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下崗失業形成的城市"新貧困"人群  

    城市貧困人口的生活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現階段的中國,由於社會轉型産生的巨大衝擊,下崗、失業構成了城市"新貧困"人群,解決這些群眾的生活問題,是政府關注百姓關心的一件大事。春節將至,《新華縱橫》欄目的記者選擇了直轄市天津、省會城市瀋陽、地級市保定進行了調查採訪。

    天 津

    天津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工商業城市,這裡有城鎮居民560萬,貧困居民有103000人,這些貧困居民目前的生活情況如何呢?

    居住在天津市馬場街的辛韶華,今年42歲。她曾是一家食品廠的職工,1996年,由於缺少技術和文化,在企業改制中失了業,失業後不久,丈夫也和她離了婚,三個三胞胎女兒歸她撫養,家中還有一個癱瘓多年的老母親需要她照料,在這種情況下,靠幹點計時工掙的錢很難養家糊口,辛韶華一家的日子過的很艱難。1998年,天津市開始實施貧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後,辛韶華便成了這裡最先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貧困居民。

    天津居民辛韶華:現在兩個人弄一個孩子都夠嗆,別説我自己還得弄三個孩子,還得照顧她一個半身不遂的老的,還得出去幹點計時工,裏外我都得囫圇圓了,特別的困難。我們這個馬場居委會頭一個就給我辦最低生活保障金了。

    天津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是每人每月241元。辛韶華一家四口人,每月能領到964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這讓她感到很滿意。除了吃的問題解決了以外,三個孩子的學費,對辛韶華來説,無疑也是一項沉重負擔,對此,街道居委會又給了她格外的關照。

    天津居民辛韶華:這個街裏頭知道我這個情況,對我特別照顧,給我解決一道道難關,逢年過節準來我家。孩子的上學都是免費,一分錢都不要,這都是社會上捐助的衣服,你看這衣服多好,裏邊都是鴨絨的。要沒大夥捐助給買,我這一人對付不了。

    沈 陽

    瀋陽市鐵西區工人村是瀋陽的老工業區,也是下崗職工、失業人員最集中的地方,他們現在生活的怎樣呢?

    一進工人村,記者就看見了一張保障金公佈欄,公佈欄裏幾個特困企業職工的名字引起了記者的關注,因為過去納入社會保障範圍的都是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和其他一些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特困企業的職工不在保障範圍,於是,記者來到了一戶特困企業職工的家。

    記者:你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了嗎?

    遼寧特困企業職工李全麗:感謝社區關心,每月給生活費270元。

    記者: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後,生活能維持嗎?

    李全麗的丈夫朱進國:趕著維持唄,起碼吃飯、買藥能行。

    李全麗是遼寧省的特困企業--遼寧陶瓷廠的職工。由於企業長期虧損,她也長時間領不到工資,前不久她又被查出患了癌症,日子過的真是雪上加霜。2001年底,她家被納入了瀋陽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瀋陽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是每人每月205元,因李全麗的丈夫每月還有550元的收入,一家四口,每人平均不足205元的部分,由政府每月差額補貼270元。

    據了解,由於瀋陽市打破了以往只保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和困難居民的界限,把凡是每人平均收入不足205元的城市貧困居民全部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瀋陽20萬貧困人口,目前已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那麼瀋陽市是如何解決20萬貧困人口所需的救助資金的呢?

    遼寧省瀋陽市民政局副局長梁萬富:在研究最低生活保障金資金落實的過程當中,我們沒有等中央和省裏的轉移支付資金,瀋陽市別的錢可以不花,老百姓吃飯的錢一點也不能耽誤,儘管缺口很大,但都及時發放,是市財政多渠道籌措的資金。

    保 定

    保定市是一座有著幾百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它的人口密度較大,城市貧困也一直困繞者這個城市,那麼保定市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呢?

    王金芳是通過農轉非進城的普通居民,今年39歲,她告訴記者,她的丈夫是一個殘疾人,它們有兩個年幼的女兒,自從她進城後,他們一直靠補鞋為生,每月只有300元的收入。2001年5月,保定市政府將他們列入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範圍,按保定市確定的貧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56元計算,保定市政府每月差額補助給他家324元。

    保定居民王金芳:以前沒這個保障金心裏真是沒底,我幹補鞋,出來一天就只能掙一天錢,出不來就沒錢了,自從給了這生活保障金覺得塌實多了。

    記者在天津、瀋陽、保定三個城市採訪時了解到,各地在救助貧困居民上大體採用的都是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加上政策扶持、社會救濟、鄰里互助的方法。不同的是,在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標準上有高有低,瀋陽現行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標準是205元,保定是156元,天津是241元。那麼,這些標準是怎麼確定的?是否能保障當地貧困人口最低生活費的需要呢?

    瀋陽市居民:起碼吃飯、買藥能行。

    天津市居民:給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對我來説剛夠生活的。

    保定市居民:解決困難太實際了,我每月如果沒這點錢,這生活真是沒法維持。

    國家民政部救濟司司長王振躍:應該説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基本滿足貧困群眾最低生活的需要,這些標準和專家學者研究出來的人民群眾在當地的生活需要是吻合的,差不太多。是根據居民的日常生活水準,主要是根據"菜籃子"來計算的。

    在採訪中,許多貧困職工對能夠享受到社會救助感到欣慰,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救助,他們的生活、醫療、住房、子女入學是無法解決的。在全國,目前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的貧困居民已達1234萬人,而半年前能享受到的人數僅有382萬人,那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何以能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效呢?

    國務院民政部救濟司司長王振躍:過去由於投入不足,到2001年初,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人有1580萬,而實際得到保障的貧困人口只有382萬,實際這項制度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根據這個情況,中央決定加大支援力度,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很快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人納入了保障範圍。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在十六大之前,一定要按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實現城市貧困居民全部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

    據了解,僅2001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到城市貧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上的資金就達54億元。

    本期調查提示: 1、2001年,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取得突破性進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數由年初的382萬人增加到目前的1234萬人。2、到2002年1月31日,我國絕大多數城市貧困人口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3、" 十六"大前,全國1580萬城市貧困人口將全部享受到政府的救濟。

    新華網 2002年2月18日 (丁曉音 張曉輝 高力夫 韓春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