可喜步伐。

(一)過去五年是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五年

2005年,全省生産總值達到7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6%,比2000年增長69.8%,年均增長11.2%。三次産業結構由2000年的24.1:36.5:39.4調整為20.2:41.6:38.2。

認真落實惠農政策措施,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業機械化水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確保了糧食安全,促進了農民增收。五年間財政對“三農”的投入達1246.2億元,比“九五”時期增加1.6倍。2002年以來,通過取消涉農收費和免征農業稅及附加,減輕農民負擔104億元,每人平均減負163元。近兩年,兌現糧食、良種和農機具三項補貼12.4億元。在全國率先開通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糧食總産量基本穩定在3400萬噸左右。肉類總産量由2000年的641.3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949.2萬噸。2005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223元,比2000年增加899元。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培育壯大支柱産業和優勢産業,加強工業基地和園區建設,支援企業加大技改和行銷力度,搞好運作的綜合協調,保持了工業持續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200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34.4億元,比上年增長22.9%,比2000年增長1.4倍;預計實現凈利潤300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30%左右,比2000年增長3.5倍左右。

圍繞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兩條主線,改善基礎設施和進入條件,加強旅遊精品建設,連續召開三屆旅發大會和首屆冬旅會,推動了旅遊業快速發展,支柱産業地位正在形成。2005年旅遊總收入721.3億元,比上年增加155.1億元,比2000年增加463.2億元,增長1.8倍。著力培育住房、汽車、文化、體育等新的消費熱點,改造提升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業態,大力開拓城鄉市場。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1.4億元,比上年增長14%,比2000年增長78.4%。物價基本平穩,2005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1.7%。

加大依法治稅力度,認真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公共財政建設。2005年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完成830.4億元,比上年增長23.6%,比2000年同口徑增長1.4倍;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082.2億元,比上年增長20.9%,比2000年增長1.4倍。優化信貸結構,注重風險防範,妥善處理農村合作基金、供銷社股金等遺留問題,金融運作基本平穩。2005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905.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1%,比2000年末增長1.2倍;各項貸款餘額674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7%,比2000年末增長66.4%。

(二)過去五年是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五年

大力推進“三個轉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十五”期間,繳入地方金庫的國有土地收益比“九五”時期增長19倍,土地市場、礦業開發秩序明顯好轉;民營經濟蓬勃發展,預計非公有制經濟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3.5%,比2000年提高13.8個百分點;人才強省戰略全面實施,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集中精力打好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加快,破産兼併、主輔分離、軍工脫困等項改革初見成效。國有資産監管體系逐步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農村綜合改革初見成效。糧食流通新體制基本形成。公共財政基本框架建設穩步推進。政府投資行為進一步規範。金融、價格、流通等項改革深入推進。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項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實行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鄉鎮衛生院上收縣管,在21個縣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

著力優化投資環境,培育發展外經貿主體隊伍,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111家世界500強企業來川落戶,比2000年增加48家。五年實際利用外資51.9億美元,到位國內省外資金1816億元,比“九五”時期分別增長13.4%和7.5倍。出口161.9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3倍。對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不斷擴大。新增加德、韓、泰、法四國駐蓉領事機構。

(三)過去五年是城鄉面貌變化巨大的五年

抓住國家發行國債重點支援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462億元,比上年增長30.7%;五年共完成11647.7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1倍。電力裝機容量預計達到2300萬千瓦,新增600萬千瓦。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759公里,新增759公里,完成三州通縣油路4276公里。鐵路營運里程達到3009公里,新增288公里,幹線全部實現電氣化。完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2005年旅客吞吐量達1390萬人次。民用航空支線機場達到9個,其中新建九黃等4個,改擴建2個。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下閘蓄水、首批機組投産發電,瀑布溝水電站實現大江截流,溪洛渡、錦屏一級電站正式開工。實施三州行動通訊扶貧工程,民族地區通信條件明顯改善。電話普及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38%,實現了全省鄉鄉通電話。加強城鎮規劃和管理,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舊城改造,城鎮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水準明顯提高。2005年城鎮化率達到33%,比2000年提高5.3個百分點。農村公路里程達到26萬公里,新增5.5萬公里,投資120億元用於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農村居住、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條件明顯改善。

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2153.3萬公頃天然林得到有效管護,累計退耕還林87.9萬公頃,其中五年來退耕還林67.9萬公頃。退牧還草256萬公頃,荒山造林169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萬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達到163個,面積佔全省幅員的15.7%,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24.23%提高到2005年的28.98%。實施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為重點的水污染綜合治理,整治重點排污企業863個,嚴肅查處沱江水污染事故,出川水質明顯改善。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比2000年提高18.6和8.7個百分點。

(四)過去五年是社會全面進步的五年

努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深入實施科教興川戰略,加快發展衛生、文化、體育、新聞出版等各項社會事業。“十五”期間財政對社會事業投入1684.6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6倍。取得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78項,專利申請36279項。馳名商標達到23件。成都高新區、綿陽科技城、德陽重大裝備基地和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順利實施。2005年,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97.7%,比2000年提高4.7個百分點;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78.3萬人、高校在校生105.1萬人,分別比2000年增加24.4萬人、57.1萬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初步建立,有效防控了非典、人感染豬鏈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五年共安排建設2596個鄉鎮衛生院。中醫藥工作有所加強。對327825人次農村扶助對象實行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低生育水準持續穩定,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比2000年下降2.2個千分點。建成了沫若藝術院、巴金文學院等一批標誌性文化工程。大熊貓被選定為北京奧運吉祥物。文物保護得到加強,“太陽神鳥”被確立為中國文化遺産標誌。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4%和96.7%。新聞出版事業健康發展。群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取得好成績。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地方誌、檔案工作取得新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強。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聯動防範工程”,重點打擊搶劫、搶奪和盜竊活動,有效遏制刑事犯罪多發勢頭。堅決打擊“法輪功”邪教組織等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有效維護了國家安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認真落實。國防動員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加強,雙擁、優撫和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開展食品、藥品、農資等專項整治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專項行動,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仲介欺詐等行為,加大“掃黃打非”力度,加強審計和品質技術監督,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好轉。

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安全生産示範鄉鎮創建活動,狠抓責任、機構、人員、經費、措施“五落實”,關停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礦山和小煤窯,嚴肅查處重特大事故,安全生産長效機制初步建立。

(五)過去五年是人民生活不斷

改善的五年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2005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2802.8元,比上年增長8.6%,比2000年增長47.2%;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86元,比上年增長8.8%,比2000年增長42.3%。堅持每年為群眾辦好“十件實事”。

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抓好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大力促進就業再就業。“十五”期間,新增城鎮就業229.7萬人,151.2萬下崗職工和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05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6%。鞏固“兩個確保”,搞好“三條保障線”銜接,養老、醫療、失業及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擴大,保障能力增強。各級財政共籌集低保資金39.7億元,158.5萬城市低保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在134個縣實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符合條件的五保對象全部納入供養。城鄉醫療救助體系逐步完善。失地農民補償安置工作得到加強。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23.1億元。

加大扶貧幫困力度,實施“萬村扶貧”規劃,深入推進“五大扶貧工程”。五年中央和省共投入扶貧資金147.1億元,解決了124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安排各類救災資金26億元,重建倒塌房屋75萬間。實施農村人飲工程和紅層找水打井,解決了583.6萬人的飲水問題。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等重大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的嚴重衝擊,面對經濟運作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我們審時度勢,妥善應對,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牢牢把握主動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取得這些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全省人民齊心協力、不懈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川部隊、政法幹警、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五年的奮鬥歷程,我們有以下幾點深切的體會:一是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動搖,堅持以人為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努力使政府工作充分體現時代的要求和全省各族人民的願望,努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始終堅持跨越式發展不動搖,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增長才能一年比一年快,近三年經濟總量才能一年上一個千億元臺階。三是始終堅持市場配置資源不動搖,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通過“三個轉變”實現資源變資本,全省上下才像今天這樣充滿生機和活力。四是始終堅持把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不動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最急”上見真情,在群眾“最怨”上改作風,密切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人民群眾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才像今天這樣不斷高漲。五是始終堅持“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不動搖,不斷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著力搞好政府自身建設,切實增強執行力,才形成了風正人和事業興的可喜局面。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還是低水準上的快速增長,發展不足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粗放型增長方式亟待轉變。一是工業化水準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二是城鎮化水準不高,二元結構特徵明顯,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化解鄉村債務的任務艱巨。三是經濟增長的資源和環境約束加劇,煤電油氣運偏緊,土地和資金供需矛盾突出。四是人口和就業壓力大,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部分群眾生活面臨不少困難。五是安全生産和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還存在一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六是政府工作方式方法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少數幹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比較嚴重,腐敗問題在一些地方和領域較為突出,有的工作抓落實不夠。在今後的工作中,省政府將在各位代表的監督支援下,認真解決上述矛盾和問題,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十一五”目標要求

“十五”的輝煌成就,為“十一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發展,生産要素流動加快,“外資西移、內資西進”,為我們拓展資源配置空間、主動承接産業轉移提供了良好契機;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入生態、基礎設施、“三農”和産業並重的新階段,對四川的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我省發揮科技優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産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前,我省仍處於新一輪快速發展期,一批支撐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陸續開工,持續發展的後勁增強;各地區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爭創一流的氛圍更加濃厚;廣大群眾創新創業、發家致富、建設小康的熱情不斷高漲。

“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編制好“十一五”規劃,意義十分重大。根據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省政府組織力量,抓緊起草了《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已提交本次人民代表大會,請連同《政府工作報告》一併審查。省政府將根據大會通過的《綱要》,認真組織實施。

圍繞建設西部經濟強省、文化強省和法治四川、和諧四川、開放四川、生態四川的要求,今後5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到2010年達到1.2萬億元以上,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達到1.4萬元以上,提前實現翻番。單位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財政收入增速略高於生産總值增速。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三次産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5.5:44.5:40.0。2010年城鎮化率達到38%以上。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提高到50%以上。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4萬億元左右。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5億美元、到位國內省外資金3500億元,2010年出口達到100億美元。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森林覆蓋率達到3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6%,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260萬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控制在4‰以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不斷破除。研究與開發經費佔生産總值的比例進一步加大,資訊化進程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程度顯著提高,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完成上述目標,必須正確處理六個方面的關係,即加快發展速度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係,實施工業強省戰略與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關係,投資拉動與消費拉動的關係,市場配置資源與政府經濟調節的關係,促進經濟發展與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關係,改革發展與確保穩定的關係,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切實體現以下原則要求:

———堅持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增強對發展不足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發展觀念,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思路,提高發展品質,更加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更加注重速度、結構、品質和效益的有機統一,努力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堅持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把解決“三農”問題繼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立足優勢資源和特色産業,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形成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

———堅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充分發揮工業對産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促進三次産業全面繁榮。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整合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走創新型發展道路。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繼續深入實施“三個轉變”,全面推進各項改革,不斷破除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經濟自主增長活力。以大開放促大發展,實行對內對外開放並舉,“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推進我省開放型經濟取得新突破。

———堅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擴大就業,健全公共服務,完善社會保障,推進社會公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保持社會安定團結,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三、2006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為“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初步安排今年全省生産總值增長9%以上,單位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4%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5%和3.6‰以內。

(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落實中央支援農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做到財政支農資金增量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資金高於上年。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規劃,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堅持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糧食産量穩定在3400萬噸以上,確保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加170元以上。

在産業發展上形成新格局。以農産品加工為重點,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一批大公司、大集團,力爭在優質畜牧、糧油、果蔬、藥材、茶葉等的精深加工上取得重大突破。搞好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生産,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培育打造農産品優質品牌。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金土地工程”,抓好“五良配套”,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50萬公頃以

上。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穩定農資價格。完善農技推廣和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搞好農業普查。認真實施“勞務品牌工程”,加強技能培訓,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確保全年勞務輸出1700萬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750億元左右。

在農民生活上實現新提高。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消費結構,提高生活品質。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推進整村扶貧,新解決15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在每個縣(市、區)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做好五保對象供養工作。搞好鄉村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重點解決人畜混居、垃圾處理等突出問題,創造整潔、舒適、文明的生活環境。

在鄉村面貌上呈現新變化。以解決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和發展沼氣為重點,著力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建成通鄉通村公路6000公里,新建和改造鄉鎮客運站(點)350個。堅持科學找水、安全飲水、節約用水,解決260萬人的飲水問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努力使每一個學齡兒童都能受到基礎教育。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建設,搞好73個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結合規模化養殖,支援農民新建沼氣池40萬口。積極推廣秸稈氣化和太陽能。堅持調改結合,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繼續搞好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改善農村通信條件。

在鄉風民俗上倡導新風尚。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移風易俗,樹立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鄉鎮創建活動,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風尚。

在鄉村治理上健全新機制。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和民主政治建設,完善村民自治,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繼續推行村務公開,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為農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的和諧環境。

(二)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

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認真開展“工業年”活動,加強工業經濟運作調節,搞好煤電油氣運和資金等的綜合協調。確保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潤增長“雙十五”,力爭“雙二十”。

把創新作為工業強省的關鍵。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按照國家産業政策,瞄準國際技術標準,突出自身比較優勢,依靠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援重點企業在自主創新上取得新突破,著力培育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集團。加強專利保護,多創優質品牌。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創辦領辦科技企業。支援中小企業創新創業,走專精特新的路子。

把優勢特色産業作為工業強省的支撐。突出産業規劃、産業政策的導向作用,做大做強支柱産業,重點培育高新技術、優勢資源、裝備製造和農産品加工四大優勢産業。提高資訊化水準,發展資訊産業。以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優化産業佈局,加強産業協作配套,延長産業鏈,培育産業集群。以産業基礎、資源優勢為依託,加快建設以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特色工業基地。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

把抓大項目作為實施工業強省的突破口。科學論證選項目,創造條件引項目,求真務實幹項目。加快建設80萬噸乙烯等重大工業項目。重點抓好300個技術改造項目、100個技術創新項目,完成工業技改和技術創新投資845億元左右。

(三)加大科教興川工作力度

認真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川和人才強省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升科技水準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努力建設創新型四川。抓緊編制和認真實施《四川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加強資訊、生物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成都高新區、綿陽科技城、德陽重大裝備基地、省級重點開發區和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基地建設。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推進理論創新。建成四川科技館。切實加強科普工作,發展創新文化,培育創新精神,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

加強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努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鞏固發展義務教育,搞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城市低保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同步享受當地農村“兩免一補”政策。突出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支援民辦教育穩步發展。提高高等教育品質,精心組織好高考自主命題考試。堅決制止學校亂收費。重視發展特殊教育。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在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推進“三個轉變”,提高資源市場化配置水準,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繼續做好政策性關閉破産、主輔分離、分離辦社會職能和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等項工作。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制,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完善省級機關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管理,提高經營效益。依法推進土地流轉,積極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及供銷社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教育、科技、衛生、文化、體育等項改革,推動壟斷行業和公用事業改革。大力支援民營經濟加快發展,依法保護私有財産權和民營企業權益,改進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服務和監管,為民營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法制、政策和市場環境。

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用世界眼光審視省情,不斷增強全民開放意識,著力提高開放水準。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爭取實際利用外資11.9億美元,到位國內省外資金550億元。密切泛珠三角和川渝等區域合作。加強出口企業、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設,確保出口52.6億美元,增長12%。支援和鼓勵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辦好中國—歐盟投資貿易洽談會、第七屆西博會等經貿活動。做好口岸、外事和港澳僑臺工作。

(五)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完善旅遊發展規劃。從加強生態建設、挖掘文化內涵、改善交通條件入手,著力打造旅遊精品。進一步搞好五大旅遊區建設,加快西環線、三國文化旅遊線、川南旅遊線、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和攀西旅遊開發。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大力發展入境旅遊。抓好紅色旅遊、休閒度假、商務會展和工業旅遊。積極發展“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創新旅遊發展機制,激發企業活力。堅持依法治旅,強化旅遊市場監管,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加快旅遊法制化、標準化、資訊化建設,搞好優質服務。開展軍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景區活動。辦好第三屆世界自然遺産大會、第四屆旅發大會和第二屆冬旅會。力爭全年旅遊總收入突破800億元。

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延伸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支援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改造提升農産品批發市場,積極發展社區商業。大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做大做強川菜産業。

繼續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重點整治食品、藥品和礦産開發等市場,堅決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商業賄賂、偷逃騙稅和侵犯智慧財産權等違法行為。規範各類仲介組織。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努力建設誠信四川。

(六)加快城鎮化和區域經濟發展

按照循序漸進、合理佈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原則,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強城鎮規劃,優化城鎮結構和佈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確保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堅持城鎮化與工業化相

互促進,培育産業支撐。延續歷史,傳承文化,突出特色,搞好城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加快舊城改造。搞好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整治市容市貌,提高城鎮綜合管理水準。在具備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按照區域統籌、優勢互補、協作互助的原則,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促進五大經濟區協調發展。在成都經濟區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旅遊業,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在攀西經濟區逐步形成水電、特種鋼和釩、鈦、稀土等新材料産業集聚區,建設獨具特色的農業産業帶,積極發展陽光旅遊。在川南經濟區著力發展能源、化工、機械、建材、食品工業和特色農業、旅遊業。在川東北經濟區積極發展天然氣化工,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特色旅遊。在川西北生態經濟區加大水能、旅遊和礦産等優勢資源開發,積極發展生態能源、生態旅遊和生態農牧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培育一批經濟強縣。

認真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繼續支援民族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發展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深入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對民族地區農牧民學生全部實行“兩免一補”。弘揚民族文化,辦好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

(七)保持投資較快增長

積極爭取國家支援,鼓勵民間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優化投資結構,加大産業和社會事業等薄弱環節的投入,抑制國家控制行業投資。

加強重點建設,確保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等60個項目竣工投産,加快建設溪洛渡電站等90個項目,爭取開工蘭渝鐵路等60個項目,抓緊做好毗河引水工程等90個項目的前期工作。做到業主、資金、土地、時間、監管五個落實,搞好環保、安全、穩定三項評估,確保重點項目早日立項、順利實施、按期竣工。

實行投資項目法人責任制,建立投資失誤責任追究制和工程品質終身負責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堅決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八)積極發展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

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加強重點疾病、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推進醫德醫風建設,嚴厲打擊非法行醫。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大力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穩定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準,努力提高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問題。

整合文化資源,繁榮文學藝術,壯大文化産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準,辦好省第十屆運動會。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建好“萬村書庫”,實施“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繼續抓好標誌性文化工程建設,建成四川博物館。搞好世界遺産、文物、檔案的保護和利用。重視統計工作。做好測繪和志編工作。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搞好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重視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認真實施新“兩綱”,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強老齡和殘疾人工作。

(九)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抓好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做好節水工作,積極推進原材料節約,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準,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強礦産資源勘探和保護。

牢固樹立抓環境保護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産力的意識,全面啟動生態四川建設。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濕地和草原保護等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積極發展退耕還林後續産業。堅持整治工業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和農村污染源,確保群眾飲水安全。突出抓好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流域和邛海以及32條重點小流域的水污染綜合治理。開展重點城市大氣污染和噪聲擾民專項整治行動。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里。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成17個污水處理廠和45個垃圾處理場。建設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積極發展環保産業。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工程建設“三同時”制度。

(十)做好財稅金融工作

大力培植稅源,加強稅收徵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加大農業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增加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投入。加大對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丘陵地區等困難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安排527.5億元,增長10%;一般預算支出安排895.2億元,增長6.1%。嚴禁新增並積極化解鄉村債務。

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創新金融服務。辦好農村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支援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來川設立分支機構。規範發展保險、證券業。協調銀政銀企關係,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十一)切實關心群眾生活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確保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十件實事”。

積極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落實政策,加強培訓,搞好服務,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24萬人,“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等保險覆蓋面。完善城鎮低保制度,做到應保盡保。做好城鎮“三無”對象供養工作。建立健全城鄉救助體系。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大力發展廉租房。認真做好徵地拆遷、工程移民補償安置,繼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和政府拖欠工程款問題。加強氣象、水文、地震和地質災害等的預測預報,搞好防災減災救災。

(十二)確保社會穩定

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加強和諧四川建設。做好信訪工作,變陳情為下訪,及時了解和回應不同社會群體的訴求。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完善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增強應急反應能力,積極預防並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推進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建設,打牢維穩工作基礎。深入開展“打黑除惡”等專項鬥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推動禁毒工作。重視國家安全和保密工作。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重基層、打基礎、強監管、抓排查、除隱患,建立健全安全生産長效機制。加強道路、礦山等安全事故多發領域的專項整治,搞好消防和危險化學品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依法查處安全生産違法違規行為,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係,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加強後備力量建設。重視支援武警部隊建設。紮實開展雙擁共建和“雙爭”、“雙評”活動。做好徵兵、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和傷殘軍人優撫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四、政府自身建設

過去五年,我們高度重視政府自身建設,結合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上下功夫,認真解決政府機關存在的突出問題,工作效率和服務水準逐步提高。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重視發揮省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作用,堅持聯繫人大代表“三項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約見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政府機構改革取得新的進展,省市縣鄉黨政群機關行政編制精簡20.5%。政府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責任制得到較好落實。取消行政審批事項812項,建立政務服務中心,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行政行為逐步規範。加強調查研究和統計工作,實行聽證、公示等制度,發揮政府參事和研究諮詢機構作用,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準有所提高。建立完善了《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49個部門預案。加強行政監察,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認真清理並集中統一管理省級機關國有資産,完善部門綜合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清理整頓部門賬戶,廉政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我們深知,政府自身建設與全省人民的期望還有不小差距。我們將牢記“兩個務必”,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科學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堅持“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行政企、政資、政事分開,政府與仲介組織分開,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不斷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努力建設學習型政府。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加強公務員培訓,提高公務員素質。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深入調查研究,正確把握新時期政府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提高貫徹科學發展觀、保障公共安全、處理複雜矛盾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努力建設創新型政府。推進觀念創新,使政府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推進體制創新,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切實解決“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推進方法創新,善於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調控經濟社會事務,加快電子政務建設。

努力建設法治型政府。認真實施依法治省方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強全民法制意識,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建設法治四川。認真實施《公務員法》,嚴把公務員入口,堅持凡進必考,嚴禁超編進人。正確履行義務,保障合法權益,增強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繼續加強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品質。改革行政執法體制,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實行行政執法過錯追究和行政賠償制度。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服務人民是政府的天職。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堅持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衙門作風,積極開展爭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準。繼續辦好政務服務中心,著力推進政務公開,增強行政透明度。主動為基層搞好服務,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主動為群眾多辦實事,營造良好的辦事環境。

努力建設廉潔型政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教育、制度、監督並重,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加強對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抓住最容易産生腐敗的環節,努力剷除腐敗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注重發揮監察、審計的職能作用,嚴厲查處各類違紀違法腐敗案件,堅決懲治腐敗分子。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精簡會議、文件,加強公車管理,以節約型政府帶動節約型社會建設。

各位代表,2004年我們隆重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活動。今年是朱德同志誕辰120週年,我們要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來川視察時的重要指示,“把朱德故居保護好、把朱德故里建設好”,並精心組織好紀念活動。認真學習朱德同志的崇高風範,永遠銘記朱德同志的豐功偉績,把對朱德同志的深切懷念之情,轉化為加快四川發展的強大動力!各位代表,全面完成“十一五”和2006年的各項目標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省委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奮發進取,勵精圖治,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推進四川發展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

努力奮鬥!

附:

名詞解釋和説明

1.“三個轉變”:即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民間

資金向民營資本轉變,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

2.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指對整車運輸鮮活農産品(時鮮瓜果、新鮮蔬菜、活家禽、家畜、水産品等)的營運貨車(以道路運輸證為準),通過省內所有公路收費站(包括高速公路)一律免收過路、過橋和過隧道費。目前,我省還與重慶、貴州、廣西互相開通了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

3.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聯動防範工程”:是一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建設。指在黨委、政府的統一指導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組織協調,公安機關發揮骨幹作用,整合全社會的治安防範資源,建立專群結合、動靜結合、全天候的防控體系。

4.“兩個確保”:指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5.“三條保障線”:指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6.“五大扶貧工程”:指新村扶貧、移民扶貧、教育扶貧、衛生扶貧和牧區扶貧。

7.“金土地工程”:即專項土地整理,指在現有農地範圍內,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相關規劃,對田、水、路、林、村等實行綜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結構和生産生活條件、生態條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品質,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出率。

8.“五良配套”:指良壤、良種、良灌、良制、良法配套。

9.“勞務品牌工程”:指通過對勞務進行系列化開發、技能化包裝、市場化行銷、産業化打造,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川妹子”、“川建工”、“川保安”、“川廚師”等系列品牌,建立有品牌標識、品牌品質標準、品牌認證、品

牌包裝、品牌行銷的勞務品牌培訓、輸出、管理、服務體

係和網路。

10.五大旅遊區:指大九寨國際旅遊區、“中國第一山”國際旅遊區、都江堰—青城山旅遊區、三星堆古遺址文化旅遊區、臥龍中華大熊貓生態旅遊區。

11.“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中央財政支援下,商務部2005年在全國開始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和鼓勵城市大中型流通企業延伸連鎖經營網點到農村,在縣城建配送中心(店),到鄉鎮和村建便民連鎖“農家店”。在把工業品送下鄉的同時,疏通農産品進城渠道。我省力爭在三年內,在120個試點縣建成200個縣(市、區)連鎖配送中心(店),3000個鄉鎮連鎖配送超市,7000個村社便民連鎖“農家店”。

12.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主要內容:民族地區教育基本狀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以及加快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保障措施。主要目標:從2001年起到2010年,我省民族地區要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強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發展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基本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西部大開發需要、體現民族特色和時代特點的民族地區教育體系,在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使教育更直接地為群眾脫貧致富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主要措施:加大對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在10年內投入30億元;認真落實對民族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努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積極發展以衛星電視教學為重點的現代遠端教育;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因地制宜開展雙語教學;調整教育結構,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辦學效益。

13.“萬村書庫”:1995年,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和全國文化扶貧委員會、農業部、團中央、新聞出版總署、農民日報社六家聯合倡導,在全國農村開展建設村圖書室、向農民送書、引導農民讀書,解決農民讀書難的活動。

14.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是指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廣電總局為進一步解決農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難而實施的一項廣播電視覆蓋工程;“西新工程”原指西藏、新疆等邊遠地區廣播電視覆蓋工程,2000年底擴大到我省甘孜州、阿壩州和涼山州的木裏縣。

15.新“兩綱”:指《四川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和《四川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

16.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指污染治理設施與建設項目必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作。

17.2006年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十件實事”:一是解決120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完成紅層丘陵地區找水打井40萬口(其中,示範井2.6萬口,規劃井37.4萬口),解決140萬人飲水困難。二是實施土地專項整理“金土地”工程,開發整理土地100萬畝,實現新增耕地10萬畝。三是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24萬人,其中,“4050”等困難對象再就業7萬人;確保全省現有“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四是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城鎮居民全部納入低保,全省累計月每人平均補差不少於61元,實現應保盡保;在每個縣(市、區)建立農村低保制度;把符合條件的“五保”對象全部納入供養範圍,做到供養金按月足額發放。五是進一步加強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綜合治理,完成139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的限期治理任務(其中25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作為省政府掛牌督辦企業);依法全面劃定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農村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對已劃定的保護區加強控制和保護。六是搞好73個縣(市、區)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覆蓋農業人口3500萬人。七是解決15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改善50萬農村低收入貧困人口生産生活條件。八是支援農民新建沼氣池40萬口。九是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建成通鄉通村公路6000公里,新建和改造鄉鎮客運站(點)350個。十是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城市低保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同步享受當地農村“兩免一補”政策。

18.城鎮“三無”對象:指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的城市貧困居民。

19.基層“平安創建活動”:經省委同意,從2005年起,在全省廣泛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平安創建活動的總體目標是,通過三年努力,在全省創建一批矛盾糾紛得到及時有效化解、社會政治持續穩定,治安防控能力明顯提高、社會治安保持平穩,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社會環境和諧安寧的縣(市、區)以及基層鄉鎮(街道)、單位,為建設法治四川、和諧四川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20.“雙爭”、“雙評”活動:即爭創“五好”人武部(役團),爭當“五好”人武部(役團)主官,評選黨管武裝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評選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十傑”人物的活動。

21.聯繫人大代表“三項制度”:指省政府確定的聯繫人大代表的走訪、辦事和通報制度。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