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卷調查看當前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西部地區幹部群眾對西部大開發中有關生態保護和建設問題的看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國家林業局宣傳辦、中國林業政研會日前聯合在西部13個省區市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活動,共收回有效問卷2410份。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西部地區廣大幹部群眾對加強生態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在不斷提高,對儘快改善生態環境有著強烈的期待和極大的熱情,對國家正在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表示理解和衷心擁護。但調查同時發現,西部生態建設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的一點是“多頭管理、各自為政”。

    來自貴州的一份問卷反映,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西部生態建設投入的不斷增加,各式各樣的“工程”日漸增多。這些工程有不同的資金渠道、不同的運作模式,造成資金分散使用,管理上也存在不少漏洞。比如,“天保工程”、“生態示範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都是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分別由林業、計劃和水利部門實施管理,不同的“婆婆”有不同的要求。為“應付”三家輪流檢查,一些地方出現了弄虛作假現象。同是一塊林地,“牌子”來回換,天保工程檢查組來了,挂“天然林保護示範區”,水保檢查組來了,挂“水土保持工程實驗區”。

    各自為政導致職能交叉,機構重疊,執法混亂。來自新疆的一份問卷反映,由於歷史原因,天西林業局和阿山林業局既是自治區林業廳派出機構,又受森工系統管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何談執法監督。又如:在一塊自然保護區內,既有自治區直接領導的管理機構,又有地方政府成立的管理機構,雙方互不相讓,長期扯皮,影響了正常工作的開展。

    一位在基層從事林政管理近30年的老同志專門給中國林業政研會來信説,在有關生態建設的一些學術、技術問題上,不同的部門出於各自的目的,紛紛收集、出籠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説法”,並通過各種渠道廣為散佈。這邊説生物措施最有效,那邊説水土工程措施最好;你建議多種樹,我建議多種草。他們互相“撻伐”,你來我往,卻不知給基層工作帶來了多大的困擾。

    許多幹部群眾説,生態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人人有責,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明確責任主體和職能界限,建立各司其職、互相監督、協調運作的管理機制。生態建設“多頭治沙”、“多龍治水”的局面該結束了。

    《人民日報》 2001年08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