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順德實施第3次農村大改革 27萬農民變居民  

     2002年2月5日,容桂和倫教撤鎮建區,加上此前的大良區,組成了以105國道為中軸線、人口規模達50萬的順德中心城區。

    20多年的改革開放,令順德迅速崛起為一座名牌匯集的新興工業城市,第二、三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95%以上,但“洗腳上田”、早已實現了産業轉移和地域轉移的人們仍拿著農村戶口,“離土不離鄉”。從戶籍人口構成來看,全市2000年農業人口為72.18萬 人,非農業人口為35.99萬人,比例約為7:3,一個典型的“農業市”。加上傳統農業優勢逐步弱化,農村分散建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現象突出,城鄉居民“插花”生活在“城中村”、“城邊村”或是城區,居委會與村委會同管一條街,連派出所的民警都要分成兩撥,全市為城市發展與經濟發展而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

    去年7月,順德市委、市政府立足於全市發展的戰略全局和群眾的長遠利益,以城市化、市場化、全球化為目標,實施順德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農村大改革。

    經過一番民意測驗、宣傳發動之後,各鎮全面開展農業人口登記,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22853名“外嫁女”及其子女和應享受股權的農業人口給予登記;樂從鎮還實事求是地對水藤、東村兩個村共1000多名原來沒有享受股份分紅的農業人口給予了登記,使這些人享受到應有的權利。在清産核資中,各鎮都統一委託具有執業資格的仲介機構對農村集體“家當”進行了一次大清查、大審計,統計出全市村級集體總資産35.5億元、股份合作社總資産50.6億元。隨之,本著化解矛盾、依法民主、尊重歷史、尊重基層的原則,完成了股權固化和資産量化工作,全市現有股東722341人,股份合作社凈資産44.6億元。對於農村用地,一是全面固化村民住宅建設用地;二是維持原土地的使用權、收益權及土地用途“村改居”後不變,將原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三是大力推行集約工業區建設。各鎮區還紛紛組建集體資産管理公司或辦公室,負責村一級資産的規範管理和運營。村居幹部不再“穿新鞋走舊路”,進一步樹立起市場化觀念、民主法制觀念、現代文明城市觀念、廣開門戶觀念和全局一盤棋觀念,工作職能切實轉變到行政管理、社區服務和保護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營造城市環境等方面。

    通過改革,全市的村委會由原來191個減為109個,居委會增加為88個,村(居)總數減少25個,27.05萬農民轉為城鎮居民,全市的非農業人口增至63.08萬人,全市城區居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原來的30%增至58.3%。

    正如順德市委書記馮潤勝強調指出,這次脫胎換骨式的農村大改革,是農村區域的大重組,利益關係的大調整,管理體制的大轉變,發展路向的大變革,是一場適逢其時、與時俱進的改革。它一方面使世世代代的農民成為了城市居民,另一方面使整個基層管理體制發生了根本轉變,即從農村型行政體制向城市型行政體制轉變,從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向營造環境促社會化資本發展轉變,從以經營集體資産為中心向社區管理和服務轉變,化解了困擾農村的各種矛盾,真正讓農民得實惠,幹部得解放,農村得穩定,更重要的是為城市集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大大提高了城市化水準。 (羅艾樺)

    【人民日報 華南新聞】2002-02-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